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是同一个级别的吗?

江聪德


提起爱因斯坦人们第一反应都是他标志性的爆炸头和充满智慧的眼神,但提起杨振宁大部分人想到的却都是他的婚姻,而不是他的科学成就


爱因斯坦作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与他有关系,其中相对论是他一手创立的,而量子力学他则创立了一半(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反对新量子力学的原因),时代周刊在上世纪末曾经把爱因斯坦作为“世纪伟人”刊出。

然而有意思的是爱因斯坦只因为光电效应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颠覆性更大和更具划时代意义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却未获诺奖的垂青,后来诺奖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相对论太过颠覆性且还未被实验验证”

原子弹和卫星验证了狭义相对论,以及今天的引力波和黑洞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但已经去世的爱因斯坦再也不可能知道了,而诺奖也不会追授给已经去世的人。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就像光电效应不是爱因斯坦的最高成就一样,宇成不守恒也远远不是杨振宁的最高成就。


杨振宁真正的“招牌”是后来发展出的“杨-米尔斯理论”,这个理论是后来规范场论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后来强力弱力电磁力的统一,也就没有如今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可以说爱因斯坦晚年努力的“大统一理论”被杨振宁完成了四分之三。

客观来说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是逊于爱因斯坦的,但即便如此杨振宁也还是当之无愧是“在世物理学家第一人”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看了评论,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杨振宁的学术成果,什么都不懂借此机会在喷杨振宁。

首先说杨振宁确实不能和爱因斯坦比肩,目前来说在物理学届牛顿和爱因斯坦独一档。但是杨振宁应该也是前五的存在。

他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并在次年获得诺贝尔奖,再此之后李政道在学术上几乎再无建树,而杨振宁则不然。杨振宁在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他还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等等。他的研究成果还有许多,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同,甚至被国外学术界称为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当今在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这样一个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却被一群狗屁都不是的喷子死喷,悲哀啊。

很多人喷他不外乎娶了年轻的老婆,但是那是人家的爱情,你情我愿。关你们毛事?羡慕嫉妒恨?或者说当初国家需要但放弃中国国籍,现在回国养老。首先做原子弹那是应用核物理,而杨振宁是做理论研究的。一个应用一个理论,不是一回事。当时国内并不能给杨振宁提供一个好的研究环境,出国也情有可原。还有人说杨振宁为美国办了大半辈子的事,我想说这么说的都是傻子。杨振宁做物理理论研究,其所有的的研究成果都公诸于世,不存在为美国做事一说,反倒可以说美国帮中国培养了一个世界名著物理学家。

最后再说贡献,至少百分之九十几的人没有杨振宁对祖国的贡献大。杨振宁在中美关系回暖后,第一个回国,为中美牵线搭桥,在促进中美建交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他还个人出资筹资重建清华物理系,推进了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建立学术研究中心。2017年他回到中国籍,回到北京,现在仍然坐镇清华物理系。他回国即便什么都不做他能带回来的人脉资源,包括他回国可能还会让更多的华人回国,都能给国家带来不少帮助。

就这样一位世界名著物理学家,因为无良媒体的推波助澜,一群煞笔喷子的人云亦云被骂得体无完肤。说真的他老人家九十好几的人,你们在怎么说人家估计都不知道,也懒得搭理你们。



螺蛳2658


1994年,杨振宁因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获得了美国的鲍尔奖,颁奖词说到杨振宁的贡献可以与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相提并论,杨米尔斯规范理论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是杨振宁于1954年提出来的,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使其演变为了今天的标准模型,是现代物理学极为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继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之后最为重要的物理学成就,杨米尔斯理论对于物理学的贡献是超越宇称不守恒的(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如果把物理学的发展分为几条主线的话,牛顿的万有引力、运动定律是一条主干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一条主干线,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组是一条主线,那么接下来就是许多物理学家共同贡献的量子力学是一条主干线,然后我想就应该是杨米尔斯理论了。

所以我觉得杨振宁先生的科学成就是可以与爱因斯坦相比较的,你们认为呢?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科学船坞


李政道比杨振宁小四岁,但是却是宇称不守恒定律论文的第一作者;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也是美国获得诺贝尔奖最年轻的科学家,31岁就获奖了。其次,虽然李政道比杨振宁小四岁,却比他早四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也就是1961年就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而杨振宁是1965年才当选的。这些说明李政道的学术贡献更早获得美国学术界广泛认可。

李政道1951年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1952年与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模型"理论。

李政道1964年与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销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瑙恩伯定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工作;后来又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李政道1984年升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最高等级教授,相当于大学首席大教授,地位崇高,而杨振宁一直是不怎么有名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普通教授,还不受重视。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在常春藤名校中仅次于哈佛、耶鲁,在全球能排到前六名。杨振宁的学校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全球第380名,根据US News排名在美国排到100名左右。在美国社会地位上李政道远高于杨振宁。

李政道披露是他首先写了宇称不守恒论文的,在二人合作之前就写好了,杨振宁因此不高兴,因为这个披露让他好像变成了傍学术大款的,只管签名的。但是李政道确实有论文原稿作证。两人因此反目,不再合作。

在对中国的贡献上,李政道也是贡献更大,李政道提议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并且最后成功建成,填补了我国空白。而杨振宁一直反对中国建设任何对撞机。

李政道比杨振宁还要红色很多,因为邓小平都亲自会见了李政道十几次。

李政道提议用美国的资金赞助留学生去美国留学,最后大多数留学生都学成回国了。李政道是北京现代物理研究所主任,也是上海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还是北大、浙大特聘教授,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物理人才。

李政道为中国做了大量实质性的贡献,在他盛年时代,倡议建设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立了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以及各个大学的现代物理研究所。

国内有人把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组吹到天上了,认为贡献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并列,但是实际上这个方程组已经被证明无解,错误的,也就毫无价值。为什么杨-米尔斯方程无解呢?因为该方程推导出传递强作用力的粒子没有质量,与事实不符合,这个理论就是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在那个“物理盛宴”时代,所有人都在疯狂跟随爱因斯坦想解决统一问题,杨振宁也不过其中之一而已,大家都提出N个尝试理论,然后最终由别人(格拉肖、温伯格等)解决了。一旦格拉肖等解决了,其他N个尝试理论就被证伪了,因为同一个现象只有一个真相。杨振宁既不是首倡者,又不是最终解决者,无非是浩浩大军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失败的一员,错误的理论!

侧面证明那个理论毫无价值的,还有合伙人米尔斯,因为米尔斯提出那个理论后,只找到了到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的工作,后来也没任何成就,一辈子默默无闻。这实际也证明了那个理论一文不值,因为一个人一辈子如果能联合提出一个能和牛顿并列的理论,那必然是名垂青史,赫赫有名。

2007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举行获奖五十周年庆典,只邀请了李政道,却没邀请杨振宁,这也证明了在诺贝尔奖委员会心目中,杨振宁可有可无。

根据一个国外网站的排名,它是对现在在世的20位物理学家进行排名,杨振宁排在第19位,而李政道排在第12位。

总的来说,李政道成名更早,研究成果更多很多,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更高。而杨振宁从事社会活动更多,并且由于82岁娶了28岁老婆而大大出名


imex


关于“杨振宁和爱因斯坦是不是获得了同一个级别的科学成就”,答案其实也很直接:不是,但杨振宁是近现代最接近爱因斯坦的科学家。

与爱因斯坦同一级别的科学家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爱因斯坦都做了啥,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里,他发表了多篇开创性的论文,其中就包括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光电效应,质能等价。

随后,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爱因斯坦属于单打独斗型的科学家,仅凭一人之力就开创了一套理论。

在人类科学史上,能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科学家其实用一只手就能说过来,也就两位。一位是牛顿,他建立了牛顿力学,还在光学和天文学有极大的成就。

另外一位就是麦克斯韦,他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电”和“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这三位科学家,就会发现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创建了一套开创性的理论。因此,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的科学家。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

紧接着第一梯队,就是第二梯队,在这个梯队当中,有奠定量子力学的科学家,比如: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还有创立统计物理学的玻尔兹曼,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创建做出巨大贡献的费米,温伯格,希格斯等人。

其中,杨振宁就位列第二梯队,并且他还是第二梯队非常靠前的那种。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他属于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可以跻身前二的那种。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杨振宁的科学成就,大概来说他有10多个大的科学成就,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有建树。

其中,杨振宁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其实大多数人的物理学都是停留在牛顿时代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个名词而已。所以,就更不要说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了。所以,我简单描述一下,科学家发现,在自然界中,存在四大作用。

其中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最终都被统一进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当中,科学家找到了传递这些作用的玻色子,同时也找到了构成物质的费米子。其中,杨米尔斯理论就解决了“强相互作用”的机制。

除此之外,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使得他们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宇称不守恒”其实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弱相互作用”的思路, 温伯格和格拉肖就是基于“对称自发破缺”,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之上,创立了电弱理论,统一了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随后,科学家将希格斯机制引入了电弱理当中。也就是说,杨振宁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方面也有巨大的贡献。

到了1972年,弗里兹希和盖尔曼就以杨米尔斯理论为基础,创立了量子色动力学。这套理论统一了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构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所以,杨米尔斯理论是整个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

当然,杨振宁除了杨米尔斯理论,宇称不守恒,还有其他杰出的科学成就,比如:杨巴斯特方程,他在凝聚态物理学以及统计物理学也颇有建树。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这是因为这些成就,使得他足以跻身第二梯队的前列。也被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所以,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牛顿被认为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梯队的存在,他们都仅凭个人力量就创建了一套理论。

而杨振宁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贡献,他的最大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这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石理论,而“宇称不守恒”则引发了弱电统一理论的建立,除了这两个科学成就,他还有诸如巨大的科学成就。因此,他能够跻身第二梯队的前列。

所以,杨振宁并非和爱因斯坦又同样的学术成就,但在众多理论物理学家中,杨振宁的科学成就已经很接近爱因斯坦。


钟铭聊科学


说实话。杨振宁老师真的很厉害。

我们知道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用一套物理学理论来统一所知的物理现象。爱因斯坦用狭义相对论把经典力学和光电磁力统一,但是引力没有统一进去,后来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把引力统一进来。但是两者仍然是分开的,于是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统一电磁力和引力,但他没能做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力与弱力也出现了,这使得统一物理现象的一套理论更加困难。

在这种复杂纷乱的情况下,杨振宁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他通过一个非常巧妙的模型,完美的统一了电磁力、强力、弱力!,“杨-米尔斯理论”一口气就统一了三个,你说牛不牛?事实上,“杨-米尔斯理论”自问世以来,几乎主导了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7个诺贝尔奖都是颁发给找到了“杨-米尔斯理论”中预测的粒子的科学家,甚至有人惊呼:“不是诺贝尔奖带给杨振宁荣耀,而是诺贝尔奖因杨振宁而闪光。”

所以我觉得杨振宁老师的杨-米尔斯理论成就是相当伟大的,他的这项成就完全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而事实上杨振宁拥有着13项的研究成果,其中的每一项都具有“诺贝尔奖级别的潜力”,如下图所示。

但是爱因斯坦是一个世纪伟人,他的大多数成就都是大神级的。爱因斯坦的成就在目前仍然无人可以超越。


超弦


杨振宁和爱因斯坦两人的科学成就均是诺奖级的。从诺贝尔奖的角度来看,都是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推动和贡献的。但如果真要较真的,杨振宁先生比爱因斯坦相还是差一些。

看看杨振宁先生自己怎么评价:“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三大贡献中,两个半都是爱因斯坦的。”

有哪三大贡献?分别是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如何评价贡献?我们来看国际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量能直接反映目前科学研究的趋势和热点。论文发表量越多,表明研究的人越多。因此,我们通过网站“web of science”的核心库里分析一下国际上发表的英文SCI论文发表情况。

以狭义相对论“special relativity”为主题,共检索到4696篇与其相关的论文,其中物理有2078篇。从1990年引用情况来看,总体呈飞速增长的趋势,就表明在这方面研究的论文越来越多。


再来看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方面的研究情况。检索结果发现相关的SCI论文多达45867篇!

在这里,引用一则故事。爱因斯坦首先意识到普朗克关于量子的发现将要改写整个物理学。1905年,他提出“光量子”概念解释光像粒子的行为。20世纪20年代的量子力学革命在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展开。玻尔与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发生过著名的论战。爱因斯坦以“上帝不会掷骰子”的观点反对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玻尔则反驳爱因斯坦,“不要告诉上帝怎么做”。对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冲击是1925年维尔纳·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彻底废除牛顿力学中的经典元素。第二个冲击是1926年马克斯·玻恩提出量子力学应该被理解为没有任何因果联系的概率。1927年年底,海森堡和玻恩在索尔维会议中宣布量子力学革命结束。爱因斯坦拒绝接受量子力学的革命成果,是由于他无法接受”不确定性原理“:即粒子在时空中的位置永远不能被准确地测量,因为量子不确定性的概率不会产生任何确定的结果。

总之,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杨振宁先生对物理学的贡献,都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均在物理领域做出过伟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不应该用来做比较的。

我是伊棋,感谢关注和点赞,分享科学里的专业知识和趣事儿。

伊棋科学漫话


民科与民粹主义在这个国家太盛行了。只要是中国人,出了一点成果,就无限抬高,无限造神。

杨振宁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够资格与爱因斯坦并列!所有的将杨振宁与爱因斯坦并列的都是毫无科学素养,以讹传讹的狭隘民科。

是,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也只是获得了一个诺贝尔奖,然后以此证明他们一个级别。那牛顿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呢!是不是证明牛顿不如杨振宁?

如果说牛顿给物理学挖了地基,填平土方,那爱因斯坦就是在上面建起了一栋钢筋水泥高楼,而杨振宁充其量只是在高楼的某一层开了个窗户。这能是一个级别吗?

这些年,民科真的够了,造的谣,打得鸡血还不够吗?最近连中芯国际创始人都出来辟谣了,求求自媒体民科们少给他戴高帽,少些无限吹捧。

杨振宁自从回国后,从以前的在国内默默无闻,一下子瞬间拔高到比肩爱因斯坦了。还能再不要脸一点吗?民科们?包括一些所谓的博士们!


Mitmi


我觉得中国社会底层人的劣根秉性在头条上真是暴露无遗,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李政道美国籍),而得到的东西太简单了就不值钱(杨振宁2017年中国籍),他们不热衷于对真相的探索,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一颗学习的头脑,不然也不会沦为社会底层人了,他们的知识来源于网上,可能一些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如果符合他们的心理,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知识,他们对于知识只停留在浅薄面,更深层次的东西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其实他们不关心事情的真相,他们只是将事件当成谈资,当成一种生活的消遣方式,就算说错了又怎么样,大不了我删评论,或者我电脑手机一关,谁又知道我做了什么,现实我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丝毫影响不了现实生活,这就是网络暴力的来源,因为缺乏法制的管控,这里也成了生活中释压的乐园,所以你能看到各种极端的人和极端的评论,言语中充满了快意恩仇,他们可以无底线的原谅自己,但是却像圣人一样苛求别人,可以在别人身上找到千百种做人失败的借口,却在自己身上永远也找不出一丝做错的理由,他们自诩代表正义,但是那永远只是他们自己眼中的自己,以自己为中心,无论在各种情况下,都把自己排除在外了,所以在他们眼里,怎么可能觉得自己错了,其实大家都是局中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都看不清自己罢了,

我觉得中国人真的病了,以前的中国人是病在了国家的国防力量上,所以别人叫我们东亚病夫,而现在的中国人我觉得是病在了思想上,更让人恐怖和忧虑



_寂寞无敌雪


以前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我就直接复制过来吧,有不合理的请见谅(毕竟我也不是专业的)

如果物理学是栋楼,那些著名的科学家都做了什么。。。。

最开始,亚里士多德圈了块地,告诉人们这块地是用来盖房子的(物理学的开端 )

然后伽利略带人打了个地基,并提出建房子的基本指导思想(经典力学的基础和近代科学的方法论)

之后牛顿和一批人开始争着建第一层,麦克斯韦和一批人继续建第二层(经典力学和电磁学)

至此,开尔文说,我们物理大楼已经建完了,很完美了。但这时有人说,麦克斯韦的第二层建歪了,但仔细看却歪的很有道理,一时找不到原因;

爱因斯坦站出来了,他说有问题的其实是牛顿那一层,然后带着一帮人修补了一二层的差异,人们这才发现,是牛顿当年没把一层建完(狭义相对论)

另外爱因斯坦还觉得一二层不够,他凭一己之力盖完了非常神奇的第三层;这时人们发现楼虽好,却没有将每一层联系起来,爱因斯坦也想找一个方法将自己的第三层和其他层联通起来,但他始终没找到方法(广义相对论和大统一理论的提出)

和爱因斯坦同一时期的哥本哈小哥们还另起炉灶在爱因斯坦隔壁进行扩建,还建得很漂亮,虽然爱因斯坦并不同意,甚至在初期强烈反对。至此不但没找到联系各楼层的方法,大楼反而越来越复杂(量子力学)

之后很多装修工,比如霍金,给一些房间做了装修,对了,霍金还兼职过销售(新物理学的完善验证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寻找联通上下层的解决方案,终于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则给出了楼梯的设计方案,使整栋楼尽可能统一为一体,之后很多人在这个楼梯方案的基础上将楼梯一步步建了出来,但是很可惜,这楼梯还是没联通三层爱因斯坦的那一部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及大统一理论的发展)

当然还有维尼齐亚诺提出了另一个脑洞大开的设计方案,据说能把所有楼层所有房间联通,但是至今任然停留在图纸阶段,也不知能否实现(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