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电影院看电影了?

娱乐小练儿


电影市场有一些起色,看电影的人是多了一些,但其实还是没有太多。好多人说有钱、有时间了,我觉得倒是不一定。

第一,相比投入,市场起色并不大。国内票房排名第一的战狼2总票房50亿,人均票价30元,全国13亿人,看的才1.7亿。这还是现象级电影,二刷、三刷的不少。流浪地球也是现象级,人均票价40,总票房现在还没到50亿。

第二,价格并不便宜。好多人说是老百姓收入多了,有钱看电影了。90年代,月收入300,电影票5-10块,那现场条件,人山人海,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甚至还有露天的。00年代,月收入1500,电影票20。10年代,月入3000,电影票30。现在4000了吧,票价40。其实电影票没便宜多少。(以上数据以武汉人均收入为例,细节没必要抬杠)

第三,营销做的好,电影院多了,促销活动多了。继银兴、万达等全国建设连锁影院后,很多外资电影公司、网络服务商,房地产投资获利者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也在投资建影院,发展第三产业。现在的影院多如牛毛,设施好、服务不错,还经常在网上促销,各种购票软件打折,让网购的人顺手就买个优惠票看看。

第四,电影大家其实一直在看,但是看片的习惯改变了。90年代都是录像机,好多人到小录像厅看港片的。00年大家都在家看盗版DVD,存了一堆碟。10年网络大发展,迅雷加大硬盘,也是存一堆压缩片。现在,更是各种看电影网站、软件、APP盛行。但是,大家已经不满足家庭级的视觉、音响效果了,相比IMAX、3D,各种丰富的影院服务,看完还能逛逛街、吃个饭,周末散步加释放压力一条龙,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电影消费群体扩大了。过去电影消费以年轻人为主,现在多半以家庭为单位,现象级电影也会群体邀约一起观看加活动。而且如今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即便再忙,偶尔释放一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家庭娱乐非常注重效费比,过一个周末,相比外出旅游、逛公园、打牌喝酒的娱乐方式,看电影可能更加轻松健康,成本更低,行程更灵活。

第六,消费习惯变了。90年代刚改革开放,除了吃喝拉撒,家电是大头消费,房子也紧张,没心情在娱乐上消费,日子都过的挺紧吧。00年代,家电价格逐步下降,好多人攒钱都为了买房。10年代后,大部分城市家庭房产到手,没买的也不指望了,买不起。刚需的基本家电装修消费也趋于饱和,除了看病就学养老,也没什么其他消费压力,所以即便票价依然不便宜,但还是有闲钱看电影了。同时,网络购物使中间商差价进一步减少,在购物上获得的实惠,愿意消费在娱乐方面。

随着国家对医疗、教育、养老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投入,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在第一、第二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电影及其附属产业还会有更大空间,把中国文化输出向全世界。


翻滚吧前浪


大学的时候,整个宿舍的人经常会围着一个笔记本电脑看电影,有站着的有趴床上的,也不是因为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而是就喜欢一群人一起围着看的感觉,当时追《越狱》成了宿舍的每周必修课,惊叹史高飞的智商,佩服T-bag的转危能力。也在那个时候接触了一些优秀的的国外原声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这个杀手不太冷》等都是在那时候看的。我是八零后,小时候看电影就是电视上演什么看什么,有很多电影看过一遍后觉得很好,但没有机会再去看第二遍,录像厅录像带还不是当时的我能够消费的,所以怀旧也由此而来。当电脑普及后,大量的网络资源涌现,可以寻找过去所有的怀念和遗憾,不管什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都可以在网上找到随意看,所以当时的我从来不会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网上可以看,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电影院看电影的第一个最主要原因: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当时的电影在国内上映时,基本上在网上早就可以看到各个字幕组译制的原声电影,因为国外早已上映,尤其国内的审核制度,使得国内电影上映至少落后国外一个月不止,盗版电影比比皆是,既然可以在家里坐在电脑前吹着空调喝着茶躺着看,那又何必去电影院花钱坐着和一群人一起看,仅仅是屏幕大点嘛。当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网络打击盗版的力度变强,使得任何字幕组、网站、贴吧、视频软件都不敢侵权播放后,新上映的电影只可以在下映很长时间后才可以从网上看,这就使不少人不得不去电影院抢先看自己喜爱的电影。记得2008年的时候我和舍友在电脑前一起看《夺宝奇兵4》,我曾对舍友说:电影院早晚要消失掉,在家看又舒服又不用花钱,还可以抽着烟喝着茶,边暂停边讨论边回放,还没有删减,百利而无一害。

就在一年多后,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IMAX3D电影《阿凡达》上映,作为一个伪影迷,我也破天荒的去了电影院看了次电影,3D的效果深深震撼到了我,我瞬间变成了一枚电影院3D忠实观众,并扭转了我认为电影院会消忘的想法。这也是我要谈的第二个关于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原因:

3D电影的普及和杜比影院

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实际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当时国内3D银幕数量还只有86块,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在86块3D银幕上映27周后就有了六千七百万票房,这极大的刺激了各院线老版,纷纷升级3D银幕和设备,到当年暑期《冰河世纪3》上映时,国内3D银幕数量已经发展到359块,《阿凡达》上映时,3D银幕数量已经突破600,而3D电影的流行绝对要归功于《阿凡达》,截止2010年,中国3D银幕的数量已经是1300,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一大批影视动画工作者也投入到了3D电影的制作。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3D电影《龙门飞甲》由徐克打造,他在两年的时间内,去了世界多个3D基地并参加了各种规模不同的3D测试,出色的完成了《龙门飞甲》的拍摄,被誉为中国特效电影的门面。在这之后,由杜比实验室研发的杜比全景声在2012年4月24发布全新影院音频平台,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5.1、7.1声道的概念,能够结合影片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声音效果,更加真实的营造出由远及近的音效,配合顶棚加设音箱,实现声场包围,展现更多的声音细节。这些技术的对影院的加持,观影体验已经远不是过去的模糊大屏幕能够比肩的。2013年底,国内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等各大城市均已有影厅升级为杜比全景声配置。目前国内兰州、开封、洛阳、廊坊、杭州、福州、乌鲁木齐、库尔勒、十堰、昆山、宁波、南京、盐城、扬州、仪征、宿迁、泸州、常州、无锡、沈阳、深圳、沈阳、锦州、大连、太原、宜昌、长沙、武汉、西安、渭南、烟台、郑州、台州、舟山、济南、青岛、淄博、广州、南宁、佛山、铜陵、桂林、大庆、徐州、喀什、张家港、北海等等都有数量不等的杜比影院,如果你的所在地区还没有,那可以到上述城市体验一下。杜比影院全方位碾压了IMAX,当年诸葛亮北伐时,在天水得了姜维而放弃追击魏军都督夏侯楙,诸将问为什么不追擒夏侯楙,诸葛亮曰“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耳。今得伯约(姜维),得一凤也!”IMAX在杜比影院面前,就如一鸭耳。甚至,两者都没有放在一起比较的必要。随着现在技术的革新和多元化应用,不少激光巨幕厅也会运用杜比全景声,至于IMAX,巨幕,激光巨幕,带杜比的影厅,杜比影院我们在其他专题专门去对比,在此不做赘述。不论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还是国内影院银幕的升级,无一不展示出我们国家正在向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富强大步迈进,这也是我对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个观点:

国家的进步

截至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已经从2005年的48亿元增长为609.76亿,内地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银幕总数达到60079块。种种数据无一不显示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同时大批优秀电影人奉献出大量优质影片,比如《我不是药神》《心迷宫》等等既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的进步,也让我们对国内电影充满了希望。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手里没有闲钱就谈不到什么支持正版反对盗版,关注盗版是因为盗版便宜,同样,有钱了也不会去选择盗版,这不是认知不足,而是实际情况。在多样的技术效果加成下,影院的观影体验已经不是过去的屏幕大一点而已,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家还是愿意看盗版看枪版,这不仅是一种退步,更是一种悲哀,而观影人数的不断增加,正说明了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影院观影,更是促进国内电影发展的良性动力。2018年一季度,中国票房收入首次超过北美指标,今年《复仇者联盟4》的全球首映出现在中国,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重视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也有望超越美国,问鼎世界。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在电影行业的实际问题与缺陷,比如品质良莠不齐,电影等级制度的不够完善,电影审批制度的狭隘,都亟需解决。当然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原因远不止这些,也有可能是娱乐方式的匮乏,从众心理的作祟等等,但是,大江东去,泥沙夹杂,鱼游虾跳无力阻挡进程,涓涓细流亦可锦上添花。


十方世界是全身


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会享受生活了,有钱了。

电影慢慢的普及了

我记事的时候我急里有一台黑白的电视机,现在算下来也可以说是老古董了。在那个时间段我都不知道电影是什么东西,而且当时我们镇上也没有电影院,卖光碟的倒是不少,不要问我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经常逛街。记得当时有上村子里放电影,可热闹了,村里的大队还专门的吆喝了还几次,村子的人都知道了,有的天不黑就去等人家放电影,看看那个设备,天黑下来的时候那一条路上已经坐满了人。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挺热闹的。现在大家都足不出户,想要见个面都很麻烦。之后的日子里,电影就慢慢的普及了。

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这个应该是最根本的原因了吧,没有收入,吃饭都是一个问题,不要提看电影那么高大尚的活动了。我记得我们这里是12年以后生活水平才慢慢的好起来的,以前真的不怎么样,但是我们那边的镇里还是没有电影院,要想看电影是要到区里的,谁会没事到那里去看电影呢。不过现在好多了,家里有多余的钱了,手里有剩余了,所以才回去放松消遣娱乐。还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啊。

看电影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在大学里有一种现象,看电影的群体不单单是情侣,还有一部分好哥们和好姐们也去看电影。看来是我过时了,本来以为只有情侣和家人才会出没在电影院,现在看来电影已经是一种基本娱乐的活动了,不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了,你谈恋爱去电影院看电影已经不新鲜了。出没在豆瓣上的观众也多了,相互发表自己的看法,电影不再像以前那样,看一部电影可以和村子里的人吹一年。

以上就是我对看电影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问题的看法,大家有什么其他的观点,可以评论留言。


校园小萌新


如今已经是2019年,许多的视频电影都非常的火,还记得读高中的时候,那时候班上就只有一个同学买了电脑,而那个同学会在每个晚上晚自习的时候,给我们播放电影看,可能是他自己也是个电影爱好者,所以我们也有眼福!


我最记得的就是有一天晚上,,我那个同学放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好像叫做《蚁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科幻的电影,精彩的打斗画面,不可思议的超能力,让我看完之后,久久的沉迷于这部电影!然后大概过了几天,我问了我那个同学这部电影还有第二部嘛,他说电影院已经出了第二部,电脑上可看不了,于是第二天我们几个同学,就组队去看电影,进去买完票之后,工作人员说还需要一副3D眼镜!当时我并不知道3D眼镜是什么东西,于是买完后就直奔电影厅。


进入电影厅后,就看到电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看到的画面却是非常模糊的,随后我就问了一下同学,同学说这是一部3D的电影,需要佩戴3D眼镜才能正常观看,带上眼镜之后,顿时感觉电影画面就在眼前一样,那种真实的感觉真的无法形容,之后我从此就爱上了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


你说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我想应该是电影院里面有最新上架的电影,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想第一批享受这部电影带来的魅力。又或许是想和男朋友或女朋友看一场浪漫的爱情电影,沉醉于两个人的浪漫世界,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几个朋友成群结队的去看,因为在电影院看完电影,可以和朋友讨论里面的情节什么的,真的非常不错!


珠海小友哥


电影院越来越火爆与它提供的视听服务和它自带的社交属性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特别显而易见的是电影院可以提供更好的视听服务。

电影院与普通观影的视听差距在普通的2D故事片表现的并不那么明显,无非就是欣赏故事。

可是现在3D,4D影片越来越多,影厅观看所带来的视听体验是普通观影远远无法企及的。一张电影票大多50元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讲每月观赏几部高质量影片完全不会构成生活负担,但是却能带来超值的观影享受,何乐不为呢?

其次,观影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好的社交手段。周末与三两好友一起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喝杯饮料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摩登的生活方式。

并且相比与许多其他方式,比如喝咖啡、吃饭,观影过程中因为大家都面对屏幕,不必搜肠刮肚的没话找话,相互之间的社交成本非常低。观影过程十分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约朋友出来就会选择电影作为娱乐项目。

电影院基本上都设在商场,有些人选择逛完街看场电影,有些人观影之后逛逛街,吃点东西。

巴适!


白色十字路


现代年轻人在工作之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

有人说,去电影院看电影才是真正的看电影,影院看电影才有氛围,有情调,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电影院有舒适的观影环境,大屏幕,合适的空间距离,好的音响效果,3D,IMAX等;

还有人说,有时生活过于浮躁,只有去电影院,才能强迫自己认认真真沉下心来看完一部电影……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连朋友的聚会都成为了低头族之间的聚会,少了小时候聚在一起的乐趣。

而影院作为一个安静的环境,当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电影之际,周围的效果氛围给我们的感受将达到最佳,这也是我们愿意选择影院观影的原因之一。

电影院更是现在年轻人约会的最佳地方,两个人抱着爆米花一起静静的观赏电影已成为一种潮流。长时间没有去电影院反而感觉生活少了点什么。

还有很多年轻人则会为了自己的偶走进电影院观看偶像出演的电影。

电影更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话题之一,新上映的电影如果还没有看过,更是插不上话题,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

无聊的时候一趟电影院看一部电影,9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长不短,看一个故事。不像连续剧少则20几集多则七八十集,在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每天去追看更新,浪费了大量的精力。





万里书


在我小的时候,看电影还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电影票很贵,普通老百姓如果要娱乐肯定首选在家里看电视。这也导致了中国电影业发展缓慢。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电影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国际电影节都能看到中国的电影参选、获奖。而且,中国电影的质量和内涵也在慢慢提升,甚至于演员的演技也有明显提高。

现在老百姓,走进电影院也不是难事。只要有空闲,每个月看1-2部电影的人也不少。而老百姓愿意走进电影院,是基于3个原因:

1,电影票价在老百姓的承受范围内。

过去人们工资不高,大部分工资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现在人们收入提高了,偶尔娱乐消费一下,也是正常的。

10年前电影票在80-120元之间,而现在电影票价在40元左右。物价一直在涨,但电影票价却大幅下降了。自然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娱乐,也就更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2,从观感来说,电影院的效果比电视或者手机APP强很多。

因为,电影院从视觉,听觉各个方面,都是高配。还有大银幕的震撼感也能让人更好的融入剧情。

记得小时候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后天》,我觉得好震撼,好好看。可是我的同学们都是在电脑上看的,他们说这部片子一点也不好看。我不信,在电脑上又看了一遍,果然感受差很多。

所以人们更愿意走进电影院,体验更好的观影感受。

3,人们更重视精神生活了。

马斯洛的需求中,指明人的需求分5个层次。初级需求是解决温饱和安全,如果这一层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追求更高的层次的需求。那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了。

而一部好的电影,能够传达很多正能量的理念,能够引发人们去思考生活、人性。这就很好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们会有更多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综上所述,以上3点也促使了电影业向更高阶的方向去发展。电影越发达,去电影院的人越多;去的人越多,电影业越发达,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Anna人生物语


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类:

一、人们为了去看“首映”。一部新出的电影,尤其是大片,必然会先在电影院放映,正常情况下要过上好长一段时间,网上才会有高清版本的放映。加上每部电影放映前,发行公司都会进行大量的宣传,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被这个宣传所吸引,想第一时间看到这部精彩的电影。这种就跟某些影视平台的VIP一样,连载的电视剧,就比别人早看一周,很多人为了这提前的一周去购买VIP服务。

二、约会的好去处。最近不是很流行一句约会方式的话吗?吃饭,看电影,开房睡觉。电影院的氛围很适合情侣约会,灯光昏暗,气氛又不会冷场,所以现在很多情侣约会首选去处,就会是电影院。

三、观影效果。现在电影院的放映厅的显示器、音响设备比以前高端了很多,比如高清大屏幕的IMAX,3D、4D等,再配合上震撼的环绕立体声,那巨大的感官刺激,是在家里面看电影所不能具备的。尤其是一些特效大片,也只有在电影院才能感受到。

四、价格的平民化。国家政策的利好,鼓足了老百姓的荷包。让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在是一种奢侈。除了一下大城市跟特别节日以外。一场电影的票价在30元左右,也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消遣娱乐方式的价格。

好了,就说这几点吧,我知道原因不止这么几点。下面放几张美图,让大家欣赏欣赏。


丫头与大雄


主要是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高了,这不是扯淡,而是实实在在的根本原因。

第二,影院的主体消费人群就是年轻人。这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工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他们的消费选择中,有很大一个比例是文化品消费,而看电影可以说是最简单最可行的一种消费选择了,另外,看电影特别适合朋友之间、情侣之间,这种人际类型所占比重又非常大。

第三,当下的社会产业发展也在转型,文化产业到了繁荣发展的重要阶段,传统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小,而文化产业既环保又实用,国家在文化产业上的优惠多,电影产业本身也在逐渐壮大,魅力越来越大,近年的爆款国片也是很好的证明。

最后,看电影,真的还是要去电影院看。

如果有一天,电影院的电影都不再删减,那就更完美了!

热烈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电影信徒


一,人们的孤独感越来越严重。孤独和孤单有很大不同,孤单只是形单影只,体现在外表;孤独则深入骨髓,譬如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听海,一个人看电影。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所以电影院成了孤独人的去处,那里有喧嚣,那里有狂欢,那里有成群的个体。看一场电影,哪怕一场电影的时间是短暂的,孤独的人也能从孤独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得到片刻的非孤独的满足感。

二,娱乐需求增加。蜗居家中看电视,瘫在床上扣手机,沉迷网吧打游戏,酒吧狂喝烂如泥。这些都不能真正称为娱乐,电影普及的意义就在于给人们多一种娱乐场所,多一种娱乐选择,说白了,就是消遣。武侠片、战争片、动作片、爱情片、动画片等等不同的类型电影打开了不同的市场需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根据经济学自由市场规律,供求关系,只要有好电影,多元化的电影,大家是很愿意去电影院消费的,况且现在国内电影市场处于“饥渴”状态,是供小于求的。

三,不差钱。当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经济基础了。政治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基础增长到一定阶段,人民的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而这种文化需求是在不差钱的前提下得到满足的。在不差钱的前提下,相比在电视、手机上看电影,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了更好的选择,巨大的屏幕,震撼的3D观感,环绕立体声,舒适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这些都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影院的原因。

四,中国电影质量大幅提升。近年来中国电影质量逐步提升,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后起之秀的导演,引领中国票房走势,成为中国票房担当,像周星驰、吴京、徐峥,饺子等,动辄几十亿的票房成就和不俗的豆瓣评分,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国产好电影的期待与支持。观众的热情不再只倾注于外国大片,这上升为一种现象和趋势,所以会有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