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五岁半上学前班了,前几天偷了我妈妈100块钱,我应该怎么教育比较好?

是敌是友别是狗44602167


对于幼儿行为的定义需要很谨慎

诺丁斯的名言:要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能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有的时候可能孩子的行为和我们以为的不一样,而我们的定义可能伤害到孩子。

所以要确定一下孩子到底是偷了100块还是只是拿走了100块。

又或者说他需要这100块钱有很特别的用处,那个用处可能是出于他的善意。

还要确定一下,孩子知不知道什么是偷的概念呢?



钱是放在哪里被孩子拿走的

奇葩说六,黑子的说了一句话:让一只猫看着一条鱼,是猫之过鱼之过还是你之过呢?

如果钱没有收起来随意放置,被好奇的孩子拿走了,这并不能责怪孩子。别对孩子冠上“偷”的名义。


如果钱是收起来的还是被孩子拿走了,可能情形有三种个:


1、孩子爱在家里翻找东西,看到钱知道可以买东西就拿走了,不知道需要告知家人。

可以告知孩子没有经过同意拿走家里的钱是会让家人误会的。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问家人要钱,但不能自己拿。

也可以给孩子保管一部分他自己的压岁钱,五六岁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有金钱观了。

2、家长对孩子碰钱这事特别焦虑,不喜欢孩子拿钱,总是背着孩子把钱藏起来。孩子的好奇心被更大程度激发,当发现有机会可以拿的时候就会拿走。

让孩子拥有正确的金钱观需要家长自己有正确的观念,不必要对孩子碰钱这件事情紧张,甚至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认识钱的作用,并告诉孩子需要买什么可以请父母给钱。


3、家长很限制孩子买东西,经常不愿意给孩子买喜欢的物品。知道钱的购买能力的孩子会对钱产生拥有的渴望,一有机会就会把钱收集起来,可能还会拿去买东西。这种最容易被家长定义为偷钱。其实孩子自己只是觉得,你不给我买我自己拿了钱去买,他对自己拿钱这件事情是不是“偷”根本没有概念。

平时对于孩子的一些小需求可以尽量满足,不让孩子产生匮乏感,孩子就不容易对金钱有很强的占有欲望,不会造成家长认为的“偷”钱的行为。

只要问明白了孩子他拿走钱的原因经过就针对性的去引导就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孩子做出一些家长觉得不能容忍的事情只是因为他

们不知道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家长需要在教育孩子方面多下功夫。

遇到这种情况,都不要急于责罚、定义孩子,要先弄清楚孩子行为的原因。

五六岁的孩子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被家人扣上“偷”的帽子,甚至遭受家人的谴责和教训,有可能对他的内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孩子可能会否定自己的人格。


铁树妈妈,特别喜欢小孩,阅读是我生活的调剂品,写作是看到还有很多孩子在不快乐地成长,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一些孩子。


铁树妈妈


女儿今年五岁半上学前班了,前几天偷了我妈妈100块钱,我应该怎么教育比较好?

首先,说一下,对于小孩子,可能还不懂得“偷”的概念。

她或许认为自己只是拿了外婆或者奶奶100元钱,你和孩子好好谈一下,问问孩子拿钱要做什么呢?

说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一朋友姑娘上幼儿园中班,有天早上去幼儿园时候,悄悄从朋友钱包里拿了一张百元大钞。妈妈不知道,孩子拿着钱去幼儿园送给小朋友了。第二天下午老师电话通知朋友去幼儿园,原来是接受钱的小朋友把钱给自己的妈妈了,那位妈妈也吓一跳,问钱从哪里来的,孩子如实相告。

于是孩子妈妈去找老师,老师呢也把我这朋友叫过去,老师说问问孩子,别生气,别焦虑,事情没有那么坏,孩子还小,不知道。

后来朋友询问孩子,孩子开心的给妈妈说,自己看妈妈钱包在桌子上放着,里面有很多钱,就想着给好朋友送一张。因为自己给好朋友说,妈妈带她去好吃的,买好玩的玩具,好朋友说自己妈妈没有那么多钱。于是,想着送给好朋友就可以去吃好吃的,好玩的。

两位妈妈哭笑不得,老师也被孩子的说法逗笑了。小孩子这是表达自己的友谊,互帮互助啊。小孩子小时候的思维很简单,拿自己家人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东西,妈妈的就是自己的,所以拿家里人的东西就不打招呼,这一点,我们在物权建立时候就要给孩子讲到,多叮嘱。不能混淆,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让孩子物权意识淡薄。

因此,你也不要焦虑,和孩子谈谈心,孩子拿这钱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需求呢?针对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正确的指导。

其次,自己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和家人说一下同样不要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孩子就是拿了一百元钱,我们不能认为孩子是小偷,这么小的孩子就偷东西了,这怎么了得,有了类似的想法,孩子往后犯错,都会想到自己被这样评价,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好,容易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

最后,允许孩子犯错,在犯错中成长,同时我们要通过这件事,找到自己和孩子相处中遇到的问题所在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犯错不可怕,没有谁是不犯错的,在犯错中成长,在纠错改错中发现教育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去拿奶奶或者外婆的钱呢?是不是孩子认为和老人关系比较好呢?小孩子嘛,谁和自己亲近,就愿意和谁多待在一起。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候,要多和孩子沟通,陪伴,阅读,和孩子谈心,增近和孩子的关系。

因此,不要认为这件事就是坏事,反而感谢这件事情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教育孩子中的不足。


豆小米妈妈说


五岁半对钱没啥概念,也不会花,只是新奇和喜欢,给宝贝讲清道理,把钱还给姥姥,别什么偷偷的,我家孙女就喜欢红的大票,叠的整整齐齐经常拿出来看,放她的钱包里看的可紧了,孩子太小只是当画看没有特别的概念!!


绿波14


不要放在心上最好。


第一、五岁半的孩子知道钱是个什么东西吗?估计不会有什么明确的概念。因此,对于钱的敏感程度远没有家长这般敏感。不要被自己“见钱眼开”的样子吓到孩子。

第二、这么小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偷。盲目的给孩子“贴”上一个偷的名声,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第三、模仿成年人,这个行为我认为是一个孩子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她的目的就是要用钱去购买某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们的心里面并没有那么多的成人世界的概念。

第四、是不是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孩子想要某种东西,老人当时直接拒绝了呢?但是,孩子却一直记在心中。这个可能才是我们解开谜团的钥匙。


第五、要用孩子的视角去与其沟通,这样她就可以说出原因。然后,因势利导来心平气和的做出引导。

谁没有在小的时候在未经家长同意,私自做过一些过分的事儿呢?如果,你现在去问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回答十有八九就是不记得了。因此,问题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个事儿,就让他忘了吧!


奶爸说带娃儿


5岁半偷了100块钱怎办办?妈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关键。

偷钱这件事一定要严肃的看待。



当然,不能给孩子定义为”偷”这种概念。但务必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个严肃的问题。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宝贝是不是有什么特别想要买的东西,又不敢告诉姥姥,如果是这样的话,下次一定要告诉妈妈,妈妈一定给你买。

但是,你悄悄从姥姥那里拿钱是不对的,姥姥会很担心,以为钱被其他外面的坏人给偷走了。”

如何说,妈妈的态度很重要,既要坚定也要和善,让孩子感受到爱和被尊重,再说原则性的问题。

5岁多孩子,对偷钱没有概念,但要让孩子明白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在这年龄的孩子,大多是自尊心比较强的时候,可能有了自己的一点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其实,人性里本能都有喜欢不劳而获。

她可能不想告诉姥姥,但又特别想去得到某样东西,或者,她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姥姥没有同意买,所以,做出了这种举动。

孩子只想要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还不会想自己做这样对不对的问题,也或许只是把它当玩具,悄悄拿来玩玩而也,所以家长这时的引导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为的,这也是个教育的契机,让孩子明白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这个很关键,绝不要让孩子体验到”悄悄拿”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平时,要多关心孩子,为孩子创建一个有爱,沟通良好的环境。

孩子出现偷拿这种行为,如果孩子不是把它当游戏玩的可能性,那就是孩子很有可能处在一种沟通不顺畅的环境里,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



长期不能表达自己,压抑自己的想法,姥姥或妈妈不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孩子很多想法长期有没有被满足。

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只是我们给它创造的一个环境的映射。平时,去商店,买东西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毕竟给孩子的东西,他自己说了算,不要强加太多我们大人自己的想法。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每个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未曾被我们发现的成长秘密,遇见问题,遇见成长!我是一名在职幼儿教师,6年亲身养娃实践,关心关注噢❤️

时光小兜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可能和其他朋友有所不同,我并不认为孩子小就可以掩盖其“偷钱”的实质。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知道何为“偷”,但大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孩子不明白什么叫做“偷”,那么为何不光明正大的拿,而是采取悄悄的方法呢?这就说明她心中还是分得清楚“明说”和“暗取”的区别的。因此,作为家长绝对不可以姑息这种行为,“年龄小”不是借口,“不懂事”不是借口,家长和孩子都必须勇敢面对这种行为的本质。

但“偷拿家长钱”其实是很多孩子在童年时期都会做的一件事,包括我自己在上小学时也干过好几回这样的事儿。所以这样的事情不值得家长大惊小怪,但同时也不可以放任不管。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自己偷拿钱的花样层出不穷,有时候是会悄悄的从我爸的口袋里掏两张不起眼的小币,有时候是会把我爸收藏的整套纪念币抽出一两张,但其实小孩儿用的再隐蔽的方法最后都会被发现,那个年代我爸对我采取的就是就简单粗暴的打一顿。无数的说教加上简单粗暴的确也能让我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但我同样清楚这样的方法根本没有可能让孩子真正的心服口服,因此我从不建议家长单纯的去告诉孩子偷钱是多么可耻,多么大错特错的事情,因为这样根本没有办法帮孩子挖出她掏钱的根源,同样也没有办法教会孩子当她下次再产生同样心理的时候,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



我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助手,而不是管制者,因此不管在解决孩子成长当中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必须抱着帮助孩子提高自立能力的态度去挑选合适的方法。所以我建议针对孩子偷拿钱这样的事情,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一.日常理念灌输

目光长远的家长会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提前对孩子进行相应理念的教育和灌输,防患于未然。而目光短浅的家长总是更倾向于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应激处理,利用孩子的羞耻心对她大批特批,有很多时候这也是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出现明显逆反的根源。

现在很多家长觉得让孩子背一些国学经典好像跟现实生活很脱节,但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比起干说干论,流传几百年的经典作品从语言以及视角都会更全面更准确。比如我第一次跟孩子提起“偷”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是我们在背《弟子规》,里面有一句“借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当时我就跟孩子举了丰富的例子,给她明确了“偷”的界限。之后我就会发现,孩子经常会把这种界限套用在判断行为上,比如说爸爸吃了她的糖,她就会问“爸爸,你怎么偷我的糖啊?”再比如我家学生拿了他妈妈的手机,我女儿就会说他“你没有告诉你妈妈,这就是偷”。

我觉得家长有必要在平常的教育当中,就让孩子明白这种界限,你会发现孩子自己就会套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问清楚拿钱的原因

孩子不会出于好玩而去拿钱,大部分情况下是会有具体的需求,作为家长了解清楚孩子的需求非常必要。

这里我需要提醒一下您:在跟孩子明晰了“偷”的概念后,真的不需要总把这个字挂在嘴上,可以替换成“没知会就拿了”,也是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过重的羞耻感,从而破罐子破摔。

了解孩子拿钱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了解孩子的消费途径。有些孩子拿钱为了买吃的,有些孩子为了买玩具,甚至有些孩子是遭遇了校园暴力。家长只有了解了真实的情况,才能帮孩子及时纠正消费习惯,或者帮助孩子摆脱某些坏人的魔爪。

三.尽量不要打

虽然“偷拿”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但孩子在这个年龄本来就是似懂非懂,逐渐塑造的时期,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只要不触及严重的道德或者触及法律,我们就应该给他们机会改正。

“打孩子”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教育方法,它不过是发泄和处罚,对于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学习处理矛盾心情没有任何的帮助,相反如果孩子胆子小一点,那么下次她肯定不会不敢拿,而是会拿的更隐蔽。

因此,千万不要一味地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要给孩子说话的勇气,给彼此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

四.自检

孩子之所以会偷拿钱而不是光明正大的要钱,无外乎两个原因:

1.家长花钱太磨叽。话虽然不好听,但道理如此,穷孩子会比富孩子对金钱有更多渴望,教的好了他们会更努力,教不好了她们会更虚荣。勤俭节约是美德没错,但家长在孩子身上节约时一定要有分寸。比如我带孩子去麦当劳会给她买汉堡,买冰淇淋,她的基本欲望能满足,那么下次她想买可乐我不答应时,她会相信我因为食物不健康拒绝她而跟钱无关。相反,如果每次路过麦当劳我都各种理由不带她进去,那么她会在其他小朋友的有意无意引导下产生新的想法。千万不要认为自家孩子出门不要东西是优秀品质,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可能是玩具,可能是食物,可能是活动。只是说孩子选择了在你面前压抑自己所有的心理。这就是不健康的教育。

2.家长对于孩子的意见不在乎

拿钱来消费的概率比较大,之所以“偷偷”很有可能是确定她的需求是不会被家里支持的。除了跟孩子此次深谈外,家长还需要回想下你是否认真听过孩子的需求,是否更多的会以“童言童语”的借口驳回他们的所需。一切可交流是教育最好的样子,只有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声音,你的教育才能走进孩子心里。支持孩子合理的想法,不止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还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真的值得认真思考下。



以上个人建议来自爱分享的老孟,作为一个在孩子堆里混迹多年的大小孩,我希望能帮更多家长听到孩子的声音,建立更美好的家庭环境。欢迎关注和私信。


老孟的娃世界


小孩子不存在偷不偷的感念,只是看见了认为有用的东西就想拿到手。如果平时孩子对父母就言听计从的话,就直接告诉她,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尤其是钱财。一般不能要别人的钱,吃的东西更不能随便要了,不然后果可能很严重。听话的孩子说一遍便会记住,不太听话的孩子揍一顿便会记住,不听话的孩子就看父母如何言传身教了。


刘友后来者居上


首先在孩子眼里,暂时还没有偷这个概念,不要用偷来说孩子这个不当的行为!你可以先问孩子为什么要拿钱?拿了钱想要干什么?孩子简单一般都会告诉你。弄清了原因再针对处理,要孩子自己清楚意识到这个拿钱不跟大人打招呼没征得大人同意这个行为不好,告诉她她这个行为会引起她能理解的后果。孩子有时候需要点点零花钱的,比方说约定一个礼拜给几块钱,这个钱她可以拿来干什么?


欧阳伶俐2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先看下:孩子五岁半,她拿了家人的100元钱,估计结果就是拿了这张钱,但是没有任何消费行为。也就是说,孩子拿钱的动机不是为了拿别人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动心,那么她的动机是什么呢?


我猜想:

一,也许是为了好玩

有的孩子,拿钱就是为了好玩。这点在低龄儿童中比较多见。经常看见父母,或其他亲人拿钱,所以觉得好玩,会拿去折东西,或胡乱在上面画画等。

这种孩子纯粹是玩,不知道拿别人钱的意义是什么。

因此家长侧重和孩子说两点:

钱是大人工作后才能有的东西

不能随便拿属于别人的东西,就算是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自己家人,拿别人的东西前也要告诉他们。


二,也许是知道钱是比较重要的,能买不少东西,所以自己也想有一张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即使没有金钱概念,也能从大人平时的举动中猜到钱很有用;或者大人平时在生活消费中,无形中让孩子意识到钱很有用,有钱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

这种情况下,孩子对钱会有一种莫名的占有欲,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钱,也能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所以偷偷从大人那里拿走了一张百元。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

钱确实比较重要,但是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劳去换取,不是随便从人家那里伸手去拿的


钱是属于个人财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能拿,拿了就是犯法了。

宝宝还小,虽然还没有赚钱的能力,但是如果有需要的东西可以和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是你的监护人,如果是合理的东西,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钱去买给你,但是绝对绝对不能随便拿别人的钱。


三,也许是希望自己也能当一个有钱的,富有的人

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有时候可笑,不切实际。或许孩子希望自己当一个有钱的人,所以拿走了奶奶的一张100元钞票,其实她什么也不会去买。

这种情况下,可以和孩子讲讲:

如果你想当一个有钱的人,那么首先这个钱必须是你通过自己的能力挣取的;

我们不能去偷拿别人的财富,那个不属于我们,等你长大了,要自己去赚钱


现在你还是一个小宝宝,还没有能力去赚自己的钱,只有从现在开始,好好吃饭,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好的身体,好的才华,才能有能力去赚自己的钱;


说在最后,一个只有五岁半的孩子,我觉得还是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和他们提到“偷”这个字,一来是他们对拿钱的行为没有消费的目的性;二来他们可能不太理解“偷”的含义。所以,家长也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先问问孩子的目的是想干嘛,然后和他们谈谈钱方面的事情,孩子是能够理解的。

这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千万不要把孩子吼住了。


泥鳅里的香草


你让他把钱给姥姥送回去,跟姥姥说对不起,教他以后用钱管父母要,不要随便拿大人或者别人的钱或东西,慢慢的就懂得了别人的东西不要或者不拿,孩子从小就教育他,不会变坏的,不要来横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