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军拥有神机营大炮火桶打败不了鞑靼,康熙却打败了准噶尔?

大糖


其实在1410年,明朝便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火枪火炮部队——神机营,甚至它比欧洲第一支火枪火炮部队都要早整整一百年。这支部队直接受朝廷指挥,任务就是护卫京都,对外征讨。

这样先进的部队并非没有战斗力,永乐年间神机营曾五次随永乐帝远征,并屡立奇功,配合其他兵种作战,给予敌人大量伤亡,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永乐八年,永乐帝率领50万大军远征漠北,以神机营为先锋,大败阿鲁台,重挫鞑靼势力,迫使其向大明朝廷进贡臣服,此后又四次征讨鞑靼,使得蒙古势力得到大大的削弱。

那么,大家可能会说,神机营这么厉害,为什么大明朝亡国了?其实两军对垒,比拼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更多的是综合国力。因此腐朽的大明朝廷最终在病入膏肓,不治身亡。

而康熙期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清朝国力达到鼎盛,我们都知道康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军民一心,因此在对外作战中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仍能取胜,与其强大的国力支撑有者很大关系。


逆水殇寒


神机营大炮在当时是算先进武器,但打仗光靠武器是不行的。毛主席老人家说过:“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打仗更多的是靠谋略。

蒙古鞑靼部自永乐年间明成祖的数次北伐之后,势力已大为削弱,宣德年间复为瓦刺部顺宁王脱欢所败,尽并其众。瓦刺部势力转盛。

永乐以后,对蒙古改攻势为守势。仁、宣时期,除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宣宗曾率3000人出喜峰口击败兀良哈万人外,未与蒙古人发生过战争。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以开平孤悬塞外,移卫于独石,独石以北之险要尽失。

正统年间,明廷忙于对麓川用兵,也先正拼命扩张其势力,向西北方向发展,控制了沙州、赤斤蒙古诸卫,又吞并哈密卫,明廷失去西陲屏蔽,与西域的交通也被阻断。而后,明廷坐视也先势力向东扩展到辽东地区,向西扩展到新疆、青海等地,明边防全线吃紧。朝中一些有识之士的增兵防备建议被束之高阁。


康熙时期,北方的民族部落冒出了一个噶尔丹。噶尔丹和达赖喇嘛密谋,乘机夺占南疆地区,还侵占新疆的喀什。

噶尔丹借口自己的弟弟被杀,分兵攻打蒙古,依靠沙俄对自已的支持,和沙俄里应外合,消灭了蒙古部落。

康熙帝一面警告沙俄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一面令理藩院尚书备战,征调科尔沁等部兵至军前,听候调遣,时刻准备着。


最后,由于噶尔丹的目中无人、麻痹大意,被康熙的清军打败了。噶尔丹只能仰天长叹:我既使有沙俄的支持,还是斗不过康熙,难道是我的命本该如此吗?


峰回路转说历史


镇守蓟州的戚继光,面临的对手有两个,一个是蒙古朵颜部落。所谓朵颜部落,就是明朝初期招降蒙古人,为抵御鞑靼而设立的“朵颜三卫”。

但到此时,朵颜部却已和蒙古土蛮部勾结,成为明朝边防的大敌。

另一个,就是“黄金家族”的土蛮,土蛮的侵扰对象主要是辽东,但也常和朵颜合兵南攻蓟州。

蒙古骑兵

戚继光刚刚到任蓟州时,朵颜部决定给戚继光一个“下马威”。隆庆二年(1569年)十二月,朵颜部的军队屯兵蓟州北面的青山口,企图南下。

戚继光得到消息后立刻主动出击,在青山口击败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的前哨部队,迫使董狐狸退兵。此战虽未能重创敌人,却也使朵颜部一时不敢南下,为加强蓟州防御争取了时间。

此后几年里,朵颜部多次小规模骚扰蓟州,皆被击退。隆庆五年(1571年)空心敌台全线竣工后,蒙古人破关南下更是难上加难。但不甘心的朵颜部却另有打算:你的空心敌台厉害,那就把你引出来打。

戚继光修建的防御工事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春,朵颜部再次大规模南下,比起之前几年的骚扰来,这次他们集中了数万人,包括朵颜部名义上的首领长秃,实际首领董狐狸,董狐狸的侄子长昂,可以说是动了血本。

朵颜军先在喜峰口外借口“邀赏”,然后在周边大肆烧杀抢掠,企图诱明军出塞,可他们显然低估了明军的战斗力,戚继光闻讯后立刻出兵,在喜峰口外重创朵颜部前哨。

一计不成,朵颜部索性集中重兵攻打董家山要塞,这次戚继光也集中重兵,命令董家山守军主动出击,又让北面榆木要塞守军从后路夹击,硬碰硬的和朵颜骑兵打一场野战。

明军先以战车阻遏蒙古骑兵,再以火炮轰击,朵颜骑兵在炮火下大乱,明军步兵冲锋,骑兵两翼包抄迅速冲乱了蒙古骑兵军阵,朵颜部苦心筹谋的“引出来打”,很快就成了崩溃屠杀。

戚家军火器

明军一路追杀一百五十多里,不但重创敌人,更活捉了朵颜部首领长秃。朵颜部下血本的进犯,终以完败告终。而这场被历史学家无视的战役,却是戚继光“步骑车协同作战”思想的典范。

长秃被俘,整个朵颜部上下炸了锅,群龙无首的朵颜部无奈,只得由董狐狸率亲族240多人,向戚继光叩关求降,明王朝顺水推舟,接纳了朵颜部,随后释放了长秃。

从万历三年(1575年)起,与明王朝相斗数十年的朵颜部,恢复了和明王朝之前的朝贡关系,原本是蓟州北部边防的一大威胁,从此成为屏障。

朵颜服了,土蛮却还嚣张,就在戚继光痛击朵颜时,朵颜北部的土蛮也正大肆入寇辽东。辽东总兵李成梁虽多次重创土蛮,但战火却始终不熄。

对于土蛮的威胁,戚继光多次上奏明朝,要求主动出击,打垮土蛮。

戚家军骑兵作战

万历七年(1579年)十月,土蛮部集中五万人大肆攻掠辽东,明王朝命戚继光驰援,戚继光火速集中三万兵马北进,先在狗儿河击败土蛮,继而进军狗儿敦,再次大破土蛮,土蛮自知不敌,仓皇退却,戚继光与李成梁合兵,连续追杀百里。

此战在明朝辽东历史上有重要意义,因此战伤亡惨重,土蛮部对辽东的侵扰渐熄,而辽东原本不起眼的女真部落,却渐成坐大之势。



西湖边的耕田人


大明军队的神机营,是以火铳为主要武器的军队,可以说,是体现了当时最高的武器科技水平,但是火铳优势明显,劣势也非常明显,他不能快速机动,也不能在雨天中作战,他的换药速度也非常的慢,在面对对方强大的骑兵军团时,并非是决定性的优势。在明军对战鞑靼的战斗中,它与大炮的作用实际上是一样的。可以限制杀伤部分敌人,但并不是在战斗中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是骑兵和步兵军团,只有把敌人的有生力量全面压制和消灭,战争才算胜利。然而明军的骑兵和步兵相对于北方草原的鞑靼部落,明显处于弱势。所以在朱棣第5次北伐的过程中,当外部的环境,并不利于神经营和大炮优势发挥时,骑兵对骑兵,明军并没有占到什么好处。本身明军骑兵就弱。

清朝康熙对战准葛尔,清军虽然也有红衣大炮和火铳军,其实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清军的主要战力来自于八旗的骑兵,这是天然的优势,可以说清朝初年,全世界最牛的军团,就是清朝的八旗骑兵。

以上我只是从军事角度,做了单纯的分析,

很多时候,战争存在偶然性,在武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天时,地利,人和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战争的成败。所以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分析。在这里就不作更多的扩展。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可以在下面评论回复,谢谢




sdzhanghua88


明军是以火炮神机营为主作战,一旦火炮被端全军就要撤退,而且明军骑兵不如草原民族,而清军本身就是游牧民族,马背上打天下,和草原准噶尔作战也是骑兵对骑兵,火炮只是辅助作用.


明阁影楼


明朝是汉民族建立的王朝,军事力量以步兵为主体。鞑靼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其民众无论男女,自幼就精通骑马射箭,所以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广袤的北方草场平原上,用步兵和火炮攻击来去迅速、机动灵活的骑兵,自然是很难占到优势的。

明朝自立国之初就十分重视火药兵器的开发和研究。明太祖朱元璋在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就开始大量使用火炮、火铳等热兵器。公元1360年,身为吴王的朱元璋在鄱阳湖与汉王陈友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水战。双方船队都装备了威力强大的后引线火炮,在鄱阳湖广阔的水面上,这种可远程攻击的火炮对行动迟缓的战船极具杀伤力。水战中,朱元璋船队先发制人,抢占了上风向的有利位置,千帆竞发,万炮齐鸣,配合火船突击,将陈友谅的船队打得落花流水。公元1401年,明朝的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朱棣亲率大军进攻城高池深的军事重地济南府,步兵攻城持久不下,最终使用火炮轰踏城墙,济南府才被攻陷。

到了明朝中后期,火药兵器的研发日臻完备。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中就记载了许多火药兵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地雷、水雷、火铳等。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书中还记载的有八千斤神威大将军火炮,说明在明朝中后期,军队已经大量装备重型火炮了。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者对火器的研发丧失了兴趣。满清起自东北平原,以游牧渔猎为生,崇尚骑射,和蒙古草原民族有共同的特长。康熙中期,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带兵亲征。此时的满洲八旗军制还没有衰落,清朝的满蒙骑兵还有很强的战斗力。双方骑兵在蒙古草原驰骋冲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歼灭战。康熙帝利用充足迅捷的后勤粮草供应这一优势,集中八旗强大骑兵部队,在乌兰布通、昭莫多等地包围歼灭了噶尔丹主力部队,最终取得了平叛战争的胜利。

通过以上战例可以看出,火药武器在水战、攻城等战役中可以发挥强大的威力,但是面对迅如疾风的骑兵就会收效甚微了。在面对草原民族的强大骑兵时,也只有运用更加精熟的骑射战术才能克敌制胜。这是明军拥有火器却打不败鞑靼的问题所在;也是康熙能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原因。


棒槌袄袄


明朝内忧外患,内有官员结党营私,国内鼠疫横行、民不聊生,先后有农民起义军祸乱;外有女真鞑子趁机入侵,神机营纵使装备火器,奈何数量不多,顾此失彼,大明终究还是垮了…


伊笑奈何丶丶


人心一旦丧失,你再火星武器也枉然了!


用户6071690910332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有,天时到了草原时提前来了雨季,神机营无效,地利,大明军队长途跋涉万里之遥,到了别人家的大本营,会导致敌人拼命死仗,而且地形不是明军所熟悉的地形!人和,汉族好不容易恢复一些元气,只想过几年太平日子,不想再打仗了,所以士气不足!


老剧情怀


那不是一炮把努尔哈赤打成重伤了么。。。明朝是打不过起义军,跟后金对峙把鞑子挡在山海关还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