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高手是怎样写楷书的?

只为__的杜雯洁


写楷书最忌讳什么呢?不是写的不整齐,不是写的不工整,而是最忌讳写的太板滞。馆阁体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楷书,可为何不招待见呢?就是太呆板,缺少变化,缺少灵动。

书法高手写楷书会有节奏感和动感

这两天在看启功先生临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就很受启发。启功先生的很多楷书,用笔多少都带有行书的笔意,点画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呼应关系,有的是虚连、有的是笔断意连。这种用笔我们在赵孟頫的楷书当中也发现存在着,他们强化了这种用笔。

而一般人写楷书为何容易写的板滞呢,因为我们初学书法大多数学的是唐代的碑版楷书,碑版楷书因为是经过刻刀的二次加工,因此很多毛笔用笔的细节会损失。很多人临摹唐楷就很容易陷入这种一笔一画的楷书当中,笔画之间缺少联系,给人的感觉就容易板滞。

启功先生的楷书,在临摹的时候就“透过刀锋看笔锋”,放弃了单纯地追求形似,更加注重书写时候的笔势,不被古人点画形态所囿,行笔非常的流畅,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书写的状态。这样写出来的楷书,就会有一种“动感”,能体会到书写时行笔的“节奏感”。

赵孟頫《妙严寺记》

书法高手写楷书平正之中见险绝

孙过庭说过:“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初学书法者但求平正,高手是能险绝,但复归平正,也就是于平正之中见险绝。在这一点上,那些书法大家们都是高手。

例如上边的这个“致”,我们平常看到的印刷体就是紫色的那个“致”,规规矩矩的。而再看看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这三大高手的写法,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扛肩非常的大,而且三人似乎是说好的一样,扛肩的角度几乎一致。

而在左右两部分的处理上又各具特点,柳楷的“致”左右偏旁上边互相依靠,下半部互相分开。而欧阳询和赵孟頫的处理则是,上半部互相向外,给人一种很有力量感的张力,而下半部则向内靠紧。

欧阳询《九成宫》当中的这个“壹”字,上边的“土”感觉是靠左的,上半部分看起来摇摇欲坠,下边的“豆”开始一笔一笔往右扁,最后一笔长横,非常的有张力,一下就把这种危险的局势给扳了回来。

综合来说,书法高手写的楷书,在用笔上追求自然书写,给人一种“动感”和“节奏感”,笔断意连。在结字上追求平正之中见险绝。


翰墨今香


虽然现在很多的书法家认为楷书很基础,是初学者学习了,他们认为行草书才是高级的书法艺术,楷书不值得一提,楷书缺少变化太过于凭证,不能够体现书法家的个性。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楷书是衡量一个书法家重要的标准,如果一个书法家楷书写的很好,其它的书体未必就写的好,而一个书法家连楷书都写不好,其它的字体肯定也写的不怎么养。

这个就像练习武术要扎马步一样,能够把马步扎好,未必武功高强,但是如果连马步也扎不稳,和谈武功啊,尤其是对于小楷的练习,是衡量一个书法家重要的标准,能够把小楷写的又高古又有精气神的书法家,他的其它的书体肯定写的也不俗。

那么高手写楷书应该是怎样的呢?

1、我觉得取法高古是第一位的,就是你学习的字帖一定要是古代的经典,不要写现代人的字帖,对于楷书来说,最少也要去学习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字帖,唐代的碑刻、隋碑、魏碑、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都可以。

2、高手写楷书的第二个特点是能够灵活的书写,不死板,在楷书里融入行书的用笔,而且书写的速度很快,其书写的速度和我们今天用钢笔写字的速度差不多,甚至还要快,比如赵孟頫的就是就是这样的,据说赵孟頫一天能够写一万个字,我是不信的,后来见的多了,才觉得是可信的。

3、高手写楷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平中见奇,这也是楷书里最难的一招,我们知道楷书之所以叫楷书就是因为它平正,但是高手就是能够在平淡中写出趣味来。这样的书法家当今也有,但是古代最多。


不二斋


书法高手怎样写楷书?

是指风格还是笔法,还是章法?

这里我们就谈谈风格。

当今楷书,大致有以下几种风格。

1、端正流美的,如田楷;

2、传统唐楷,如欧楷、颜楷、赵楷;

3、复古楷书,也就是唐以前的楷书,如当今的“丑书”。

当今书法大展中,很多入展者都是第三种风格,也就是网上经常喜欢说的“丑书”,他们基本上取法南北朝碑刻,风格怪异,还有很多汉代隶书的风格,这是多数书家的计俩。

所以书法高手如何写楷书是一个多样问题。

不同的高手写的楷书千差万别。

1、端正匀称楷书。

这种楷书就是田楷,另外还有卢中南的楷书,属于“匠人”书法,艺术成分较少。这种楷书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复制性强,结构稳重单一,唯一的难度就是熟练,你要对这个有千百次的磨练才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成为书写习惯。

至于这种风格的字怎么练习,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就是反复练就行,越像越好。

2、传统唐楷

这种楷书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变化,练习欧楷最强的应该是清朝的姚孟起,这种开始就需要琢磨了,原帖中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会较大差别。这一点需要大家仔细观察,就如同下面的“九”字。

这种字临习起来有难度,其变化度在复古楷书与端正匀称之间,需要动脑思考。

3、复古楷书

复古楷书,融入了篆书、汉隶、南北朝碑,风格更加奇特,变化更为丰富,基本上都不是四平八稳的字,收放、疏密、大小关系异常强烈,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像下图中的字,笔法取自二王,结构取自碑学。很多字形结构都极大的夸张了矛盾关系,看起来虽然丑,但是却写的很有味道,很有心思,也不失稳重,各种关系处理的比较和谐。所以丑书并不是水平不行,而是你欣赏不了。

这种楷书在当今楷书展中成为主流,写的越有个性,越奇特,越有可能得到评委的青睐,所以当今很多高手都是这样学习楷书的,而不是局限于欧颜柳赵之类的楷书。


云艺斋


楷书作为书法入门之基本功之一,是书法之法的代表课程。钟王以来,历朝历代涌现大批楷书名家。总体来说,有唐以前,尚属于楷书萌发期,楷书以古朴天然为基调,魏晋楷书,多有隶法参杂,先是自然,气韵高古。南北朝,南朝华美风流,北版峭峻挺拔,多与社会文化经济、意识形态相统一。至隋唐,经过漫长的演变,楷法日趋成熟,特别是唐朝,可谓是楷书法度的完善期,欧虞褚薛颜柳,尽管风格各具面目,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楷书法度看的很重。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都有了一套完整的法度。虽然他们的楷书,有的秀美,有的峻拔,有的紧奏内敛,有的大方外拓,但各自遵守严格的法度,,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故而唐楷可以说达到楷书法度高度完善的成熟期。法度的完善,是习书者,有法可依,有道可循,这是唐楷对中国书法发展的重大贡献。同时由于唐代楷法的确立,森然的法度,也一定程度的削弱了楷书天然的成分,与钟王楷书那种古朴自然拉开了距离。至宋、元明清各代均出现了不少的楷书大家,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复古型的书家,元代以赵孟頫为代表,书风直追二王,其楷书代表作道德经,汲黯传等穿越隋唐直追两晋,在唐宋以后,复得使人们领略到淳朴的古风。钟王而后,历朝历代,习书者把楷书作为习书的门径着不可胜数,楷书在各种正书书体中,笔法最丰富,仅最基本的点画,要练好,都必须深入理解,反复实践,先学规矩,再求灵活。我们很多人可能觉得学习楷书,耗费时日,进步很慢,但没有这漫长的基本功的练习,又怎么会学习其他书体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呢?


兴平南郊窦文海


我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现在通常的许多说法是错误的,误人不浅。

1、练成高手首先解决技法问题。这里的技法指笔法、笔画和字的结构。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控制笔的能力。比如说临帖,一般要求像,很像,甚至一模一样。当然一摸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这一步的目的不是一摸一样,目的是笔的掌控能力,运笔时心到就能手到的精确度。如果把一模一样做为目的那就错了。因为世界上只需要一个王羲之,何况你决不可能一摸一样。就像田楷再好怎能超越欧老古人呢?(最后一图)

2、通过单个字的练习或同时学习章法,就是谋篇布局,字与字之间的大小错落,粗细变化,正奇相倚,行与行之间的自然结合等形成一个整体的感觉。包括落款与印章的安排进行学习与研究,这个很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比单个字的精准更重要。我们常说的气韵与势往往指的是整幅作品。比如董其昌的行书作品,许多人看不懂,总是盯着单个字,如果从整体气韵上去欣赏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图1、2)

3、高手会写出所表达内容的精神或情感。或雍容华贵或清静淡然或狂放不羁。这个高度就不仅仅要有技法的支持,五体通晓的能力,还要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养。所以说真正的书法高手功夫在字外。比如王羲之的黄庭经透出的虔诚和恭敬,以及兰亭序里散发的春和日丽、心情旷朗的气氛与状态,完全不一样,是一种超越自我,随情赋字而游刃有余。(图3、4、5、6)

4、再高的高手就是回归自我的状态。这种状态完全忘记了笔法,所谓的气韵,而是在书写自己的灵魂与生命。比如弘一法师晚年的字,那种感觉完全超脱了书法的层面,是一种在讲述生命的清净与沉寂,一种无欲无求的虚空,一种大慈大悲的通达境界。这种书法就不是练字练出来的,也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而是生命修为到致高境界的自觉幻化。(图7、8)











皖客正旺


楷书高手如何写字,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凡高手都极有自己的个性书写习惯。这里以介绍褚字特点,也许对大家会有所启发。以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为例。此帖虽落款为褚遂良书,然考证为伪作,是唐代学褚名手之作,正是出自学褚高手,故通篇字迹深得褚书要领,对习褚书仍有参考价值。《大字阴符经》是墨迹,字大径寸,点画清晰,通篇具备褚字风格,清丽婉转,秀逸清俊,看似柔软,实乃坚刚,秀而不媚,笔力于内,故纤而不弱。结体大都相背,字形修长,俏丽善变,婀娜多姿,看似均匀,实则大小参差不齐,故气韵生动。用笔以外拓法为主,点画之间呼应自然,顾盼生辉,书写既流利又迅捷,透露出行书笔道,横笔含波势,显多姿和自由,有一种特殊的灵活性和流动感。《书概》说:“褚其如鹤游鸿戏乎,”虽然书写极快,而字的点画、起收笔,起承转合,转折、迭宕,笔笔合法。如图一,点画看似随手而成,实以行书笔势写楷法,横画更是变化丰富,有的是篆隶笔法,有的是方笔起落,还有的似大雁掠过,如图二。捺在此帖的起伏幅度为褚书之最,褚字的捺一般为一波三折,顺势送到,而此帖中则是在一波三折中起伏状非常明显,如图三。这些虽为褚字特点,但明显有过渡强调之嫌,临帖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可见,高手写字,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大处着眼 ,整体把控,正如启功先生所说“这要走在轨道上,有点险情也属正常”。近代沈尹默先生,对欧体、褚字用功很深,擅长楷书、行书,称得上是楷书高手,但也达不到唐代褚字高手的水平,当下的楷书流派,无一人能够得上沈老的水平。





如石书艺


楷书高手写楷书,一般情况下都有非常扎实的深入的传统楷书基本功,注意不是深厚而是深入,即是深入到经典楷书某一家的神髓之境,而不是仅仅的简单的掌握了书法的点画笔法结构章法的技法,而是得其神,然后而能化古为我,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但有不失师法对象的神髓。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书法家教少但不是没有。笼统来说,一些较有影响的书法大家基本上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成为一名书法家的必备条件之一。楷书高手的楷书,以翰墨书道的理解认识,约略要符合这样几点特征。



一楷书法度严谨。从点画、结构、笔法、章法,一点一画无论法度森严,无不师出有源。如启功、卢中南和田英章等。




二是熟,也就是技法精熟,能够随心所欲驾驭技法为我所用,并能够达到表达自己审美和性情的境地。如孙伯翔和孙松的魏碑书法。

三是食古复能化古为我,有自己的书法风格。如以上所举现代较为著名的书法家。严格意义说,包括沈鹏的楷书书法。为什么要把沈鹏先生的楷书罗列呢,从因为从表面上看沈鹏的楷书有些拙,但拙而不稚,非常古拙厚重。主要与其取法有关。







翰墨书道


学书法先从楷书入手,这大概是很多人所公认的,甚至说不懂楷书就是不会书法,当然也有人不这样认为。

那么我们眼中的书法高手是怎样写楷书的呢?我这里介绍我所知道的几位楷书高手他们是怎样写楷书的,这几位大概也是大家所公认的。

一,卢中南

卢中南老师是当之无愧的欧楷大家,他的楷书似欧又不是欧,点画稳重,结构完整,章法布局巧妙,整个作品笔画粗细对比明显,大小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尤其是他的小楷堪称精到,他是一位将视网膜写脱落的楷书大家,据他自己说,他学习楷书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透明的纸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双钩”,先把字的形态用细笔画出来,再用毛笔去填。

其实卢中南老师的办法也是常见的一些办法,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只是卢中南老师观察仔细,加以勤奋,所以才能下笔如神。

二,田英章

据田英章老师说,他小的时候写几个字一直写了八年,就是“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八个字,从这八个字举一反三。

田英章老师的学习办法就是在精不在多,但是据他自己说,他曾经连续每天写字十五六个小时,一直坚持了二十年,看来,田英章老师还是用的最土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苦练!

也可能是因为田英章老师曾经做过书写员的缘故,他的楷书必须要做到精准,漂亮。

三,田蕴章

田蕴章老师和田英章老师是兄弟俩,他们虽都同出一源,但是风格却有所不同,一个是结体稳重,一个笔画灵动,但是他们的楷书在当今来说都是高水平的。

田蕴章老师是一位绝对主张走传统路子的书法家,他提倡学习书法不要学今人,而是直接学古人,并且他用他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广大书法爱好者,学古人没有错,而且能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几位楷书大家的楷书学习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存希斋书法


书法高手的书法特点往往具有如下几个:

1.笔画灵动有力

笔画的灵动与有力并不矛盾,可以同时追求灵动的同时,并不丧失笔画的力量。

2.结构严谨协调

严谨是指的每一个字内笔画之间的特征,比例大致相同与固定。

协调就是指一个字内笔画之间相互不冲突,不打架,相互避让!

所谓楷法无欺,就是说楷书是很容易让人看出缺点的,特别是结构!

楷书的结构,比如说欧体的楷书法度森严,如果学书者跟字帖有一点点不同,也是可以轻而易举看得出来的。

这也是很多退休的老干部想学习书法的时候不会随便选择楷书作为主攻方向的原因!


佳顺书法网院小篆老师


有位名家曾对我说,做人要老实,搞艺术不能老实,要不择手段去偷梁换柱,去移花接木,去脱胎换骨,沿门托钵,逐家化缘,积千家米煮成一锅饭,始为高手。

所以练书法入帖之时,要甘于做古人奴仆,亦步亦趋,唯唯诺诺,以诚相许。

而出帖之时,则心要凶,行欲狂,反客为主,择善而从,不用则挥之而去,能于传统中跳出来,方是真英雄。


楷书要成为高手,必须要写得高古。所以,要想在楷书上有所建树,光学唐楷是不够的,还要向魏晋钟王学习篆隶意,要向魏碑求趣味。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