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和乾隆的关系是怎样的?为啥都葬于清东陵?

一路顺风152588626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慈禧葬在清东陵和乾隆没有关系,是和咸丰有关系!咸丰是乾隆的曾孙,慈禧是咸丰的妃子,后来的皇太后。

突然冒出来的清西陵

清朝入关之后,修建了一座皇陵,即清东陵,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和第二位皇帝康熙就葬在清东陵。

雍正即位之后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向清东陵运送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准备以后长眠于此,但是到了雍正七年,雍正已“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由宣布重新选址修建自己的陵寝。意思就是这块“风水宝地”我看不上,我要去找更好的。于是修建了清西陵!

雍正为什么要修清西陵

清东陵风水不好?我看未必,顺治,特别是康熙都葬在这边,当初选址的时候肯定是看了又看的。

至于雍正说的借口根本不值得推敲,如果真有这些问题,那么后来乾隆、咸丰、同治等人为什么还能继续葬在清东陵。

如果这些理由都说不通,那就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了。

坊间传闻,雍正篡改康熙遗诏,对待兄弟也是极其残忍,不敢到地下见康熙,所以重新选了块地方,离康熙远远的。

到底是因为什么,可能只有雍正自己知道了。

乾隆为什么又葬回清东陵

清朝有子随父葬的传统,雍正没有跟随康熙已经是坏了规矩,也加深了人们对他篡改遗诏的猜测,但是不管怎么说,雍正是乾隆的皇阿玛,乾隆应该跟随雍正葬在清西陵。

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这样下去,清东陵就太冷清了,只有顺治和康熙,是不是代表他们被后来的皇帝给抛弃了,怎么能如此对待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和清朝最伟大的皇帝呢?

面对这样的难题,乾隆还是很有头脑的,他想到了周礼丧葬礼仪中的“左昭右穆”制度。

什么是左昭右穆呢?简单点说,就是太庙里各位皇帝神位的排放顺序,开国皇帝神位在中央,其他皇帝神位在两侧摆放,左侧为第二位、第四位、第六位皇帝的神位,右侧是第三位、第五位、第七位皇帝的神位。这样问题就完美解决了。

第一位顺治、第二位康熙埋葬在清东陵,第三位雍正埋葬在清西陵,第四位乾隆那就埋在清东陵,以后以此类推,第五位嘉庆埋葬在清西陵。

咸丰为什么葬在清东陵

按照乾隆定的规矩,作为嘉庆孙子的咸丰,也就是慈禧的老公,应该葬在清西陵,那他怎么会葬在清东陵呢?问题就出在咸丰的老爹道光身上。

道光即位之后开始在清东陵修建陵墓,差不多的时候道光去验收,竟然发现地宫渗水,这是陵墓最怕的事情,道光大发雷霆,于是到清西陵重新选址修建陵墓。

等到他儿子咸丰的时候,重新按照乾隆定的规矩,葬在清东陵。

慈禧是咸丰的妃子,所以跟随咸丰葬在清东陵,清朝有给皇后、太后单独修陵的习惯,因此咸丰的陵墓叫定陵,慈禧的陵墓叫定东陵。


荣耀历史


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没有直接关系,唯一的关系要看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与乾隆的关系是什么。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入关第四帝(1711.9.25–1799.2.7),而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是入关后第七位皇帝(1831.7.17–1861.8.22),咸丰皇帝是乾隆皇帝的曾孙,而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妃子,所以要说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关系就是:慈禧太后是乾隆皇帝的曾孙媳妇儿(之一)。

慈禧太后与乾隆皇帝都葬于遵化清东陵,其实如果按照乾隆制定的祖制(昭穆制度),咸丰皇帝及慈禧太后应该葬在清西陵,因为自雍正皇帝选择在易县建造陵寝后,乾隆皇帝本想追随父亲也葬在西陵,但考虑到如果后世子孙都如此效仿,势必会将已葬入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东陵陵区冷落,所以制定了昭穆制度,以使两陵区香火不断,自己葬在了东陵,而嘉庆皇帝葬在西陵,本来如此下去咸丰就应该葬在西陵,可道光皇帝将东陵宝华峪建好的陵寝以渗水为由废弃,跑去西陵另建慕陵,打破了昭穆制度,没办法咸丰皇帝只好选择在东陵建陵以使昭穆制度可以继续下去,所以慈禧作为咸丰皇帝的妃子也只能在东陵的咸丰定陵附近建造陵寝。

综上所述,慈禧作为咸丰皇帝的妃子,与乾隆皇帝的关系只是乾隆皇帝的曾孙媳妇儿而已。都在东陵安葬是因为丈夫咸丰皇帝的陵寝(定陵)建在东陵,慈禧也只能追随丈夫在东陵安葬。



孤竹公子


一、以辈分论乾隆慈禧二人关系

乾隆与慈禧都是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关于二人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呢?

乾隆画像

我们都知道,慈禧的丈夫是清文宗咸丰帝奕詝(生于1831年,卒于1861年,1851—1861年在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而乾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1736—1795年在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并且从乾隆到咸丰都是代代相传(非隔代也非兄终弟及),所以按照辈分,咸丰是乾隆的曾孙(乾隆—嘉庆【乾隆十五子】—道光【嘉庆次子、嫡长子】—咸丰【道光四子】),慈禧自然便是乾隆的曾孙媳妇之一了。

慈禧剧照

二、二人均葬清东陵原因详解

1、智解困局的清高宗乾隆

我们都知道,清朝自入关之后,按照习俗,皇帝百年之后的吉地也应选在关内且毗邻京畿之地。所以,顺治帝在1651年(顺治八年)十二月选定了昌瑞山一带作为历代皇陵所在,这便是我们熟知的位于遵化的清东陵,顺治帝选定范围后,他的孝陵和康熙帝的景陵都入葬在此处。

1727年(雍正五年)三月,时年50岁的雍正皇帝开始为自己相度吉地,由于其对于自己葬所的要求过高,所以派出去的堪舆大臣在清东陵(昌瑞山)境内即使寻找了不少备选,但依然入不了雍正帝的眼,所以只能将卜择范围扩大。首先选中了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当所需材料都基本运送抵达准备开工,却突然又发现此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所以把控超严格的雍正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缺陷发生,于是毅然废弃九凤朝阳山另寻吉地,最终在位于易县泰宁山下发现了这样一个“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十全十美之地,此地也因此成为了雍正泰陵的陵址,因位于京师之西,所以史称清西陵。

雍正剧照

1738年(乾隆三年),28岁的乾隆遵循祖制开始为自己的吉地选址。但摆在他面前的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自己陵址该选在东陵境内还是西陵境内,亦或是仿照父亲雍正另辟新址。

开始,乾隆是想着“子随父葬”,和雍正一样葬入西陵,但转念一想,如果其后世皇帝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选择吉地,那岂不是东陵之内仅有二陵,从而疏远了东陵。打小重孝道的乾隆是断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所以为了平衡东西二陵的帝陵数量,他最终决定将陵址定在了位于东陵境内孝陵以西的胜水峪。

裕陵石五供

2、随夫入葬东陵的慈禧

当乾隆裕陵选址确定后,他还不是很放心,于是在1796年(嘉庆元年),86岁的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不仅替儿子嘉庆做主选择了位于西陵的太平峪作为昌陵陵址,而且还在同年的十二月二十二发布了一道谕旨,以此来解决后世子孙如何选吉建陵的问题。谕旨当中,也首次宣谕后世,要按照自古以来的昭穆制度来选择各自的陵址,并且对于自己孙辈的未来即帝位者,他也明确规定,“至朕孙缵承统绪时,其吉地又当建在东陵界内”。


乾隆1796年以太上皇身份所下的谕旨

然而,仅仅隔了一代,到道光皇帝之时,便将祖父乾隆所定的祖制抛之脑后。首先,在1821年(道光元年)四月,刚刚继位不久的道光帝,便下了一道谕旨,要将自己未来的葬所建立在当时位于京师西郊的王佐村,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发妻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葬在王佐村已有十年,任性的道光为了与发妻团聚,所以做出了公然违背25年前祖父乾隆所定祖制之举,其后在诸位大臣的力谏之下,道光总算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与此同时,命戴均元、英和等人前往东陵卜择吉地,最终在九月初二,确定东陵绕斗峪为其吉地陵址,并且改名为“宝华峪”。

从1821年九月破土兴工,到1827年九月宝华峪陵寝竣工,历时六年之久,本来道光对此很是满意。但奈何第二年(1828)在他展谒东陵前夕,负责宝华峪地宫打扫的官员却发现地宫突然开始渗水,并且经过三次详查,状况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令道光很是恼火,不仅严惩了诸涉事人员,而且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二月二十二在西陵选择了龙泉峪作为自己的吉地新址,东陵宝华峪随之被拆除废弃,道光最终还是选择了违背祖制在西陵建陵。

宝华峪陵寝遗址

1850年(道光三十年),69岁的道光去世,其四子奕詝继位,是为咸丰帝。咸丰从1851年开始,便着手寻找自己的万年吉地。因为父亲道光的缘故,导致咸丰与曾祖父乾隆一样面临了自己的陵寝该建在东陵还是西陵的问题,因为父亲将曾祖父规定的昭穆次序打破,自己到底是遵守曾祖父原先定的规矩葬在西陵,还是按照父亲更改之后重新排序建在东陵。思来想去,与其哪里都不对,不如命载铨、彭蕴章、基溥等人前往东西二陵两地相度。

载铨等人踏遍了东西二陵的山山水水,最终将位于东陵的成子峪、平安峪、辅君山以及西陵的魏家沟作为咸丰帝陵的吉地备选恭呈御览。对于大臣们所提之地,咸丰于次年(1852)二月开始,派裕诚、奕湘等人前往四地进行复勘,同时自己也分别在二月底阅视了西陵境内的魏家沟、九月阅视了成子峪、平安峪和辅君山。经过自己的反复勘查,咸丰最属意平安峪,但为了更为确定一些,咸丰命柏葰带领精通堪舆之术的陆应榖前往平安峪进行第三次相度,经过陆应榖的强力推荐,最终咸丰才放心地将位于清东陵境内的平安峪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

定陵方城明楼

而说到慈禧位于普陀峪的定东陵,之所以也位于清东陵境内,其实很好理解。根据“妻随夫葬”之制,皇后陵必须建在其夫陵寝旁边,以示“祔葬”之意。由于1861年(咸丰十一年),31岁的咸丰帝去世,其生前仅有一位皇子,便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所生的载淳,所以载淳得以承继大统,而新帝生母懿贵妃自然就“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太后(也就是慈禧),同时意味着在其百年后的谥号也可以“皇后”为后缀。

既然百年后是以皇后之身入葬,自然是要以皇后陵作为吉地。按清朝例,不仅皇帝的陵寝称为万年吉地,皇后亦如是。所以从1866年(同治五年)开始,慈禧、慈安二人便开始正式派人为各自选择万年吉地。经过反复查勘,慈禧选定了普陀山(后改名为普陀峪),慈安选定了平顶山(后改名为普祥峪),由于两座后陵都位于咸丰帝定陵以东,所以均称为定东陵,具体区分则在陵名前加上地名。

慈安普祥峪定东陵(左)与慈禧普陀峪定东陵(右)

小结:

以上便是关于慈禧和乾隆之间的关系,以及慈禧与乾隆为何都会葬在清东陵的原因。其实如果按照直接联系来讲,从道光帝开始打乱昭穆次序之后,慈禧为何会葬在清东陵只与其夫咸丰有直接关系,与乾隆同样位于清东陵关系已然不大。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大家!


史海甄客百晓生




慈禧和乾隆的关系

二人朝代不同,慈禧能知道乾隆,而乾隆却不知有慈禧。要说关系,只能往辈分上去找。慈禧是咸丰的妃嫔,乾隆与咸丰之间还隔看嘉庆、道光,真要算起来的话,慈禧就是乾隆的重孙媳妇。

乾隆定下了依 “昭穆相建” 的葬制

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是满清入关之后不久就划定的皇家陵园。顺治、康熙先后葬在了这里。而雍正则没有选择清东陵,他把陵寝建在了易县泰宁山下。从此以后,清朝的帝陵就出现了东陵和西陵两个陵园。这就等于为日后的清朝皇帝,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即以后陵寝应建在东陵,还是建在西陵? 第一个面临这个问题的是乾隆, 他也为后世立下规矩,就是依照 “昭穆相建”。


“昭穆相建” 就是《周礼》的 “昭穆制度”,主要是用于宗庙的排序、牌位的位置、安葬等。同时,也涉及帝陵与后陵的位次先后顺序问题。如果帝陵朝向确定,就可以确定皇帝陵和皇后陵的先后。

依古制,必须是 “前朝后寝”,皇帝在前,皇后在后,绝不能把皇后陵置于皇帝陵之前。皇后陵与皇帝陵的走向应该是自西至东走向,东陵安葬一位皇帝之后,继任者要葬在西陵。即“左昭右穆”。因此,乾隆为自己在东陵建造了裕陵。

“昭穆相建” 制度被打破,慈禧葬于清东陵

“昭穆相建” 制度,并没有被乾隆的后世子孙严格遵守。道光帝的陵寝原本应该建在东陵,但陵寝已经修好,逝世的皇后已经入葬那里。后来,又发现陵寝漏水。于是,道光拆了东陵的陵寝,改在西陵重新修建自己的帝陵。


按照 “昭穆相建” 的制度,光绪本应和咸丰一样安葬于东陵。不过,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出现他和慈禧这对 “冤家” 相邻长眠的局面。可现实情况是,慈禧葬于东陵,而光绪葬于西陵。

这一次破坏 “昭穆相建” 制度的是慈禧。同治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或许是出于不愿与儿子分开,慈禧把青年暴亡的同治皇帝的陵寝也安排在东陵,确定陵名为“惠陵”。最终,光绪皇帝就只好在西陵为陵寝选址了。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因为古代以东为贵,东大西小。一般情况下皇帝册封太子,都叫东太子,慈禧是咸丰的皇后但却不是正宫而正宫是慈安,慈禧的势力慈安的势力大太多,但却没有正宫的名分,十分的不满。其实咸丰的陵墓也是东陵的,慈禧和慈安都在旁边,但慈禧的名气始终都要比他们大一些


无聊4


慈禧原名也叶赫那拉氏,是满清望族,后嫁给咸丰,成为咸丰的皇后,生下后来的皇帝同治。1861年统治驾崩后,发动辛酉政变,诛杀顾命八大臣,任命恭亲王为摄政王,创立了清末难得的同治中兴。同治驾崩又让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承大统,年号光绪。1908年驾崩于仪鸾殿。作为大清的一任皇后,一任皇太后,一任太皇太后,又开创了清末难得的短暂盛世,无论怎样,都是有资格葬于清东陵的,而清东陵又是清朝皇家的陵墓所在地,所以皇族葬于皇陵是完全合适的。


文物春秋


乾隆的儿子是嘉庆,嘉庆下边是道光,道光下边是咸丰。咸丰的皇后是慈禧。帝后葬在一起。所以都在清东陵


如果这是历史


乾隆的孙子是道光,咸丰是道光的儿子,慈禧是咸丰的妃,慈禧是乾隆的曾孙媳,咸丰和乾隆应该葬在一起,慈禧也应该葬在一起


zhangzhihui2716


慈禧是乾隆重孙子咸丰帝的媳妇,因为咸丰皇帝葬在清东陵,作为他的皇后也应该葬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