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被唐中宗宠爱着,却为何惨遭诛杀?

周智琛


宠爱她的唐中宗都被她毒死了,不诛杀她诛杀谁?安乐公主名叫李裹儿,名字取的随意,人长得却却很漂亮,被称为唐朝第一美女。《新唐书》记载其美貌:“光艳动天下”,但是出生的时候却非常悲惨。




弘道元年李治病逝,李显继位,次年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房陵,在赶往房陵的路上,韦妃生下一女,因为当时当时李显走的非常狼狈,所以什么都准备的不充分。安乐公主出生的时候韦妃扯下自己的衣服为她当做襁褓裹在身上,所以她被取名叫李裹儿。因为李显被武则天猜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李裹儿从出生开始就跟着李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李裹儿的婚姻

可能因为这样,李显对李裹儿也非常宠爱,也养成了李裹儿骄横跋扈的性格。在公元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接回了李显并且重新立李显为太子。这一年,李裹儿十三岁。三年后,李显为了拉拢和武家的关系,他把李裹儿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但是有人说李显也是出于无奈,因为李裹儿在嫁给武崇训六个月后,就诞下一子。所以只能说李裹儿在婚前就和武崇训勾搭上了。

武延秀因为常常去武崇训府上,再加上武延秀长得非常英俊,又善于跳胡旋舞,精通突厥音乐,所以很快安乐公主就迷上了这个堂弟。不久之后武崇训死于李重俊的乱兵之中,安乐公主和武延秀竟公然同寝同卧。唐中宗听说之后,索性就把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延秀。然而奇葩的事情还没有结束,韦后在接见这个新女婿的时候,竟然也被武延秀迷的神魂颠倒,竟然要求武延秀侍寝。

李裹儿被诛杀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被迫让位于李显。李裹儿也从安乐郡主变成了安乐公主。李裹儿变得更加嚣张跋扈。她同太平公主一样可以开府,据《新唐书》记载:“侯王柄臣多出其门”,虽然她手伸到了朝堂,但是她的政治才能真的少的可怜。她的僚属都是拿钱买来的,但是她仍然把他们安排到重要部门。安乐公主仗着李显的宠幸,上的奏折都是盖着内容,让李显盖印。

因为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所以安乐公主非常瞧不上李重俊,常常侮辱李重俊。她甚至向李显提出废掉李重俊,立她为皇太女。结果遭到李显的拒绝,李重俊终于忍无可忍发动了政变,他打算杀死安乐公主和韦后。结果安乐公主和韦后跑到李显那里说李重俊要谋反,后来李重俊的部下纷纷倒戈,李重俊兵败被杀。

太子李重俊死后,韦后和安乐公主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上官婉儿武三思私通,后来她又把武三思推荐给了韦后。韦后也非常喜欢武三思。这一来二去,上官婉儿和韦后因为武三思结成了同盟,韦后希望像武则天一样做上女皇帝,所以他们联手打压李家势力。而太平公主则和李隆基结成联盟,以对抗韦后和上官婉儿。随着发动神龙政变的老臣被一一剪除,韦后逐渐掌握了大权。

景龙四年,韦后认为时机已到,她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觉得事态严重,于是合伙发动了政变。李隆基亲自率军攻入禁苑,并策反了御林军。之后李隆基带人诛杀了韦后,武延秀,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


渔耕樵读


大唐安乐公主 (685年——710年),原名叫做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皇后所生,号称大唐时期最美的女人,没有之一。

当年,武则天为了自己登基做皇帝,废除唐中宗李显并将其一家都发配于庐陵,做了“庐陵王”。韦氏在跟随李显一同赶赴庐陵的途中,生下了安乐公主,因为当时情况紧急,没有起码的环境。韦氏只得在慌乱之中,解下衣服包裹刚生下的女婴,所以得名为“裹儿”。

生于困境中的李裹儿,从此和苦难中的父母一道,开始了流放生涯。对于这个生不逢时的小公主,父母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关爱和照顾,也算是弥补她因父母被贬而受到的牵连。

随着李裹儿的长大,竟然发育成了翩翩美女,风姿矍铄,敏达伶巧,深得李显与韦氏的溺爱。就这样,逐渐养成了李裹儿刁蛮任性和目中无人的顽劣性。《新唐书》记载:“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

701年,为了实现李家和武家的政治联姻问题,同时也因为李裹儿自身的品行有亏和作风不检,长期与武三思之子武崇训私通,导致了“未婚先孕”。尽管!大唐对于男女之事看得很开,但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得不匆忙嫁给了武崇训。婚后不到半年,很快就为武家生下了一名男婴。

705年,随着武则天老去,朝政日益荒废,男宠和权臣开始乱政。宰相张柬之等人,为了稳定江山社稷,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当时已经重病的武则天传位给了李显,恢复了大唐的国祚,政权重新回到李家手中。

老爹李显恢复帝位后,安乐公主的好日子终于到了,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甚至于权倾天下。生性懦弱无能的李显,青年时被老妈武则天制得服服帖帖的,中年时被老婆韦氏管得严严实实的,老年时老女儿李裹儿训得窝窝囊囊的。凡事,不论对错一律准许。

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并不是韦皇后所生,所以安乐公主开始肆意地刁难太子,不仅如此,她甚至要求老爹李显废除李重俊的太子之位,改立她为皇太女,将来可以继承大唐的皇位。一帮老臣们听说了此事,脑袋都磕出血了,才劝服李显不可如此荒唐。

但是,太子李重俊的日子越来越艰难,照此下去,被废只是时间问题了。不得已,太子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矫诏召集羽林军攻击武崇训的府第并诛其亲信党羽数十人。可惜,首要目标安乐公主,却逃脱后躲入了大唐皇宫。

李裹儿添油加醋,说太子谋反要杀死老爹李显提前登基。李显和韦后大怒,命令右羽林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兵太极殿剿杀叛乱。李重俊的三百人马被全部剿灭,自己也被冤杀,因为他并不是要收拾老爹,而是要收拾李裹儿。

武崇训在太子兵变中死后,身为老婆的安乐公主丝毫没有悲伤,很快开始和武延秀勾搭成奸,随即决定改嫁于他。这个女儿,真的是“脏唐臭汉”最典型的事例。

出嫁时,安乐公主公然逾制却无人敢言,嚣张气派至极。她公然使用其母韦氏的皇后座驾,从宫中一直送到了夫家。李显与韦后全都为她送行,朝中的公卿和大夫,伏地叩拜她的车驾以及随从。

710年,唐中宗李显终于歇菜了,韦皇后立即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全部掌控在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手中。意图已经非常明显,韦后想学自己的婆婆武则天,也要做女皇帝,也要嘚瑟一回。安乐公主一看有机会,极力怂恿韦后继位称帝,立自己为皇太能女将来接班。

老实说,唐朝的女人,思想太解放,地位太崇高,直接导致了想法也太多,危害也太多!

为了平定这种乱局,太平公主召集了李唐的宗亲和大臣,共同代替李显起草了一份遗诏,推李重茂继位为帝,由皇叔李旦辅政,韦太后摄政。

可是,对于这种最佳的结果,韦后压根不予理睬,继续朝着自己登基称帝的目标发起冲刺,反正此时她已经大权在握,没有人可以阻挡她的步伐。

710年7月,太平公主联合侄子李隆基,集合所有倒后势力,发动了“唐隆之变”,率兵入宫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之后,一起拥立李旦即位。这样,大唐的运行终于稳定了,尤其是后来李隆基继位后,开始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新唐书》

《安乐公主》





文史不假


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出生于李显被贬赴房州的途中。途中条件有限,李显就用自己的衣服做婴儿的襁褓,因此取名李裹儿。

长到十多岁时的李裹儿,“光艳动天下”,被称为唐朝第一美女。

而这位唐朝第一美女最后被杀的结局,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李显的宠溺无度。

李显所以宠溺李裹儿,其一她是韦氏所生。

在李显被贬的十四年中,虽然头顶上还罩着“王”的桂冠,但是朝廷的风吹草动无时不让他寝食难安,母亲武则天的强势无情常常令他噩梦连连,惶恐至极时甚至想一死了之。这时的韦氏总是百般解劝,给了李显莫大的宽慰。在唏嘘感叹之余,难免对韦氏充满感激。

其二是李裹儿在李显被贬途中早产,十四年来无时不陪侍在李显的身边,可以说见证了李显软禁生涯的滴滴点点。孩子的欢笑永远是父母发自内心最大的快乐,聪明伶俐的李裹儿是李显沉郁世界里的一方晴空。

其三就是李裹儿的美艳绝伦。对出众的孩子,无论是才情还是容貌,父母未免都会缺乏抵抗力。所以李裹儿自小就有求必应,其结果必然是蛮横霸道,任性妄为。

而李显对李裹儿的宠溺,从以下这两个事例可见一斑:

第一:二次婚姻一般都很低调,但是李裹儿第二次结婚的排场远远胜过初次,完全是皇后大典的规格标准。

第二:李裹儿常常把写好的诏书用手盖住,李显看也不看直接盖上玉玺颁布。

被杀结局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对自身资源的肆意挥霍。

李裹儿的资源其一是绝世的容颜;其二是大唐公主的身份;其三是父母尤其是父亲的宠爱。

李裹儿足以凭借这些外在的条件过上高高在上、呼风唤雨的日子,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凡事总有度,李裹儿的放纵恣肆最终惹得天怨人怒,为她的最终结局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婚姻生活上的荒淫。在李显结束了战战兢兢的流放生活回到帝都,李裹儿以安乐郡主的身份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值得一提的是婚后不到六个月,李裹儿就产下一名男婴。

武崇训死后,李裹儿顺理成章的嫁给了和之前就有私情的武延秀,而且还抢夺民间的俊男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其次是日常生活上的奢靡。衣食住行上的豪华铺张就不必赘述了,就拿她建造的山庄来说,位于长安西郊,方圆五十多里,都是强取豪夺的周边百姓的土地。庄园内有山有水,各种珊瑚做的珍禽异兽罗列其中,规模远胜当时方圆四十里的皇家人工湖昆明池。

再次是卖官鬻爵,刮取钱财;任意掠夺百姓为奴;花费数百万为自己建造安乐寺,不为礼佛,只因听说这样可以建造功德。

被杀结局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对政治的指手画脚,而这也是安乐公主被斩杀的直接原因。

武则天成功称帝大大激发了唐后宫女人们的野心,炙手可热的韦后和安乐公主首当其冲。当她们眼中懦弱无能的唐中宗李显不能实现她们的愿望时,她们就用毒饼汤害死了李显。安乐公主之前一直梦想着当皇太女,以期顺利接过皇位,但李显一直没答应。于是她就寄希望于韦后,妄想韦后当上女皇帝,以后自己在接过来。

但李家的后代并不都是吃素的,他们祖宗打下的天下怎么可能轻易让外姓染指?而且武氏一族的压迫让他们憋了那么久!

一场宫廷政变,在人世间嚣张了二十五个年头的安乐公主被斩至于宫门之下。一缕香魂,从此泯灭。

世人都有野心,有野心并不是一件坏事。野心有大有小,但是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当能力和野心不足以匹配的时候,也就走到了穷途末路。

如果说韦氏尚有一点涉足政治的资本,那么安乐公主绝对就一政治上的白痴。她只看到了皇帝坐拥天下的权威,却根本就不知天下意味着什么;她只想着自己的贪欲,却根本就无视百姓的疾苦。

在复杂的宫廷争斗中,毫无政治根基的安乐公主却妄想问鼎政治,结局就算是不被斩杀,其下场也肯定会好不到哪里去。


逸林迎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唐朝安乐公主的一生:

安乐公主名为李裹儿,出生于公元685年,是女皇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最疼爱的女儿。公元684年12月,唐高宗李治病逝后,李显继承皇位,并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但当时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控在武则天手上。

当上皇帝后,李显开始大肆任用皇后韦氏亲戚,试图组建亲信势力和武则天对抗。武则天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直接废除了刚刚登基55天的李显的皇位,并将其一家老小贬到庐陵(今江西一带),被前往庐陵途中,李显妻子韦氏生下一女儿,李显脱下衣袍将孩子包裹起来,因此给她取名李裹儿。

被贬庐陵不久,李显一家又先后被囚禁在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一带,共生活14年,李裹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跟着父母吃了不少苦。可能是觉得愧对这个女儿,李显对其非常疼爱,几乎是有求必应,这也让李裹儿养任性、蛮横的性格。

公元698年3元,武则天召回李显一家,并在9月重新立其为太子,李裹儿这才有了“大唐皇室”的尊贵身份,当时她已经13岁了,而且样貌非常美丽,《新唐书》中对其描述是“光艳动天下”,因此后世学者也称其为“大唐第一美人”,公元705年李显重登皇位后被封为安乐公主,但很多人奇怪的是,李裹儿在25岁那年就被斩首了,这是为何?主要是因为她犯了三宗罪:

第一,藐视皇权。可能是小时候吃了不少苦,李裹儿被封为公主后可谓极尽奢侈,居住的府邸全部仿照皇上居住的地方修建,且用的材料、工艺都要比禁宫还好,连围墙都比皇宫高一头,这在古代可是死罪。

古代皇权至上,皇帝称为天子,是世间最至高无上的人,不要说李裹儿只是一个公主,就算是太皇太后住的地方规模也不敢比皇帝寝宫更奢侈、更高大。

第二,干涉朝政。据史料记载,李裹儿野心极大,一直想像祖母武则天那样成为一代女皇,因此多次要求李显废掉太子李重俊,将其立为皇太女,但皆被李显以“不合规矩”为由拒绝了。此外,李裹儿还仗着李显的宠爱,大肆卖官,据悉当时宰相以下官员中有近一半出自李裹儿门下,人数不下千人。

第三,杀父篡位。李裹儿多次劝说李显立其为皇太女不成,因此心生怨恨,甚至对这个一直宠爱自己的父亲起了杀心。公元710年6月,李裹儿联合母亲韦氏,在李显吃的饼中下毒,将其毒死,犯下杀君弑父之千古恶名。

害死李显后,李裹儿等人打算效仿武则天推荐皇后韦氏登基称帝,然后顺理成章封其为皇太女,这样她就能顺理成章成为下一代女皇了,然而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在公元710年7月21日率禁军攻入皇宫,铲除以李裹儿、韦皇后为首的外戚势力,韦皇后被诛杀,李裹儿也被当场斩首,年仅25岁,后被追贬为“悖逆庶人”,史称“唐隆之变”。

李裹儿犯下的这三宗罪,在古代可以说是宗宗当诛,她有如此下场也是情理之中。


古今文社


安乐公主(685年一71O年),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氏所生,小名李裹儿。这个名字是在李显被武则天贬到庐陵时,在途中韦氏生产,当时李时正在落难之时,昔日的辉煌已如过眼云烟,一家几口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武则天随时会要了他们的命韦氏却在这时分娩了一个女婴,李显既高兴又难过勿忙之中找不到合适的绵被,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包裹婴儿,所以取名李裏儿。

中宗李显登基后,由于在武则天时代饱受磨难,所以心里怀着对韦后和安乐公主深深的愧疚感,放任和纵容她们不法行为,使安乐公主及韦后的私欲无节制地膨胀,最终不但使自己命丧其手,也引发多次朝堂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武则天退位在上阳宫养老李显登基为唐中宗。由于李显的软弱无能,朝堂尽由韦氐、武三思、上官婉儿、安乐公主所把持,形成韦氏一党。人都说唐朝宗室的私主活肮脏不堪,破鞋满地跑,绿帽到处飞。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先是武三思巴结上官婉儿,两人一拍即合成为情人,上官婉儿将武三思拉入韦氏集团,结果武三思又爬到韦后的床上,成为韦氏的心上人。

大臣韦月将向中宗李显告发武三思与韦后通奸,这位乐于戴绿帽子的皇帝反而将韦月将杀了灭口。韦皇后愈加放心纵情玩乐,不久就将安乐公主许配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就叫亲上加亲。其中安乐公主私下早就和武崇训打的火热,早有肌肤之亲了李裏儿嫁到武家仅五个月就产下一个男婴。
安乐公主凭借着李显的宠爱日渐骄横放纵,大肆卖官鬻爵,私自开设府署收受贿赂,一时间贩夫走卒之类往来不绝,都在安乐公主处谋的一官半职。

有时候为了方便,安乐公主自已起草诏书,盖住内容让李显御批,李显竞然也不过问,一概御批同意。这一家子人荒诞的可以了。






平日里追求穷奢极欲也还罢了,安乐公主在丈夫武崇训的挑唆下经常去欺负太子李重俊,李重俊与安乐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兄妹,李裏儿讨厌他是因为觊觎李重俊的太子位。因为李裹儿曾多次向中宗李显提出过立自己为皇太女的身份要求,李显既没同意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所以李裹儿认为李重俊是最大的绊脚石,必先了除之而后快。

结果,在安乐公主等人的的逼迫下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最终与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领三百羽林卫士仓猝起兵,诛杀武三思父子后准备寻杀上官婉儿,经果上官婉儿跑到李显及韦后处挑唆说太子要杀他们,李显急调飞骑二仟余精兵围剿太子李重俊导致太子兵败被杀。

这是安乐公主及韦氏集团欠李唐宗族的最大一笔血债。武崇训死后没多久,安乐公主又在次嫁人,正应了那句古话“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次嫁的是武承嗣的儿子武延秀,也是安乐公主的老情人。

景龙四年(71O年)六月,安乐公主和韦后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了,一个急于做皇太女,一个迫切想效仿武则天那样君临天下。于是中宗李显就要为自己的纵容和徇私买单了,一碗汤饼送他去了极乐世界。

韦后将内阁首辅,内外军权全部换上自己的亲信党羽,安乐公主与上官婉儿起草一份假遗诏,应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摄政。其实,谁都知道李重茂是个伪太子,实权尽在安乐与韦后之手。




李隆基早已想铲除安乐及韦氏一伙人,见时机成熟,果断发动筹划已久的兵变,诛杀上官及韦后等人,安乐公主在宫中对镜画眉,闻听兵变,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将临,作贼自然会心虚,她赶紧出逃,可是没跑出宫门就被追兵赶上,砍下漂亮的头颅。

安乐公主就这样作死地为自己的人生不光彩地画上一个句号。按照常理来看,李显这一家人是吃过苦的人,但凡从生死门走过一遭的人都应该珍惜生命,享受当下的美好生活。可是李显这一家人的作派却让人愤恨不已,他们视江山社稷为玩物,视黎民百姓如草芥,将个人私欲凌驾于道德与法度之上,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被杀是必然。


乔江宝


安乐公主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母亲是韦后,都处在政治金字塔的顶尖。安乐公主本名李裹儿。传说安乐公主出生时,中宗用自己的衣服裹住婴儿,所以取名叫裹儿,这大概是李显的触情生情吧,因为当时生下安乐公主的时候中宗一家正走背字,被武则天贬黜房陵的时候。据传安乐公主聪明美丽,母亲韦皇后十分宠爱她。安乐公主是皇帝的女儿,父亲李显懦弱胆小,母亲韦后生性刚烈,在虎妈猫爸的影响下,安乐公主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政治野心。后来,安乐公主彻底野心膨胀,与母亲韦后一起密谋毒死了中宗李显,把持了朝政。临淄王李隆基借机起兵,制造了又一起“玄武门之变”。事变中韦后首先被杀,安乐公主正在化妆的时候,乱兵杀将过来,安乐公主扔下描眉笔,撇下化妆盒,慌不择路地逃跑,被乱军追上斩首,对于安乐公主来说化妆后漂漂亮亮地去西天也算是种安慰。

总体来说,安乐公主有武则天的野心,但没有武则天的才华,还有这统治阶级的通病:生活奢靡、野心膨胀、亲情淡薄、志大才疏,被杀并不冤。做为政变的领导者李隆基不会因为安乐公主的美丽而心慈手软,政变的目的就是要将政敌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斩草除根,因为政治前途必定在生理需求之上。

 

 


正史今说


安乐公主野心大。一心想当皇太女,但是一点政治头脑都没有,说她妈韦皇后蠢,她比她妈更蠢。史书上记载,安乐公主经常拿着写好的诏书,挡住诏书的内容,要李显签字同意。李显每次都笑着答应。更“坑爹”的是,她还请李显封他为“皇太女”意欲也当一个女皇帝,有的官员劝谏不可,她还把别人骂了一顿。这是后来她被斩杀的很大原因。

安乐公主认为老爸是皇帝,老妈是皇后,她就应是天下第三了。所以安乐公主与她妈一样,在朝中无人敢惹,还利用封官大收钱财,据资料记载,连杀猪的屠夫都能当上唐朝官员,可见安乐公主的权力。

安乐公主恨不能自己是一个男人,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当太子了。但性别天生无法更换,不过安乐公主并不死心,总是粘着父母要当皇太女。李显再软弱,对于女儿这个无理要求也没有答应。

“皇太女”一词也只有唐朝能创造。不过安乐公主并没有死心,既然当不了“皇太女”,那就对太子下手吧,于是就不断在父母面前说太子李重俊的坏话。甚至还与上官婉儿联手想让李显把太子废掉。

李重俊实在看不下去武家人和朝廷这些女人作为了,于是就策划了一场政变。但李重俊实力还是不够,政变中虽然杀了安乐公主的老公武承训,却没有杀掉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后来政变失败被杀。

安乐公主的眼中钉被除掉后,她更加胡作非为了。上官婉儿也看到李显最倚重的两个女人,一个就是韦皇后,一个就是安乐公主。也就向李显和韦皇后建议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不过这次也没有成功。

安乐公主老公又随后找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秀,准备再向宝座发起冲击。李显死后,唐朝大权就落在韦氏手里,上官婉儿还炮制了一封诏书,立李重茂为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摄政。这是为韦皇后当女皇帝扫平道路,以后安乐公主接皇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但是安乐公主并没有得意多久,他的堂弟李隆基却突然发动一场政变,杀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成为唐朝又一位创造盛世的皇帝唐玄宗。


晨锵锵


一,此女被他老爹宠坏,溺爱导致性格有缺陷,他老爹总认为对不起她母女俩,纵容她们,结果导致杀父

二,韦皇后刚开始跟李显也就是她爹很相爱的,由于此女很像做女皇帝跟武则天一样,但是被他父亲直接拒绝,怀恨在心,天天怂恿她母亲把她父亲毒死,她母亲不知道是鬼迷心窍还是太溺爱她女儿了竟然答应了,与是把皇上也就是她老爸毒死了

三,没有政治头脑,她们母女俩以为自己是一股势力,殊不知她老爸一死她俩也没啥利用价值,就被杀了,女人当皇帝的阴影让多少人挥之不去又怎么能让她做皇帝呢,所以说她不死谁死





一路开花ma


唐中宗对安乐公主太过溺爱,最终导致悲剧。欢乐公主被杀前,正在梳妆打扮,准备和丈夫武延秀,还有一名帅气男宠一起寻欢作乐。不料,妆还没画完就死于乱刀之下。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的小女儿,生于中宗被贬房州期间。当时生活十分窘迫,安乐出生时,中宗只能用自己的衣服包裹小婴儿,所以将安乐取名裹儿。

安乐公主14岁时,才随父亲返回京城。在房州的时候安乐也吃了不少苦,中宗心有愧疚,所以对安乐公主十分溺爱。

中宗重掌东宫后,李裹儿被武则天封为安乐公主。唐风开放,安乐公主待字闺中时,就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有了私情,后被武则天赐婚,婚后六个月产下一男婴。

中宗继位后,安乐公主恃宠而骄,越来越无法无天。武崇训有个堂弟叫武延秀,长的英俊潇洒,他经常出入公主府。贪恋男色的安乐施美人计将武延秀一举拿下,此后二人就经常在公主府偷偷私会。


后来武崇训受“武三思乱政”的牵连,被太子李重俊诛杀,安乐便求中宗将自己改嫁武延秀。安乐公主不仅私生活混乱,还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

她的母亲韦后干政后,安乐为讨好母亲,竟将丈夫武延秀献给韦后。作为回报,安乐公主被批准修建新的公主府。

在韦后的支持下,安乐强占民田,大兴土木,耗费巨资修建了新的公主府。其规模和豪华程度堪比皇宫。安乐公主的生活极其奢侈,为了捞钱和插手朝政,她干起了买官鬻爵的勾当。

安乐对宰相以下的官职明码标价,只要出的起钱,不管你是杀猪的,还是卖酒的都可以戴上大唐的官帽。对于安乐这样败坏朝纲的行为,中宗仍然一味的纵容。


后来中宗身体每况愈下,朝政完全落入了韦后之手。安乐公主的权利欲望也进一步膨胀。她怂恿母亲韦后登基称帝,并封她为皇太女,她也想当大唐的女皇。

天作孽犹可赎,人作孽不可活。韦后和安乐公主正打着如意算盘时,李氏皇族展开了反击。中宗去世后,临淄王李隆基以父亲李旦的名义发动了“唐隆政变”,韦后集团被尽数诛杀,而作为首脑之一的安乐公主,也自然在劫难逃。



花木童说史


李裹儿(685年-710年7月21日),即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



李显被毒死死后,朝政大权都落入了韦皇后之手,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想要平衡各方势力,拟定了一份将李重茂立为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太后摄政的遗诏,但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如果没有后面发生的事,说不定真的会有第二个武则天的诞生。



当时的临淄王的李隆基得到这个消息,于是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禁军攻入皇宫。当时的安乐公主正揽镜画眉,原本以为是平静的一天,谁料到突然发生变故,安乐公主慌乱之下逃至右延明门,却被追来的官兵斩首,年仅二十五岁。

一代绝世美人就此落幕,死后还被贬为“悖逆庶人”,按照二品官的礼节予以安葬。我觉得她的死是由于自己野心太大,无法驾驭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