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碎尸案到底破了没有?

文武杂谈


几十年的未破案件,曾经轰动一时,而且在二十年前,以当时的科技条件来说,对于这种案件想要侦破其实非常的困难,最主要的是案件太过离奇,不像现在到处都有监控摄像头,所以现在想要破案,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这些年来进步的科技手段破解的,而在二十年前没有那么先进的科技手段,而且犯罪分子作案隐秘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线索,才导致了案件一直悬着。

这个案件为什么没有破,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犯罪分子留下的线索太少,甚至可以说犯罪分子具有非常强的反侦查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就证明了犯罪分子其实不会是一个普通人,而是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普通人打架都会内心失控,在处理后事的情况上面基本上都是慌张的,更不用说面对杀人的事情能做到像砍瓜切菜一般轻松淡定,这基本上都是内心冷漠和孤僻到变态的人才能做得出。

也可以看出杀人者性格应该比较孤僻,一般性格孤僻极端的人做事情都会讲究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当然这个范围就比较大了,但是可以认为是这个人内心变态,而且在许多事情上面喜欢走极端,跟普通人不一样,南大碎尸案其实跟香港八仙饭店案件性质都差不了多少,可以说是同一种案件都不为过。

南大碎尸案很多人都怀疑三类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厨师,一个是屠夫,因为从尸体碎片来看是被人用刀一点一点的分解的,从碎片上看犯罪分子的刀功十分了得,而且还把尸体煮熟了分不同的批次扔不同的地方,案件发生在寒冷的冬天,气温低所以煮熟尸体应该不是为了防止发臭那么简单,很有可能是通过煮熟了来掩盖尸体的血腥味,还有就是用来消除碎片上有可能留下的线索。

为何分开抛尸,应该是为了避免多次到同一个地方被侦查到,毕竟经常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抛尸很容易被看到当做被怀疑的对象,分开抛尸有可能就是为了分散注意力,转移侦查的方向,从这些来看犯罪嫌疑人不会超过三人,正常应该是两人或者一人,而且心理素质过硬,反侦查能力非常强,是一个具有高智商的犯罪嫌疑人,文化水平应该不会太低。

其实怀疑医生和屠夫的人的理由是从心理素质方面和对死尸的处理上去分析的,毕竟这两种职业都是心理素质非常过硬的,还有处理尸体方式上面去怀疑,怀疑是厨师的就是从刀功和煮尸上面去怀疑,其实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还有一种人也是有非常大嫌疑的,这种人就是解剖职业的人或者学习解剖的学生或者是对解剖非常感兴趣的一些人,这些人也非常有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人体解剖的兴趣而走极端杀人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也不一定,总而言之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非常过硬,而且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应该还是隐藏在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当中,很多人对这些犯罪都第一时间往低文化群体去想,很容易忽略了一些有高等文化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些身份敏感的人做的,也许是不想造成太坏的影响,所以变成了现在的悬案。


无法超越的足迹


简单的说一下南大碎尸案,1996年1月10日至19日,南大二年级学生刁爱青失踪,并被人切成两千多块,内脏等被完好的保存。经过多年的刑侦,依然成为悬案。诚可惜也,让死者不得安息,凶手逍遥法外。那本人,抽空好好分析分析,以最合理的解释,来还原案件。不过事先声明,当年我仅仅只是一个高中生,仅仅分析一下而已。

那么,根据已知信息,先为本案设置两个条件:

1,凶手必然和刁爱青认识,并且偷偷的相爱,2,凶手必须高学历,至少大学本科,且年龄最少三十左右,已婚。

下面试分析之:刁爱青一个大二女学生,在1996年1月9日,请假一天,别人问她干什么去了。她回答,和老乡同学去玩了,刚好她的同学也来南京玩。其实,那天肯定刁爱青和凶手在一起,或者在凶手家玩了一天。然后,1月10日回来,下午又找凶手,结果失踪了,被害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一个大二女学生,基本上都是眼高于天,一般的屠夫,厨师等等善于刀工的人,刁爱青根看不上。而杀害刁爱青不可能是激情杀人,也就是说屠夫厨师偶遇杀人,若如此,肯定早破案了。只能是刁爱青信任的人,并爱着的人,不为外人所知的男人,那肯定就是一个高知识分子,并且已婚。所以,刁爱青和他一回到凶手家中,被害于凶手精心设计的谋杀。而他们的关系其本保密,所以,外人不得而知了。

至于网上黑弥撒的贴子,是因为音乐走在一起,那是更详细,说实话,黑弥撒即使不是凶手,肯定也是知情人士,因为,他不但写了是因为音乐而走在一起,而且,也写了杀人的心态。那就是凶手幼年受到和被害者一样的女人的刺激,凶手为了洗清被害者的灵魂,就用专业医学知识,煮熟并分解了被害者。关于这点,若不是亲历者,实难想到。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刁爱青喜欢上已婚男士的老婆,知道了她们的关系,于是乎,这个女人以她老公的名义,约出刁爱青,又因为这女人是医生,或者与医生有关的职业,例如军医,医学院的老师等等。因为仇恨,所以,分解二千多块。正如有些人分析的那样,因为凶手是女的,分次抛尸,也是合理的。也许,凶手真的是女人,所以,当时破案目标指向男性,故而失之远矣,至如今,成为悬案。

当然,事后有好事者悬念推理,当年已破案,但是,因为牵到高官,所以,最后不了了之,关于这点,无从考究,存疑。

如今多年已过去了,估计,悬案或成永远的悬案。惜哉。



潜龙居士兵若道


说南大碎尸案是一个世纪悬案一点也不为过,这是因为当时的影响很大,另一个就是残忍程度,光是碎尸就多达2000多片,这很考验刀工,更考验心理素质,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杀了人就已经怕得不行了更别说慢条丝理的把尸体切2000多片,还把头颅煮熟。每一个环节都极度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正因为凶手的心理素质极强,所以外界对凶手的身份众说纷纭,有说是医生的,有说是屠夫的,也有说是厨师的,还有说是.……的,这里不方便说,怕惹上事。你们自行脑补吧,总之人们对凶手很感兴趣,很想知道这么一个心理素质如此高的凶手是何方神圣。可遗憾,这个案件到今天仍然没有破获,凶手仍然逍遥法外。这个案件已经过去20多年,当年的办案人员也很多退休了,有些证物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丢失损坏,这就大大增加了破案难度。但现在的优势是科技先进,也许利用先进科技能破了这个悬案。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破案帮不上什么忙,猜猜凶手的身份还是可以的,我大胆推测哈,这个凶手画像有2点特征

1.须是在南大周边的居民,活着是在南大周边生活时间较长的人,对当地的环境很熟悉,这一点从他的抛尸点可以看出。因为流窜作案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被害人是赴会被害的,一个流窜人员怎么可能让一个在校大学生半夜出来赴会?

2.心理素质确实过硬,但心理素质过硬并不一定要和职业有关,农民或者掏粪工的心理素质未必就比医生差,这个和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和职业无关,我大胆推测,凶手的生活水平不高,可能是无业人员,长相可能极丑,20多年前,那时的人流行交笔友,彼此写信来交友的一种社交行为,有可能被害人和凶手在信中相互欣赏,彼此约出来见面,而后被害人见了凶手,对凶手的长相失望,想要结束会面,凶手的至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产生了杀心。


骏荣服饰


至今此案未破,2016年1月20日,公安部刑侦局曾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将继续追查"南大碎尸案"。

凶手手段令人发指,1996年1月中旬,被害人女学生刁爱青被杀后尸体被煮熟,被切成了二千片以上。2014年,推理小说家周浩晖在其小说《死亡通知单》中引用了这一事件。



跪射俑


突然发现,我和被害人是同年高考学生,我也是96年参加高考,但我是在东北上学,看了这么多网友的分析,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被害人并不是南京大学的本科生,而是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学生,成人教育和全日制是有本质区别的,成人教育属于宽进严出的那种,说白了只要拿钱谁都可以去,所以相对公立全日制大学的大学生来说,这类学生自身素质要低一些,学校管理也要松懈一些,很多成人教育学院的学生会有在外面租房的习惯。什么样的学生爱在外面租房?老生。一般新生初来乍到,对当地并不熟悉,故会听从学校安排。

结合分尸抛尸特点,我可以大致描绘一下嫌疑人的模样:

1、他很穷,是个男性,他只有一部自行车,他将尸块抛在学校周围没有特别用意,就是利用上学或买东西的机会进行抛尸。

2、他一个人住,而且是平房,并且相对隐蔽,因为长时间分割尸体需要一个可以安心操作的环境,其他地方都不妥。

3、他很单纯、智商不高没什么反侦查能力,之所以至今不能破案那是他歪打正着,加上那时监控缺失,2000块碎尸和煮熟的细节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其实就是因为能力有限不能一次性抛尸,所以才会分次分批抛尸,至于煮熟尸块,我个人觉得和防止腐烂没有什么关系,那时候天寒地冻尸块根本不会腐烂,我觉得一个是出于好奇,另一个受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突发奇想,毕竟十多天与尸体共处一室有充足时间去考虑各种匪夷所思的想法。

4、他可能是单亲家庭,甚至小时候受到过虐待,所以没有考上正规大学。

5、他应该是个瘦高个男生,和被害人一样很内向,一般胖子或身体结实的人阳气足,思维活跃,思想积极开朗,遇事乐观。

案件经过推测:

凶手与被害人的教室在一个楼层或者就在隔壁,凶手对同样内向的被害人有好感但出于内向一直保持着距离,这种感觉只有被害人能感觉得到,也许被害人对凶手也有一定的好感,所以外人根本不知道被害人周围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被害人被害那天他们相遇有两种可能,一是偶遇,一是相约,但前面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否则在没有微信的年代两人碰面多少会有目击者,但话说回来,就算是有目击者谁知道他们是谁啊,除非警 方案发后在南大周边大量张贴被害人照片,即便是这样照片与本人难以对上号的事也是有的。

凶手接着邀请被害人去自己出租屋,因为互相认识,加上性格近似以及渴望一段感情,被害人毫无防备地跟着凶手来到了凶手的出租屋,不善言谈的两人很快就出现尬聊,被害人可能想出去,这个时候凶手受荷 尔 蒙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幻想,要知道当时天很冷,出租屋应该门窗紧闭,在这种环境下孤男寡女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可能是凶手察觉到被害人如果从屋子里出去就可能再也不会来,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所以凶手没有多想。。。由于被害人极力反抗凶手担心自己丑行被暴露故情急之下将被害人杀死。




我跟你死磕


个人认为这个案件的嫌犯怀疑对象应该假设三类职业:1、屠夫 2、医生 3、厨师。本人早年也看过这篇报道,简单发表下个人意见和看法。这件事很有可能一开始就被想的过于复杂了!大家的重点都放在了屠夫、医生的相关职业上,以及心理变态者。试想一下,被害人刚来南京上学,也就100天左右,三个多月时间,肯定不会在校外交接过于亲密的朋友的,而且受害人性格内向,不是外向型。而且凶犯(心理变态者)如果有意识要作案,也不应该选择一个普通学生。而首选肯定是无家可归人员,这样即使有人被害,从当时的信息技术来说,也很难找到被害者的相关信息。个人认为凶手的首选被怀疑对象是厨师!从事过厨师行业,做过切配的,从最简单的整料出骨到把肉切片,一般一个熟练的厨师3-5年以上的都可以做到。相反,医生跟屠夫一个是粗加工,一个是精细加工,都很难做到极致。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一起偶发事件,南京当时外来人口很多,而且城郊区很多出租房都是租给这样外来人员居住,很乱。如果一个开小饭店的老板兼厨师,被害者去吃饭(时间很晚,没其他人在场),因为受害者心情不好,跟老板(厨师)发生口角(假设的一种),然后无意识的争斗导致受害人死亡。最后被毁尸灭迹。可以肯定的是凶手确实心理素质好,思路清晰,没有按照一般的把尸骨埋在哪或者投入江中,而是分几部分,一部分居然出现在市中心新街口。这也是导致很多人分析认为作案者故意为之,其实我认为很可能是无意识所为。我认为如果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肯定不会作案一次,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也是我分析认为是偶发事件的根本原因。


黑鹰计划2


我已经推理出来了:凶手约单纯的刁去家里玩,强奸刁,激烈反抗中,杀死了刁,凶手家里很穷,没有汽车,只能用自行车多次抛尸。没有冰箱,所以只能多次煮熟防腐。煮熟是为了防止过快腐烂发臭。切片分次抛尸,是因为太大不方便拿,只能分次,用塑料袋像扔垃圾一样扔了。并不是因为心理素质高才切片,他不切片怎么煮熟抛尸?不煮熟,发臭就会被发现,不抛尸以后也会被发现,你说怎么办?kgfdhj


程路峰


以前网上有一个阴谋论,是xx学校医学院的某某老师,这案子发了没几天就有人体实验的巨大突破,传言就是用的这个学生....现在据说这个老师已经疯了...


老子三八六旅李云龙


网上搜索“江湖李白南大碎尸案分析”,我觉得这个李白说的非常靠谱。


扌丁占灬


这个案件,详细看过天涯的讨论和分析。几十年内是别想破案了,另外祈祷自己是大众血型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