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抱團的大白馬股遭受機構拋售,是為了佈局“它們”?

昨日,上證指數下跌-0.63%,但是創業板跌幅較大,整體回調達到了-1.95%,個股方面也是跌多漲少,一片狼藉。

而對於這樣的走勢其實並不意外!

第一,2019年年末和2020年年初是一個解禁高峰,所以短期對於市場勢必會造成一定壓力;

第二,年末是大部分基金,機構,私募鎖定盈利,歸總業績和資金的週期,所以對於市場有短期的抽血效應;

第三,利好落地就是利空,MSCI擴容將於11月26日收盤後正式生效,再加上三季度業績報表結束,自然造成了未來一個月沒有消息面上的支撐;

綜合來看,為了佈局於2020年的年報行情,許多機構,基金,甚至私募都會選擇鎖定盈利,制定明年目標的短線策略,再加上下方有2870點的缺口需要回補,所以短期回調洗盤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中長期來看,A股處於的是一個熊轉牛的週期,所以,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那麼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

注意的是機構、基金抱團的週期即將進入了尾聲,按照時間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就是一個抱團週期的結束。那麼勢必會有更多的資金,更多的機構會提前選擇新的抱團品種佈局。

而每一輪消費股抱團週期的結束,往往預示著新一輪抱團週期的開始,以及牛市的啟動。所以,關注抱團週期的變化,變得尤為關鍵。

而這一點,在最近的盤面上我們可以看出!

首先,在22日的跌停排行榜上,我們明顯看到了許多熟悉的白馬股上榜。

1、我武生物:全天成交8.08億元,全天合計淨買入5055.07萬元,8家機構席位全天淨賣出6508.26萬元。

2、 聖邦股份22日放量跌停,收報224.28元,全天成交額6.91億元,機構席位合計全天淨賣出1742.48萬元。

3、中公教育22日機構9110萬元出貨,報收18.81元,漲跌幅為-9.61%,偏離值達-8.21%,換手率3.60%,振幅12.16%,成交額4.73億元。

甚至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在2015-2019年引領白馬股大漲的龍頭股都出現了一個資金淨流出,單日跌幅擴大的狀況,就好比五糧液、中國平安、貴州茅臺、歌爾股份、立訊精密、中國軟件等等。

並且從估值的角度來看,一些個股已經明顯不便宜,並且處於估值過高的現象。所以,從抱團週期的時間,從這些白馬股的漲幅,以及他們的估值來看,現在確實已經是風險大於機會,上方的空間有,但是並不大,可是下方的回調空間還是較多的。

市場也出現了一種聲音,那就是所謂的“茅臺不倒,牛市不到”!

其次,我們來看看22日漲停排行榜上的狀況!

小編隨意找了幾隻在漲停排行榜上的個股,都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基本都是2015-2019年超跌的,並且處於底部區域沒有這麼啟動的個股。

雖然裡面的個股業績初選了明顯的分化,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是超跌品種。

1、

2、

3、

4、

5、

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是一種偶然的現象,我們發現大部分2015-2019年超跌的個股,在2018年的2440點確認了底部之後都沒有再次創新低的現象出現了。

並且有部分的個股在概念和熱點的刺激下,甚至還走出了一個局部的大漲行情。特別是在2019年的下半年,這樣的情況出現的頻率更多了,個股的熱點和概念也更多地集中於這類個股的炒作。

最後,我們梳理下歷史的走勢,其實不難發現。

在2012-2013年的時候,其實A股就走出過所謂的上證50回調,中小創領漲的分化行情。

而如今,在有很大一批上證50走出了抱團局部牛市之後,在大批中小創跌了4年,跌幅巨大的映襯下,其實不難判斷出未來可能出現所謂的“歷史重演”!

所以,對於機構,基金,私募來說,年底的資金回籠,以及業績的結算,其實也更多的是一種對於2020年新週期、新佈局的策略規劃。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幾點,目前的A股正在向優勝劣汰完善,因此對於投資和佈局來說,一定要注意:

1、遠離前期漲幅較大的概念炒作個股,並不是所有的中小創個股都值得佈局;

2、遠離2015-2019年漲幅較大的白馬股,買白馬股還是要遵循低估時買進長抱不放,而不是高估時大肆採購的原則;

3、對當下來看,許多個股依然處於底部區域,所以在這些個股裡挑選優質,成長性高,未來空間大的個股是最好的選擇。未來的機構、基金、私募也更偏向於這種跌出來的價值。

記住一個道理。

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週而復始。沒有業績支撐的,漲起來,也會跌下去,早晚的事而已;同樣的,有業績支撐的,跌下去,也一定會漲起來,時間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