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45歲以上的員工去哪了?

邊緣01


45以上的私企員工,我們來分析留下的和出走的,看看他們究竟去了哪裡。

能留下的要麼是總監以上的管理層,要麼是高技術人才

我見過的能在私企和外企呆到45歲以上的,基本都是總監以上的中高層管理者,或者是擁有高技術的人才。為什麼只有這兩類人呢?因為他們的獨特價值,總監以上的管理層一般都是某個領域的管理專家,至少也是該公司這個管理領域的專家,對公司來說,其價值很大,能為公司帶來管理價值,而且崗位不好替代,換人還不利於公司穩定。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一般總監以上領導後面一定會有公司副總裁以上的領導支持的,這是政治因素,背後有人也很重要,但是價值是首要因素。

高技術的人才也是同樣的道理,價值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哪天該技術部門裁撤了,這樣的技術人才也多半會被淘汰。

45以上的經理層以下或從事普通職員的員工有沒有呢?當然也有,只是比例不高,一般能留下來的肯定是有些能力或者有些關係的,不要懷疑關係的中重要性,在哪裡的企業中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

45歲以上的員工到哪裡去了呢?

我以個人經驗分析下,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轉型到諮詢領域工作。到了45歲以後,很多有經驗的,來自大公司的會有一條出路就是走諮詢公司這條線,特別是華為公司出來的,我見過太多從華為出來的從事諮詢領域的工作,這類工作特別看重行業或者領域經驗,他們更多的也是把經驗傳授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這些經驗知識也就是他們的謀生技能;

第二,自己創業的。這類群體也比較多,但是創業成功率低,因此,很多人會選擇一些低門檻,低風險的創業,比如開個小店,或者什麼培訓班之類的,這類創業,相對來說,算是出路之一吧;

第三,轉到小城市事業單位工作。這類情況比較少見,畢竟到45歲還能成功轉到事業單位的非常少,一般也是學歷高,或者有些關係的,比如去某個學校當老師的;

第四,直接退休的。這類人非常少見,一般都是有些資產如房子或者實在找不到工作了,領退休金過日子的,這種也不是沒有,畢竟,沒有選擇的時候,也只有面對現實吧?

第五,如果老家是農村的,家裡還有地的,回農村養老的。這類一般是50多,沒有在城市購置什麼資產的,而農村戶口還在的,直接回農村養老了,或者有能力的,在農村也能有收入的,這些人的生活最悠閒自在,相對來說也算是最幸福,生活質量最高的一群人吧。


大概就是以上這些,不知道我的分析是否有人感同身受,雖然我還年輕,但是我也一直恐懼45歲的時候我能幹嘛。正是感受到了危機,我在30歲的時候就開始做準備,雖然目前轉型還不算太成功,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就是為了年紀大一點的時候,不被社會所淘汰。

話說回來,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社會保障還真的要加強,我們個人還必須更加努力才能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譚談流程


我在企業呆過幾年,見到過職場45歲以上的員工,我來說下我的見解吧。

45歲混到了中高層的。企業中能見到年齡大的,基本上絕大部分都能混到中高層。這些人經驗豐富,水平也足夠,在私企外企還是挺吃香的。

45歲還是普通員工的。如果是社會招聘,基本上很難找到好的工作。因為要一個四五十歲的人,還不如要個剛畢業不久的,能力差不多,工資還便宜,加班沒問題,好管理。所以45歲以上還是普通員工去面試,要麼降低工資,要麼去不好的企業。

45歲雖然是普通員工,但是在企業幹了很多年。這類員工在大公司比較多,這些人可能學歷不高,能力不強,但是在企業兢兢業業做了很多年,人緣也好,通常公司都不會裁掉,會保留這樣的員工,繼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廖


首先我沒有45歲,但是我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是做預防醫學領域的工作,接觸的同事基本上都比我年長,朋友大部分也比我年長,他們很多人現在的工作都挺好

因為長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也讓我提早為自己老年生活做規劃

可能我的行業特殊性,我們是越老越吃香,因為經驗豐富,客人願意認可我們

我剛剛考了衛計委組織的健康管理師,不知道是否能過😜如果不過繼續考唄

另外我準備給自己在醫學領域再繼續學習一段時間,明年開始吧

以後我是準備在健康管理領域繼續工作,也有可能再次自己做

我身邊很多45-70歲之間的朋友都在藥房,體檢機構,健康管理公司,保健品公司工作,他們可能沒有很高薪,但是也很不錯,我感覺挺好,是我老年生活的目標呢😄是不是很沒出息,我要求不高

身邊也有一部分人走向中高層管理崗位,但是私企和外企有很多不穩定因素,所以今天的職位不代表什麼,有能力才是王道,給自己準備條後路,就多一份安全感

其實我一直有一個生態農莊夢,這兩年就會執行,可能很迷你😄

總之只要提前為自己打算,老年生活不會很慘,你也不用擔心去看大門,去啥啥,年紀大啦,有一定積蓄,也不拼年輕時的高薪啦,有個差不多的收入,有個健康的身體,溫馨的家,挺好。


吃貨傳萍說養生


說到職場,很多人都會把45歲作為分界線,好像45歲以上的員工都無處可去。

像題主所說的,45歲沒有升到高層的員工,還有一二十年才到退休年齡,他們都去哪兒了?

據我的觀察和了解,我認為他們有三個去向。

第一、發展副業來賺錢

雖然45歲比起20歲來說,從體力到精力到思維都不算佔優勢。

但是45歲比起60歲,還是很年輕的,依然有重新開始的勇氣和能力。

所以45歲以上的員工,有一部分人會離開穩定的工作而選擇創業。

現在很多人都在發展副業,發展的好了,甚至能超過主業的收入。

就像我之前有個親戚,上班的時候同時做自媒體,屬於比較早的抓住自媒體機遇的人。

等到他40多歲的時候,公司不景氣被裁員,他索性就直接開始全身心投入自媒體中。

他開始去全國旅遊,同時用小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憑藉著之前的人氣加上後來的勤快,也獲得了不錯的收入。

所以有一部分45歲以上的人會通過做自己的事業來達到維持生計的目的。

第二、選擇門檻低的工作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或者有創業的能力。

還有一部分學歷和能力都跟不上的人,再加上年齡偏大,只能選擇一些門檻比較低的工作。

比如送快遞、送外賣、保潔、保安等類型的工作,雖然辛苦一點,但門檻相對比較低,沒有對能力硬性的要求。

這些人大都是吃苦耐勞型,雖然風裡來雨裡去,有時還要面對各種委屈,但都是在靠勞動吃飯。

這也是很大一部分45歲以上員工的出路和選擇。

第三、退居二線或者回歸家庭

當然45歲以上的員工,如果沒有升到高層,又遇到工作問題,他們很有可能會選擇退居二線。

他們可以用自己豐富的職場經驗,來幫別人做一些職業規劃,或者找一些相對清閒的二線工作來做。

還有一部分人會選擇迴歸家庭。

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很大,很多有了孩子也沒法自己帶,這時爸爸媽媽就成了第一人選。

經常會在小區裡看到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出來遛彎,有的爺爺奶奶還是比較年輕的,大概也就40多歲左右。

為了孩子過得好,他們會選擇放棄工作,先幫孩子度過困難時期。

職場上45歲以上的員工,如果沒有做到高層,出路也很多,而如何選擇取決於他們的能力和規劃。


狐小胖


我今年44了,可以結合切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職場上45歲以上的員工去哪了?
大部分沉澱於製造業和服務業。

製造業為什麼會吸納45歲以上的員工?

製造業之所以能沉澱或吸納一批45歲以上的員工,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在製造業的工廠就職。

加班加點多,工作單調枯燥,薪酬待遇並沒有很大的優勢,這些製造業自身的屬性導致了很多人不願意前往工廠求職,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45歲以上的70後一些崗位機會。

其次,很多45歲以上的70後不僅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而且還掌握著一技之長的專業技能,所以製造業也樂於吸納他們,儘管他們年紀偏大一點,但是在專業技能方面持有優勢。

再次,製造依然廣泛存在著一些體力勞動崗位,而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45歲以上的70後,也願意去從事這樣的一些基礎型工作,畢竟養家餬口才是生活的核心所在。


45歲以上的職員還有一批會沉澱於服務業,諸如快遞、物流、司機、廚師、幫廚、安保、物業、環衛、園林綠化等這類行業通常也會吸納一批45歲以上的職員。

這一點無需多解釋,大家有目共睹,回家之後不妨留意觀察一下小區的保安、保潔、門口快遞物流人員即可。


還有一批在外打工多年的45歲以上的70後,最終選擇了回老家發展,其實這也是一種不錯的理性選擇。

這一批人大多數都成為了自由職業者,而且他們大部分都在老家縣城買下了不動產,於是繼續在縣城打零工、開店、甚至還兼顧著鄉下老家的一畝三分地,其實也是一種衣食無憂的日子,雖然談不上富貴,但是過得並不差,我認為這也是一條出路。沒人說一定要留在大城市,一定要成為白領或高管才能活下去。


大叔煮史問道


以銀行為例: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銀行業也在快速轉型升級,銀行四五十歲的老員去了什麼地方呢?

一是銀行快速轉型升級後,大部分四五十歲的老員工已經沒有能力在一線工作了,傳統的銀行業存款和匯款已經逐漸被智能機器代替,銀行櫃員需求大幅減少,現在去銀行辦理存款或匯款都是通過智能機器完成,完全不需要人工,所有的傳統銀行業務慢慢向智能時代轉型,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機代替了傳統的銀行員工,四五十歲的銀行老員工的工作已經被人工智能和智能手機取代了。

二是銀行的轉型升級向更加專業化發展,傳統的銀行業務是存貸匯,這部分業務大部分已經被人工智代替,只有大額貸款還是人工服務。而銀行轉型升級後的業務重點是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專業化要求更高,四五十歲的老員工根本不能勝任,銀行只能招聘更加專業的年輕員工,於是,四五十歲的老員工被更加專業的年輕員工代替了。

三是四五十歲的銀行老員工去哪了,少數能力強的老員能提升的成了銀行領導層,不能提升的一部分去了後勤,一部分提前退休了。

銀行業的轉型升級是時代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來臨,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各行各業都會像銀行業一樣向著更加智能,更加專業的方向轉型升級,這就意味著未來各行各業都會像銀行業一樣,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四五十歲的老員工都會被時代淘汰,或者說未來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專業能力不強的人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未來經濟的發展智能機器取代人工會成為許多行業的趨勢。

您的企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投融資聯盟圈諮詢。

誠邀全國各地有資源、有能力的合夥人合作。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的企業遇到,資金,市場,品牌,利潤低,投資,產業升級,資本運作等難題,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諮詢,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我看到過很多45歲以上的人,幹律師,會計師,計算機網絡工程師,計算機軟件項目實施,醫生,二手房中介,出租車、公交車司機,導遊,美髮師,快遞老哥;各行各業的都有,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一位老送水工(桶裝飲用水),二十多年來,不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送水無失誤,45分鐘內準時送達;我很長時間沒看到他了送水,在街上遇見他,問他原因;他說快60歲了,幹不動啦!

我也看到過很多過了35歲的人,一事無成;性格成無賴;騙和賴同學、朋友;在微信這類網絡平臺幹坑蒙拐騙朋友圈的網友的人;騙到一次算一次賴上一個算一個。

關鍵是自己,大學畢業就歸化好三十歲之前的道路怎麼走;三十左右時,技能、信譽在單位內部、同行、同學中已經很強了。

三十歲以後,考證書、考碩士、博士;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裡摸爬滾打一輩子,這樣幹一般都不會有四十五歲後職業危機或者中年職業危機的。

當然了,一開始就985大學或者C9聯盟本、碩、博連讀那種精英除外。

做人要麼技能好,要麼信譽好,要麼會混。

任何職業是不會給你安逸養老的,社會是公平的;只要肯用心做,付出肯定會有收穫的;而且和年齡無關。


溫榮KM


現在到人才市場去看了一下,發現不管什麼單位,除了招收公司高層員工,無論是藍領還是白領員工,對求職者的年齡要求幾乎都是45歲以下。


45歲起就找不到工作,被眾多用人單位拒之門外,以後可能要65歲才能退休,那麼這二十年內怎麼辦?


一般人來講,除了迫不得已,45歲以上的員工還是留著原體系打工。畢竟去哪裡都有風險,好歹這裡還相對比較熟悉,能夠保證穩定的收入。


很多人說,45歲了還升不到公司高層,不如辭職創業好了。說來輕巧,其實人到了45歲以後,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下,放棄一個行業從頭再來的情況實在是太少了。而周圍45歲以上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更是少數。


在這個階段,人是不甘心的,還是想在50歲之前再去衝一衝,實現事業、收入上的提升。但是人到45歲,正是家庭壓力最大的時候。家裡上有老下有小要養育照顧,職場後浪推前浪的的壓力,工作患得患失。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生活無法正常維繫的情況下,做好現在的本職工作,業餘時間賺點外快,做點投資也是不錯的選擇。


45歲能夠升到高層,收入翻倍當然可喜可賀,但是人這一生,並不是為了金錢而生。人到45歲,如果父母健在,兒女乖巧,自己身體健康,收入可觀,雖然沒有升到高層,安安穩穩做好現在本職工作不也很好嗎?


》》》吾道(http://www.woodo.cn),中國領先的PPT在線製作工具,你的職場好夥伴。


吾道幻燈片


首先,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人到中年,上有老小有小,該何去何從?


一、AI到來,很多人面臨失業危機

前幾天看過一個小視頻,大意是,“我40多歲,在500強企業工作,公司發展不景氣,進行了50%的裁員,而我,也是其一。”

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困惑不已。

該技術工程師,人到中年,在500強企業工作20餘年,可最後,還是面臨著失業。

我們多數人歷來追求穩定,總以為在一個穩定的崗位上駐足,就可以過得很安穩。

可是很安穩不代表很靠譜,即使是再靠譜的工作,有一天,也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二、將近半百,為什會面臨失業?

1.世界的反脆弱性越來越差,很多事情我們無能為力。

2.人工智能的到來,代替了很多職業。

3.個人能力不足,很難找到新的工作。

時代在改變,歸根結底,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三、三招教你減少失業率

面對越來越高的失業率,如何做才能減少失業的可能性?

1.培養“創新精神”

就業不如創業,創業雖然風險大,但是存活的幾率更大。

很多人寧願待在一個崗位上一輩子,也不願意去嘗試,去冒險,因為怕失敗。

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能培養起自己的“創新能力”,做好工作和創業的雙重準備,那麼,倘若有一天面臨突如其來的失業,你也能夠有效應對。

如何培養“創新精神”?

保持“好奇心”

善於觀察

敢於實踐

勇於堅持

2.培養各種軟實力

很多工作像技術員、工人、會計等,都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所以,如果善於培養多種軟實力,挖掘新技能,跳出“能力陷阱”,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就增強了被替代的難度。

寫作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心理學等等軟實力,都需要我們努力去培養。

而學習力是一切能力的元能力,我們又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力呢?

跟隨榜樣學習,尋找自己的標榜對象,比較差異並努力向其學習

多讀書旅行,不僅可以提升認知,還能增長見識,擴大格局

勤於實踐,所有的知識只有落地才能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

3.培養新技能

如今互聯網如此發達,我們可以通過網上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新技能。

網上有很多APP和網課,不僅能夠教會我們原理,還能協助我們進行實操。

如果能在一種技能被取代的同時培養一項新的技能,讓我們的技能更新速度超過被取代的速度,那麼,我們將很難被取代。

四、總結

年近半百的失業者何去何從?

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僅僅是中年人未能升到管理層而面臨失業,是很多人都會面臨失業的危險。

面對失業,我們可以選擇創業,也可以選擇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新的技能,以至於自己很難被取代。

職場晉級之路,猶如遊戲打怪,技多不壓身,願你闖通關。


我是鄭小喵


在職場上,如果45歲了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也沒有升到高層,可以有以下幾種選擇:



一、繼續在原企業幹。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工廠,裡面有很多45歲以上的員工,這些員工的崗位要麼需要一技之長,要麼是崗位的工作環境比較特殊。對於有一技之長的老員工,企業會繼續重用他們,因為他們能給企業帶來直接價值,並且由於技能的培養週期很長,外面不一定有合適的人來頂替他們,這些員工的收入也是客觀的。對於沒有一技之長的老員工,只要他肯吃苦,身體好,企業還是可以給他們機會的,他們會在企業做,但是收入和地位不是很理想。45歲左右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文化程度也不高,在外面不一定能找到收入更高的活,就在現在的企業繼續幹下去。

二、跳槽。就是從這家企業跳到另外一家企業,但是工作和原來差不多。45歲的人跳槽,原因有很多,有企業方面的因素,比如裁員、企業逼員工走,企業效益差,企業搬遷等;也有個人方面的因素,比如對工作厭倦了,收入差,和同事關係緊張等。如果是有一技之長的老員工,找工作還是比較好好找的,也能有較大幅度的漲薪;如果沒有一技之長,那麼找工作會比較難。一般企業招普通員工,可能就不考慮45歲的人了。所以45歲的人,跳槽一定要非常慎重,最好騎驢找馬。

三、創業。這種創業分為兩種,一種是和自己原有的工作相關的,包括工作技能,工作的行業,工作的一些資源,比如原來做銷售的,掌握了一些客戶資源,自己開公司創業;一種是和自己原有工作無關的,比如開個早餐店等。身邊有不少45歲左右的人,與其在企業裡面每月拿個4000-5000元的工資,累死累活,還不如做點小本生意,又自由,錢也掙得多。我身邊確實有人從工廠辭職,開早餐點,生意不錯,不過這種幾率不大。

四、打零工。這種人要麼是沒有以一技之長,沒有企業要,要麼是自己不願意受管束,厭倦了工廠的有規律性的生活,去打一些零工,比如去工地幫忙,做一個月,休一個月,有活了就幹,沒有活就玩,對人生沒有很強的計劃性。

五、轉型。有一些45歲左右的員工,在過去的20多年的工作當中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對從事的崗位和行業有一定經驗。他們會去公司做顧問或者去培訓公司做培訓。這對於那些有較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功底,又喜歡思考,喜歡和人打交道,在企業裡面懷才不遇的老員工來說,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