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无畏舰”是现代战列舰的鼻祖?它到底强在哪?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全装重型火炮

1906年2月10日,英国朴茨茅斯造船厂正在举行军舰下水仪式。随着英王爱德华七世将手里的葡萄酒瓶敲碎在巨大的舰艏上,一艘雄伟的巨舰缓缓入水,这就是划时代的战列舰——“无畏舰”(Dreadnought)

“无畏”号

战列舰诞生于17世纪,当时大型风帆战舰在海战中排成战列线,用甲板炮互相轰击,所以当时把这种拥有多层炮甲板的大型战舰称为战列舰(Line-of-battle ship)。

到了工业革命之后,随着蒸汽机、钢板装甲和后装火炮等新技术不断用到军舰上,终于在1889年,英国建造的“君权”级奠定了近代战列舰的基本结构。但是当时由于受火炮性能的限制,战列舰的主炮普遍有两种以上口径,由于口径不同导致射程不同,因此在远距离上主炮火力打击密度不够。

到了20世纪初,大口径舰炮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英国皇家海军新研制的305毫米(12英寸)主炮的射程达到了20000米,有了这种恐怖武器,以往的二级主炮在战列舰对轰的战斗中就价值越来越小。

1903年,意大利造船工程师维托里奥•库尼贝蒂在《简式战舰》上发表了《皇家海军理想型战列舰方案》,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全装重型火炮”的概念,也就是统一战列舰上火炮口径。这篇文章当时引起了英国海军上将约翰•费舍尔的注意,作为公认的“炮术专家”,费舍尔是英国皇家海军攻击力至上的领军人物。他对于“全装重型火炮”理论非常欣赏,这简直就是皇家海军进攻精神的最佳体现。于是费舍尔在1904年担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后,马上牵头开始了“全装重型火炮”战列舰的设计,这就是划时代的“无畏”舰。

无畏舰

1906年12月,“无畏”号战列舰服役,10根黑洞洞的12英寸炮管让全世界震惊。但这并不算完,大英帝国的海权不容他人窥探,“两强标准”必须保持(海军实力要大于第二和第三大海军的总和)。于是到1910年时,共有4级10艘此类战列舰下水,分别是“无畏”级1艘,“柏勒洛丰”级3艘,“圣文森特”级3艘,“尼普顿”级1艘,“巨像”级2艘。由于这10艘战列舰设计标准处于同一水平线,后来把这10艘统称为“无畏舰”。

“无畏”级长160.6米,宽25米,吃水9米。排水量标准18410吨/满载23060吨。最大航速21节。装备5座305毫米双联装炮塔,中轴线上前1后2,两侧还有并列的2座。这样同侧可以发挥8门主炮的火力,而舰艏和舰艉方向可以发挥6门。此外该舰还有27门76.2毫米副炮,5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为何看不到鱼雷发射管?因为那时候战列舰鱼雷发射管都在水线下面)。

“无畏”号线图

“柏勒洛丰”级和“圣文森特”级外形同“无畏”级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前两者两个桅杆差不多同样高,而“无畏”级的桅杆是前高后低,高度差距很大。武器上“柏勒洛丰”级把开始把76.2毫米副炮换成102毫米副炮,鱼雷发射管减少为3具。

“柏勒洛丰”级,前后桅杆差不多高

“尼普顿”级和“巨像”级外观发生了大的变化,5座主炮炮塔的分布位置被重新设计。除了舰艏炮塔不变,舰艉两座炮塔使用一上一下的背负式布局,可以超越射击,这样舰艉方向可以发挥火力的主炮数量增加到8门。两侧的炮塔改成了交错布局,使炮塔的活动射界更大。

“尼普顿”号,注意舰艉两座背负式炮塔和交错侧舷炮塔

这10艘战列舰的服役,标志着英国皇家海军以无畏舰为主体的核心舰队已经形成。除了“无畏”号由于撞沉了德国U-29号潜艇,导致舰体受损进厂维修错过了日德兰大海战之外,其他9艘无畏舰作为皇家海军的中坚力量,都没缺席那场史诗级的海战。

战列舰的技术革命

无畏舰不但在战列舰发展史上有里程碑般的地位,其多项新技术的运用,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首先,全装重型火炮”的使用,让战列舰在更远距离就可以发挥高密度的主炮火力,给敌舰以致命的打击。“无畏”舰装备的10门305毫米45倍口径得Mark火炮,炮口初速831米/秒,弹丸重390公斤。当以最大仰角16度发射穿甲弹时,最大射程达到了20435米。这样在海战中高速占领T字阵头之后,配合主炮1-2发/分钟的射速,同侧的8门主炮在20000米外极限弹药投送量达到了惊人的6240公斤/分钟。这种恐怖的火力在当时完全没有对手。

“无畏”号艉部的两座305毫米炮塔,炮塔上还有2门76.2毫米反鱼雷艇副炮

其次,光火力猛还不行,也要反应快、打得准。无畏舰不但有先进的火控系统,还首次使用了电力传导仪器,控制室在前主桅信号塔上,指挥和控制炮塔转动。首先由FQ-2测距仪探测目标数据,再将数据传入机械计算机,通过电传导输入进射距钟,最终计算出目标航向、航速的变化数据。这样整个射击系统就更加准确高效。

第三,无畏舰舍弃了传统的三级膨胀蒸汽机,首次将蒸汽轮机用在了战列舰上。其使用两组4座“帕森斯”蒸汽轮机,输出功率达到了27000马力。而早先服役的使用三级膨胀蒸汽机的“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输出功率只有16750马力。强大的蒸汽轮机使无畏舰航速超过了21节,并可以保持13小时的高速航行。在海战中,航速越快的战列舰优势越大,谁抢先占领T字阵头谁就能发挥出最大的火力优势。

“纳尔逊勋爵”级前无畏舰

由此可见,无畏舰在战列舰设计上有质的飞跃,简直就是集火力、机动和防御为一体的海上堡垒。它一出现,当时世界各国海军的任何一艘战列舰都瞬间过时,马上成为其他国家战列舰设计的样板,从此奏响了“大炮巨舰主义”的乐章。

海平面上,一艘艘巨大的战舰喷着滚滚黑烟,露出绵延不绝的高大三角桅杆,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将证明它们才是海战中真正的主角。

令人窒息的战列舰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