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萧太后陵墓被盗数次,价值34亿寿衣为何无人碰?

邵金明


盗墓贼不识货呗!

寿衣与其他文物不一样,寿衣长期埋在地下,初见天日时,跟一坨坨破烂儿似的,很少有人能将刚刚发掘出来的寿衣,与宝贝联系在一起。

在地下被埋了千年的寿衣,长啥样呢?请看图

这种图片,是明朝的一具古尸(无意冒犯)。出土时,基本上还保持下葬时的状态,身上的寿衣和裹尸布都还在,只是有些破旧——看起来,似乎是某个垃圾坑里捡来的棉被裹在身上一样。

盗墓贼下墓,所图为财,对于这些衣物的处置方式,往往都是扒掉仍在一旁。

这些被拔下来的衣物,积年累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看图

这种图片,也是考古现场的照片。

墓主人的棺椁已经不复存在,墓主人的衣物也遭到破坏。如果没有考古清理、后期保护处理,墓主人的衣物哪个盗墓贼会惦记?

这玩意儿,拿在手里嫌沉,拖到家里晦气;关键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东西根本就不值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慈禧下葬之后,她的坟墓被孙殿英给光顾了,盖在她身上的陀罗经尼被就被孙殿英等人给扒下来,将被面上的珍宝拽走,将被子扔在一边,成为无人理会的“垃圾”。

2008年,在一场拍卖会上,乾隆皇帝下葬时所用的陀罗经被悄然进入拍卖会,被一个买主以9万元的超低价格买走!可见,不仅很多藏家不识货,连常年经手文物的拍卖行,都有打眼的时候。更不用说,整天在地里钻来钻去的盗墓贼了。

回到主题,辽国萧太后的坟墓,虽然经过多次盗掘,为何她的寿衣无人理会呢?

公元1117年,辽国的乾州、显州二州投降金国,这里,恰是辽国皇陵墓葬区,萧太后的陵寝也在这里。

此时,距离萧太后去世(1009年),已经过去了108年。埋在黄土之下的萧太后,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覆盖在她身上的丝织品,也成了“破烂”的模样。

辽国降金之后,金国对辽国的皇陵采取大规模盗掘,萧太后也没能逃过此劫。

正是这一次官倒,原本穿在萧太后身上的寿衣,被“官兵”扒下,仍在墓室一角,成了人人嫌弃的“垃圾”。此后,虽然历经多次盗掘,这件“垃圾”因为实在不起眼,一次又一次躲过盗墓贼的贼眼。

上世纪90年代,辽景宗、萧太后两人生前所用遗物,惊现锦州!

这些文物包括:萧太后凤袍、萧太后黄金寿衣、景宗皇帝手令背‘宜速’金牌、景宗皇帝令铜牌、大辽承天皇太都统金铜牌等等,每一件,都足以轰动当时。

学界不禁发出疑问,如此多的重器同时出现,除了辽国皇陵被盗,还能有别的情况?

但是,考古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辽国的皇陵区并未发现新的盗洞,这也就意味着萧太后的墓葬,并不是当时被盗,而是在更早,甚至是解放前被盗。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中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发掘、交易。但是,文保法有个时间界限——解放前后,解放前所发现的文物,并不在此列。

萧太后的陪葬品之所以能被如此明目张胆地拿出来拍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并无证据可以证明,这些东西是解放后被盗掘之物。

萧太后的陪葬品与乾隆的陀罗经被不一样,陀罗经被一问世,只卖了9万元的“高价”,而萧太后的这些衣物,竟被专家估价34亿之多!

至于这个价格是如何估算出来的,只能去问那些估价的专家了。

不过,萧太后的遗物历经千年,期间无数盗墓贼来了又走,她的遗物能始终躺在墓里,真真说明一个情况:盗墓贼的姿势水平还是不够啊!


祗树


这件萧太后寿衣的正式学名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

它是由一片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衣无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半月形弧颈口,袖口,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都有或窄、或宽金片锤嵌的金边。颈口,袖口,都嵌的是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衣服下摆金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莲叶纹。为突出女性曲钱衣服胸宽放至51厘米,而衣服下摆竟渐缩至42.5厘米。 全衣均为金丝编织,孔隙匀称似机杼,排列细腻象锦缎,未见丝毫断头接结。全衣重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前襟在对襟金边两侧,用现已失传的一种类似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绣了浮雕状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外环围十朵缠枝莲图。领口斜向中心亦用同样针法叠绣两枝缠枝莲与两只飞凤。两只短袖上各叠绣一枝缠枝莲图。金衣背襟中心位置,也用缂丝兼叠绣技法叠绣光焰喷薄的太阳一轮,太阳左右两边各绣一只尾羽高飘,两翼劲展,腾挪舞蹈的飞凤。围绕中心图案,亦360度环布十组缠枝莲纹图。左右两只袖上亦各绣一组缠枝莲花纹。前后两组图案富丽堂皇,光彩耀眼。动中有静,静蕴通达。大开大阖,气度万千。



可以说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绝对是一件稀世之宝,其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它采用了太多早已失传的技艺,比如前襟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就用一种已经失传的类似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编织而成的。

但是说白了,这件“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的值钱只是对于那些收藏家而言。对于那些盗墓者们来说,这只是件衣服,远远没有那些发光的金银财宝值钱。



就好比被誉为“织中圣品”的“缂丝陀罗尼经被”,最初的成交价格也只是9万,谁人想到它最后能拍出1.3亿的天价呢?其实一件古物是否值钱,是取决于市场,而不是取决于年代。如果市场认为它值天价,它就是天价,如果觉得它一毛不值,它就是一毛不值。



而“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这件衣服在当代的确值天价,因为它的制造工艺有些早已失传,可谓是孤品。但是在古时候,这件衣服却还不是啥特别名贵的东西,相对于那些实实在在的金银财宝,它还真的引不起盗墓者的欲望。



遥想孙殿英盗清东陵的时候,多少的字画,多少的名人真迹毁在了他的手中。他为什么不要?还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不值钱,他只看到那些闪闪发亮的金银财宝。孙殿英就觉得金银财宝值钱,那些字画没啥价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那个时候,萧太后的遗体旁有这价值34亿的寿衣却无人拿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这件衣服根本就值不了什么钱,在那些盗墓者的眼里它一毛不值,而对于那个时候的市场,它也引不了什么关注。所以盗墓者没兴趣拿这件东西,在那些金银财宝面前,谁会注意这么一件破衣服呢。


澳古说历史


萧太后在历史上的名声,是和慈禧、武则天等人名声一样响亮的女人。曾两败宋军,还割下杨业的头颅,送到边关振奋士气。

死后不得安宁,墓穴被盗多次!

1971年,富屯乡龙岗子村何有成书记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深挖洞搞防空的运动。偶然之间挖到了辽国第五位皇帝的孙子的墓穴。随后算是捅了马蜂窝,一连挖出来十几个墓穴。

等到专家闻讯赶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来晚了。难道是村民监守自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专家发现这些墓穴基本上全部是空的。就算是不是空的,也基本上被盗墓贼盗过不少。

其实专家看到的时候,只是根据部分残破的文物得知这里是辽代墓穴,具体是谁的就不清楚了。尽管这处墓穴被破坏殆尽,但是专家还是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看看到底是谁的墓穴。

回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这里是辽代皇帝墓穴不假,而且还埋了四个皇帝一个太后,这里的太后就是萧太后。专家还有个意外发现,这处墓穴被盗了四次。

第一次是公元1119年,金兵攻打辽国,皇帝墓葬群也跟着遭殃。皇室陵墓表面的建筑群被毁坏一空,还有两座皇帝陵墓被盗。

第二次是因为金国迁都,对于原先辽国的这处墓葬群管理不到位。南方的盗墓贼闻讯赶来,又是一顿大清洗。


第三次是民国初年,又是天下大乱。这次倒是没有盗墓贼,是生活在本地的民众,他们联合起来把这处墓葬群翻了一遍。只要是好东西,可以卖的都卖了。

第四次是在日本侵华时期,他们打着研究辽国墓葬群的幌子,开始了所谓的“盗墓式”考古。这次比之前狠,完全就是拉网式盗。

至于说第五次算不上盗墓,是在建国初期的时候。一群人本来是想着来盗墓,但是来了之后发现好东西都没了。唯独盗走的一部分,也只不过是残破文物。

辽代皇室墓穴惊现古玩市场,萧太后寿衣价值34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一些古玩市场突然涌现出来了大量的辽代皇室陪葬品。而且还煞有介事的说是金国时候盗墓所得,后来偶然传下来的。先不管理由真假,但是确实在国内引起一股热潮。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辽代萧太后的寿衣,只不过这些寿衣还不是一次性出现的。分别是在1991年出现的萧太后凤冠,1993年出现的萧太后凤袍,1995年萧太后全身寿衣。


至于萧太后全套寿衣价值34亿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先来看下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多是出土于汉朝墓穴,据说价值是24亿,为何萧太后的衣服这么贵?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衣无领,只有宽18厘米半月形弧颈。半月形弧颈口,袖口,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都有或窄、或宽金片锤嵌的金边。颈口,袖口,嵌有宽0.5厘米的窄边;前对襟边,衣服下摆锤嵌的是宽5-3厘米錾花金边。对襟边錾刻的是两旁金珠纹中间缠枝莲纹……(内容来自网络)

上面的内容,只不过是对于萧太后寿衣的一部分描述。实际上简单的几千字的话,是描述不了萧太后衣服的华丽与细腻。

就拿这件衣服的制作手法来说,这件衣服的材质是金丝,但是空隙均匀,排列的非常紧密,看不到任何的接头。也就是说,要么是一根金丝做的,要么是特殊手法,把接头全部隐藏了。

一根金丝确实不可能,就算是现代的工艺也难以实现。最后经过了专家研究发现,这件寿衣用了将近万根一米长的金丝,但是直径只有0.1mm。

这是材质上面的内容,如何把这么“细腻”的金丝缝合在一起,还保持不断,这里面使用的就是早已经失传的刺绣手法。专家估计光是手工费和材料费,加起来可以要价十几个亿。

这加起来才只不过是十几个亿,距离34亿还是有点距离的。但是如果仔细看一下图片,你会发现这些寿衣上面是绣有花纹的。这些花纹的价值和刺绣手法,专家又给他估价几个亿。

最后就是历史价值了,因为这件衣服曾经穿在了萧太后身上,所以专家给他一个十几亿的历史价值。七七八八加起来,这件衣服就被估价34亿。

我们再说回萧太后的墓葬穴,因为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盗墓,里面陪葬品基本上是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了。所以我们国家干脆就地划地保护,基本没有任何开发,所以看起来比较荒凉。


史之策


任何文物被估价几十亿的时候,千万不要信!千万不要信!千万不要信。


珍贵文物是无价的,尤其是能被定性为国宝的文物。一般来说,正确估价(一定是正确)超过一亿元的文物就可以被认为是国宝。超过这个价格,再多的数字都没有意义了,因为国宝决不允许出现商品买卖行为。



有些文物算不上国宝,为何能估价超过一亿呢?很简单,价格是炒作的,目的是洗钱或骗贷款。最著名的相关事件,就是“金缕玉衣骗贷”事件。


所谓的“金缕玉衣”原本就是假货,但假货拥有者买通了所谓的鉴定专家,给估出来27亿的高价。一份鉴定证书上,居然写上了5位“顶级古董鉴定专家”的签字。然后,拿这份所谓鉴定书,用假文物去某银行作贷款抵押,骗贷达7亿元!



所以,只要看到某个所谓鉴定大师敢给文物估10个亿的,肯定是有严重问题的。敢估1个亿的,大概率也是有问题的。所以,真正严谨的鉴定专家绝不会估出这种天价,最多给你一个外国拍卖行的参考例子。(陶慕剑)


陶慕剑工作室


我是方圆,文史专栏作者,欢迎关注我;

我们知道,在辽国时有一位十分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就是“萧太后”,本名萧绰,原姓拔里氏。在她摄政期间,将大辽国带进了最为鼎盛辉煌的时期。

公元1004年,即统和二十二年,萧太后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之地为名,举兵伐宋。除了在瀛洲城遭到了宋军的抵抗之外,辽军可以说是一路势如破竹,同年十一月的时候,就打到了开封的门户之地——澶渊。

后来的故事我们也熟悉了,宋辽双方在这里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双方达成合议,互不侵犯。

公元1009年,即统和二十七年,萧太后将政权归于辽圣宗,宣布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太后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并于次年,葬于“乾陵”。萧太后的一生可以说十分的传奇,但是在她死后,其下场并没有那么好。

她的陵墓先后多次被盗,里面的金银器物早已经被盗掘干净。那么都是哪些人盗得,什么时候盗的呢?

第一次的盗掘是发生在金人领袖完颜阿骨打时期;据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十分痛恨辽人,所以在后来将大辽灭了之后,他便下令将辽国皇室的陵墓全部挖掘,将里面的陪葬宝物全部洗劫干净,并将陵墓给毁坏掉。这其中就有萧太后的乾陵。

第二次发生在金国迁都时期;金国迁都之后,南方的盗墓贼闻讯而来,对该陵墓又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第三次则是在民国初年的时候,这一次就不是什么盗墓贼了,而是生活在本地的民众,他们相互联合起来又将其洗劫了一遍。

第四次是发生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打着研究古辽国墓葬群的幌子,开始对乾陵实施大规模的“扫荡”。

以上这四次盗掘可以说是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大一些的,除此之外的一些小规模的盗掘活动,那就更数不胜数了。

但是说来也奇怪,这些人盗掘萧太后的陵墓,把里面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可为何萧太后身上的一件价值34亿的寿衣却没有人要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件怎样的寿衣,为何能价值34亿。

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全名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它是由一片长约60厘米,宽约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衣无领,只有宽约18厘米的半月形弧颈。

全衣重约3240克,共抽取近万根长约一米,直径约0.1毫米的金丝织布状织成。衣的前襟采用的是类似于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绣了浮雕状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外环围十朵缠枝莲图。其领口斜向中心的位置也用同样的针法叠绣出两枝缠枝莲与两只腾飞的凤凰。

两只短袖上各叠绣一枝缠枝莲图。金衣背襟中心位置,也用缂丝兼叠绣技法叠绣光焰喷薄的太阳一轮,太阳左右两边各绣一只尾羽高飘,两翼劲展,腾挪舞蹈的飞凤。围绕中心图案,亦360度环布十组缠枝莲纹图。左右两只袖上亦各绣一组缠枝莲花纹。

此衣上面的图案众多,富丽堂皇,光彩耀眼。可以说,这件宝物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绝对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当然了,这些固然很美,但都是对于那些懂它价值的人而言的。在盗墓贼眼中,它无疑就是一件“破布”,他们在乎的是那些实实在在的金银器物,而不是这样一件“破衣服”。

可他们哪里知道,就是这样一件所谓的“破布”,却才是真正的宝物。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古玩市场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辽代皇室的陪葬品,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萧太后的这件寿衣。

其实,就这件衣服的材质来说,并没有达到34亿那么多,但如果加上制作的手法和所穿之人的地位,那么34亿的价值也就不足为奇了。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参考文献:

《辽史》


方圆文史


辽国萧太后的“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被出土前,世间最贵的寿衣是汉代出土的金缕玉衣,其价值为24亿。萧太后这件刷新这个数字的寿衣,根据专家估算约为34亿。



如此价值连城的寿衣竟是在萧太后所葬的乾陵被盗四次以后才被发现的,这显然有些不合常理!

试问,为谋财盗墓的盗墓贼为何放着34亿不管不顾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盗墓本身。

世间的所有盗墓者,因为长期与阴晦死人打交道,所以他们多少是迷信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夜路走得越多,越怕鬼嘛。

所以,在所有盗墓者看来:寿衣这个东西是相当不吉利的,因为它是死人的贴身物件。也正因此,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尽可能地不去碰寿衣。相比陪葬品,寿衣在盗墓者眼里也并不那么值钱。

一位资深盗墓者曾透露,一般情况下,盗墓都不会要寿衣,除非寿衣是金银打造或者镶嵌宝石。即便如此,盗墓者也不会把寿衣全部偷走,他们会选择将寿衣身上的值钱物件弄下来了事。毕竟,带个寿衣走实在太晦气,没准还会沾染上什么不好的东西。

以上,便是萧太后寿衣没被盗走的原因之一,这原因之二在于:有经验的盗墓者都知道,因为历经年代太久远,盗墓者进入墓地时,里头的东西多半看起来像破铜烂铁,即便是价值连城的珠宝配件。

其他物件如此,穿在死人身上的寿衣就更加了,它们多半看起来像一团黑漆漆的东西(尸身腐烂后沾染)裹作一团。所以,即便价值连城,这寿衣看起来也跟破衣烂衫差不多。这便是它能躲过盗墓者贼手的原因之二。

说完了这个,接下来来说说这“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为何能值34亿。

首先,这件衣服所穿之人在历史上地位极其特殊,她虽是个女子,却曾把持辽国朝政达四十年之久。

在这些之外,萧太后还极具传奇性。

在嫁给辽景宗时,萧太后曾有喜欢的人,他是曾与自己有婚约的韩德让。此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甚得萧太后倾心。

但因政治考虑,萧太后不得已嫁给了皇帝做了皇后,即便如此,她心中所爱却只韩德让一人而已。

后来,辽景宗死后,萧太后主动公开示爱韩德让,不久她还不顾一切与他举行了婚礼。两人婚后,萧太后面对满朝文武的指点议论竟不为所动,将韩德让爱得无怨无悔。

相当让人感动的是萧太后的儿子,即后来继位的辽圣宗不仅对他们的爱情不反感,反而对韩德让极其尊重,在某种程度上他真真把他当成了父亲。

狗血与传奇的共同点是都非常不可思议,区别则在于:狗血经不起风雨,而传奇则经得起任何。萧太后与韩德让始终不渝的爱情终让他们成为传奇。

这样的一个女子,自然会让其寿衣的文物价值更高。

但一件文物,即便所用之人再传奇、承载历史再深远,若文物本身价值不高也不可能有如此好的价格。没错,“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本身的价值也非比寻常。

“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由一片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

“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采用了太多早已失传的技艺,比如前襟的两只飞腾对舞的金凤,就用一种已经失传的类似缂丝与叠绣的方法编织而成的。

这种失传已久的编织法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它可以让任何肉眼看不到线头:全被用特殊手法隐藏了。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件衣服的材质虽是金丝,但是空隙均匀,排列的极其精巧紧密,其技艺堪称举世无双。


这样的技艺,盗墓者在黑漆漆的地下仅凭肉眼,自然是察觉不出的。说来,若他们真能有察觉真正值钱家什的能力,他们便也不会做盗墓贼了,真真可叹。

另外,这件寿衣的完整性也是其价值惊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连与衣服一体的凤冠、凤袍也分别在1991年和1993年被先于寿衣(1995年)被找到了。

这真真可称得上奇迹。


记者李满


看到这个问题不禁令人想起乾隆帝裕陵出土的缂丝陀罗尼经被,这块俗称“裹尸布”的缂丝经被被誉为“织中圣品”,2010年曾被拍出1.3亿的天价,可见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文物本身的稀缺性,而且跟名人效应有着极大的关联。

辽国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生母。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后,继位的辽圣宗年仅12岁,萧绰以太后身份摄政,徽号“承天皇太后”。乍看起来跟晚清时期慈禧老佛爷的上位之路极为相似,可实际上萧太后远比慈禧太后高明许多,不仅没有因摄政而饱受诟病,而且兴利除弊,大张挞伐,带领辽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更厉害的是,萧太后公然与汉人韩德让出双入对,出则同车,入则同帐,即使接见外国使臣也毫不避讳,甚至辽圣宗都以儿子的身份侍奉韩德让。反观慈禧,因为重用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而被传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是借丁宝桢之手杀掉安德海并曝尸才得以洗脱苟且嫌疑。在私生活方面,唯有一代女皇武则天能与萧太后相媲美。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征调20万大军,发动雍熙北伐。萧太后派耶律休哥抵御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派耶律斜轸抵御老将杨业率领的西路军,同时带着情人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御驾亲征,戎装上阵,大败曹彬,活捉杨业。杨业不堪受辱,绝食殉国,萧太后砍下首级,传首边关,使辽国士气大阵。杨业就是《杨家将演义》中的杨令公,佘太君的夫婿。

公元1004年,萧太后率领20万辽国精锐南征大宋,一路势如破竹,仅两个月时间抵达澶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汴京仅一步之遥。由于宰相寇准鼓动宋真宗御架亲征,宋军士气大振,辽国名将萧挞凛又被宋军弩箭射杀,萧太后审时夺势,决定阵前议和,辽宋两国达成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国支付30万金帛,双方退兵休战。

公元1009年十二月,萧太后病逝,享年57岁,与辽景宗合葬于辽国乾陵。辽乾陵位于辽宁锦州市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先后五次遭到盗掘。公元1119年,金兵盗掘了乾陵,将墓内明器掠夺一空,这是陵墓被盗之始。随后盗墓贼趁虚而入,乾陵再度遭到洗劫。民国初年,当地饥民再次挖掘,乾陵第三次遭盗掘。日军侵华期间,对乾陵进行了拉网式搜刮。上世纪90年代初,盗墓集团再次把目光盯上了乾陵,只剩下几块墓志铭残存于墓中。上世纪90年代初,乾陵陪葬品首次现世。1991年,萧太后凤冠现身锦州,1993年凤袍现世,1995年黄金寿衣现世。据砖家估计,这些陪葬品价值高达34亿。举例来说,整件黄金寿衣是用直径仅0.1mm的金丝织成,分背襟,前襟,短袖三部分组成。上面不仅织有花纹图案,而且缀有上百枚各色宝石,堪称无价之宝。加上萧太后的历史名人效应,这些陪葬品自然水涨船高,从而给出了34亿的天价估值。

黄金上衣长60厘米,宽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两片各长27.5厘米,宽25.5厘米,上弧颈9厘米的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全重3240克。

至于说黄金寿衣无人碰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摸金校尉还是搬山道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所求的不过是一个“财”字,除非是不懂行的新手,像孙殿英手下把慈禧陀罗尼经被上缀着的珍珠宝石割下,而把丝被遗弃在地宫中。辽乾陵前后五次遭到盗掘,盗墓贼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呢?


历史茶坊


谁吃饱撑的,会花34亿买件寿衣回家??

文物这东西,本来就是无价的。只有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才会有人买。而且,到目前为止,被拍卖的中国文物中,拍价最高的是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拍卖价: 5.541亿元!也没有超过十亿大关!

这个价值34亿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人出价买吗?把这件寿衣放银行,银行能给批二十亿贷款吗?谁要是有这本事,赶紧联系我,我这有一副齐白石画的虎啸山居图,需要他给炒作一下。

最后,这是一个标题党的问题,真要这么值钱,不可能没人拿走。萧太后满嘴金牙都敢给她敲了,更别说价值34亿的黄金宝石寿衣了。

对了,我还有一副徐悲鸿的八骏图,18亿诚出。






勇战王聊历史


萧太后是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其卓越的政治贡献可以和武则天、孝庄太后媲美(依靠男人的势力,成就自己的事业)。她死后陵寝被盗的程度却又比慈禧惨烈多倍,陵寝被盗不下五次,一代女主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

国家文物一般禁止私下流通拍卖,既然萧太后大寿衣价值34亿,肯定是私下有人拿出在市场上流通(出现过),具体是被什么人盗走就不得而知了。

先说下盗墓这个“行业”,既考验人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又要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胆识。

再厉害的盗墓者都是人心肉长的,他们也怕死,有忌讳,寿衣也就是死人的衣服,当时的盗墓者可能忌讳寿衣不吉利,没有盗取的价值,所以放过,但后来还是被丧心病狂的人给脱下来。

萧太后的寿衣又叫“金缕衣”比现在出土的“金缕玉衣”还要高出一个档次。

萧太后是什么人物,为何死后如此厚葬?

萧太后原名萧绰,小字叫燕燕,是辽国第五个皇帝辽景帝耶律贤的皇后。

萧太后生存的时期是宋朝、辽国、西夏三国并存时期。就是现在古装剧《天龙八部》剧中演的时期。

当时也是乱世之年,辽国和宋朝的战争一直不断,最后辽国外萧太后的执政下一路南下对宋朝发动战争,一直打到北宋的家门口历史上注明的“澶渊之盟”就是宋朝无力还击被迫签下的,被一个女人打败也是宋朝的耻辱。

萧太后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丈夫辽景宗35岁上就病死了,当时萧绰才29岁,她和景宗生的儿子刚满12岁。由于孩子还小,无奈之下萧绰开始了辅佐自己的儿子临朝听政,而且这一做就是三十年。

直到1009年57岁的萧太后以年龄大,帮助儿子几十年太累了,想做回一个普通女人享受老年生活为由还政予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此年的十二月,萧绰因病去世,享年57岁。

当时的辽圣宗(萧太后之子)十分伤心难过,为了感谢母亲一生的操劳,亲自选用了大量价值不菲的陪葬品,其中就有后来价值34亿的“寿衣金缕衣”,并把其葬在父亲辽景宗身旁,也就是后来的乾陵(不是武则天的乾陵)。


萧绰和丈夫辽景宗合葬墓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保护措施,毕竟经过盗墓者很多次的光临,现在只剩下土堆了。

萧太后生前的风光无限和死后的尸骨无存、荒凉一片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不由得想起慈禧死后孙殿英疯狂盗墓的下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古人厚葬的下场。

司马迁《史记》中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致如此吧。

萧太后死后陵寝究竟被盗几次,才落得没有为何保护价值?

在萧太后死亡一百多年后,宋金联合一起出兵攻打辽国,辽国最终被灭,金人为了报复辽国一直的欺压,把萧太后的乾陵挖坟掘墓,然后把墓室内陪葬的金银珠宝抢掠一空,这是乾陵首次被挖。

后来金人攻打北宋之时,南方的盗贼乘虚而入,对辽乾陵又进行了一次洗劫,金人知道后奈何鞭长莫及,这是辽乾陵第二次被盗。

前面这两次年代年代已经久远,所盗取的金银珠宝经过近千年的时间,踪迹早已经消失。

特别是从民国开始乾陵经历了当地百姓和小日本地毯式的“考古”,里面值钱的物品早已经被清理干净。

但后来又遇到专业的盗墓贼几次光临,估计连萧太后的骨头渣都拿到市场上卖了。况且是“金缕衣”如此耀眼值钱纯金打造的衣服。那还有不敢碰之说,毕竟盗墓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钱”。

据说在1995年,萧太后的“金缕寿衣”出现在了辽宁的古文物市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金缕寿衣”的出现让当时的考古专家都震惊了,使上世纪60年代末期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里的“金缕玉衣”都黯然失色。

据说萧太后的“金缕寿衣”做工非常精湛,它是由10,730克纯黄金制作而成,寿衣上还点缀了百枚大小不一的宝石,光寿衣重量就十几斤,自然是价值不菲。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评论。


微风之语


辽国萧太后是辽景宗的皇后,是辽圣宗的生母,聪慧有才干,圣宗当皇帝的时候才12岁,萧太后临朝称制二十七年,萧太后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她的统治下,辽国步入了全盛时期。

萧太后是不折不扣的女中豪杰,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不仅管理国家有方,而且亲自带领三军和宋朝打仗,还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女军事家,她死后,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她的美好的传说。

萧太后死后,和辽景宗合葬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因为大多数辽代皇家陵墓都无人管理无人保护。

而且萧太后的名气很大,因此萧太后的陵墓被盗墓贼盗了数次,陵墓内宝物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件寿衣,按照考古学家的估值这件寿衣价值34亿,但是尽管如此,她的价值34亿元的寿衣依然无人敢碰,这是为何?

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全名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它是由一片长约60厘米、宽约51厘米,肩宽39厘米的背襟,还有两片前襟,两只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短袖,用金丝线缝制焊接而成的。

而且此衣服团案众多,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对于现代人来说,绝对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但是盗墓贼进入到陵墓后,根本认识不到这个寿衣的价值,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金银财宝或者古董之类的,一般盗墓贼进入陵墓都是胆战心惊的,心想早点收拾好了出去,他们认为寿衣不吉利,如果沾染了寿衣就会沾染晦气,不利于自己的财运,自然不会花费心思去盗取寿衣。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盗墓者并不敢去碰这件寿衣,还是因为民间盗墓贼都是偷偷摸摸去盗墓的,不敢保留黄金寿衣这样明显的陪葬物。

因此综上所述,即便辽国萧太后寿衣价值34亿,但是因为盗墓贼的不识货以及对寿衣的偏见导致了一直无人敢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