清朝皇室每天早起必“冲龙沟”,为何丫鬟争着伺候?

震礼


冲龙沟就是满洲八旗贵族的早晨漱口活动,至于为什么叫“冲龙沟”,没有人能说清。

普通百姓冲龙沟,不过是一杯清水,可是对于最会奢侈浪费的满洲贵族,可就不同了。清朝的皇亲国戚从康熙开始,就流行喝茶,因为喝茶后会留有口香。以太后老佛爷为例,早晨起床后,常常有几十样点心吃着,然后漱口,喝茶,抽烟。然后开始穿上正装,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康熙乾隆慈禧这些皇家的带领下,上行下效,八旗子弟们早已没有了祖先的尚武精神,反而在生活细节上更加注重享受。比如每天早上的冲龙沟,那一定要用顶尖的茶叶冲泡的茶水。清朝的贡茶,普洱、龙井、毛尖,啥好东西都有,不少珍贵茶叶市面上根本见不到,如果弄出一两二两,那就发大财了。

所以,即便只是盯着主子漱口的哪一点点茶叶,丫鬟们也会争着抢着去伺候。主子很清爽,上好的茶叶一泡,然后一口吐在地上了。伺候的丫鬟赶紧把不用的茶叶,茶水搜集起来,尤其是茶叶,只泡了一两次,晒干了那也是茶叶中的极品!拿到市场上,贵如黄金!

有客官要问了,丫鬟们从主子牙缝里抠出的东西,市场上也有人抢着买吗?当然有!

不止如此,清宫的泔水,流出宫外那都是上好的美味佳肴!据说,在清宫中收泔水的人,常常把各种剩菜剩饭装在大桶中,运到宫外,每天在宫外叫卖,御膳的泔水咧!一文钱一勺,运气好的吃龙肝凤胆,运气不好也吃个狮子头啊!不一会,就会被抢购一空!

冲龙沟的附加值,恐怕也不仅仅在那一点茶叶丝上!

心理学上有种“首因效应”,早晨起来的伺候麻利的丫鬟,获得了主子的好感。说不定就能叫上好运。别小看了那些没落的八旗贵族,拔一根汗毛都比小老百姓的腰粗呢!

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奕劻,原本是没落的远支皇室,他和慈禧的弟弟桂详是邻居。桂详不通文墨,给慈禧写信时,就找奕劻代笔。慈禧看了这些信,文笔也好、书法也不错,就认识了奕劻。于是奕劻从一个闲散宗室一跃成为军机大臣、铁帽子王,落魄书生变成了清末首富。当然,也正是奕劻的贪得无厌,让清朝彻底被掏空,成了袁世凯的囊中物。

遇上喜欢冲龙沟的主子,丫鬟们一定要去好好伺候,好处大大的有!


历史知事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冲龙沟”,甚至联想翩翩,实际上就是清朝皇室和贵族们“漱口”。

就这么一个漱口的事情,丫鬟们还争相去服侍,难道会给钱不成?实际上,伺候主子“冲龙沟”是丫鬟服务的分内之事,至于钱,肯定是不给的,但,钱却又是可以挣到的,好处也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为何?

如何冲龙沟?



人每天吃饭,就会有食物残渣留存于口腔和牙齿之间,短时间影响不大,但经过一夜的睡觉后,食物经过发酵,再加上有些人胃火大,气味上涌,整个口腔便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

在古代,没有牙齿牙刷,穷人随意用清水涮涮嘴就不错了,但贵族很讲究,如何冲掉难闻的气味,再留些清香呢?办法有,那就是用茶叶水漱口。

具体流程是:用开水泡开茶叶,等温度合适后,将茶叶水递给主子漱口,少则三次,多则数次。

虽说,流程大体一致,就是用茶叶水来回漱口,但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那就是采用的茶叶档次有高低,茶叶越好,留在口中的清香就越持久。

主人冲龙沟的档次高低,就是使用茶叶的档次高低。

那到底侍奉的丫鬟有何好处呢?

丫鬟将茶叶晾干,获取利益



冲龙沟的茶叶,大多泡一次就要废了,总不至于让主子再喝。于是,有丫鬟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什么商机呢?将泡了一次的茶叶水倒干净,将茶叶晾干,积累多了,就可以转卖给茶叶商了。

有人说了,这能值多少钱?值多了,大家想一想,那些名贵的茶叶在茶叶行价值相当不菲。哪怕是泡过一次,价值有所下降,但比起一般茶叶还是价格高多了。

这些丫鬟和一些茶叶商做好固定的联系工作,定期提供泡了一次的茶叶,借此获得一定收入。

同样是服务,能取得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丫鬟们一早就出现在主子跟前,容易赢得主子好感



一早,主子起床不久,就看到有丫鬟前来服侍主子冲龙沟,这会给主子留下好印象。什么好印象呢?

一是感觉很勤劳,二是良好的服务容易给主子留下更深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首轮效应”,早上第一眼看到的,让人留下印象更深刻。

同样是服务,能让主子更高兴和快乐,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所以说,冲龙沟不仅可以拉近和主子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有利益获得,丫鬟们不抢着做才怪呢!


蓝风破晓


所谓的“冲龙沟”指的是帮助皇帝漱口。在古代,不像现代人有牙刷牙膏用来打理牙齿,他们没有这些,但是口腔又不能不清洁,于是就讲究的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用白开水或者茶水漱口。而皇室宗亲毕竟身份不同,所以漱口这件事自然也要“高大上”,于是专用“冲龙沟”三字代指皇室漱口。


在小说《红楼梦》中经常就出现这样的场景,姑娘们吃饭之前,下人们会端上一杯茶,她们漱口之后就会吐掉,这就是“普通”版的冲龙沟。漱口之后,满嘴余茶香,清新口气,接下来她们才会吃早点,开启一天的生活。

之所以许多宫女们“争”着伺候,当然是因为这里面有利可图。皇室毕竟不同于平常人家,做事情讲究排场,比如“冲龙沟”。老百姓漱口就是用白开水,甚至凉水,富人家用茶水,而皇室就更加不一般了。他们漱口所用的茶水是顶尖的茶叶,而皇室宗亲们只是浅尝一口就不用了,有时候茶叶甚至都还没有完全泡开。这个时候丫鬟们就会将这些茶叶晒干,留着自己用,或者拿到外面贩卖。

丫鬟们收集的这些茶叶在外面还是很有市场的,那些想喝好茶又没钱买的落魄八旗子弟是她们的常客。而且泡茶“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有钱的宗亲们用的是第二泡的茶,所以这些茶叶收集起来,再一次晒干,后来还是可以泡出浓浓的茶香。

我是头条作者围知历史,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围知历史


“冲龙沟”一词源于满人入关之后,这个沟指的是人的咽喉部位,冲龙沟顾名思义就是漱口的意思,因为与“龙”放在一起称呼,就被一些网络传言成皇帝早起漱口的行为,其实这是一知半解的人对“冲龙沟”的误解。丫鬟争着伺候也不知从何谈起,皇帝的起居伺候别说是丫鬟难以近身,就算是有丫鬟伺候,也不是你争着就能争来的。


丫鬟争相伺候的说法误区

皇帝“冲龙沟”指的是皇帝早起后用茶水漱口,这个解释只是一方面,清朝皇帝漱口确实是用茶水,有人解释是因为在其看来,晚上睡觉会吸入晦气,而茶水有祛除晦气的功效。我只想说这种迂腐的说法太小瞧古人的智慧了,我国的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茶的功效自古都有研究和记录,而皇帝漱口用茶水,则是为了发挥茶叶的杀菌、消炎、除臭之功效,这个功效是记录在《本草遗拾》里的。用现在医学的解释那就是茶叶中的含氟量较高,具有护齿明目的功效,这在清朝虽然不能知晓,但中医典籍里所说的足够皇帝参考。


皇帝早起“洗龙沟”就是为了清新口气,清理口腔杂物,预防牙龈发炎,并且不是网络中盛传的只是漱漱口祛除晦气,而且是会继续喝茶,达到润喉开胃的效果。这也就无法达到网络中盛传的宫女给皇帝沏茶漱口后,晒干上好的茶叶卖钱。再者,宫中所有皇帝用过的东西,未经皇帝的批准,谁也无法私自处理,比如宫中太医院的药材,受到虫蛀、发霉,都是统一处理,不得私自贩卖到宫外,这个抓住了是可以判刑的;御膳房出来的膳食皇帝吃不完的一律倒掉,除非皇帝赐菜,否则谁也吃不得;所以皇帝早上“冲龙沟”的茶叶也是如此,倒掉都不得带出宫外。


清朝对于宫女的管理也是相当严格,皇帝的起居用度基本上都由太监照顾,皇家比较注重龙脉的正统性,也比较注重皇帝的身体,因此宫女被安排于外围服务皇帝才是符合宫规的。像皇帝“冲龙沟”这种工作,一般由太监伺候,这种机会是宫女争取也争取不到的。所谓伺候一回皇帝可以光宗耀祖的说法也是一厢情愿,首先在制度上就杜绝了这种可能。

“冲龙沟”的误区解释

虽然“冲龙沟”带有“龙”字,但这个龙并非龙椅这样特殊的字眼,这个龙是比较亲民的,普通人家可以说喝喝茶,但旗人的习俗中,都会说“冲冲龙沟”,这并非皇帝的特权,而是满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游牧民族对于中原茶叶的需求自古皆有,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茶叶贸易向来都是比较繁荣的,满人也不例外,旗人自入关之前就有漱口喝茶的习惯,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周武王时期就有巴人献茶的行为,茶叶在中国大地上受到了各民族的追捧并形成各种饮茶习惯。



满人入关之前的喝茶习惯是至上而下的,区别只是在于茶叶的优劣,早起饮茶对于每天都以牛羊肉为食的游牧民族来说,是一种健康且舒适的习惯,普通人或许就省了漱口的环节,直接饮用,甚至不会洗茶。皇帝“冲龙沟”也只是日常习惯,没有特殊之处,只不过用的茶叶皆为极品,且头道汤为洗茶工序,除掉灰尘和茶叶沫,第二道汤为漱口,漱掉口中食物残渣,而后也是饮用一番。如果说倒掉茶叶也是根据不同的品种,有的茶泡两三道就没味了,比如龙井、毛峰,有的则能泡五六道,比如毛尖,碧螺春等,这也是根据皇帝的喜好而来。并且漱口完毕后,饮茶阶段并不需要人伺候,皇帝喝着茶看着奏章就到了饭点,御膳房便开始传膳,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丫鬟争相伺候。


综上,“冲龙沟”并非皇帝的特权,而是大部分旗人都会有的习惯,在普通旗人中,这种习惯是无需伺候的。而在皇帝“冲龙沟”时,太监们为其沏茶、端盆、递毛巾,没有宫女什么事,更谈不上争相伺候!


棍哥观史


“冲龙沟”和皇室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半毛钱关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谓的“冲龙沟”是晚清时期京师、直隶地区一种十分流行的“养生之道”,类似于今天的保温杯泡枸杞。

过去,北方地区的大城市居民,一般没有吃早饭的习惯。而是在清早起床洗脸漱口后,通常会用干净壶碗,安排上又浓又酽的“高末” 。空腹喝下去,再吃一些早点或者干脆不吃,之后或者悠闲或者忙碌的度过一天。这种喝“高末”的习惯叫“冲龙沟”。

而所谓的“高末” ,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就是茉莉花茶筛选之后的碎末,因为是高中低档茶的碎末混在一起,所以在浓酽沏上之后也会有高档茶的茶香。而茉莉不仅在嗅觉和口感上芬芳沁人,在中医上讲也有理气散郁结的疗效,所以人们认为早期空腹喝一壶哪怕是“高末”的茉莉花茶,也会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可以散发一天的负能量,有个好心情。而一些更加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也会用茉莉花茶代替“高末”,但通常都是用一个小砂壶或者是一个细瓷盖碗来泡茶

至于所谓的“冲龙沟”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贵族社会对漱口的称呼——这个“龙”字其实就是“咙”。而所谓的“冲龙沟”就是“冲咙喉”。

再说之前有没有把泡剩下的茶叶拿去卖钱的?回答是肯定的。在古代不良茶商经常用柳树叶冒充茶叶,所以西晋张华就说过“饮真茶令人少睡”,可知茶叶造假这种生意真的是自古就有。到了清代就出现了以泡过的茶叶晒干加上雌黄、花青、熟石膏、青鱼胆、柏枝汁等药材诸般炮制,其色形味与早春茶无二,而成本却只有真货的十分之一。虽然假茶喝了之后会导致呕吐、作酸、胀满、腹痛,但这种暴利自然会令人很容易的去和“黑暗”妥协、并且“被社会所改变”,所以就“不能但问良心”。

我们还可以说一下“丫鬟抢着去伺候”这句话是多么的穷人思维。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家奴仆从都是各司其职,伺候主人的都是高级奴仆,也就是“二层主子”的角色。一般的奴仆随便的跑上去“争着伺候”那是不依本分,是要挨骂的。比如《红楼梦》中大管家林之孝的闺女小红身份已经不低,但就是因为顺手给贾宝玉端茶而被骂做“占高枝”、“不要脸”……

一个顺手的事还能被如此的批判,那“争着伺候”岂不是要被“公开处刑”?

最后说一下,晚清时,庆王府素以生财有道而闻名,但是庆王府的吝啬也有了名。据说当时日本外交官的日记记载,庆王府经常把客人喝了一次的茶叶从盖碗中收集起来,放到茶壶里继续上热水接着饮用。



现代人臆想的清代贵族生活。

北京的庆王府和天津的庆王府。


陳大舍


这是封建社会帝王们的特权了。

“冲龙沟”就是满清皇帝早起时用上等茶水润嗓漱口。清朝那时没有牙膏和牙刷,每天早上只能漱口。皇帝自命真龙天子,某位杰出人才觉得皇帝言行举止都得显得与众不同,像是“漱口”这种俗不可耐的称谓自然显示不出皇帝九五之尊的贵气,于是美其名曰“冲龙沟”。后来,清朝的八旗贵胄争相模仿,那么为何丫鬟们都争着伺候呢?

有句话道“无利不起早”。但凡一件事人们争着抢着去做的,肯定是有一些利益在里面的。 主子们“冲龙沟”,丫鬟们都争着去服侍,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这用来冲龙沟的茶叶,能够卖钱。

泡茶有一个说法叫“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这“一泡”通常是指洗茶。用热水把茶叶冲洗一下,水就倒掉了。这是由于茶叶在加工收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尘埃落在上面。

洗茶不光洗去这些微尘,并且茶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得到舒展。真正用来喝的是第二遍茶水。由于贵族们用的茶叶都是顶尖的名贵茶叶,普通的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并且才泡了一次的茶叶并不影响茶的质量,如果卖的便宜点,仍是有很多人买的,这给丫鬟们增加了一份额定收入,也能够补贴家用。

而古代的主子下人们之间的规矩深严,下人们除了拿一定的月钱,甚至连命都是主子的,所以下人们捡一些主子的残羹剩饭,边角料之类的,主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这种极品的茶叶还是可以拿来卖钱贴补家用的。


关河南望


这“冲龙沟”对牙齿健康可是大有益处,古人能想到这么做也是绝了!“冲龙沟”起源于满清文化,是贵族子弟用茶叶漱口的美称。

茶叶是有淡淡的清香,漱口水用上等茶叶泡制而成。当然泡茶是有讲究的,一泡水,二泡茶,他们也是用第二开泡茶水漱的口,之后才会用早点。

然而在满清之前更早的古代又是怎样刷牙的呢?人是最文明的动物,也是最聪明的动物,早就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而且聪明的先人已经发明了许多类似于现代的牙刷。

最早的刷牙工具是发现在苏美人乌尔城邦的国王墓穴中称为牙棒的东西,而远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就已经会利用动物的骨灰制作成牙粉,清理口腔牙齿内的脏物,这种种做法虽然功效没有现代的牙膏好,但可以去除部分的牙齿污垢。

在我国唐宋朝喜用柳枝,蘸上药水而进行揩齿,柳枝纤细而脆嫩,不仅制造便利而且形状好看,深得人们喜爱,甚至有人打趣说观音菩萨拿着瓶子里的柳枝是她用来刷牙用的。


而牙刷这个词则出现于元代,有诗云: “南洲牙刷寄头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元代虽有类似于现代牙刷的洗漱工具,但毕竟数量少,只有上层社会才会使用,普通人家依旧按照唐宋时期的方法。

据考古专家认发现,我国1000多年前辽代古墓中出土了两支骨制牙刷柄,而欧洲发现牙刷却是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且是利用布制作而成,此比我国晚了600多年,后因爱迪斯改造才有了现代牙刷。

而在氟元素可以防止牙齿表面矿物质脱落的发现源于一个阿拉伯人,他将树枝做成刷状,用来清理牙缝之间的残物,而这种树枝含氟元素,可防蛀牙也可止痛,和茶水漱口有相似功能。

而到了清朝的时候,贵族子弟开始喜欢用茶叶漱口,这种漱口法子甚是受那些世家子弟喜爱,为了美化其名,便叫做“冲龙沟”。

特地去网上查了一下,用茶叶漱口是对牙龈有很多益处的。不仅可以及时将口腔牙齿间残渣冲掉,而且茶叶含有氟物质,可以防止牙齿表面的矿物质因酸化而脱落,从而有效防止蛀牙的产生。

所以说用茶叶漱口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大家伙有条件的可以试试呀。

富贵人家自然是极其讲究,茶叶虽不说是最好的,但一般也都是上等的茶叶。

清朝时期茶品种类还算比较少,还有一些也会因交通不便的缘故,运不到皇宫。所以大多以清淡绿茶,比如黄山毛峰等,最近在网上还看到有说康熙用上了碧螺春,不知是否属实。

富家子弟都是富得流油,即使是上等的漱口茶也不会留着后用,都是叫下人倒掉。但二次泡过后的茶叶依旧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下人便偷偷将此茶叶收集起来,晒干,再卖出去还是有钱可赚的。

对于一般人家来说,这种被用过了的茶叶,还是会买的,毕竟价格不会太贵,况且茶叶的价值还在,有总比没有的好,所以市场也还算广阔,茶贩子也乐于收购。

丫鬟们做啥事都是做,何况这事有利可图,白花花的银子和自己是没有仇的。况且做丫鬟的本来就没有多少钱,额外挣点又没有坏处,自然都争先恐后地去服侍主人“冲龙沟”了。

八旗子弟的这些奇葩做法有先进的自然也有不好的。但不论怎样,“冲龙沟”这种做法确实是有益于牙齿健康的,还能清新口气。


史之策


每天早上起床后漱口刷牙,早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雷打不动的卫生习惯,而生活在清朝的旗人,也有着类似的习惯。

旗人认为,人睡了一夜后口里会比较脏,不宜直接吃早餐,所以要漱口、饮茶,其中饮茶的环节,就是我们所说的冲龙沟。那么为什么旗人贵胄们这一常见的行为,会被丫鬟们都争着伺候呢?

“龙”一直以来都是权利与尊贵的象征,冲龙沟,自然也是皇室贵胄所能享受的。他们所冲龙沟所使用的茶叶,一般都是上好的绿茶,而漱口一般都需要清淡一些,所以这时使用的茶叶基本都没有泡开,而贵胄们漱口的茶水,自然是不会再喝了,这时,若丫鬟能将这些茶叶收集起来晾干,然后再弄到宫外去卖,也是十分抢手的。还有就是,当这些贵胄们一觉起来,丫鬟们就把他们伺候着舒舒服服的,冲冲龙沟神清气爽,遇到贵胄们心情好时也很有可能得到奖赏的。

在当时,愿意把孩子送到宫中当丫鬟的通常都是贫苦人家,这些丫鬟们在获取一定的工钱的同时,当然也是十分乐见额外的奖赏和外快的,对于她们来说,伺候主子冲龙沟是一件能够额外创收的事,而有钱的主子又通常会有很多丫鬟,所以冲龙沟这件美差事自然就会被丫鬟们争着做了。


陆弃


冲龙沟就是漱口,清朝的八旗贵胄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为了显示与众不同,所以漱个口的名字都这么文雅讲究,而丫鬟们争抢伺候,全因利益驱动。

何朝何代,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是我等不敢想象的,据说用浓茶漱口可以调和脾胃,洗涤牙齿之间的污垢,去除人体多余油脂,于是每天早上满清贵族家中的丫鬟会起床烧水,然后用上等茶叶冲泡好一壶浓茶等待自家老爷、少爷等起床漱口,而这些显贵余只用一壶水漱口,也就是说从不续水。

清朝时,茶叶是紧俏稀缺品,好茶叶更是有钱难求,要么特供皇亲贵族,要么就是天价出口国外。一定程度上历史上列国侵华与我们的茶叶暴利出口有关。

当八旗贵胄冲龙沟完毕之后,这些茶叶自然不屑泡水再喝,所以只会茶叶倒掉,丫鬟们把“冲龙沟”用过的茶叶滤水晒干所得的茶叶,还是比市面上的普通茶叶好,按照当时市场行情,收入估计与丫鬟们平时辛苦相差无已,这相当于额外捡了一笔钱。

伺候主子“冲龙沟”可以拉近和主子的关系感情,成为“贴身丫鬟”,贴身丫鬟做的事都是轻松活,福利又好,比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轻松多了。

又挣钱又能干巧活,这样的好事谁能不抢着干呢!


美丽青春您真痘


入山不问浮沉事,月下清溪浣旧裟。

各位看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了诸公的回答,大家异口同声的回到到,丫鬟们争着伺候主人们“冲龙沟”,目的是为了要剩下的茶叶,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说话实在是大错特错。

我先说一下,丫鬟们争着伺候主人“冲龙沟”,为什么不是想占有剩下的茶叶。原因很简单,因为清朝时期,贵族府邸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府中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做下人的都不能随便占有,特别是饮食,穿戴,用度方面,她们是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的。作为一个奴才,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东西,就算主人扔掉她们也不能随便占有,如果擅自占有使用,说轻了那是不懂规矩,说重了,这是僭越,是要杀头的。另外,能伺候主人冲龙沟的,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的,那得是主人的贴身丫鬟,低位比较高的,吃穿用度比普通丫鬟都要好,作为贵族府邸的上等丫鬟,她们缺这点钱吗?还有就是,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茶叶一旦返潮就不能喝了,更别说是泡过的茶叶了,老北京宁愿喝高末,也不会喝泡过的二首茶叶,更何况别人喝过的茶叶也不卫生啊。所以,有人说丫鬟们争着伺候主人“冲龙沟”是为了那点茶叶,纯属无稽之谈啊。


那么,她们这样做既然不是为了要那点茶叶,那是为了什么呢,我想原因有三:

一,进一步讨的主人的欢心。清朝贵族府邸的丫鬟,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选拔出来的,不仅姿色出众,而且工作能力很强,特别是主人的贴身丫鬟,更是出类拔萃的。她们争着去伺候主人“冲龙沟”,让主人在每天一睁眼就看到自己在忙里忙外,端茶倒水,说不定把主人伺候好了,主人一高兴就给点赏赐什么的。二而且主人也会越来越喜欢这样勤快的丫鬟。

二,为了报答主人的看重和信任。“冲龙沟”一般是在主人的卧室等私密空间进行的,不是什么丫鬟都可以进出的,只有被主人信任,看重的丫鬟才有资格的,所以咱们争着去干这个,一是为了让主人放心,而是为了尽尽做奴才的孝心。

三,为了能很快进入主人的“视野”。大家都知道,男人早上起来一般是有生理反应的。作为男主人,早上醒来,就有一位豆蔻少女,婀娜多姿的在眼前晃动,男主人未免不会心猿意马,想入非非,说不定一时兴起,就收房了呢,这样的话,丫鬟摇身一变就成了半个主子了,母鸡变凤凰,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啊。清朝这事是经常有的,比如雍正当年不就是在避暑山庄临幸了宫女才生的乾隆,嘉庆皇帝在潜邸时候就临幸过伺候他的丫鬟,瓜尔佳氏,后来也封妃了。道光皇帝也在潜邸临幸了丫鬟,还为他生了后来的长子奕纬。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