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救護車變身員工“私家車”監管“失守”須嚴查

12月7日晚,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爆料,稱一輛滬N牌照的救護車閃著警燈在上海浦東機場接機,裝滿一車免稅品購物袋後離開。當晚,上海機場集團官方微博通報,稱救護車系浦東機場所屬,為機場員工私自違規使用,將按規定嚴肅處理。

平心而論,上海機場員工把救護車當成私家車,閃著警燈拉起了免稅品,浪費救助資源,這是監管失守下的表現。監管失守,可以“防守”,可以補救,然而公眾的信心卻不能輕鬆恢復。

機場救護車擔負著應急救助義務,自有一套使用流程和監管規範,然而,員工竟然能私自開出來,參與運輸免稅品,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閃燈揚長而去,則是明顯的監管失範,這背後,是否有領導允諾、權力介入,讓人遐想。上海機場方面沒有公開有多少輛救護車,試想,若當時有病患需要救助,拉著免稅品的救護車能否及時到達?是否會放棄拉免稅品,前往救助?我們不得而知。有網友評論“濫用特種車輛,以後在路上誰還會為特種車輛讓道,不要把這種事看小了。”雖然有點上綱上線,但是救護車變私家車,一定程度上也會消解機場部門和特種車輛的公信力,讓特種車輛在公眾心中不再神聖。

該事件經網友曝光後,機場方面快速回應,值得點贊,不過,一個屬於機場內部的通報,也檢驗著有關部門有無魄力徹查此事,看似偶發的監管失守,其實是救護車管理陷入“真空”地帶。我們期待,上海機場方面快速、全面、公正地查清此事,給出讓人信服的調查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