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少年的你》?

生活观察讯


《少年的你》目前在豆瓣评分是8.7分,上映3天票房5亿,全网口碑爆棚,主演易烊千玺和周冬雨自从出道以来就自带流量和话题度,这些评分中粉丝滤镜当然不会少。但抛开粉丝滤镜,不能否认电影本身的精彩,若不看后续评分,这部电影已经取得了成功,成功在于第一演员演技在线,第二电影题材属于社会热点,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看完电影的同时值得人深思,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

周冬雨自然不用多说,凭借《七月与安生》获得金马影后,演技已然受到大众认可,但本次《少年的你》让我们看到一个新的周冬雨,周冬雨的陈念,看着她流泪你会跟着流泪。

让人惊喜的更是易烊千玺,在这之前他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已经让观众赞不绝口了,而《少年的你》中小北的压抑、不甘、隐忍、痛苦,各种情绪被易烊千玺拿捏的分毫不差,而后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演员易烊千玺。

本片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校园暴力,许多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是否会代入自己呢,是否会想到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呢?如何才能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我们经历过的不想让下一代再经历一次。





娱乐生活的事儿


在欺凌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欺凌不仅仅是两个对立方所产生的行为。

在欺凌发生的瞬间,所有在场的人都会被卷入其中。心理学家Salmivalli把参与欺凌的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除欺凌者与受害者外):

协助者(assistant)是欺凌中最大的帮凶,也是最软弱的。在欺凌者首先实施欺凌行为之后,协助者会迫切地想要加入到其中。我们校园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一开始只有一个人欺负人,后来更多的人加入。协助欺凌者好像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行为,类似「站队」:我跟你是一拨的,我帮你欺负别人,你别欺负我。

起哄者(reinforce)如果个体对于帮助他人之后的预期是偏负性的,例如会认同「枪打出头鸟」、「我并不能改变什么」,那么将很有可能成为起哄者。

局外人(outsider)在面对欺凌行为发生时可能会选择回避、直接走开。但他们是欺凌事件中变数最大的角色,如果他们能够改变对于反抗欺凌的负性预期,那么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抵抗者(defender)是欺凌行为中最具保护性的人,是与受害者站在一边的。这些敢于反抗欺凌者的孩子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较少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校园欺凌的后果,也远比想象中更严重

有一位受害者这样描述自己遭遇欺凌后的感觉:

“就像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

根据统计,校园欺凌会对一个人造成这些影响:

失眠。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暴露于欺凌的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心理失常。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遭受过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被欺凌经历越多、时间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

影响正常学习。欺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翘课、甚至辍学。而在我国,普遍情况就是,只有当一件事情影响到孩子成绩时,才会引起家长关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我国父母对于孩子成绩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钝。

严重行为问题。被欺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反社会型人格。美国每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个枪击者都曾经被欺凌过。

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这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来说,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这种慢性压力甚至会永久地损坏大脑神经元。

这些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引起随后愈加严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九年制义务教育,对那些饱受欺凌的孩子来说,就是受长达九年的罪。




德禧福荟生活馆


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画面。

陈念和胡小蝶去搬牛奶——因为只有陈念愿意陪胡小碟去。胡小蝶先拿了瓶牛奶——最后的反抗,也可以说是想“通”了。

咬吸管——她在犹豫,可能在想为什么是我呢?以及是否要去死?喝完的牛奶瓶放在最中间——人群里被霸凌孤立的胡小蝶

陈念戴上耳机,耳机里的英语在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大家都朝一个方向看去是世界非常安静——重大事件往往都发生很平凡的时刻

盖完衣服后陈念回眸被拍——暗示她成为下一个被霸凌者。陈念被警察问话后回到教室凳子上有一滩红墨水,胡小碟坐下去,陈念没有——故事走向不同的结局

陈念被魏莱推下楼梯——魏莱被陈念推下楼梯

陈念决定给郑易打电话——转场画面太阳漏出云层

三个女孩只是退学了之——太阳又被云遮起来了。第一次亲吻,她救他——第二次亲吻,他救她

陈念第一次去小北家吃泡面时的一句话,有没有人教过你怎么说话啊,小北反应很激烈——因为真的没有人教过他,他的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二刷这里也是一个泪点)

施暴者三人组去找陈念,陈念藏在垃圾桶里,铃声响起,许淼没有告发陈念——陈念才会陪她回家,以及被骗受到严重伤害。

小北说我走在你后面,你回头我就在——陈念站在阳光下,小北站在阴影中

小北被抓去派出所,让受害者辨认时说:想活命就闭嘴——得知强奸案的关键细节,后来模仿制造证据

高考时连日暴雨——魏莱死亡,小北陈念进入困局,不可解

小北一直都穿连帽衫,路过摄像头就把自己遮起来——最后抬头看向摄像头活在了阳光下

陈念被警察接走,二人开始在警局接受审讯——陈念出门时拿的是小北戴过的帽子

两人一起剪圆寸拍第一张合照——小北为了隐藏他和陈念认识的事实,被删除

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所以小北那么坚定的帮陈念顶罪,因为陈念是第一个向泥沼中的他伸出手的人

郑易(正义)爱睡觉,魏莱(未来)没有了。

陈念自首后和小北在去往监狱路上对话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的脸上

最后的阅卷画面出现了2015年字样——陈念出狱后又参加了一次高考

小北为陈念绑的小雏菊就像是把他的希望送给陈念。

最后小北出现在画面里,全厅的妹子都在惊呼/小声地尖叫(包括我)

二刷时我和弟弟说:她们会尖叫话音刚落就发生了,不信你们也可以等待那一刻。



深夜星扒


1、欺凌别人的女孩叫魏莱,和未来同音。如果这就是未来,这样的未来不要也罢。

警官的名字叫郑易,和正义同音。他一定要还原真相,虽然真相让两个人都接受法律的制裁。

陈念谐音成年,高考完就是大人了,但是没有人教过如何做一个大人。

小北的“北”寓意北京,最后两个人一起完成想去北京的愿望。

2、开头的酸奶瓶,一整箱都是完整的, 只有胡小蝶的是被咬的不成形状。可见,胡小蝶内心已经不完整了。

3、胡小蝶跳楼的时候,陈念在听英语听力,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会是一个新的世界平衡,弱肉强食的一个平衡”

4、胡小蝶留下的血迹,没那么容易清洗的。但是第二天,校园里的男女哄笑大闹,踩过胡小蝶的死地。每个人都有作恶,但旁观者永不忏悔...

5、陈念跑来小北的家里,手机不停的响,是同学发来的嘲笑。这时小北说了一句,“有男友还来我们家啊?”

他说的是“我们”,不是“我”,说明还想着妈妈,是我们的家。

6、审讯的女警官是大着肚子的,直到陈念说出那句台词:“如果世界是这样子的,你会忍心让孩子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吗”

7、陈念高考第二天,下雨路上墙角盛开了白色雏菊,导演给了一个特写,是小北用绳子给她绑上去的,高考所有考生都有家长送花,小北不能陪她,所以把花绑在柱子上。太戳了。

8、在后面又有了一次电脑阅卷,试卷上写的是2015年,陈念的高考是2011年,她出狱后,又考了一次。

9、陈念后来被警察再次带去警察局的时候,她抓起来了一个帽子,那个帽子是小北留给她的鸭舌帽。

10、胡小蝶死后,教师窗外的栏杆都是封住了的。说明学校对这件事的重视。

11、陈念在高考前给妈妈打电话说:“你相信我吗?” 还有小北知道陈念杀了魏莱后说的:“你相信我吗?”是一个含义,我会保护你。

12、小北跟着陈念过马路,之前都是安稳的,然后突然周冬雨过去是绿灯,小北后面变成了红灯。剧情开始了转变,小北被怀疑强奸,陈念被拍视频,这个手法很像杀手莱昂里的那个红绿灯。

13、云层的运用是有含义的。陈念在下定决心给警官打电话供出魏来时,天是亮的太阳出来了;郑警官去找魏莱父母,云层翻滚遮住了太阳。陈念去探监小北,两个人笑了,云层散开,在车上时阳光洒在脸上,两个人守着云开,见到了光。


幸福de野草


“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变成最聪明的人,如果可以的话,保护世界”

“能做得到吗?”

“想试试”——陈念&小北

 

大概只有少年人才能说出保护世界这样天真、可爱的话吧。

如果你不去了解,你会以为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少年。

未成年、在上学这两个条件筛选出来,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来说,确实有很多、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陈念、刘北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两个。

他们曾经历过什么?

 

伤痛

陈念,校园霸凌受害人之一

那么多的同学,为何她会成为受害者?

可能最初她受到关注是因为,

为承受不住霸凌而跳楼的同学披上了一件衣服。

然后同样的霸凌在她身上重新上演了。

椅子上的那潭墨水、放学后同学的推搡、

小团体的排斥、同学异样的眼光、

在青春敏感时期小混混的骚扰、

母亲卖三无面膜被追债全班同学知晓时自尊的伤害……

 

她做错什么了吗?可能和那些麻木的同学相比,她多了一份善良、勇敢和倔强。

在人群中她变得突出,显眼,与众不同。

有时候与众不同在别人看来就是一种原罪。

如果善良就要遭受欺凌,勇敢就要承受痛苦,那热血还可以存活多久?

 

你为什么不上学了?

读书没用

有用

对你有用,对我没用

你太干净了,你不懂。——小北

 

刘北山,街头小混混

小时候父亲跑了,母亲带着他生活,作为一个妨碍母亲再嫁的拖油瓶,最后母亲也离开了他。

像浮萍一样,没有家人的人是没有根的,所有的地方都是远方。

不知道可以去往何处,归来的时候也不知道回到哪里。

陈念的一次街头相助,让两个世界的少年人相遇了。

一个可以考取北京高等学府的好学生,

一个早已辍学游荡社会的小混混,

命运让两条本应平行而去的命运线相交了。

 

 “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魏莱,霸凌者

“我不需要你原谅我,只要你不报警,让我做什么都可以,我可以给你钱”

“如果不是这些事,我们本来可以成为朋友的”

“要学会和好人打交道,这辈子就太轻松了”

 

罗婷,霸凌者团伙之一

“为什么会轮到我,我明明什么都听他们的”“是谁在保护你啊,他能不能也保护我”

 

魏莱之死

是谁杀死了魏莱?

只一次成长,花多少力量挣扎?——《少年的你》

谁杀死了魏莱?

 

只一次成长,花多少力量挣扎?——《少年的你》

谁杀死了魏莱?

是我,陈念说,

用我的痛苦和绝望,

我杀了魏莱。

谁看见她死去?

是我,父亲说,

用我的漠视和苛刻,

我看见她死去。

谁取走她的生命?

是我,妈妈说,

用我的纵容和偏见,

我取走她的生命。

谁来挖坟墓?

是我,小北说,

用我的凿子铲子,

我会来挖坟墓。

谁来扶棺?

是我们,

老师、同学、

还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我们会来扶棺。

谁来敲丧钟?

是我,警察说,

因为我能明辨事实。

所以,再会了,魏莱。

所有的人,

全都叹息哭泣,

当他们听见丧钟,

为可怜的魏莱响起。

 

启事

通告所有关系人,

这则启事通知,

下回社会法庭,

将要审判魏莱父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魏莱父母:

当她欺凌他人的时候,

我在想,作为霸凌小团体的头头,别人为什么听她的呢?

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下首先想到的就是钱,他们家肯定有钱。

后来,警察和魏莱母亲的谈话,证实了确实如此。

从他们家的全家福和父母的价值观可以看的出来:无疑,他们父母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但魏莱是否幸福?从全家福的笑容可窥见一二。

 

 “什么样的人值得交往,怎么交往,这都是学问,别的孩子可以不考虑,她不可以不考虑,她跟别人不一样”

“很多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吧,对方家长什么身份,他们孩子心理素质怎么就那么差,学校又该承担什么责任”

“这孩子还是单纯,她不吃亏谁吃亏”

 

魏莱在听完母亲质问警察这一段话后,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试问:在这样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孩子,对明辨是非、承担责任这些方面会有怎样的理解?

“你让我妈来也没用,我不会给他们一分钱”

“她要没死的话,考上大学工作得多久,才能孝敬她妈这么多钱”

“胡小蝶死了不是挺好的吗?她要没死的话,她妈也弄个不到那么多钱,说不定到学校一闹能弄几十万呢?”

物质条件富裕是弥补不了心灵缺失的。

 

“我不能再复读了,我爸爸已经因为这件事一年没和我说话了”。

我想她固然是一个坏小孩,但也是一个缺爱的小孩。

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

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给她,

造成了她观念的偏失。

在父母面前她肯定也是一个乖小孩,

以达到父母的要求,营造父母喜欢的形象,

来赢得多一点的关爱。

这是谁的悲哀?

 

留守儿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留守少年

陈念的妈妈:

一个卖三无面膜的普通女人,忙于生计四处奔波,为了躲避面膜过敏的顾客、债主的追债,躲藏在外。

就像警察提到的另一种人

“他们的父母在深圳打工,可能一年才见一次面”。

这样的身份非常耳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留守儿童的父母。

我,一直以为留守儿童一般都指的是上幼儿园、小学的小孩,然而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这样家庭背景下的未成年是留守少年。

 

他们的身体变得更高更大,可是,心灵上的缺失反而更为显著了。

因为他们正在由少年步入成年,由于年龄的成长觉醒了更多的意识,也需要承受更多的东西。

他们可能比较敏感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

他们可能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肯定而缺乏自信,

他们更懂事、更早熟、但也更缺乏安全感。

 

这一切可能暴露在外的特点,都能成为别人攻击、伤害他们的武器。

在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保护而造成的伤害,可能永远存留在他们的心灵上。

在陈念试图想要和妈妈求救的时候,妈妈的忽视让她绝望。

当然她知道她妈妈是爱她的,就像中国万千传统父母,在外奔波为儿女操劳想要为儿女打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但,更多时候,关爱更重要。

 

再婚家庭:父母双全的孤儿

只一次成长,花多少力量挣扎?——《少年的你》

小北妈妈:

婚姻的不幸,并不能泯灭掉父母的责任。

我可以理解你们的分离。

我曾经也拥有家,拥有整个世界,他们也曾把我捧在手心,宠爱,

如果有人真正地对你好,而我是个负担,

我可以忍受离开你,

但请你别抛弃我。

我不想成为父母双全的孤儿。

我吃的很少,我会很快长大,我可以去挣钱,我会孝顺你

请,

别丢下我。

 

报之以歌

成长

 “高考完了,我们就变成大人了”

“妈妈说:当大人就一点好,就是记性会变差,所以什么事都不用往心里去,反正都会忘记的。

 

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虽然我们可能已经是一位大人了,但我们从不知道是是否已经蜕变以及我们是何时、如何蜕变的。

 

遭到暴力如果没有一个刘北山,该祈求谁的庇护?

那些遭受遭受校园暴力的人身边都会有一个保护者吗?

我想不是的,那应该是少数的,极少数。

我不知道说这些话是否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我还想说:

你可以做自己的救赎,做自己的刘北山。

不做沉默的羔羊,用可以抗争的手段去抗争。

 

一个人在黑夜里寂寂行走,只要坚持,一定会迎来光明。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该对陈念,还是小北,还是对无数个正在遭受痛苦的人来说。

人生路上总会有阴影,你要相信你自己做的对,抬头总能看见阳光的。

 

只一次成长,花多少力量挣扎?

 

END

 

 



影视推荐ing


这个电影我看了两遍,哭了两遍,难过了两个星期,给周围朋友的电影推荐语是:很真实很窝心很无力很庆幸很安慰很难过很无奈,但很值得看,适合一个人看。

以上是我对电影《少年的你》最直观的感受。

电影《少年的你》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实打实的票房成绩说明它是成功的,但我更看重的是它的现实意义:让我们真实地直面校园欺凌问题,去思考教育与保护的真正意义。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高考在即,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牵扯出一连串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念也被一点点卷入其中…面对警察的调查、同学的欺凌,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小北(易烊千玺饰)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一个意外,两人的相遇,改变了两个少年的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有关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时有报道。报道之初,大众或痛心疾首、或群情激奋、或悲天悯人、或呼吁治理等等,看似每个人都在发声,讨要一个说法。但是生活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信息更迭的速度快到让人无法想象,通常在事件报道一周前后,出现夺人眼球的新闻事件,大众的注意力被转移,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自己曾经关注过的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进度、处理结果……

以最近发生在河南禹州女童眼睛被男同学强塞纸片一事为例,事件一经报道便引起官方关注,然而现在风头过去了,处理结果出来了,涉事学校校长及班主任做出深刻检讨、加强对涉事学生的心理疏导、鉴于涉事学生较为年幼,以批评教育为主。

看到这样的处理结果,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但是我很庆幸能够有像《少年的你》这样一部反映校园欺凌的电影搬上荧幕,让我们能够通过大荧幕直视欺凌者的嚣张、残忍与冷血,能够真切的感受被欺凌者的恐惧、挣扎与绝望,能够时刻警醒着大众要时刻关注校园安全、防范校园欺凌事件。

曾国祥导演是擅长用电影语言讲故事的,尤其是在这部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运用,锋利且扎心。胡小蝶跳楼前空洞的眼神,陈念被剃光头之后与小北的对视、小北被抓捕时刻望向陈念的不舍、两个人再相遇时的微笑凝望、魏莱面对父母与警官时的无辜……演员的一颦一簇,每一个微表情,都通过电影院的大屏幕传输,真真切切的映在每一位观众的眼中,刻在每一位观众的心头。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电影表达手法,整个电影的表达是尖锐的、是撕裂式的、是疼痛的,是带着在无声中呐喊的绝望的。不过最后导演也是温暖又充满希望的,陈念和小北一前一后走在阳光下,实现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承诺。

最后,希望未来生活中不会再有挣扎求救的陈念,也不会在出现跟在陈念背后走在阴影中的小北,相信那时候一定是阳光洒满人间,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


恶读研究所


《少年的你》由周冬雨(饰演陈念)和易烊千玺(饰演小北)主演,讲述陈念高考前遭遇的校园暴力,得到小北的保护。但陈念仍被魏莱欺负,陈念推倒魏莱,不想造成过失杀人。小北为陈念顶罪,但陈念选择说出实情,最后两人都双双入狱。多年后,陈念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小北仍在陈念身后护送她。

01被欺负的心酸和痛苦

这世界就两种人,没本事被欺负的人和有本事的坏人。

胡小蝶和陈念,是被欺负的人。

胡小蝶遭遇欺凌,选择跳楼自杀。

少年时的陈念因为帮死去的胡小蝶盖上衣服,而被魏莱三人当成了下一个欺凌的对象:弄脏椅子、用球打头、推下楼梯、打耳光、甚至剪头发、拍裸照……

胡小蝶被欺负的面无表情和无人施手的泪流满面。

陈念的无助和痛苦。

这两个被欺负的人都遭遇着强烈的心理痛苦。

每个成年人的年少,也许遭遇过欺凌,也许看过欺凌,也许听说过欺凌。而今回想年少时候,会为自己心酸为别人心痛。

02 同学的冷漠成了帮凶

《少年的你》中的胡小蝶,哭诉着说:明明知道她们欺负我……可是没有一个人帮她,哪怕她死去,也没有一个人揭露她跳楼的真相。

陈念被别人弄脏椅子,没人出声。被推下楼,没有人伸手。上体育课打排球,没人愿意传球给她,也没有人愿意接她的球。

年少的我们,不少像胡小蝶一样,像陈念一样,遭遇欺凌时,同学们不是帮助你,而是成了帮凶,不是嘲笑你,就是漠视你的存在。

03 无人保护的悲伤

陈念遭遇欺凌,没有默默忍受,选择反抗。更有小北的保护,陈念在遭遇痛苦的时候,依然选择保护世界,而小北则保护陈念。

算有小北的保护,度过一段开心自在的日子。但仍被坏人钻了空子,遭到最令人心痛的欺凌。

可是我的年少呢?其他人也遭遇欺凌的年少,或者正遭遇欺凌的少年呢?

软弱的我们无力反抗,无力对抗,无人保护。

更多的我们,就像经历欺凌的陈念成为一名老师,也依然见到学生是一副被欺凌到默默忍受,独自承担的模样。

04 未来和人性都是有好有坏

魏莱是美的,但她是施暴者。未来也是美好的,但它也会给我们带来意外和痛苦。

我们总是被教育善良,希望周围的人都对我们和颜悦色。

可是人性总是丑陋的,不是言语暴力,就是行为暴力。

也总会有一些性子善良的人,在遭遇这些时,心理承受着别人感受不到的千万倍痛苦。

默默挺过来的也许会有美好的未来,也许心理会不健康,也许会记恨同学一辈子。挺不过来的,也许会终身一跃,香消玉殒。

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树,挂着青皮的果,苦是的,甜也有。

愿度过少年的我们,忘却被欺负的痛苦。

愿少年的你,没有被欺负的痛苦。

愿你生活在阴沟里,仍仰望星空。


看剧有感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所取得的商业成就有目共睹,票房说明一切,证明这部电影还是有巨大的市场。

到现在都记得一句话: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这部电影档期一再推迟,很多人也一直关注着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表演。

故事的主干很简洁,因为校园欺凌使两个即将成年的少年小北和陈念相遇,高考和两起命案相撞,两个人的命运被改变。围绕着故事的主干生长的枝节也是心设计的。小北的故事,陈念的家庭。魏莱的心理线索,恶女角色转换,街头的争斗,警察局审判。 一段台词:

北:读书有用吗?

念:怎么没用?

北:对你来说有用,对我来说没用,你太干净了,你不懂。

念:我要读书,成为一个很聪明的人,然后保护世界。

北:那好,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路过的一个吻,拯救了他们两个人,也是以善和爱去拯救世界之吻。灰色生活轨迹里,压抑痛苦的学校里。两个少年的一吻,故事开始了,生活从绝望变成有了希望,甚至有了有了欢笑。当然是确认过眼神之后,吻成了最绝妙的一笔。如果不通过情感流动是情绪发展的话,莫名奇妙亲上一个陌生人是很突兀的。但是他们演技hold住了。

小北13岁开始独立,以少年的能量,漂泊人间,独居在桥底下一间木屋里。以一个孤儿的身份,独自面对社会最黑的一面。这个时候他的生活是没有重心的,没有目标希望的。幸好,善良的陈念给了他一个吻,并爱了他。

陈念面对高考高压,同学欺凌,家庭的困难。在理想的支撑下,最弱的外表下有最强的心。所以尽管她的泪一直留个不停,可是心里的堤一直坚强矗立着没有奔溃。

小北对陈念长情的守护,坚韧的信任。可以单纯到为一个喜欢的人背负死刑,或者无期徒刑。深深的悲壮感,在探监时痛哭中被放大到了极点。

两个孤独,弱小而顽强的心灵。黑夜里前行,心是绷得很紧的,相遇使色彩活了起来,少年力量如在海里没有灯塔的小船,相遇结伴同行。

少年的情怀是这部电影亮点,用少年炽热滚烫的红心,去融化成人世界冰冷麻木的坚冰。

电影中很多镜头是脸部特写,以表情来叙事。很考验演员的演技。音效的带入和切换也很有新意。如考试和教室的片段。电影的色调的明暗,和长镜头打碎和拼接处理,都体现了制作的匠心。

魏莱是一个施恶者的典型,她在凌辱他人时毫无内心谴责和罪恶。只为了发泄嫉妒,愤怒。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同学。她面无表情,心理扭曲变态,甚至有人格分裂的倾向。一直活在自己创造的统治的世界。此角色意在指明现实中上层精英家庭,存在着一些自私无情的人,凡事以利益和自我为出发点。毫无社会责任和所谓道德追求。因此,在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下,一些娇纵自我,极度个人中心的子女被培养出来了。

根源在于,精神价值的扭曲和缺失。把儿童时期的个人中心,自私性格保留,家庭教育和金钱使可她所有自私想法得以实现的可能,因此阴暗面被放大成灾。而不是通过良好正直的教育,约束教化培养。

年轻警察郑易,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面正义一面失望。因此他从一个不爱睡觉的人成了一个整天睡觉的人。为什么?因为现实势力太强大了,很多情况下他无力维持正义,因此在现实重压之下,他越加无力疲惫。

围观的同学也表现道德缺失,无正义无立场的灵魂麻木和恶趣味,这种现象也是真实普遍的。

在近期发生的欺凌事件后,电影上映,与现实可以说是直接相关连的。 因此, 《少年的你》是锋利的,在这时候上映,与社会现实交锋。敢于直接深入中国的现实,发挥力量。演员也是表演锋利的。它将以锋利的姿态,直指被忽略回避的社会现实。并且以优良的制作,剧情,表演,在中国电影群众里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小暴看电影


一场高考前夕的校园意外,改变了两个少年的命运。

  陈念(周冬雨饰)性格内向,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努力复习、考上好大学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头。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牵扯出一连串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念也被一点点卷入其中…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小北(易烊千玺饰)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

  大多数人的18岁都是明媚、快乐的,而他们却在18岁这个夏天提前尝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场秘而不宣的“战斗”正在上演,他们将一起守护少年的尊严[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好的题材,则可以让影片赢在起跑线上。《少年的你》将目光集中在了“校园霸凌”的问题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共鸣。

其实国外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校园霸凌的问题,像韩国著名电影《熔炉》,除了讲述聋哑学校中的性侵悲剧,也揭露了韩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校园霸凌。

校长夫人、老师虐待殴打学生,甚至会将孩子们的头按进有水的洗衣机中......结局更是心塞,无论主角多么努力,孩子们的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公道呵护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的责任。国家在行动,社会也有期待。新华社也撰文评论《少年的你》,文中写道:“学校欺凌现象,多发生在校园,却不只是校园问题;以暴力为主要表现形式,却又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各方参与、共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每一个‘少年的你’才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生活自由人


这个电影最大关注应该就是让家长和孩子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校园暴力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管是校园霸凌的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应该能从电影中认识到一些东西。就是一再的软弱不会让施暴者放过你。一直受欺负的人也不会一直不爆发。

电影中陈念一直都是软弱的。 成为受害者前,她是校园霸凌袖手旁观的“同谋者”。以为不做声就可以逃避掉,陈念错误地把自己的困境归因为当下的环境,考上北京“最好”的大学离开这个地方成了她生活的解药。

她本来就自身难保,对胡小碟的“求救”选择沉默,她以为胡小蝶会像她一样忍受过这段时间,高考过后离开这个学校就好了。可胡小蝶的忍耐力明显支撑不住,最后自杀。现实的生活逼迫的陈念只顾得上自己的死活。每天被追债的人逼得抛弃陈念自己躲出去的母亲,无依无靠的陈念只能依靠自己,所以她只能忍受。

刘北山的出现是让陈念最后一点的勇敢和尊严激发出来的人。看到被几人暴打的小北,即使害怕陈念还是选择报警了。

成为他人的保护者必定会付出代价,接受别人的保护同样需要勇气。陈念最初拒绝了小北「保护她」的提议,后面也会拒绝警察和法律的保护,因为对她来说,离开这个远方,一切的不公和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她还是太软弱了,软弱到只想靠自己。

可是她越是想要逃避,命运就越对她紧追不舍。越是软弱越引起施暴者的兴趣,努力学习成绩好的陈念,在学习不好复读一年,为此父亲一年不理她的魏莱眼里是刺眼的。陈念想在通过高考逃出生天这条艰难的路上,一个人的孤单不可怕,可怕的事这条路的阻碍太多。

小北是个天生的「保护者」,而且带着随时随地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悲剧色彩,13岁时对待母亲,现在对待陈念都是如此,甚至在借朋友的车抛尸时都不忘提前给朋友设计不在场证明。

陈念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挡住门,不让小北出去打架,在他原本冷暖自知的冰冷世界里,出现了一个心疼他的人。小北说,陈念是第一个问他疼不疼的人。为此,小北不惜付出一切来保护陈念。保护她免受欺凌之苦,更重要的是「保护她的梦想」。因为,这也成了「他的梦想」。

只要能让陈念走上她渴望的人生,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就算一辈子坐牢也在所不惜。郑警官的做法很多人表示不赞同,但如果小北真的为陈念坐牢,陈念去北京上大学。估计这会是陈念心里一辈子无法抹去的愧疚。

最后的一幕,陈念走在前面,小北走在后面,他不在戴着帽子低着头,而是昂首阔步走在阳光下。他依然保护着陈念,一辈子保护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