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贸公司,没有实际业务产生,就靠财务做账挣钱,是咋回事?

Tfhghoo


首先不太理解所表述的“财务做账”是什么含义


通行意义上的财务做账是自己的企业按照要求建账申报纳税,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帮企业财务记账的第三方公司,比如代理记账公司。


如果是代理记账公司,其提供的服务就是帮企业做账报税,其收入也是来源于此,只要数量达到较大的规模,都可以挣钱,而且有不错的现金流。商贸公司也并非不可以从事财务代理,由于给到的信息存在不同理解,所以回答的仅限于通行上的理解。


集掌柜陈大


非请自来。

说实在的,实践中,这种情形很常见,类似的公司满大街都是。要说咋回事,还真有一些门道,无非两种情形。咱们随便聊聊。

非法情形

印象中,让我联想到的主要是虚开发票。这得从公司注册说起,咱们经常听说有人丢失身份证,然后就成为一些企业的股东或法定代表人。原因是,工商部门对注册公司“股东”的身份证明材料实行形式的审查,而非实质性审核。

此为前提,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别人的身份证明注册公司。显然,这种公司不会开展什么业务,主要用于申领增值税发票,然后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向一些企业虚开发票,以此谋取不法收益。

发票,不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对企业来说都是很重要。尤其是专用发票,不仅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还可以税前扣除。正因为是这样,才让这种企业有了生存的空间。

合法情形

相对非法情形,另一种就是合法的了。按我的理解,主要是一些企业到某些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政策的地区成立公司。像很多什么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都有此类的企业创业扶持政策。

具体如何,恕不能过多讲述。总之能得到好处就是了,懂的自然懂!

以我的认知,题目所提及的情形主要就是这样。更多见解,欢迎指正或补充。


龙门账


对于这样的“壳”公司,恐怕要格外注意。一家长期没有实际业务的公司,可能会隐含着相关的风险。

1. 没有实际业务,开票了么,开的什么票?

在没有实际业务的情况下,那么一般也不会涉及到开票。如果有涉及到开票的,那么要看看是否涉及“虚开”。当然,如果财务做账,给人家提供专业服务,那么也是一个正经业务,但是这就不是商贸公司,而是服务型的公司。空壳的商贸公司,还涉及到开票的,那么税务风险就相当的高了。税局通过金三系统和电子底账,是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的。

大量的开票,但是又没有进项,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里要提醒的是,不是说专票查得严,普票就没问题了。虚开普票,情节严重的,也可能涉及到刑罚。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这样的公司,不要进入虚开的陷阱。

2. 没有业务的时间是多久。

有时候一些人为了享受某地区的优惠政策而注册了公司,一般是有招商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一般对于入驻的企业也是有要求的,比如行业、规模、业务量等等,因此,过了初始的期间以后,后期会有一些业务的要求,不是长期可以“空壳”的。所以,对于长期没有业务的公司,也要注意有没有故意利用税收优惠的倾向。

当然,仅凭此题的信息是无法得出结论的,如果是财务人员碰到类似情况,要充分了解具体信息后予以判断,以规避相关的风险。


财会小童


这种情况只有几种可能:

第一:洗钱。通常这种企业服务行业最好,因为不涉及库存。

第二:虚开发票。就是买卖发票,小规模企业月销售额低于3万免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高于销项,有人就动起了歪脑筋。

第三:骗取各类补贴补助、骗取银行贷款

这个刷流水骗取银行贷款也是有的。

第四:利用各类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有时候有很大的地域性,成立空壳公司只是走走形式,过过账,只是为了税务处理的需要。

一个企业没有业务做做账就能挣钱,还真的没见过。


点滴财税


财务做账?你的意思说虚开增值税发票赚取税点差额利润。这样是违法的。再说现在金税三期上线,票量异常及为正规进项发票,银行流水寄真实业务,税务局会随时停机停票。


财税先生


根据问题,一个商贸公司,没有实际业务产生,靠财务做账挣钱,是咋回事?

分析三种情形:

1、提供代理记账服务,《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为企业提供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工作。此类公司不是常规概念里买卖贸易型的公司,而是提供服务业务的公司。


2、依当地政策,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经营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管理运行规范且财务制度健全;享受国家政策补贴。

3、皮包公司,此类公司一般无具体业务或暂时未开展业务,经营者不做有违国家法律规定的事情,没业务也必须要按时申报,按时接受年检等。

愿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不坚持健身不是好财务


商贸公司

没有实际业务

靠财务做账挣钱

这样的公司估计是空壳公司,很可能靠开票为生

特别是涉及到专票的

网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样的公司,经办这样的业务,风险还是很大的

作为财务人员,挣不仨瓜两枣,还是赶紧走人吧


东岭财经


如果的确像你所说这样,那可以肯定的是这家伙在犯法!

这种生财之道大多数是虚开发票,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开发票卖给别人,因为多数企业都需要采购原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商贸公司就来这个票卖给需要买票方,当然双方都是虚开发票。

这种常见的就是随便拿了别人的身份证注册,然后做税务登记,然后再领取专票开了再卖,一般需要做实名认证的,但是做这个的人基本都认识几个工商和税务的工作人员。

就这样,就卖发票,到一定量后就直接不管了,联系不上人,真正的法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知道。这种多见于代办公司,或者和代办公司长期勾结的。

其实虚开专票是很容易被判刑的,只能说现在税务机关和公安机关对这方面打击力度不大,所以这些人才会铤而走险,但是这是在犯法!



贵州税小二


这就是所谓的空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