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冥王星会被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里除名?

唯小北


分类和定义的重要性

“冥王星被除名”看似只是一件普通的事,实际上并不普通。我们一般会因为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加深,而对这个事物有不同定义或者贴上不同的标签。 宋朝的的青原行思大禅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而“冥王星被除名”这件事其实就体现了人类对于“行星”的认识在不断地升级。

冥王星引发的革命

最早对于行星的定义特别简单,那就是在天球中会移动的星星,古人用肉眼能直接观测到的其实金、木、水、火、土这五颗行星以及太阳和月亮。而恒星指的就是那些在天球上几乎不动的星星。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古人最早是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因此,下这样的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对。

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加上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共同努力,日心说逐渐深入人心。

而牛顿的出现,彻底让宇宙中心成为历史,牛顿世界观性的宇宙模型是无限大的宇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宇宙不会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点。

于是,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而太阳也不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些观念流行起来。基于这样的认知,人类猛然发现,太阳其实是一个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而绕着行星转的是卫星。所以,到此为止,太阳归入到了恒星的行列;而月球出现在了卫星的行列;地球和金木水火土一样是行星。这就是认知的提升导致贴给天体标签的方式变了的典型案例。

后来,科学家在各种高倍望远镜的帮助下,发现了很多行星,但这些行星的个头要比地球差不少,是几个数量级的差距。如果它们也被归类到行星当中,那这个行星的队伍就横跨太大的尺度了,这样做并不合适。于是,科学家把这些极其小的行星命名为小行星。

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类小行星其实在太阳系当中特别多,尤其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就有个小行星带,如果不是木星的引力牵引,那这些小行星对于靠近太阳的这些行星的威胁就会极其大。

后来,科学家又在柯伊伯带发现了一个天体,也就是冥王星。其实冥王星是这里发现的第一个行星。所以,当时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冥王星背后还有一大波行星。又基于小行星带上的小行星都很小,把冥王星叫做小行星也不太合适。于是,就让它成为了九大行星之一。

只是万万没想到,后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了冥王星后面还有很多个头有很大的行星,这一下子就让冥王星的位置显得十分尴尬。

所以,如果让冥王星继续待在九大行星的宝座当中,那这些行星也就应该也都算进来,这一下子行星的定义就又变得很复杂。于是,科学家又创建了一个分类,那就是:矮行星。这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的。除此之外,他们重新规范了对于“行星”的定义:

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成为一个球形。(一些小行星就不是球形的,而是细长的,比如:之前进入太阳系的奥陌陌)

绕着太阳转,这也就可以将行星和卫星区分开。

个头要足够大,能够拥有足够的引力把自己轨道上的小行星等天体都清理掉。

而冥王星包括后来发现的那些个头也不小的行星就不符合第三条,所以不能归类到行星当中。

因此,通过对于“行星”的再定义,冥王星只能从九大行星当中被除名,并被归类到矮行星当中。也就是说,冥王星引发了一场对于“行星”的定义革命。“冥王星被除名”实际上体现的是我们对于天体分类的水平又提高了。


钟铭聊科学


记得在上学时候得课本中还存在着九大行星的说法,直到2005年之后冥王星就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了,被降级为矮星系,为什么会被除名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冥王星是什么?

冥王星是太阳系当中的一个天体,最早的发现是在1930年,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星系,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



冥王星被除名的原因:

1.体积小:大部分的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的体积是非常小的,就一颗普通的小行星一样。

2.曾是海王星的卫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了,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引力点,这个点能避免两个星球碰撞。

3.冰冷的星球:冥王星表明是就是大量的冰层覆盖,常年的温度也一直温度在零下200多度,冰层的硬度都非常高。

4.处于黑暗之中: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的常年接收不到太阳的光线处于黑暗之中,在美国新视野号的探测中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5.缺少空气:上世纪80年代左右,研究人员对冥王星的大气层进行了分析,发现冥王星上面的空气比地球大气层还要稀薄。

6.轨道不同:在对冥王星轨道运行的研究中显示,冥王星轨道相对于黄道的倾角为17度,其他运行数据也都与8大行星不相符。



行星定义的三大标准:

如何定义行星这一概念在天文学上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

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飛鸿踏雪2


冥王星从九大行星中除名要从人类发现太阳系中别的星球说起,还有一段故事。

冥王星身处太阳系的边缘地带,环境非常寒冷,象征着希腊神话中的冥界,因此被命名为冥王星。早在2003年的时候科学家就发现了身处冥王星外部的另一颗星行,编号2003UB313的齐娜,这颗星球无论大小还是重量均超过了冥王星,按照当时对行星的判断,齐娜也应该算是太阳系中第十大行星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太阳系外部边缘地带的星球看的越来越清楚了,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星球将会被认定为行星,包括2002年在柯伊伯带发现的夸瓦尔,最后科学家数了数发现大事不妙,竟然发现了23个行星,行星认定的门槛标准实在太低了。科学家发现了十几个比冥王星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星球,如果它们算作行星,搞不好将来在柯伊伯带上会有更多星球被认定为行星,天文学岂不是成了儿戏?科学讲求的是简洁,所以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重新修正对行星的准入门槛,那么柯伊伯带上许多星球就不符合行星的门槛了,那么冥王星就更没有资格成为行星了,如果冥王星也有资格,那么太阳系内就是23大行星了。科学家当时提出符合下面四个标准才有资格成为行星:(1)行星需要有足够的重量,形状必须是近似球形(2)行星一定要在轨道上围绕恒星运动(3)行星必须有能力清除邻近轨道上的其它天体。(4)没有发生核聚变。当时天文组织在捷克首都进行了一场投票大会,最后237:157通过修正行星判定标准,冥王星被剔除在行星行列之外。


科学薛定谔的猫


简单说,因为冥王星不符合天文学家对行星的最新定义,所以按照天文学家对行星的定义来看,冥王星也基本不可能重回九大行星行列了,如果真的重回了,也肯定不是九大行星,而是十大,甚至十一大行星了,因为天文学家已经陆续发现很多与冥王星相似的星球,像阋神星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如果冥王星重回行星行列,阋神星没有理由不加入行星行列!

那么冥王星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呢?这取决于2006年天文学界对行星的重新定义。要想成为太阳的行星,有三个重要因素。一,必须围绕太阳运行。二,运行轨道必须是近似圆形的。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清理掉自己运行轨道内的其他天体,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也就是说轨道内不能有其他天体。

冥王星之所以被踢出行星行列,主要是不符合第二条尤其是第三条。冥王星的近日点与远日点距离几乎相差两倍,轨道面与黄道面偏离太多了,它的运行轨道甚至与海王星有相交。

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叫做卡戎,准确地讲,卫星卡戎并不是围绕着冥王星运行,它们更像是伴星,围绕彼此运行。

所以,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并不是因为质量太小,而是因为没有清理运行轨道内其他天体。被降级后的冥王星成为矮行星。矮行星大多位于柯伊伯带,除了冥王星,还有阋神星,谷神星和鸟神星等,它们都是相对较大的矮行星!

虽然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天文学家们对冥王星的探索和好奇心丝毫不减,毕竟行星和矮行星只是人为定义的概念而已,现实中冥王星存在的意义并不会因为定义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宇宙探索


简单说来,事情的脉络是这样的:

1.人们在冥王星外侧轨道发现一颗星体,后来命名为阋神星。人们发现它与冥王星的大小非常接近。

2.按照惯例,这个阋神星既然大小与冥王星这么接近,应该也得算大行星了。后来又陆续发现似乎还有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体。这些天体也要求加入大行星行列。冥王星在原来九大行星中最小。新发现的这几个哥们表示大家要看齐:你是大行星,我也得是。

3.这让天文学家们很尴尬😳……

4.天文学家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重新制定“大行星”的定义,把冥王星和那几个哥们剔除大行星行列。

5.新的定义是:(1)以接近圆形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2)质量足够大。(3)可以清除轨道附近的其它天体。第三条是新加的,就是对付冥王星和那几个哥们的。

6.冥王星符合前两条,但不符合第三条。它周围还有其它小型天体在游荡。说白了,要想成为大行星,先得成为地区老大,成为一个“堂主”,有自己的“堂口”,在你的地盘你得说了算。冥王星显然没有这个底气,连它的“跟班”——卫星卡戎——都敢跟它叫板。卡戎的实力不容小觑,其直径差不多是老大冥王星的一半。说是它的卫星都有点勉强。这哥俩几乎可以算是双子星了!

7.于是冥王星被除名了……

冥王星心里很不舒服。为了让冥王星滚蛋,竟然重新制定规矩。实力为王啊!


北风中的石头


讲点神秘的。

我发现了很多神秘因素,有一个现象非常震惊。

第一、冥神数理是14,冥神的特点是隔一段时间死亡一次,接着又复活。冥神就是在这个循环下不断死去和复活。

第二、碳14是用于测定年代的,因为它会衰减。碳14半衰减期为5730年,神奇的是,犹太人认为他们的历史开始于公元前3760年,到今天刚好5730+48年。就是说,犹太历史过了一个半衰减期,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新纪元。或者约数为今年2018年进入新纪元。

第三、德国人符合冥神数理,所以你发现这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毁灭,不断复活的历史。最近的两次世界大战生动的诠释了这一点。然而拉开到历史长河中其实这一群人一直是这样。

德国光明会手势就是团圆的意思。我已经破译了,只是这里不便细说。非常神秘和有趣。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第四、冥王星被除名很像是一个冥冥中注定的,因为冥神必须死亡再重生。镜像玄学其实支配着非常多的东西。

冥王星与海王星存在一个交叉,就是说冥王星在某个时期比海王星里太阳近,就像冥神的复活和死亡一般。譬如,在1979年1月21日~1999年3月14日这段时间,冥王星就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

第五、冥王星公转一年是248年,248年前的1770年03月05日发生波士顿惨案,五名美国人被英国军队杀死,该事件导致5年后的美国独立战争。也就是说,美国走完了248年的轮回,还有五年,是独立战争248年。


國病


2006年8月24日下午,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通过决议,把冥王星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大行星名单里除名了。自此,家喻户晓的“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说法成为了历史。为什么天文学家会被从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名单里除名呢?这样从冥王星被发现的那天说起。

图示:冥王星

冥王星是在1930年2月18日由美国的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的。冥王星的发现至今已经有89年的历史了。当时已经距离太阳系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发现过去了84年。因此冥王星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当初冥王星的发现者汤博错误的估计了冥王星的质量。他认为冥王星的质量比地球还要大。这样的话,冥王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后来随着天文学家们的不断观测发现,冥王星的质量没有当初发现时计算的那么大,并且冥王星在很多方面一点也不像一颗行星。冥王星的直径只有2370公里,还不到月球直径的70%。因此不少天文学家建议把冥王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名单里面除去。但是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说法已经流传了很多年,早已经被写进了教科书。于是这些天文学家的建议被否决了。冥王星继续在九大行星里面“滥竽充数”。

图示:冥王星被移出大行星名单

但是从2000年后,天文学家在太阳系的边缘发现了一些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体。如果冥王星继续留在太阳系大行星里面的话,这些新发现的天体也应当加入到大行星的名单里面。那么太阳系不但是九大行星,而且会有十大行星,十一大行星了。然而这些包括冥王星在内的这些新发现的天体直径都不超过2400公里。它们和太阳系的其它大行星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天体。

图示:地球、月球和冥王星及冥卫一

于是在2006年的8月24日下午,天文学家们就聚到了一起专门开了一个会,重新制定了行星的标准。标准规定:第一点,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旋转的天体,这一条对冥王星来讲没有问题,它也围绕着太阳旋转,顺利过关!第二点,质量必须足够大,可以让自己保持近似球体的形状,冥王星也是一个球体形状,这一条冥王星也顺利过关!第三点,必须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公道附近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这一点,冥王星做不到,它的轨道附近有比它大很多倍的海王星,闯关失败!冥王星因为这一条被移出太阳系大行星名单。

图示:被移出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

天文学家这样重新规定了行星的定义,是科学发展的进步。这让行星的定义更加明确。然而这个规定出来以后,很多人表示反对,认为不应该将冥王星移出大行星行列。天文学家又把后来发现的类冥天体划分为矮行星。冥王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矮行星家族的老大哥。这或许让那些喜欢冥王星的人得到了些许的安慰吧。


兔斯基聊科学


与太阳系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于特别,它的体积甚至比月球还小。更糟糕的是,过于小的体积和质量是冥王星根本无法对天王星的轨道造成明显影响。由于引力很小,它也不能吸引其他轨道附近的物体。而且,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却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三十多亿千米。鉴于这些原因,经过格外激烈的争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归入矮行星的行列。


苏城百科点滴


因为冥王星有很多缺点。1、冥王星与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2、它太小了;3、它不能把其他很靠近它的小行星清除掉;4、比它大的天体有很多,如:齐娜,它比冥王星还大一点,当时认为是“第十大行星”;5、它的轨道是椭圆的,而八大行星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所以冥王星在2006年第二十六届世界天文学联合会上被降级为矮行星。

冥王星,不要难过


MVEMJSUNP


自从1930年被发现以来,冥王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第九大行星。但后来的观测表明,冥王星要比另外八大行星小不少,并且它的轨道偏心率和倾角远高于其他行星。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天文学家在柯伊伯带中陆续发现了与冥王星差不多大的天体,它们的存在挑战了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在201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了天体被归类为行星所需满足的三大条件,其中第三个条件是要求天体公转轨道附近的其他更小天体需要被其引力清理掉。而冥王星不满足这个条件,因为冥王星运行在布满各种小天体的柯伊伯带中,所以冥王星就被天文学家从太阳系的行星行列中排除掉。

根据新的定义,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且是柯伊伯带天体。除了冥王星之外,小行星带中的谷神星、柯伊伯带中的妊神星和鸟神星、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也被归类为矮行星。根据NASA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在2015年飞掠冥王星时所传回的数据,冥王星是目前已知的矮行星中最大的那个,其半径约为1188公里,相当于月球半径的68%,地球半径的19%。

虽然现在的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但根据太阳系的形成理论,天文学家认为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可能还存在第九大行星。天文学家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天体,它们被称作极端海外天体(eTNOs)。这些天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可达250天文单位,它们的轨道异常地沿着同一个方向排列。天文学家认为,这种反常现象是由一颗大型行星所施加的引力造成的。

据估计,这颗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质量大约为地球的5至10倍,轨道近日点为400天文单位,远日点为800天文单位,轨道倾角大约为20度。如果这个天体存在,那么,它在过去的46亿年里足以清理掉公转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它的引力将会主宰周围空间,所以它符合行星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