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造船工业体系巅峰时代的代表,“胡德”号图传

著:[英]布鲁斯·泰勒

译:裴萌

从19世纪早期开始,英国的造船工业体系在技术、产能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曾经领先世界。“胡德”号(HMS Hood)正是这个体系的精华之作。首先,她诞生于战争的严酷形势下和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军造舰竞赛之中。尽管她后来惨遭厄运,“胡德”号至今仍被视为一座丰碑,代表着海军与工业体系的实力臻于巅峰的时代。

1916 年年底,在约翰·布朗船厂,460 号舰的龙骨板和双层底正在3 号滑道上成型。构成舰体基础的盒状结构如何建造,大致可知。照片从舰艉向舰艏方向拍摄。中景,准备放置舰体的木梁正在分步搭建。(苏格兰国家档案馆,爱丁堡)

1918 年前后,“胡德” 号的4 具螺旋桨经过400 英里从伦敦的锰青铜与黄铜公司运到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每具螺旋桨重量超过20 吨,运输用的拖拉机是由布拉福德(Bradford)的H. 本特利先生公司提供的。全英国有数十家公司为建造“胡德”号付出了努力。(玛格丽特·贝瑞女士)

1918 年8 月21 日,下水前一天,“胡德”号占满了约翰·布朗船厂东侧船坞。舰体除未安装装甲外已经完工。锅炉已经装好,但引擎未安装。(苏格兰国家档案馆,爱丁堡)

1919 年12 月2 日,舾装最后阶段的“胡德”号。“A”和“B”炮塔的火炮已经就位,但外板未安装完毕。装甲指挥仪尚未加装外罩,高处的指挥仪还未安装。(苏格兰国家档案馆,爱丁堡)

第一次公开亮相的“胡德”号:1920 年3月,在阿兰岛附近海试的情景。(苏格兰国家档案馆,爱丁堡)

1923 年,小艇甲板左侧。各种小艇和筏彼此重叠或安放在支架上, 一艘32 英尺快艇吊在艇架上。左侧是左舷4 英寸Mk V 高射炮。炮的对侧是夜间防御指挥所,上面有观察口,内部有4 英寸炮的即用弹药箱。前方是主桅杆三脚架的左脚,以及一根排气管,后者属于平台甲板上的后部柴油发动机。(克里布)

1924 年6 月,在夏威夷附近,从空中拍摄的“胡德”号舰桥和指挥塔。信号平台和上面的礼炮被天棚遮住。指挥塔后方的平台上有一名旗语兵和从辅助无线电报室引出的天线。一名军官在罗经平台门口对着镜头挥手。军官上方是前桅杆探照灯平台和鱼雷瞭望哨平台,一台用于集火射击的示距钟勉强可见。图片中部可见通往不同楼层的各种传声筒。(美国海军历史中心,华盛顿)

“大炮可怕的咆哮声。”1925 年前后,“X” 和“Y”炮塔在一次集火射击演习中,同时开火的另一艘战列巡洋舰可能是“反击”号。军舰正在进行双齐射,“X”炮塔左手侧火炮在爆炸的冲击下后坐,右手侧火炮正处于装填位置。小艇甲板上的T 形物体是一节通风管的顶端,它周围是装有甲板清洁工具的箱子。近景中部的舱口是司令卧室的天窗,1922 年有人把山羊“比尔”从这里放进了考恩少将的卧室里。(“胡德”号协会/ 雷诺德收藏照片)

1926 年前后,在朴次茅斯附近航行的“胡德”号,“B”炮塔上有一架费尔雷“鹟”式水上飞机。为方便水上飞机起飞,炮塔旋转到迎风方向。(当代历史博物馆,斯图加特)

1931 年前后,4 名引擎室技术兵在后部引擎室的控制平台上。两人在操作气阀(分别控制正伡和倒伡),调整右舷内部桨轴的转速。左侧的桌子放着引擎室记录,每小时更新。记录本旁边是发往前部和中部引擎室及来自前部引擎室和舰桥的电报。送来的电报说明“ 全速”“半速”“慢速”“停伡”(正伡和倒伡)。远景中隐约可见的设备是冷凝器。画面中央的油灯用于紧急照明。(塞利克斯)

1932年7 月,“胡德” 号前主炮群为拍摄照片而转向右舷。每座炮塔的左侧斜壁上可见观察窗。(莱特与洛根)

1933 年9 月初,“胡德”号在朴次茅斯岸边。8 月30 日,她在新舰长和新副舰长—罗利·奥康纳的指挥下开始了新的服役期。(当代历史博物馆,斯图加特)

1934 年7 月15 日, “胡德”号在罗塞斯度过一段时间后,放下主桅旗杆,通过福斯大桥。至20 世纪30 年代,得益于无线电报技术的发展,军舰不再需要在高处安装“平房顶”天线, 故“胡德”号是皇家海军中最后一批安装那种天线的军舰。(“胡德” 号协会/梅森收藏照片)

1935 年前后,在朴次茅斯,“胡德”号的神枪手在后甲板与奖品和武器合影。照片中有F. T. B. 塔尔舰长、罗利·奥康纳副舰长和奥康纳的西高地梗犬“茱迪”。请注意“Y”炮塔的炮口上绘有山鸦舰徽的炮口栓。(“胡德”号协会/ 克拉克收藏照片)

1937年秋季,“胡德” 号在帕拉托利奥浮船坞中的另一个角度。无论对于军舰还是船坞,“胡德”号驶入船坞都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当水箱中的水被泵抽出,舰体随着船坞上升时,海军造船官用望远镜观察船坞上的标志以确定船坞的稳定性。如未能采取这样的措施,舰体可能发生中拱或中垂,船坞自身也可能遭到严重损坏。(“胡德”号协会/ 珀西法尔收藏照片)1937年秋季,“胡德” 号在帕拉托利奥浮船坞中的另一个角度。无论对于军舰还是船坞,“胡德”号驶入船坞都是一项精细的工作。当水箱中的水被泵抽出,舰体随着船坞上升时,海军造船官用望远镜观察船坞上的标志以确定船坞的稳定性。如未能采取这样的措施,舰体可能发生中拱或中垂,船坞自身也可能遭到严重损坏。(“胡德”号协会/ 珀西法尔收藏照片)

1938 年圣诞节,马耳他,一大群锅炉兵在舰艏。直至1941 年5 月军舰战沉前,轮机部门的人员更迭比例一直远比整体更迭比例小。(“胡德”号协会/ 珀西法尔收藏照片)

1939 年夏季,战争爆发前,最后一批在戈斯波特的“圣文森特” 基地受训的少年水兵正在学习炮术科目。其中吉姆· 霍金斯(Jim Hawkins)和萨米·米尔伯恩(Sammy Milburn, 右二)等人去了“胡德” 号上服役,后来米尔伯恩与舰同沉。(W. H. T. 霍金斯)

舰员检查1939 年9 月26 日炸弹对侧舷造成的损伤。7 英寸装甲带留下密集的凹陷,并被击穿,而连接突出部和12 英寸装甲带顶缘的边板被掀掉。外伤很快被修复, 但创伤已经使“胡德” 号的冷凝器濒临失效。(“胡德”号协会/ 布洛克收藏照片)

1940 年前后,一座四联装0.5 英寸机枪,“胡德”号安装的就是此型号。每根水冷枪管都由自己单独的弹鼓供弹。

1941年5月23日下午或傍晚,前往丹麦海峡途中,从“威尔士亲王”号上拍摄的“胡德”号,一般被认为是“胡德”号被击毁前的最后一张照片。由于天气原因,两舰的前主炮都必须转到左舷向。两舰的相对位置与它们次日清晨投入战斗时的情况几乎相同。(托马斯·施密特)

谁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本文节选自《英国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图传:1916—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