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农村鞭炮齐鸣,城市鸦雀无声,鞭炮真的代表着年味吗?

一鼎朱朱


从传统来看应该是的!与其这样冷冷清清地“过年”,不如取消过年这一风俗算啦!


乡下人882


64年出生的我清楚的记得

40年前过春节,那才叫热闹,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花船,高跷,小驴节目挨家挨户表演,放鞭炮迎接。镇里面电影院从大年初一到十五连场放,剧场里面,京剧,淮剧,越剧,锡剧等轮流演出。真的是年味浓浓!再看看现在的春节:鞭炮不让放,各种演出没有了,有的就是还能贴上春联,然后就一直在家看电视,看手机了!


fjl647287900614


今年春节是我有生以來,八十年中过得最幸福的一年!沒有漫天飞舞的焰火,沒有震耳欲聋的爆竹,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是安宁,寂静,蓝天,白云,万家团聚,空气清新,家庭祥和,社会安定——简直是一个人间仙境。

何以如此,完全得益于社会的科学管理。燃放焰花爆竹,是我国的历史习惯,“爆竹声中一岁除”,沿袭了千年之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它应该逐渐成为历史,以消除以往过年火灾频发,伤人毁物的灾难!

我家有几十年不放鞭炮的习惯了。有一年大年初一,儿子们在放鞭炮的时候,竟然把孩子的手指炸伤,流血不止!全家人惊呆了,爷爷奶奶吓哭了!伤痛和不吉利感笼罩着全家人的心!从此,我决定,破除迷信,不放鞭炮。老人很难接受,认为家家过年鞭炮齐鸣,而我家却“闷声大发财”,不吉利吧?我乘势接过老人的话茬:“闷声大发财”多好啊?孩子被炸伤的教训不能忘啊!”

现在好了,过年既安全,又宁静,又没有空气污染,真是一个文明的社会啊!


洞察一切2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就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所以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有了火药之后人们才发明了鞭炮和烟花。放爆竹驱鬼怪的习俗受到人们广泛喜爱。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春节的爆竹声也烘托出过年的喜庆氛围。如今,因为雾霾的原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致使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面临消失的窘境,而雾霾却不见减弱。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有鱼有肉吃,随时可以有新衣服穿,仅剩的燃放烟花爆竹的春节习俗也快没了,过年的味道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志刚


其实,这个说法有些偏。

因为,过年放鞭炮,仅仅是年味的一个方面。过年的年味,多了去了。比如,贴对联,大拜年,走亲访友……等等等等。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一些新式的“年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起来。

比如,唱歌了,跳舞了,尤其大年夜的春晚,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成了一道年夜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

过年放鞭炮,在过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也是不可缺少的年味形式之一。

但是,任何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

对于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好的,继承并发扬广大,不好的,理应弃之。

那么,过年鸣放鞭炮,有什么好处和害处呢?

好处,就是个热闹,就是人们认可了的一种习俗。

害处却太过明显。

多少年前,人们还意识不到什么污染呀环境保护呀等一些东西,但现在不同了,人们意识上,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上,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过年燃放鞭炮,对环境的污染,是有目共睹的。

乌烟瘴气,鞭屑横飞,这是肉眼可见的危害。

燃放鞭炮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与空气产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让人们防不胜防。

更何况,有其所带来的人身安全上,火灾隐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人们去思考。

仅仅为了一时的热闹,而让人们承受这么多的“痛苦”,这种风俗习惯,不要也罢。

并且,诚如题主所言,城市“雅雀无声”,不放鞭炮了,表面上好象过年不热闹了,实则不然。由此而来的益处,人们已经体会的到了。

有位医生朋友深有体会的说:过去他年三十值夜班,或多或少都救过因燃放鞭炮而受伤的人,儿童居多,但也有成年人。而现在,没有了。

由此看来,过年禁放鞭炮,益处多多,我们又何必死抱着什么习俗什么“文化”不放呢?

古为今用,也应该是选择有用者用之,害人的东西,何必强留呢?

代表年味的东西很多很多,好的,我们继承发扬,不好的,就别去找种种借口,去强留了。

祝朋友们节日快乐!


笨刨


放鞭炮本身是一种陋习,以前过年,也并没有象现在这样,烟花炮竹一放几千甚至上万元,过去就没有年味?

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曰,年味与烟烟花炮竹无关,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鞭炮越放越长,人情越来越淡,喜庆的气氛并不是烟花炮竹撑出来的,而是邻里,亲朋之间浓浓的亲情,乡情。

今年的春节有一些特殊,因为武汉疫情的影响,人们串门互访的机会很少,但同样过得轻松愉快,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互致问候,年味一点也不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少放或不放鞭炮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是大势所趋!


山野村夫3879


现在城市是高楼林立,人口密集,谁还敢不怕被骂被罚在楼上放鞭炮?

别拿过去与现在比,也别拿农村与城市衡量,过去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方法都很少,只有简单放放鞭炮或猛敲锣鼓,总之搞的声响大就达到目的了,而现在是文明社会,讲究安静厌烦大声吵闹,所以对鞭炮类震耳欲聋的东东就有点避而远之。

农村,由于人们居住相对分散,并且空地较多,比如院坝,房前屋后空地等都可燃放烟花爆竹,而城市住房绝大多数为高楼大厦,谁敢在楼房里放鞭炮?谁又敢在自家窗户外放鞭炮?即使有小区小广场那也叫公共场合,是全体业主共有的,不可能让个别人燃放鞭炮,假设有人在小区内广场上放鞭炮,噪声扰民这个行为也会引起小区内的公愤。所以城里不准放鞭炮是顺应环境、民心等条件而成,是很正常,也适合历史与世界潮流,值得肯定的。


成都209402092


放鞭炮烟花,欢庆春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习俗,只是到了当今社会,农村地广人稀,放鞭炮烟可以。城市就不行了,人口密积,大面积的放烟花爆竹,容易污染空气,增加垃圾,引发火灾,等等百害无一利,所以我个人觉得农村放烟花爆竹拥护,城市坚决禁止。


肖昌洪0304


鞭炮的主要成份,硫黄对细菌就杀灭着用这是不争的事实,几千年的流传下来的习俗怎么能说是陋习,古人的智慧是用生命换来的,非典,:禽流感,都是发生在春节期间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湘食天下


怎么说吧?个人感觉啊,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临近年的时候,不听到鞭炮声时,没有什么感觉,可是一旦有鞭炮声,就感觉心里难受,急牢牢的想回家,这就是鞭炮对于我的作用。或许放不放鞭炮对于在家的人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游子就是想家的酵母,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