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中后期要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才能够优质高产?

龙溪河652


现在已经是农历的十一月底了,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也是该总结自己这一年的庄稼种植哪些没有做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于玉米这样的大田农作物的种植特别是在中后期的管理如果不到位的话,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比较大。面对今年的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做好这三点对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比较大。

首先就是水肥的管理一定要及时。

由于这几年的7-8月份的时候本来就是我们豫东地区的雨季的季节,但是可能是厄尼诺现象的影响导致了我们这里出现长时间的干旱。2018年和今年都是一样的情况,所以在玉米出穗至灌浆期这段时间如果出现持续的干旱,一定要及时的浇水施肥。每亩地可以追施尿素30-40斤之间。

其次就是对病虫害的防治。



玉米在中后期的时候由于玉米棵长得比较高就不利于我们老百姓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了,如果说是大规模承包土地的种植户的话可以选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对于我们小户来说优先选择在玉米长到80-90厘米的时候喷施一遍杀菌剂,杀虫剂和中微量元素肥。同时在玉米授粉期一定要人工对玉米进行点药的方式进行防治玉米钻心虫。

对于我们麦茬玉米来说在8月份的时候也要防治蜗牛,可以选择撒施四聚乙醛的方式进行防治。

第三点就是对于玉米地的杂草的控制。如果说买的玉米除草剂是正规厂家的并且喷施的效果比较好的话,那么玉米田里基本上没有杂草丛生的情况。可是由于这几年比较干旱咱们老百姓浇水的次数比较多,像今年玉米基本上从种植到收获都浇了将近3次水,这样的话玉米除草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可以选择人工除草或者在喷施一次除草剂,因为这个时候玉米长得比较高了,喷施除草剂的时候一定要贴着地面喷施。

总的来说对于玉米的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一定要满足玉米的水肥的需求,同时也要及时的防治病虫害,对于杂草要根据自己种植玉米的多少以及田间杂草的多少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豫东小农


玉米中后期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种植户们只对中期阶段进行粗放管理,后期阶段,因受个方面因素影响,基本上没能实施管理措施。殊不知,玉米中后期管理,对产量形成的重要性。那么……!

玉米中后期要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才能够优质高产呢?

玉米中后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穗期,二是灌浆鼓粒期。在这两个影响产量的关键阶段,进行科学管理,对玉米产量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玉米穗期管理

1.生育特点

玉米中期结穗阶段是其最重要的发育阶段,同时又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重的生长阶段。

要提高玉米产量,在选用优质高产品种,适时播种和加强苗期田间管理,确保苗齐,全,壮外,更要加强玉米生产中期的田间管理,以防除弱苗,减少空秆秃尖,达到高产的目的。

2.主要管理方法

玉米穗期主要管理措施分几个方面:

1.拔除病苗,弱株,双株苗。大田生产中由于种子,地力,肥水,病虫为害及营养条件的不均衡,不可避免的产生小苗,弱株。双株苗是播种时,由于种子粒过小造成的。这类苗即占据一定空间,影响通风透光,消耗肥水,又不能形成相应的产量。因此,应及早拔除,以提高高群体质量。



2.结合拔节期中耕施肥,根据玉米的吸肥规律,在其小喇叭口期(6~8叶期)玉米需肥高峰期,进行中耕施肥。每公顷240斤尿素+50~100斤氯化钾或高钾摻混肥。

3.重施攻穗肥,玉米穗肥是其抽穗前10天,接近大喇叭口期的追肥。此阶段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速度最快,幼穗分化进入雌穗小花分化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最多的阶段。一般需肥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由其是对瘠薄田块和后期易脱肥田块,要加大穗肥的施用量,每公顷用碳酸氢铵600~800斤,或尿素300斤+50~100斤氯化钾或高钾摻混肥。

4.防治虫害,此时段也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可以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稀释1000倍液采用哧溜方式将药液呲到心叶中。

5.做好抗旱排涝工作,玉米生长中,久旱久雨均不利于玉米生长,所以我做到旱可灌,涝可排,以此保障田间良好的生长环境。



玉米灌浆鼓粒期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

玉米此阶段,雄穗抽出,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株高已经定型,除了气生根略有增长外,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向单纯生殖生长阶段转化。主要是开花受粉和籽粒建成。也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授粉以后进入籽粒生产期,叶片高效率进行光合作用,把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运输到籽粒中的储存起来,玉米的产量只有10%~20%来自开花前茎叶和穗轴的储存物质,80%~90%是在吐丝到成熟阶段内完成。由此可见,玉米后期对其产量贡献非常之大,加强其后期田间管理至关重要。



2.主要管理方法

玉米灌浆鼓粒期主要管理措施分以下几个方面:

1.补施粒肥,玉米生长后期叶面积大,光合效率高,叶片功能期长,是实现高产的基础保证。而玉米绿叶活秆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灌浆鼓粒期有充足的无机营养,因此。应酌情追施粒肥。粒肥施用时期为抽雄至开花期,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千克。

2.及时浇水排涝,灌浆鼓粒阶段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根系活力,叶片功能和决定粒数,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水分不足制约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加速叶片衰亡,间少粒数,降低粒重,因此,加强鼓励阶段水分管理,是保根,保叶,促粒重的主要措施。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有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3.放秋垄,拿大草,放秋垄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地温,促进早熟,促进根系吸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4.打底叶,玉米生育后期,底部叶片老化,枯黄,以失去叶片功能作用,要及时打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减少病害侵染。



5.扒皮晾晒,可促玉米提早成熟5~7天,降低水分,提高玉米品质,扒皮晾晒时间很关键,一般在腊熟中后阶段进行,也就是籽粒有一层硬盖时,过早过晚都不利,过早影响灌浆,降低产量,过晚失去其意义。

小结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是玉米整个生育期生产,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阶段。抓好其田间中后期管理,对玉米提质提量至关重要。所以这点我们必须重视,应该改变重前轻后的管理方式,在抓好玉米前期田间生产的基础上,认真抓好中后期田间管理,才是玉米高产提质的关键所在。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玉米播种后的田间管理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苗期指从出苗~拔节这段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进玉米苗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出苗早、出苗齐和苗株壮。中期指植株从拔节~抽雄这段时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促进玉米叶面面增大,茎秆粗壮墩实,同时还要加强玉米的病虫防治工作。后期就是指从抽雄后~玉米棒成熟,后期管理的重点就是防玉米植株早衰、增粒重及防病虫害。从以上不难看出,只有加强实施做好玉米中后期的肥水保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使种植的玉米产量高品质优。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玉米中期(拔节~抽雄)的管理方法:

玉米中期的管理重点就是要促进玉米中上部的叶片面积增大,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合成,促进玉米茎秆粗壮、雌穗肥大、双穗率增高,因此,当玉米进入大喇八口期(10~12叶)时,就要追施“壮科攻穗肥”,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在无浇水条件下可用玉米点播在离根部8厘米左右点施,同时叶面喷施0.1%的硫酸锌溶液和0.3%的硫酸钾溶液,可防止玉米棒出现秃顶及行少、粒稀等现象,对玉米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从玉米拔节至抽雄这期间,还要注意加强病虫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如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及玉米螟(钻心虫)等,这些病虫害最容易在这一阶段发生,会给玉米植株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导致玉米直接或最终减产,因此提前预防和及时防治,也是争取玉米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玉米顶腐病:可喷施50%的多菌灵6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喷施预防。玉米瘤黑粉病:可用15%的三唑酮800倍液,或0.2%的克菌丹1000倍液喷施预防。玉米螟(钻心虫):

可用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拌毒土,或1.5%的辛硫磷颗粒拌毒土,撒在心叶内,效果比喷药好的多。


◇玉米后期(抽雄~成熟)的管理:

玉米后期管理,主要是防止玉米植株早衰,引起玉米籽粒倒浆,造成颗粒瘪小,糖类、淀粉等转化积累不足,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因此要保护玉米叶片,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进一步促进玉米颗粒多,颗粒重,营养成分积累足,从而达到产量高、品质优,所以如果发现玉米植株叶片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就要及时“追施增粒肥”,这时追施尿素每亩5千克左右为好,量过多会引起玉米植株贪青,影响收获。

◇适时推迟晚收:

适时推迟晚收,也是争取玉米产量提高的收获方式,收获过早,灌浆浆液没有充分转化成干物质,收获后会出现倒浆,颗粒饱度降低,产量也跟着下降,所以,为了保证籽粒的充分灌浆和成熟,在不腾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推迟收获,当苞叶干枯,籽粒乳线消失后,就是籽粒真正生理成熟的时候,这时收获就不存在“倒浆”减产情况了。


基层农人


玉米中后期如何管理才能优质高产?我是乡村吕步,为您分享!玉米整个生长生育100天左右,玉米的中后期了30~35天之后,也就是玉米拨节期到收获期的管理,这段时期的管理重点是,一是玉米的控旺,二是水肥管理,三是玉米授粉,四是玉米穗的害虫防治。

一,玉米的控旺

玉米生长从苗期进入拨节期,视墒情情况,对玉米进行控旺,如果天气干旱,墒情较差,就不在对玉米进行控旺,如果雨水充足,墒情较好,要进行化学控旺。

控旺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矮化,使穗位降低在1~1.2之间,茎杆粗大,根系上面多生长出一环根,让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增强。

控旺剂可采用乙烯利,在玉米7~9叶期进行喷雾,浓度300~500 mg/kg或者按实际药剂说明量使用,不可过量。

二,喇叭期的水肥管理

玉米生长到喇叭期,是玉米需水需肥最多的时候,此时期间,及时给玉米提供充足的水肥。特别玉米对氮肥的吸收量大,在播种时施足底肥的同时,进行浇水时,每亩冲施15~20公斤的尿素,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氮元素。

三,玉米在授粉期的管理

玉米抽雄与雌穗露出以后,如果遇到不利的天气情况,如连续的高温干旱天气,玉米授粉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常常适成玉米授粉不良,发生玉米秃尖现象。

所以,为了防治授粉期对外界的抗逆性,在玉米大喇叭期采用芸苔素内脂配合磷酸二氢钾(50克/桶)进行一次喷施。

四,玉米果穗期的虫害

可以使用甲维盐配合氯氰菊脂对穗须处喷施,防治果穗虫害最好在喇叭期,喷施药剂方便,可采取长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喷施。

总结,玉米的中后期的管理,分享自己种植的时候的四个重点管理。


乡村吕步


玉米的中后期要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才能够优质高产?

玉米要达到优质高产,除选用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和加强苗期田间管理外,尤其要加强玉米生产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以减少“秃尖”、“癞子”、“空杆”、“半边”等玉米的发生机率,从而使穗大、粒多、粒重、粒饱满,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全国大多数都是种植春玉米和夏玉米,但春玉米和夏玉米的中后期管理又有一定的差别。下面就夏玉米的中后期如何进行田间管理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玉米的中后期是什么阶段?

玉米的中后期应该从拔节期开始至蜡熟期(掰开苞叶籽粒有厚度,有弹性)结束,这阶段称为中后期。中后期要分段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玉米优质高产。

一:玉米的中期主要是拔节期和穗期,拔节期和穗期的田间管理特别重要,是决定后期高产的关键。

【1】轻施拔节肥。玉米的拔节期是成长过度阶段,这个时候要保证玉米快速健康长高长大的同时,还得要防止肥赢旺长的情况发生,所以施肥要轻施。当玉米株高60厘米左右,有6-9片叶子正是拔节时,此时玉米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和养料才能满足植株的生长,先中耕结合除草进行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15公斤或者硝酸氢铵18公斤。另外根外追施硫酸锌1公斤,可预防秃尖的情况发生。

【2】重施穗肥并浅中耕高培土。穗期要重施穗肥才能使养分有效吸收转化促进植株敦实、营养生长和生殖系统协调,所以也是玉米一生当中需肥最多,长势迅猛的时候,故称玉米的需肥临界期,所以要重施穗肥才能使玉米增重增产。玉米穗期从拔节至抽雄到幼穗分化进入雌穗小花分化阶段。此时叶片有12-13片,基部节杆明显升长,气生根大多发育向下伸展。一般需肥量应占追肥总量的60%,亩施三元复合肥40-45公斤,施完肥进行浅中耕并结合高培土进行。浅中耕不但可以除草还可以促进根系活力,培土可防倒伏。在抽雄前7-10天,每亩再追10公斤硫酸铵,抽雄前3天左右再适量进行叶面喷施玉米“壮丰灵”,会获得更高的产量。

【3】旱排涝。如果天旱,要及时的给玉米补水,如果雨水多要通沟排渠,以防积水。所以玉米生长久旱久雨都不好,要三晴两雨才利于玉米的生长。

【4】病虫害防治。及时除掉患有黑粉病的植株,免得散发黑粉浸染其他好株或者孢子浸入土壤危害翌年的玉米患病。及时防治青枯病、病毒病、茎腐病等病害,及时防治玉米螟、芽虫、棉玲虫等虫害,使其植株健康生长。

二:玉米的后期的田间如何进管理

【1】及早的补肥。玉米吐丝时,要根据植株的长势适当的进行补肥。如果土质贫瘠或者前期穗肥不足,导致穗下叶片发黄,明显感觉脱肥明显,要补施尿素肥10公斤,从而达到防叶片早衰的作用。如果长势健壮,可以不施。

【2】拔掉空杆和小株。拔掉不成器候的空杆和小株,免得白白消耗养分和水分,而且还影响光合作用。同时也除掉杂草,增加基部的透光度,减少虫害滋生。

【3】除掉无效的果穗。如果一株上有多个果穗,只留最大最强的果穗,小的全部除掉。正常株只结一个大的果穗,多的只会消耗养分影响正常穗长大,及早摘除,有利正常穗形成大果穗、从粒重、粒饱满、粒大。

【4】人工辅助授粉。可在睛天的10-12点手拿长竹杆沿宽行顺势推倒天花辅助授粉,能使玉米不秃尖、不缺粒、穗大、粒饱满、早熟增产。

【5】隔行去雄和全田去雄。可以在雄花抽出来3-4厘米时,隔行抽雄,当玉米授完粉后,雄穗枯萎时,全部拔掉。这样可以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粒重和产量,也降低了株高,可防倒伏。玉米隔行去雄也是一项早熟、夺高产措施。后期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秋垄,达到活化疏松土壤,消灭杂草,提高地温,促进早熟,增加产量的目的。

【6】适时晚收。当玉米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乳线消失,才可以采收。适当推迟收获期,能提高籽粒重,也是增产的一项策略。

综上:玉米的中后期管理特别的重要,所以一定要合理的田间管理,科学管水管肥,病害防治,才能让玉米优质高产。

关注【留守傅姐】,了解农村一草一木,农家的生活琐事。

留守傅姐


玉米的中后期要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才能够优质高产?

玉米质量、产量的高低影响因素很多,不乏有:玉米的良种问题、土壤问题、中后期的管理问题、肥水问题等等。一般情况下选用优质的良种玉米且种植的方式恰当,并根据玉米苗的涨势情况适时进行浇水、施肥、疏松土地、清理杂草等措施,秋季收获时均能够实现较高的产量,比如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朋友种植的玉米亩产量能超过1300斤。

前期的种植方式可以通过中后期的一些管理养护方式去弥补,而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却不能去弥补,可以看出玉米的中后期田间管理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下面编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些如何进行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

其一,及时进行追肥。

追肥是玉米中后期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此时的追肥建议用尿素,一亩地尿素用20斤为宜。

何时追肥呢?在玉米的植株长至50--600mm高时。

追肥一般用几次,玉米的植株长至500mm左右时追肥一次,在玉米即将进行抽穗时在进行追肥一次。两次的作用各不同,前者是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后者是为抽穗补充养分、能量。

其二,适宜的水资源补充。

玉米虽是旱性作物,但由于并非不需要水分。中后期玉米的浇水根据植株以及叶的状况进行,发现植株生长乏力或者有枯萎的迹象则需及时浇水。另外在玉米叶至10叶时则需要浇水一次,浇水尽量不要在午间进行,可以选择傍晚时分。

其三,清理杂草

清理杂草看似简单,但对玉米这类的农作物而言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杂草丛生不仅阻碍玉米的生长,反而还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同时,疏松土壤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后期管理养护工作,在进行清理杂草的同时可同步进行疏松上层土壤。疏松土壤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快速生长,根系旺盛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各类有利元素。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玉米中后期是指从玉米拔节到成熟的这一时间,此段时间最终目的是实现穗大、粒多和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玉米从拔节开始,需水、需肥量快速上升,也是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到抽雄结实后需水量和需肥量逐渐降低。中后期玉米管理要根据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特点,合理进行田间管理,才能获得优质高产,具体措施如下:

一、合理进行中耕培土和施肥。一般情况下可以施肥两次,一是在拔节前后至小喇叭口期;二是在大喇叭口期。第一次追肥时要结合玉米长势和前期施肥情况来合理追施。前期基肥施用充足和且苗肥以追施,玉米长势正常,一般可以不追施,反之需及时追施肥料。大喇叭口期一般需要进行追肥,大喇叭口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高峰期,此时追施肥料不仅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同时能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方式建议采用穴施或沟施,施肥后覆土。

二、合理浇水。玉米苗期一般需水量少,较耐干旱。但从拔节期开始需水量逐渐增加,孕穗到开花关键期达到顶峰,大喇叭口期至抽穗期是需水临界期,若此时干旱缺水可造成雌穗和雄穗部能正常发育,导致授粉不良结实率降低。浇水时可结合追肥时进行,施肥后覆土浇水,能满足玉米对肥水的需求。但玉米生长后期容易倒伏,后期雨日较多时要及时清沟排水预防倒伏发生。

三、注意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玉米生长中后期是玉米黏虫、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高发期,要及时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预防和防治。如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玉米黏虫等鳞翅目害虫可以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择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病害,可在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择噻呋酰胺、戊唑醇、嘧菌酯等药剂。

玉米生长后期,根据玉米长势,适时进行叶面追肥,防治玉米贪青晚熟或早衰,根据玉米特性适时收获,食用玉米一般在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时收获;饲用的青贮玉米在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收获。


农作物栽培知识讲解


玉米的中后期如何进行田间管理,才能够优质高产?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当玉米生长至七八个叶片时,开始拔节,说明玉米已经进入生长的中期,一直持续到玉米抽雄扬花,然后才是玉米生长的后期。

玉米开始拔节后,进入整个玉米生长的旺盛期。这段时间对玉米田间管理必须做的有这么几件事。

一,除治玉米田杂草。防治玉米田的杂草,有的人会说,我的玉米田杂草早在玉米3一5叶苗期已经除治过了。但不都是做的很好。我曾看到过有的玉米田杂草比苗还高,说明有些人还是防治杂草不及时。虽然有些玉米田杂草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但玉米田的杂草一定要防治。这时的玉米已经很高了,使用除草剂喷雾时,喷雾器喷头朝下方对杂草定向喷施药液,不能伤着玉米。


二,化学防控防倒伏。玉米在生长中后期,容易受强风暴雨影响会出现倒伏,造成玉米减产。应在玉米大喇叭口前期,及时喷施防倒伏农药进行喷雾预防。选用农药可用多效唑或矮丰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

三,防虫治虫。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使用辛硫磷颗粒剂拌沙粒灌心是最好的防治方法。

四,及时浇水和施肥。做好玉米浇水和施肥管理,如果玉米种植前底肥充足,拔节初期玉米田浇水可不需追施化肥,只浇一遍拔节水就可以了。当玉米十一片叶子展开,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应追施玉米攻穗肥,配合浇水,亩用尿素三十至四十公斤。

玉米抽雄后,进入玉米生长后期。这段时间主要是防止玉米田干旱。应及时查看自己的玉米田,如果玉米田出现干旱,应及时进行浇一遍水,以保证玉米完全成熟。


总结:玉米的中后期如何管理,我是根据我个人种植玉米的经验来说的实际情况,每年种植的玉米产量都不错。如果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方法,欢迎和大家共同交流。


乡野老农


答:玉米中后期主要指穗期(拔节至开花) 和花粒期 (开花至成熟)2个阶段,穗期阶段是由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般历时27-30天。其生育特点是根、茎(节间)、叶迅速生长的同时,雄雌穗迅速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和决定玉米穗数、穗子大小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促秆壮穗,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以达到穗多、穗大的丰产长相。

一、中耕培土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利于根系发育,同时可去除田间杂草并使土壤更多地接纳雨水;培土则可以刺激次生根发育,有效地防止因根系发育不良引起的根倒。中耕和培土作业可结合起来进行,培土高度以7-8厘米为宜。在潮湿、黏重地块以及大风多雨地区,培土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二、防治虫害

   玉米中后期是害虫的多发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防治蚜虫,可使用玉米喷药机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每亩10-15克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螟在小口期(第9-10叶展开),用3%辛硫磷颗粒剂0.5kg,掺细沙7.5kg,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g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在雌穗抽丝盛期后6-8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粘虫可使用玉米喷药机用灭幼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棉铃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

三、病害的防治

   玉米中后期多发生叶斑病、青枯病、锈病、褐斑病等。

   1、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小斑病一般玉米品种多在叶脉间产生椭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圈,有时病斑有2-3个同心轮纹,多数病斑连片,病叶变黄枯死。小斑病的发病轻重一般与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有关,当病叶率15%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使用玉米喷药机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2、青枯病。也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的40-50%,特别严重的高达80%以上,农民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灌浆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多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的叶鞘间,雨后积水温度高,容易发病。发现零星病株时,用玉米喷药机喷施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3、锈病。防治锈病可在初发期用玉米喷药机喷施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

   4、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上升为主要病害的一种真菌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叶片中上部发病,出现黄、褐色斑点,尤其是中脉上会有褐色斑点。这种病害在郑单958、浚单20上表现尤为突出。病源菌在土壤中,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玉米褐斑病防治最佳时期在拔节前,在抽穗前会加重危害程度。防治用药可选择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禾果利等杀菌剂。强调喷雾时一定要打匀、打透,水量一定要足,可选用加装掉喷的玉米喷药机。另外也应将已经发病的叶片病部剪下,带出田外集中深埋销毁。

   5、顶尖腐烂病。顶尖腐烂病是近两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综合性病害,目前其发病机理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当前主栽品种抗性差,加之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为蓟马、瑞典蝇等害虫为病源侵染打开了通道,是造成这一病害危害加重的3个主要因素。顶尖腐烂病发病时,玉米新生叶片尖、缘部位褪绿变薄呈半透明状,后粘连成牛尾状,造成雄穗不能抽出。随着病情发展,玉米顶部的“牛尾”会腐烂发出臭味。防治这种病害单一用药效果不好,应用杀细菌的药剂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农抗120和杀真菌的药剂如百菌清、可杀得、锡唑醇等混配喷药,还可加上啶虫脒等杀虫剂。对已经形成“牛尾”的玉米顶心可用刀片将其划开,帮助雄穗抽出。已开始发生腐烂的顶心应将腐烂部分剪掉彻底销毁。

四、追肥

   玉米后期追肥,一般进行3次。

   第一次在拔节前后(苗高30厘米左右,7-8片叶)施入,称为攻秆肥。追施的目的主要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30%,一般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也可追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沿幼苗一侧12-15厘米处开沟深施(15-20厘米)。

   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叶展开),亩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作用很大。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50%,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厘米,深施10厘米左右。可选用加装玉米施肥器的玉米喷药机进行施肥。   第三次在雌穗3%-5%吐丝时追施,称为攻粒肥,这次追肥对防止叶片早衰、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施肥量一般占总追肥量的20%,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高产田可亩追施15公斤左右。为防止后期脱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也可使用玉米喷药机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施肥,每亩用尿素0.5-0.7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50-100公斤,再加入杀虫药兼防治玉米螟 。

五、浇水

     玉米后期浇水要进行4次

   第一水:拔节前后浇拔节水,要浅(60m3/亩左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即可;

   第二水:大喇叭口期灌水,浇足(80m3/亩左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即可;

   第三水: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充分供给水分,对提高花粉生活力和受精能力,增强玉米结实力,减少秃顶缺粒有重要作用。

   第四水: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六、拔除空株

   为减少空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和消耗,授粉10天以后,对全田植株逐一检查,发现空株将其拔除,以达到提高群体产量的目的。

七、适时收获

   适时播种的玉米适当晚收并不会造成晚茬麦。近些年,我县霜降日推迟,秋后较暖,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从玉米腾茬到小麦播完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玉米可以适当晚收。玉米收获主要依据两个指标: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一般麦田9月底收获,高产田10月上旬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

八、秸秆还田

   玉米收获后,严禁焚烧秸秆,应及时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适于青贮的品种可以适时收获,秸秆青贮用作饲料。

九、灾害应变措施

   1、涝灾

   玉米前期怕涝,淹水时间不应超过半天。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淹水低于1天

   2、雹灾

   苗期遭遇雹灾,应加强肥水管理,可喷施叶面肥,促其恢复,降低产量损失。拔节后遭遇雹灾受损严重,应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3、风灾

   小口期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口期后遭遇大风而出现的倒伏,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迎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降低产量损失。

以上是我对玉米要想优质高产对其中后期管理的个人见解,希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广大农民丰产增收。


山野狂夫


关于种植玉米,其实现在种地过程没有那么复杂、忙碌!尤其是玉米生长周期仅为90~100天左右,在我们这边一般会在6月份夏收小麦后完成玉米播种工作,然后会在苗期侧重浇水、病虫害防治、除草等工作,而后主要是通过打矮壮素等植物调节剂来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至于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农业管理措施更为简单,基本上不用下地干活,除非遇到持续性高温干旱天气而导致玉米地墒情不足时,农户才会浇灌一遍,其余大部分时间无需管理,更多时间会选择外出打工挣钱为主!



要知道,关于玉米长势和优质高产,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选种、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常规农业管理措施,还要结合当年玉米价格涨跌态势,尽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并根据自家收入来源比重而综合考量,毕竟现在农户种地规模有限,增收相对困难,一味侧重优质高产而过度增加种植成本和浪费人力资源,往往结果多为得不偿失!何况这几年极端气象影响较重,使得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影响较为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障玉米生长周期内会风调雨顺、丰产丰收!

所以说,关于种植玉米怎样提高优质高产,我感觉可以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现状,通过优选玉米良种,例如玉米种子的适应能力、抗倒伏性、抗病虫性、产量和品质性状等综合因素筛选优质品种,并结合包衣剂等措施保障玉米播种后获得较高玉米出芽率,尽量减少缺苗断垄和补种情况,而在玉米苗期,也要侧重适时水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保苗壮苗措施,以便为玉米生长提供稳产的坚实基础!例如今年多地夏播玉米后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影响,不仅玉米地墒情堪忧,还出现了较重的病虫害,使得部分地块出现了缺苗或补种,以至于今年秋收玉米时间延迟而造成玉米收获后脱水过程较慢,产量和品质也下滑!



而至于玉米中后期的农业管理措施,其实农户在酷暑三伏天季节会显得有心无力!例如今年高温干旱从春天持续到了秋天,按理说应该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加强水肥补充,但高温炎热造成蒸发量大,降雨偏少,使得河流干涸,地下水位较低,导致浇灌农田遇阻,为此,我们这边一直期待能及时来黄河水浇地,却迟迟等不来,最终也没有实现浇灌!不过,到了7月底至8月初,随着今年超强台风“利奇马”来临,带来了明显降温和雨水过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影响!

只不过,今年受台风和强风天气影响,很多地块受到不同程度的玉米倒伏影响,使得一些农户基本上放弃了农业管理,毕竟玉米倒伏现象是农业生产中最头疼的难题,尤其是现在玉米价格不尽人意,亩产收益不高,使得农户下地管理积极性不高,因而大多情况下放任逐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打工挣钱为主!因此,我感觉现在种植玉米过程无需太过用心费力,只需要抓住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关键点,争取做到保苗壮苗、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只要玉米生长中后期无太大自然灾害影响,基本上就能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也有利于种植效益最大化!(以上为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