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愿意住城里,但又不能独自住农村怎么办?

July-黄小晶


老人不愿意住城里,或者城里住不习惯,农村没法住,乡村里没有年轻人,没有过去的邻里互相关照,受伤啊,被盗啊等等,都是大问题。可是作为子女,又不能不管,不操心。真是子女的心病。#老人不愿住城里#

咋办呢?

说说我的办法。

坐标:湖北某山区农村。

老人年龄:70岁以上。父母双方生活能自理,都有慢性病。

方法:在本地镇上,购买住房一套,面积要足够大,在130方三室一厅以上。方便子女回家有地方住,特别是过年过节,兄弟姐妹们,都回来,都得有单独或者合住的房间。本地镇上的房子,一般都很便宜的。比如本人购买的三室一厅130方,6.5万元。至于有没有产权,别操心,完全不管,都是知根知底的当地老板建的,便宜就是没报税,报税就贵,就有产权证。当地的村委会,镇政府收钱了,同意才能盖。至于他们收钱后是不是上交了,别管,房子便宜,住着方便,是硬道理。#新农村#

优点:

一交通方便,无论是子女回家,还是老人回老家,都非常方便。随着国家的富强,对农村的投入,越来越多,首先提现在公路上。农村通镇公路,普遍是一级或者二级公路,子女回家看父母,会非常方便。老人回村的路,要差点儿,没关系的,老人们有的是时间,让他们去晃悠晃悠,一般都是顺丰车,熟人熟事,敢说。#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二看病办事方便。得力于国家的医疗政策,镇医院的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老人住在镇上,有个头疼脑热,随时都能搞定,镇医院报销的比例还高。关键是随时搞定,即使看不好,医疗转诊也非常方便。

住在镇上,村里办事也非常方便。村干部,需要到镇政府办事,需要村民时,顺便就通知到。找村干部办事,打给电话,也能顺利解决。#医保#



三最为关键是,老人精神有寄托。近年来,得力于国家强大,乡镇建设,发展迅速,乡镇的健身设施,娱乐设施,越来越完善,聚集人口越来越多。但乡镇,本来距离村庄很近,就5公里左右,老人的老邻居,老亲戚,老人情味儿都在,没有孤独感,有精神寄托,遇事有人商量,遇到困惑,有人聊天交流。老邻居相互关照,互相照应,不怕病了无人问,遇事无人管。子女也会放心很多。


藏牦牛肉哥


老人不原意住城里,但又不能独自住农村,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农村养老院养老。

我有一个同学,夫妻俩人在新疆当兵,前两年一起转业,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天律工作。他俩在西安给自已买了套房,每年西安住几天,天津住几天,有时又跑到新疆老丈人家住几天,他父亲去世早,现留下母亲一人。刚开始让母亲住西安,母亲住段时间后不习惯,讓着要回老家。同学母亲76岁了,老家是西北农村,交通还方便,但是到了冬天可受罪了,没有取暖设施,下点雨,下点雪路滑屋冷,吃口热饭,喝口热水都是问题。这种情况下,他动员母亲去,附近养老院,每月1800元,管吃管住。刚开始老人不适应,常常说,好胳膊好腿的,在家就行了,花这钱干嘛。经过半年多的体验,老人喜欢上了养老院,逢人就说养老院好,有伴儿说话,按时锻炼,还经常帮灶,把养老院当成自已的家。看到老人生活的高兴幸福,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道。

邻居帮助照看。

我有个邻居在县城上班,住的是过去的小高层,没有电梯。父亲去世10多年,母亲84岁了,身体还算硬朗。母亲嫌儿子住的楼层高,上下不方便不去。让上养老院母亲也不去。没办法,聘请邻居家妇女照看,每天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老太太家,看有事没事。月护理费1200元。刚开始俩人和睦相处,可是慢慢产生矛盾。原因很简单,给老太太买的菜,有部分跑到护理家,包得饺子护理儿子来吃等等,都是些小事。经过多方勾通协调,话说清,理辨明。最后换了个护理,平时说话办事注意一下,现在也过得挺好的。

村里日间照料。

这种养老形成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农村推广。我县三分之一的村都建立了日间照料室。负责65岁以上农村老人白天的一曰三餐。老人晚上各回各家休息。但由于经费问题,做饭师傅工资,生活日用开支等太大,绝大多数村停止了曰间照料。现做得好得村,因为有企业赞助,老年人一曰三餐收费5元,这确实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实际困难,还把老人白天聚集在一起说说话,下下棋,打打扑克。老人也是其乐融融,达到了不离村养老的目的。

希望国家加大对方面的投资,使村日间照料所真正发挥作用。


渭水河畔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年轻的我们好不容易在城市打拼有一席之地,打算接爸妈在城市享福。但是,在农村生活习惯的爸妈怎么就是适应不了城市的高节奏,邻居之间独来独往的冷漠,怎么都吵着回农村,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和老婆决定回农村在当地县城发展,每天都回家,多陪陪他们。我们这么考虑的,毕竟爸妈老了,多陪陪他们总是好的,他们养我们的小,我们养他们的老。

回家之后虽然收入少了,但是天天陪着爸妈乐乐呵呵的感觉真好,他们好才是真的好!



我是陈大树


感觉这个话题我很有话语权,我和老公从农村来到城里打拼,后来孩子也来这上学了,我就想着让婆婆来帮我带孩子,可是她来呆了几天就吵着要回去,说在这里不习惯,想家,其实他她就是放心不下我公公,怕他吃不好,还有家里的鸡,鸭,鹅,也是故土难离,后来我就叫她回去了,现在生活能自理呢,也很年轻,等到老了,就再说吧,总会有办法的,走一步看一步吧。


开着小货车的冬梅


俗话说,故土难离。要理解老人想法。建议,第一,在村子里给老人请一个保姆。说一下我自己。去年,我80岁母亲不愿去县城我那里,执意自己一个人住老家村里,没有办法,我请邻居的媳妇当保姆。都是多年邻居,都认识,雇佣也放心。保姆负责晚上做伴,烧土暖气,一天做两顿饭。折合每天60元。当然,保姆费不让老人知道,否则老人心疼钱不让雇。第二,如果村子小,村里找不到保姆,可在城里租平房,和老人一起居住,方便老人生活。


渤海新人


其实可以理解,老人在农村住了一辈子,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年轻的时候干了一辈子老了干不动了但是和黄土地都有感情了,种点青菜,种些果树就是他们的快乐,如果一味的让他们住到城市里,每天蹲在屋子里左邻右舍都不认识,说话也没有在老家那么随便,话题接触面也都不一样,难免老人会觉得不适应,所以我建议老人可以偶尔来城里儿女家小住,逢年过节小辈们还是回老家吧,毕竟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


农村郭大敏


你说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好多农村长大的人,到城市成家立业后,家里老人年龄大了,多数都想把老人接到城里与自己一起生活。


可是,我们的孝心老人不一定会买账。他们多数都呆不了多久,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月,就急着要回老家去。

为什么老人放着城里便捷的交通、先进的医疗、方便的购物、丰富的生活、流畅的通讯不好好享受,偏偏要回落后的农村去和泥土打交道呢?



是我们对老人生活照顾不周?是我们惹老人生气了?是老人出门受委屈了?

其实老人在乎的都不是这些。多数老人不愿意在城市长期呆,倒不是子女对自己不好。关键是因为他们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

在农村,人口相对较少,上了年纪的人,出门干活或转悠时,走到那里都是熟人,边干活边聊天,闲暇时间随便拉家常。在城里,整天防盗门紧锁,一有动静,先在猫眼看,不能和陌生人说话,门对门的邻居生活了几十年,都不知道对方姓什么,在哪个单位。

在农村,自己地里种点不打农药的蔬菜,做饭的时候随意去采摘。在城里买点蔬菜要挤半天公交,还要和商贩讨价还价。 更要命的是,在农村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只要天气好,都要到田间地头干一阵子,心里才踏实。可是在城里,吃了喝了没有农活干,这样游手好闲可不是农民的作风,这个最让农村老人受不了。


不要说对老人做什么好吃的,不要说给老人多少零花钱,不要说给老人买多少新衣服,不需要五花八门的保健品。你给他们弄上半亩地,你看老人在城里能呆多长时间。


帮扶路上奇闻轶事


老人不愿住城里,但又不能独住农村怎么办?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现在的农村大部分人到城市打工,出租车司机,建筑工,清洁工,那些最苦最累的工作都是农民工干的。他们为何背井离乡是为了自己及儿孙的生活。他们大都多是孝子,但无奈只得远离父母,远离生养他们的家乡。我所属的生产队,有三十来户人家,基本家家都有人外出,家里只剩下老的。前些年还有孙辈留在那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的大了,老的更老了。长大的小的紧随父母的脚步也来到城市,留在农村的只有那些年老的。

有奋斗好的在城市买了房,接老的去城市生活,但更多的老人还是留在农村,儿女只是在逢年过节回去看望一下。但接去城市的老人也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千方百计想回去。

生活环境变了,不适应。老人在家里生活了一辈子,忙时到地里干干农活,闲时和邻里聊聊天,唠唠嗑,非常随意。而到了城里,儿女白天去干活了,出去又不认识一个人,找个聊天唠家常的都没有。老人年轻时辛苦操劳,儿女想叫老人到城里享享清福,无奈老人习惯于劳动,无事可做也闷得慌,还是回到农村种种小菜,戒戒厌趣。

我认为还是随性老人,不强求,他们要回去就让其回去,子女平日多打打电话,抽空多回去看看。如果老人想念儿女了,他们想到城里看望儿女就让他们小住一段。如果老人实在不能单独居住,有条件的雇个人,没条件的只能亲力亲为了。最理想的是政府出资办托老所,让老人老有所养,让儿女安心工作。

总之,我们都有年老的一天,钱要赚,老人也要关心照顾好。




一抹残阳2


老人不愿意住城里,但又不能独自住农村,该怎么办?

其实老人希望在老家,有亲人陪伴,安度晚年!

农村对于老人来说,那是一辈子的感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况且还有那么多同村,同根,发小老友在!那种深入骨髓的感情怎舍得丢弃,而去城里居住!

我们村有一对老人,年轻时,常年在外,有房子。儿子都在城里做生意,两老人却独自回农村居住养老,种点稻谷,种点蔬菜,还时不时的看到他在池塘里边钓鱼,这日子过得好不悠闲!也许,他要的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家乡的一种回忆!



都说老人孤独,越老越孤独,那孤寡老人更孤独!

我们村有一位孤寡老人,两儿子都在城里买房子住!经常看到他那高蒌又瘦小的身躯,坐在出入村口路旁的石凳上,看着过往的每一个人。我想,他是在寻找他的儿子,他的孙子有没有回来,回来看看她!



老人老了又行动不便,不能照顾自己,这时候,需要照顾,需要亲情的陪伴,而往往陪伴又需要有付出或牺牲,你在顾虑!都说百善孝为先,我认为的孝心是,在老人最需要的时候,尽最大的能力来满足TA,哪怕,有一些付出或牺牲,都值得!都说子欲养而亲不在后再悲伤,那干嘛不好好珍惜‘在’的日子!



爸妈在,家在!家在,是一份寄托,一份念想!


我天空


老人不愿意去可能是因为生活环境改变了使他不适应,尽可能的多关心老人让他感觉到无论在哪都能得到家人的温暖,实在不愿意住城里就拜托隔壁邻居或者跟老人谈得来的每天陪陪他,可以每月给人家些佣金或者礼物什么的,一般的都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