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垒行动中曼施坦因坚信距离胜利不远,为何不敢抗命投入预备队?

历史扒粪机


堡垒行动期间,在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堡垒”作战线后方确实部署了一个较为强大的战役预备队,即第24装甲军,该装甲军辖有第1 7装甲师和党卫队“维京”装甲掷弹兵师,总计拥有112辆坦克。这个军在“堡垒”作战期间并不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而是直属于陆军总司令部,因此曼施坦因是没有权力调动这支装甲部队的,只有陆军总司令部下达命令将该军转隶给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时,曼施坦因才能调动这个军。而希特勒始终都没有将这个军的指挥权交给曼施坦因,因此曼施坦因就是想抗命将第24装甲军投入“堡垒行动”也不可能办到。



第24装甲军原先确实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是作为右翼的顿涅茨突出部预备队,德军在那里的防御并不强,主要是因为战线太长,兵力严重不足,而且仅有仓促构筑的野战工事,不可能长时间的抵挡苏军的强大突击,而希特勒又极为重视顿涅茨这个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地区,拒绝放弃这个难以防守的突出部。为此,陆军总司令部下令南方集团军群在顿涅茨突出部留置一支规模较大的战役预备队,以防苏军达成纵深突破,这支预备队拥有4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包括第24装甲军的2个师。

德军正式决定发起旨在消除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堡垒行动”后,曼施坦因便将部署在顿涅茨地区的第24装甲军向北移动到堡垒作战线的后方,显然曼施坦因意图将第24装甲军也投入到进攻作战中,这样便使顿涅茨突出部承受更大的风险。曼施坦因对第24装甲军的调动并未经过陆军总司令部的同意,因此陆军总司令部一直责成曼施坦因将第24装甲军调回顿涅茨地区。当时曼施坦因刚刚取得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胜利,挽回了南翼的崩溃局面,颇受希特勒的重视,对于曼施坦因期望将第24装甲军作为南方集团军群战役预备队的意见还是给予了同意,不过希特勒还是非常担心顿涅茨突出部的防御,为此他保留了第24装甲军的最终决定权,将其编入陆军总司令部的预备队中,脱离了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



退一步来讲,即便曼施坦因有权调动第24装甲军,将其投入到堡垒作战中,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可否认曼施坦因确实重创了当面的苏军集团,苏军的装甲部队遭遇了惨重的伤亡,不过曼施坦因并不知道苏军在后方部署了一个方面军级别的战略预备队(几十万人),早就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就是否继续发起进攻争执之际,隶属于草原方面军的3个新锐野战集团军和2个坦克军(400辆坦克)的强大兵力已经集结到前线,计划发起一场全面的反攻。如果曼施坦因将第24装甲军投入进攻,将正好和这些苏军新锐集团军相遇,最终两败俱伤。此外几天后苏军便对德军脆弱的顿涅茨突出部发起了进攻,仅靠第24装甲军也无法阻止苏军的突破,又将党卫队第2装甲军也投入作战。可见将第24装甲军不投入“堡垒行动”是非常正确的,曼施坦因对战局的估计过于乐观了。


战略论


跟他的绰号一样,不折不扣的甩锅帝。曼施坦因在二战初期的一系列战争中获得了太多的荣誉,例如征服了塞瓦斯托波尔,被授予塞凡堡征服者的美誉。可是战后他却成了战犯,这给他的荣誉蒙山了一层阴影。

后来曼施坦因在书写自己的回忆录时,自然要把不利于自己的一切决定全部甩给希特勒,毕竟这个时候希特勒不可能跳出来反驳他。其实说白了不存在什么坚定不坚定,曼施坦因之所以不抗命投入预备队,也是因为自己心里也不摸底。

就好比敦刻尔克大撤退一般,很多人都说如果当时坦克部队接着进攻,就可以吞掉滩头的英法联军。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当时德国的坦克部队已经追的太远,后续部队根本就无法跟上,如果贸然进攻很有可能会被英法联军保卫消灭。

另外在敦刻尔克近郊这支德国坦克部队曾发起过进攻,可却遭到了法军输死抵抗损失不小。仅仅是一支阻击部队就有那么强的战斗力,要真是突入海滩面对拥有重武器的英法联军,究竟谁被歼灭未尝可知。


九品侍卫


身为战役前线指挥官!为什么!在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时刻,不下令动用自己手上的预备队呢?在我个人看来,他对该战役及整场战争的胜利前景并不看好。他在战役胜败的决定性关键时刻!心里对战役成败!国家命运及个人得失之间产生了致命的犹豫!一场战役的失利,如能保存下有生力量以后图!战争还可以继续。如果是在这场,连自己都不看好的战役中赔上了所有,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这责任是他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承受得了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就成了逃避责任的一个不错的说法!何况,我曾以上帝及法律的名义!向元首宣誓效忠!我为什么要抗命呢?军人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嘛!


嗨嗨希


战后回忆录推卸责任时讲的坚信离胜利不远的话还能当真吗!


chenhy2166278023


不懂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