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为何多数喜欢把权利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

螳螂Movie


历代帝王其实都不愿意自己的权力跟别人分享。但是在主幼国疑的特殊时期,年幼的皇帝是必然更为信任娘家人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叔叔是宗室,而舅舅是外戚。”

有人奇怪历代很多皇帝都在防外戚防宦官干政么?汉朝就是不断陷入外戚和宦官轮替干政的乱局中的么?这就对了,为什么外戚和宦官能干政?还不是因为年幼无的皇帝依赖外戚和宦官么?

叔叔一旦获得权力,因为宗室的关系,所以他本身就是先帝的血统,在特殊情况下,他若取幼主而代之,就极有可能变得理所当然。孙权如此,赵光义如此,朱棣更是如此。


孙策死时才20几岁,自己的唯一的儿子孙绍太小,让孙权继位是无奈之举,要为尚未稳固的江东考虑。孙权上位后,对待孙绍处处防备,处处打压,最后郁郁而终,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赵光义更是“烛光斧影”,赵匡胤本身有自己的儿子,结果莫名其妙,暴毙身亡。即便拿来做幌子的"金匮之盟"也被爽约了,到最后选太子也没有选太祖一脉。不过赵光义没想到的是100多年以后,自己这一脉竟然绝后了,不得已还是把皇位还给了太祖一脉。


朱棣实际上还是通过武力夺取的自己侄子的皇位,打着“靖难”的旗号,结果硬是把朱允炆搞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朱允炆的儿女们被圈禁了多少代,放出来的时候,连草和麦子都分不清。

但是舅舅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舅舅是外戚,自己即便擅权,也要考虑下影响的。他必须还要维护自己的外甥。因为他的权力是依附于外甥的。


东汉末年的何进,其实出发点是不错的,诛杀宦官,自己当了大将军掌握实权。但是自己杀猪出身,水平有限,方法错了;还有就是何太后实在脑子不够用,竟然帮十常侍,不帮自己哥哥。


还有唐朝的长孙无忌,选嫡别的没意见,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长孙皇后的孩子,文武双全的李恪因为是杨妃之子,就没那么幸运了,还是舅舅给力啊。


王莽绝对是舅舅中的另类,有人说他是穿越的。但是他绝对算是外戚,按族种论,也算是个舅舅。但是他把汉平帝给杀了,自己当皇帝推行改革,这恰恰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结果天下共讨之,他最终也万劫不复,脑袋被后世皇帝轮流收藏了几百年。


胤礽的舅舅索额图对胤礽那绝对掏心掏肺。但是拱早了,康熙说收拾就收拾了,换个角度,胤礽若是上位,索额图就是“索半朝”;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佟国维深受康熙重用,人称“佟半朝”。这些都是皇帝重用依靠舅舅的具体表现。

所以通常来讲,一般舅舅的权力是依附于皇帝的,所以只要他没疯狂到王莽这个程度,是更容易受到皇帝宠幸的。


炒米视角


这个就像是在民间,你敢打你的母亲的话,你的舅舅就回来揍你,在皇家也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要把权力交给舅舅呢,其实皇帝年纪小,交给叔叔的话,皇帝和叔叔一个姓,随时弄死你,年纪尚小没有子嗣,那只能是同姓的顺位继承人,这时候如果皇帝没有弟弟,没有哥哥,那是不是兄终弟及之后,堂兄弟就是叔伯家的,就来争皇帝位了。权利交给舅舅的话,皇帝家的叔叔们不会吧皇权放任给异姓的。舅舅要是想篡位的话,名不正言不顺,叔叔们还要搞死他,但是叔叔们就不一样了,有的是名正言顺的办法把自己的儿子坐上权利的宝座


西南郎中令


秦昭襄王在位近六十年,就是因为他有个舅舅。秦二世胡亥在位仅仅三年就被杀,就是因为胡亥没有把权力交给舅舅。

胡亥继位后为什么要屠杀自己的兄弟?因为胡亥觉得这些哥哥们才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就是这样,死了的扶苏还被陈胜等人用来大做文章。

当这些哥哥们被屠杀殆尽后,胡亥居然忘了还有个叔叔子婴。赵高杀了胡亥之后,就拥立子婴为帝,因为胡亥的这个叔叔也有资格做皇帝。

胡亥继位后,如果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活着,胡亥有个舅舅可以依靠的话,怎么也不会落个如此下场。

胡亥在自己舅舅的辅佐下,可能历史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了。

没有任何一个帝王愿意把权力交给别人。像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等有能力的君主都是尽可能地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即便是刘禅这样的君主,在诸葛亮死后,也取消了丞相一职,把相权给分散开来。

只有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才会采用他人来替自己分担。这时候替自己分担权力的人,一般只有宗室、后宫和权臣三类。

对一个帝王来说,其实很不愿意造出一个权臣;对于自己的宗室一般也不愿选择,因为对自己威胁最大的还是宗室。剩下的就只有太后或者皇后的势力可以选择了!

即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会让他有太大的权力,一般会在宗室、外戚和大臣之间搞个平衡。让他们互相制约,尽可能地不让一家做大。一但失去平衡,他的帝位也就差不多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一、这个问法本身就有问题,成年皇帝不喜欢把权力分给他人,舅舅也好、叔叔也罢,成年皇帝都不十分相信,成年皇帝都只相信自己。

二、之所以母舅比叔叔更有权力,往往是皇帝年幼,皇太后不相信他人,想借哥哥、弟弟掌控朝政而已。如何进何屠夫竟成了汉大将军。

三、母舅比叔叔改朝换代的概率小得多!

皇叔本是帝胄,无非长幼有序、庶嫡有别,再大权在握,危险系数五颗星。皇太后和自己的兄弟关系更亲近些,更信任些,再说弄个叔子、伯子掌权也是个麻烦事儿,两人挨近了,群臣要说闲话;离远了,又可能屁股相对,麻烦。更怕叔子皇袍加身,把侄子赶下台,甚至逼死,如赵光义对赵匡胤之子。当年慈禧、慈安联合叔子“鬼子六",干掉肃顺等八名顾命大臣后,把鬼子六还是架空了!


苍茫大地顾炜斌


方圆论坛在线

中国古代并非所有的朝代都喜欢把权力交给舅舅而不是叔叔。一般新皇年幼的情况下,先帝才会把国家权利交给他人代为执掌,直到新皇成年之后才会重新掌握大权。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一般新皇年幼的时候,朝廷大权皆由新皇的叔叔所掌管。比如周朝开国皇帝周武王姬发,他在灭商后第二年就病倒了。很快姬发到了弥留之际。由于当时周朝刚刚建立,姬发担心自己年幼的儿子姬诵无法掌控国家大局,所以把朝廷大权托付给了弟弟叔旦。而叔旦就是姬诵的叔叔。这就是典型的把权力交给了叔叔。

在秦朝之前,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掌权者年幼,辅佐幼主的一般都是叔叔而并不是舅舅。直到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万世一系地将自己的宝座传给自己的子孙,以“奉宗庙之重,终无穷之祚”,自称始皇帝,以期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也。虽然秦朝二世而亡。但是秦始皇开创的皇位传承制度却被汉朝给继承了过去。到东汉时期这种皇位传承制度已经日臻完善。这种皇位继承制度,使储君的范围集中在当今皇帝的子嗣当中,选择余地较小,一旦皇帝早逝,出现幼帝即位的概率就极大,东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为了确保皇位传承制度的延续。所以在这个时候起,外戚正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叔叔同为皇室成员。甚至在商朝以前,叔叔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所以为了杜绝叔叔篡位称帝废立幼主的事情发生。从这个时期开始,叔叔一般就没有了辅佐幼主的权力。从秦始皇之后,除少数朝代皇帝没有血脉继承的情况下,继承人从皇室血脉中择优选取之外,如安、质、桓三帝以刘氏宗族身份即位外,其余都遵从“父传子,家天下”的继承原则。

当然了外戚也就是舅舅掌权也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一方面是因为,外戚并不属于皇室,所以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其夺权篡位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看,舅舅确实要比叔叔强很多。毕竟外戚是依靠皇权来壮大的。并且他一般情况下还取代不了皇权的地位。但弊端也确实很明显,外戚干政容易导致朝廷大权都被外戚所掌控。使得朝廷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比如东汉末年的何进。虽然历史上没有舅舅篡位的先例。但历史上外戚专权篡位的事例也不少。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所以说历史上新皇年幼,权力究竟是归叔叔还是归舅舅都是分历史时期的。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但权力归舅舅的时期还是比较长的。毕竟舅舅比起叔叔要好对付很多。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为何皇帝更相信舅舅,要防着叔叔呢。

其实不止叔叔,伯伯堂哥都是要重点防范的对象。

古代皇家是家天下的制度,刘邦当年和大臣们杀白马盟誓:非刘不王。

这就限制了皇族之外的人对皇家权力的染指。

但是,却无法限制皇家内部人对权力的觊觎,大家都姓刘,一笔写不出俩刘字来,为啥你能坐皇帝位,我就不能?

皇族作乱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比如汉景帝时候的八王之乱,比如明朝的靖难之役。

这些都是皇家内部为了争夺权力,展开的内耗运动。

东汉开国,已经是平民的刘秀能够当上皇帝,只是因为他姓刘。

三国时刘备和皇族已经八竿子打不着了,但是,就靠着这个刘姓。他拉起了自己队伍,愣是在三国这个乱世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所以皇帝和叔叔亲近蛮危险的,一旦这位叔叔有不臣之心做大了,很可能取而代之,而且这种取代能获得法理上的支持。

大家都是皇族。

继承皇位有天然的合理性。

但是舅舅就不同了。

舅舅是外姓。

即使再权利熏天,也无法取皇帝而代之而代之,因为这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娘亲舅大,舅舅是外戚,能在关键时刻给皇帝提供帮助,一旦皇帝觉得这位舅舅有点危险,搬开他也比搬开叔叔要省力些。

毕竟舅舅是没有出兵清君侧的特权。

历史上著名的舅舅就是雍正皇帝的舅舅隆科多。

雍正被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长大,所以对隆科多一口一个舅舅,因为康熙朝隆科多长期担任九门提督,掌管京畿防务,这职位太重要了,相当于京城文武百官的性命都捏在他一人手中。

雍正一口一个舅舅的叫着,隆科多为他日后登基,迅速稳定局面巨功甚伟。

毕竟有枪才是草头王。

但是即位之后,朝政稳定下来,雍正第一个下狠手处理的人也是这位舅舅。

雍正不想自己的性命捏在隆科多手里,他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所以舅舅用好了就是一把利剑,用不好也是一把钝点的利剑。

但是叔叔有时候就是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会爆。


薛白袍


帝王是不会把权力交给任何一个人的,无论他是叔叔还是舅舅,这是一个大前提。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如果皇帝年龄太小,不宜亲政,那么由谁来做这个权力的代言人更好一些呢?



叔叔吗?自家人似乎应该和自己亲一些吧?但问题是,叔叔夺你皇位时,也夺得是理所当然啊,毕竟都是一家一姓,不需要改朝换代就能顺利接管权力。

显然,还是舅舅当这个代言人好一些。

舅舅跟自己不是一家人,换句话说,他不是皇室宗亲,他是外戚,即便给他权力,他也不过是代管,名分上永远是君臣。就算他想要改朝换代,也会有很大的阻力,甚至会就此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所以他在动坏念头之时,总会考虑考虑影响的。



而且舅舅代管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就是他虽与皇帝不是一家人,但却与太后是一家人,而需要舅舅代管的情形,往往是皇帝年幼,太后摄政的时候。所以,一方面舅舅看重做太后的自家人,会倾尽全力辅政,对皇帝那叫一个掏心掏肺。另一方面,太后其实更看重做皇帝的儿子,一旦舅舅有越权谋政的想法,自然会豁出命去救自己儿子,所以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权力的制衡,确保皇权能放得出,也能收的回。



所以我们看,大多数外戚专政,无论他权力有多大,只要皇帝长大后有收回权力的想法,一般都能收回,比如汉武帝与田蚡。但如果权力落在叔叔手里,那基本上就免不了一番弑君谋逆,血流成河了,比如朱允炆与朱棣。


达摩说


因为外戚干政是受到批判的,压力会很大,风险和收益会不成正比。外戚辅助皇帝是理所应当的。舅舅如果想篡夺王位,代价太大了。如果是把大权交给叔叔,叔叔篡位极有可能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因为这个王朝的姓并没有改变。也就是原来的利益格局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这样的话叔叔篡位就不会被绝大多数人所反对。所以相对来讲,把大权交给舅舅比交给叔叔来得更安全。


麦观书


因为叔叔也是皇室的人,有权争夺江山,而且皇帝的儿子多,皇上不论跟哪个妃子生的孩子都得叫他叔叔,所以对于叔叔来说侄子就多,到后面就说叔叔不争权,这么多儿子也会争,这么多儿子叔叔该支持谁?而舅舅不同,因为对于皇室来说,母亲永远是站在自己儿子这边的,再说一个妃子一般也只有一个儿子,所以对于舅舅来说只有这一个外甥,而且一般舅舅都是凭着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才有显得尊贵的!所以舅舅永远都会向着自己!


野史共享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来聊一聊

爹亲叔大,娘亲舅大

OK,我们知道皇帝的利益是保住自己的皇位,因此除了我们都知道的原因--比如叔叔有基因血脉的关系啦,叔叔是潜在的皇位竞争者啦,还得考虑另一个问题就是:利益捆绑

利益捆绑是什么呢?比如按照皇帝的叔叔这边来讲,哪个侄子做皇帝对于他来说他都是皇叔,他不必针对一个侄子压上自己的所有,甚至对哪个侄子看不爽了直接赶走然后取而代之,比如明朝的朱家和宋朝的赵家,赶走了侄子江山还是本家做。所以叔叔侄子之间没有那么强的利益捆绑。

再看看舅舅这边,自己的妹妹生的孩子当了皇帝,自己的利益完全和这位皇帝捆绑在一起啊,皇帝完了,自己的利益也就完了,所以呢舅舅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自己妹妹的孩子。另外舅舅就跟自己的外甥有血缘关系,其他皇子只要不是妹妹的,谁当皇帝都对自己不利,当然也有的舅舅不怕背负乱臣贼子的罪名,想着踢了外甥自己当皇帝的,比如“穿越者”王莽,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不得好死。

最后,作为皇帝来说,看着利益捆绑在一起的舅舅总比看着竞争者叔叔来的顺眼,这除了感情的认同以外,更多的还是利益的一致性,所以历史上多数的帝王还是喜欢把权利交给比较放心的舅舅而不是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