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况,家长必须管孩子作业,但方法你用对了吗?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字 | 本文共5300字,阅读约需8分钟声明 | 本文由“魔斯妈妈育儿实录”原创,喜欢我,请点击“关注”按钮

之前我连发两篇文章,都在提倡家长不陪孩子写作业,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我也给出了怎样解决儿子磨蹭、拖拉问题的经验分享。

这两篇文章,应该可以解决一多半孩子的作业问题。因为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是有进取心的 ,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具备学习能力的。之所以出现家长一盯孩子作业就崩溃的情况,大多还是源于家长自身心态和教育方法的问题。

但是有一种情况,家长对于孩子学校的学习和作业,是不能做甩手掌柜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现抵触、厌学的情绪,那就必须要关注孩子的学业,看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就针对这种情况,给出一些建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方法是否用对了?

1、 把一份并不完美的作业交给老师

很多父母管孩子作业,都希望孩子的作业能字迹工整、解题正确。很多父母管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孩子作业不够认真、总是出错、拖拉。而事实上,父母的情绪才是扼杀孩子学习动机的元凶。

情绪来自哪里?情绪并不来自于外部一件事情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一件事情的内在看法。如果我们能换一种思考方式,换一看法,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我这里要给出的观点是:如果今天跟孩子已经就同一问题讲了两遍,孩子还是犯错或者搞不懂,那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继续灌输、纠错,而是要学会放下。我们不一定非要给老师交一份完美的作业。更不能因为交作业,而闹得父母孩子都不愉快,导致孩子更加厌恶、惧怕学习。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能看到孩子的进步

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想完全纠正,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当时当下,如果想改变孩子,那首先应该有接纳孩子不完美的心态。

爱是信任和放手,爱是尊重彼此是独立的精神个体。很多时候,我们父母过于干涉孩子的作业,一遍一遍的敦促孩子,纠正孩子,潜意识里是不敢面对孩子的错误和问题,对孩子寄于了太多的期望。但事实上,爱一个人不必追求他的完美,爱一个人也不需要任何回报。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成年人之间关于爱的解读,对孩子也同样适用。

哲学家弗洛姆曾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的成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所以,放下我们的权威意识,放下我们的操控与制约。从接纳孩子的现状开始,我们才能冷静的思考如何去帮助孩子一点点的进步。

有时候,那个不完美的孩子,不仅仅需要父母去接纳,更需要他们自己去接纳自己。当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时候,他们才不会用逃避、叛逆去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与焦虑。而这其中,父母的引导必不可少。

(2)陪娃写作业,重在引发思考,而不是追求正确答案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它是一个多维度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完成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让孩子学会思考,就等于激活孩子探索知识、探索世界的心灵密码。做作业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只是在按套路做作业,只是被动的吸收父母教的答案,那他的学习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父母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把关注点聚焦在引导孩子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上。

有很多父母一开始可能也会尝试引导孩子思考,但是一遍两遍孩子没领悟,父母的脾气就上来了。要不然就是放弃,直接告诉答案,要不然就是开始打骂。面对这种情况,不论是引导方法,还是对待结果的态度,我们都需要做出调整。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

有一段时间孩子学习英语,一遇到不会写的词和句子就来问我。一开始,我也很“全情投入”的给他讲解。把那些英语的时态一遍遍的给他梳理。但是发现他还是总出错,心中也不免恼火。关键是,孩子就此对我产生了依赖感。一有问题,哪怕是非常低级的问题,都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都要跑过来问我。

后来我反思:太过投入,就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应该适当的回避,引导他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我内心会释然一些,孩子也更独立一些,双方的心态才能达到平衡。所以,儿子后面再来问我一些本可以通过字典、百度解决的问题,我都不再跟他做讲解。

我认为,语文、英语学习,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至于数理化,也可以不告诉答案,告诉孩子解题的思路即可。

至于说对待作业结果,父母更需要心态放平和。一次两次学不会,没关系。只要孩子还愿意尝试、愿意做练习,就一定可以慢慢掌握。如果是因为孩子态度马虎才出的错,那就更不用太焦虑了。或许你可以不给孩子纠任何错,让孩子把一份并不“完美”的作业直接交给老师。

对于孩子来说,老师批改的那些大大的“红叉”,也许比你说教一百遍都来得记忆深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独立、自强的孩子。潜意识里将孩子当作弱者,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拿到第一手经验的机会。赋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责任,让他学会承担后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提醒:以上方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一定是在正向、积极、不带任何情绪化的引导孩子。

2、逆向思维:惩罚孩子不做作业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盯娃写作业的段子,打骂孩子、惩罚孩子、被孩子气到吐血,似乎都变成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不论是打骂孩子还是惩罚孩子,本质上都只是成人在拿孩子撒气,滥用权威,打击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必须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愉悦、成就感和自信心。

当你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门是关闭的,你说什么都没用,只会带来孩子更多的不自信,更多的逆反情绪。当孩子把心思都放在与你对抗上,作业完成只会更加困难。

恶意惩罚孩子更是要不得。孩子天生并不反感写作业。之所以有些孩子厌学,做作业拖拉,错误连篇,跟孩子对学习和作业的感受性不好有很大关系。而惩罚孩子、加码作业,是其中最常见的错误方法之一。

罚孩子一个单词写几十遍,越罚,孩子越写不好,父母越生气。很多父母甚至会怀疑是不是孩子不够聪明。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孩子学习效率高不高,是源于他的情绪。情绪影响了他对事物的接受度。厌恶感会把他所有的记忆通道都堵死。

当孩子控制不了情绪,就无法冷静思考

家长若想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不妨适当采用逆向思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说:一切需要与欲望都含有缺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就不要在这个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者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不被满足,继而珍惜。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用错了方法。“你要是再错,我就罚你写10遍!”几乎每一个盯娃写作业的父母都曾说过这样的话。试想,当你一遍又一遍的让孩子写错题、错字时,孩子是怎样的心态?他会欣然接受吗?当父母把“作业”当成一种暴力手段用来惩戒孩子的时候,孩子怎么会对这样的方式产生好感? 他只会对这门课产生更强烈的抵触心理。下一次依然不记得,继续做错。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还有一些更惨痛的例子。随便搜一搜网络上的信息,近些年,因为被老师或者家长惩罚,压力太大而自杀的孩子也屡见不鲜。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不吃这套。你罚他不写作业,他会高兴死。真的吗?孩子真的不怕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要追溯到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了。这样的问题,多半是在孩子最初学习时被过度打压,既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会渐渐的不在乎大人说的话,丧失理性和自爱自重之心。孩子的这种“厚脸皮”只是对自己内心脆弱的一种掩饰。

所以,当我们在陪孩子写作业,想发火、想惩罚孩子时,都冷静的问一下自己:我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并不是不能被惩罚,只是父母都必须明白: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惩罚才能够帮助孩子不再总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误。如果惩罚只是让孩子为做错事付出代价,便没有了任何建设性的意义。

3、 替孩子写作业

替孩子写作业,这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但是方法运用得当,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

快考试了,学校作业明显加码,成堆的试卷要完成;明明已经烂熟于心的字词,却要被反复抄写;数学计算题也是一样,大量千篇一律的练习……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经历。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让孩子去不折不扣的完成?

那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有更大的难题需要攻克,或者说考试之前,有针对性地复习对孩子更有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是该完成老师的作业,还是去帮助孩子解决个性化的难题呢?

三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几乎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教育家都在儿童教育上提出过“差异化教学”的思想。但在实际的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很少有老师能做到差异化教学。这和中国师资缺乏、大班制教学限制个性化发展有关系。所以,不同的孩子不得不接受一模一样的教育,不管你需要还是不需要,适合还是不适合。

受制于现实情况,我们不能苛求学校的个性化教育。但是,每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契合孩子能力和特点的教育。

替孩子写作业,并不是助长孩子不正确的学习态度,而是以理性的态度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替孩子写作业,并不是盲目帮助的。我们只是在孩子作业压力特别大,已经影响到睡眠或者其他学习的时候,做的一种取舍。舍:让孩子少做一些他确实已经会了的作业。取:给孩子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更有用的东西。

我们经常对孩子说要珍惜时间,可花一两个小时去写没有意义的作业,不也是在浪费时间吗?总结替孩子写作业,有以下几点好处:

(1) 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没有让孩子对作业感觉到枯燥、乏味。

(2) 帮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发展兴趣、特长。在孩子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如果孩子的时间每天都被各种功课充斥,他一定不会有很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或者跳脱出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疲于奔命,反而会影响学业。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我替孩子写一次作业,以后他产生依赖感怎么办?我想说,替孩子写作业的前提,一定是确认孩子已经会了,或者是特别机械、重复的作业,而且并不是一个常态的行为。我们要把“替孩子写作业”引导成父母对孩子的理解,而不是对孩子的恩惠。这样不仅孩子懂得心存感激,父母的心态也会更加平衡。

替孩子写作业是一种教育意识,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恰当的运用,可以帮助到孩子。但是也需要避免方法不当、弄巧成拙。

4、 对一些暴力性作业say no

孩子有时会遇到老师惩罚性质的暴力作业。比如说,孩子上课讲话或者考试没考好,被惩罚,增加了作业量。而有些作业量,在孩子看来是不可完成的。

通常来讲,成绩不太好或者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往往会遇到这些情况。如此加码作业,对于本就学习不太好的孩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现实生活中,我见过许多父母,明明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合理,却只是一边抱怨老师,一边又不停的催促孩子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作业,家长也可以采用替孩子写的办法。但是我认为,如果是非常明显的暴力性性作业,不仅对孩子学习的进步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情况下,父母是可以建议孩子不写这些作业的。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仅仅是替孩子写这些作业并不解决问题。父母更需要做的是积极与老师沟通,商量更好的解决办法。

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会得神经病。

所以,如果让孩子去适应这种暴力性的作业,不仅无法让孩子的学习进步,还会破坏孩子的人格完整和身心健康。

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凡和学习有关联的任何不痛快的事都要尽量规避,不能让孩子产生对作业的厌恶感。哪怕孩子不做作业,要面临被老师批评,甚至父母也无法做通老师的工作,我们依然要对暴力作业say no。作为父母,就更不能自己给孩子加码暴力作业了。孩子学习,不是为了“不让老师和家长批评”,也不是为了迎合权威,而是为了学到真正的知识,并且学以致用。

在这个问题中,有一点值得强调。如果孩子真的遇到学校老师的暴力性作业,父母在建议孩子不做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和老师正面、积极的沟通。而不是无奈的看着孩子在作业中苦苦挣扎而袖手旁观,更不是单方面让孩子不写作业,却不替孩子疏通学校层面的影响。

结束寄语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之所以屡屡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让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不相信孩子的本能是自爱和积极进取的,总是担心不及时管教,孩子就会犯错。我们总认为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但往往切不中要害,掌握不住分寸。



我是 ,俩宝妈,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喜欢历史、喜欢旅行。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从卖方研究写行研报告到创建魔斯英语品牌开设30多家校区,再到跟宝爸宝妈们一起探索育儿心得,我一直在跟随心的方向前行。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也欢迎交流任何有关育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