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本科985,清华工科直博,毕业后是去高校当老师,还是去研究所?哪个待遇好?

一路踏歌215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题主家孩子本科985,清华工科直博,不得不说,题主家孩子很优秀,至少在就业时学历和学校属于最顶端的了,能超过的也就是本硕博全清北或本硕C9博士清北的了。

那么,在就业时如何选择呢?是选择高校还是选择科研院所?根据统计,43.9%的博士毕业后进了高校,10.8%的博士进了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博士就业的最爱,尤其是高校,几乎独霸一半天下。

清华的博士,他们都去哪了?和其它高校相比,清华博士更喜欢去企业,有44.6%去了企业,远超平均数16.8%,有22.2%去了高校,只占平均数的一半多一点,有17.5%的去了科研院所,看来,在清华学生心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差不多。

那如何选择呢,去高校还是科研院所?

如果想进高校,在博士期间最好能出国交流一年,因为现在很多高校都有出国留学经历要求,或者是出国读两年博后回来,也是个不错选择。其实,复旦女博士李敏规划的就非常好,国内刷好论文,出国读两年博后,既可以留在国外,回国进高校的话履历也非常完美,只可惜半路出事了。



进高校有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很多学校不直接给编制,有五年非升即走的考察期,这个能否留下没有明确要求,要求你在竞争者中足够优秀,毕竟是很多人竞争有限的几个名额,所以很残酷,而且,失败的话再找下家年龄已经失去优势了,更可恶的是,现在有些无良高校就靠这个来刷项目和论文,明明不需要进几个人,却引进好多,五年一到,直接要求博士们走人,平白得一批论文和项目!进一般高校有的可以直接给编制但平台可能不行,所以事先要做好抉择!



高校最注重的就是科研能力,也就是论文和项目,论文好说,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即可,项目的话除了实力还要看运气,如果导师在圈内影响力大,国青希望很大,导师清华的国青申请下来应该没问题。总之,进高校就是拼项目和论文了。

高校待遇的话,地区和地区之间,高校和高校之间差别挺大。少的一年不到十万很正常,多的几十万也有可能,这既取决于高校和地区,又取决于个人实力,所以,如果觉得个人科研能力不错,那就选择发达地区的高校,待遇肯定不错。进高校还有个福利就是安家费,差不多几十万吧,有些高校可能提供周转房,更有的高校人才引进的时候有福利房,这也是一大福利。还有不菲的科研启动经费,虽然不是给个人的,但可以助力个人科研!进高校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想想和自己的硕士博士一起搞科研是不是很美。



进研究所的话,待遇可能比高校高,叶秋师兄弟博士毕业有的进高校有的进研究所,平均来看,研究所待遇更好一些,不过,研究所类似于企业,要看所里的效益,效益好就多些,差的时候就少些,研究所可能还要经常出差,叶秋有个硕士师妹在北京某研究所,有次专门从北京到南京出差,就是为了拿个文件!

进高校初期可能压力较大,待遇一般,不过随着个人发展,待遇会越来越好,而且总体来看,工作比较自由,所以选择高校是个不错选择。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这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具体分析。

清华工科博士,进入科学院体系,以科研为主,也会带学生,但大多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科学院系统一般不招本科生。以北京为例,中科院、社科院、农科院、医科院,还有军科院等,除了中科院有几所自己的大学、医科院有协和医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其他科学院均不招收本科生。因此,进入科学院体系,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教学上。并不是说教学不好,而是可以更加专注自己的专业。此外科学院工作人员职称晋升是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这个体系。

进入高校,不可避免的就是必须参与教学,而且博士毕业一般要从本科教学开始。高校中教学的工作量占了青年教师的一大部分时间。在参加工作之初,能有时间专注科研,估计只有暑假和寒假了。我不想说自己大年三十还在写项目书(泪…)。教学工作有苦有甜,不可否认的是,非常耗心力和时间。高校的晋升是讲师、副教授、教授。不过,研究员和教授的评定基本都是看学术成果、课题和专著,所以在这方面可以视为无差别。

综上所述,如果您的儿子喜欢科研,最好进入科学院体系,科研院所工作更为专注。如果喜欢大学的氛围,并且热爱教书,那再进高校。另:有些强势的、顶尖的科研机构,课题、经费、交流机会、培养体系都高于一般高校。当然,最终的选择还是由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喝奶茶不长胖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真经在高校负责招聘工作,简历也收过上千份,像题主说到这样的学历结构,在我看来是非常亮眼的。即便没有海外学习经历,只要博士期间有2到3篇拿的出手的论文,去国内大多数高校和研究所问题都不大。如果去高校,应该去211以上的高校,最差也要是省属一本,不建议去更差的学校。而如果去科研院所,一定要去国家级的研究院,如中科院、国家部委下属研究院,最差也要去一线城市的省级研究院。那究竟去高校还是科研院所呢?这其中,考虑的因素并不只有待遇,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论工作环境,高校相对宽松自由,科研院所相对严格

高校教师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不用坐班,只要不是长期不上课,长期不出现,就没人能说你是离岗或者旷班。对以科研为主的青年教师而言,一般年均教学工作量也就64个学时(如果去差一点的高校从事教学工作那就不止了),差不多一周2个学时。除了这两个学时你必须出现在教室外,其余时间你可以在办公室,可以在实验室,可以在出差路上,也可以在家里处理私事。当然,大多数时间还是会在实验室,不过,来去非常自由。科研院所则相对会严格一些,原则上你应该在办公室,如果要出差或者出门办事,也都需要请假,虽然考勤相比一般企业没有那么严格,但自由程度比高校教师还是差很远。

可能有朋友会提到高校有寒暑假,而科研院所则只能是休年休假。其实实际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现在的高校教师,假期根本放不了假,能抽出一两周时间陪孩子就属于比较奢侈的了。

其次论职业发展,两者速度应该差不多,但高校教师多一些崇高感

如果都是以科研这条路来比较的话,在高校和在科研院所的发展轨迹都差不多。目前,很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度,青年教师进校后需要努力达到聘用条件才能予以续聘或者转入正式编制人员。相对来说,985高校的非升即走残酷一些,211高校即便有非升即走,留下来的也是多数,而省属高校,据了解,实行非升即走的很少。科研院所也并非进去了就一劳永逸,由于其体制更灵活,业绩考核也更单纯,完不成任务单位随时可以让你走人。所以对年轻科研工作者来说,都要做好拼一把的心理准备。

进入单位后,在高校和在科研院所的发展就比较相似了。普通人走职称。高校体量比较大,岗位多,而且高校教师有教学这项任务,科研不够可以用教学来弥补,但科研院所只能是拼科研,所以在高校晋升职称相对容易一些,特别是到了正高这一级。而优秀拔尖人才走人才计划,他们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一样了,都是会受到特殊的支持,比如中科院自己有百人计划,就是针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在科研院所,优秀人才通常都是按着优青、杰青这个路子走,高校则多了青年长江和长江特聘(中科院因为成立了中科院大学,所以老师也可以评长江,其他科研院所则不行)。

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当老师和当研究员是两种感觉,当你站在讲台上给几十个上百个学生讲课时,当你为学生答疑解惑时,当你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时,当你给学生当班主任与学生促膝谈心时,当你把一份好工作介绍给学生时,你内心必定是充满成就感和崇高感的。这一点,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很难感受得到,他们即便有教育教学环节,也就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形式上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感觉,跟在讲台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最后来说说待遇,科研院所的待遇整体会高一些,但也要分人

坦白说,我这里没有科研院所的实际待遇的统计,但我跟很多科研院的人交流待遇的时候,他们对高校的待遇评价就是一般般。据我之前的了解,同一个城市内,科研院所的待遇要比高校高一个职务,也就是说助理研究员能拿到副教授的待遇,副研究员能拿到教授的水平。很多人说高校教师收入低,有的还晒工资条。确实,按工资条的工资来看的话,高校教师的工资确实不算高,不过我们这里探讨的是985、211和其他一本高校的教师,他们除了晒出来的月度工资条,年底还有一大笔绩效津贴,还有各种项目的劳务,以及一些报销等等,他们的实际收入并不低。我在高校做人事工作这么多年,除了刚来一两年的年轻教师,还真没有听人哭过穷。

如果论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如果是作为PI(项目负责人)的话,他掌握的资源就非常多了,因为他要负责团队成员的绩效津贴,要负责实验室场地费和实验开支等等,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大boss,手里的钱就不太好估算了。而在大部分高校,教授即便是团队负责人,也不具有财务的自主权,不过这样的好处就是,教授们不用承担团队成员(除非是自己聘用的)的工资,实验室也由学校出钱建设、管理,项目的分成基本上都可以收入自己囊中。

整体来说,科研院所的收入要高于高校教师,但一些高校教师,特别是善于拿企业横向项目的老师,挣起钱来是毫不手软。我认识的一位青年老师,当他还是副教授的时候,3年内到账的项目经费就接近1000万,如果按40%提劳务,自己就能拿走400万,而据说,还有一些项目没有经过学校的财务,这挣钱速度可想而知。

综合来说,我更加推荐去高校,而且尽量去211以上高校。在选择高校时务必注意选择团队,研究方向一定要契合,这样可以更快融入,也可以确保能够留下。一旦留下了,后面的发展就不成问题了。


高校人才真经


首先恭喜你的孩子!在中国这种学习经历也还是非常不错的,在将来的就业当中还是占有比较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本科能够在985高校,最后在985高校完成博士,这个起点和终点都是非常厉害的,在国内目前这样的老师是非常受欢迎的。

之一是选择高校当老师还是进研究所我觉得应该根据以下这个条件加以对比:

第一,高校的选择

按照你的孩子目前的这种学习经历,如果说想在高校当老师的话,能够选择的高校估计也是211往下走。很难选择985高校当老师,因为现在985高校,如果想当老师的话,现在引进的人才都是海外人才比较多。或者是说已经具有一定的人才项目,比如说千人计划,国家青千等等这样一些有头衔的人才。所以高效的选择有一定的学校限制,如果能够接受211及以下高校,倒是可以选择。

第二,对研究所的选择

不知道孩子所学的是什么专业。对于研究所的选择目前也是有不同的类型,目前我国的研究机构也是具有各种层级。比如说,最高一层级的就是中科院系统的各类研究机构。那么这里他们要求的人也都是非常高,也是以国外的为主。当然以清华大学的这样一些,如果个人水平很高的话,进一些系统可能问题也不是很大;第2个层次就是省一级的各类研究院所比如说,各类省的农科院社科院等等这样一些研究机构。第3个层次就是各企业的研究院所,或者军队系统的研究院所,也都可以请,这就要看你的专业了。

第三,关于待遇问题。

说实话,关于待遇问题真的很难一句话说清楚,因为现在不同的高校,不同的研究院所差距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高校和研究院所之间差距很大,就是同样是高校之间差距还是非常的大的。就以湖北高校为例,一般来讲,现在湖北的高校,教育部署高校的待遇相对来讲是比较高,而省属高校相对来讲待遇会就就会比较低,因为湖北省这个经济实力有限,对高校的投入也不是很高,所以湖北省属高校的教师工资是不是很高的。

但是其他的一些地方比如说上海,、深圳的一些高校,即使是他们的市属高校的教师,工资待遇也是非常的高的。特别是如果个人水平很高的话,能够比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学校有很多奖励的政策,能够拿到比较高的待遇。

至于研究所,因为本人没有实地做过相应的研究,很难以明确的说着他的待遇的高低。但是研究所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研究成果和你的课题,如果能够拿到比较高的课题,那么相应来讲待遇就会高一些。如果拿不到很好的课题的话,那么待遇我想也搞不到哪里去。


义哥说教育


这个问题现在来说应该是去研究所,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那是因为本科生目前处于领先状态,但是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它就不一定是本科生,而是研究生的发展道路。

读研究生他的学历层次上都是一种高端性思维观念,毕业后都是硕士学位,请问你是想让你的孩子在高校当老师呢还是当个硕士呢!这两个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奋斗学习的精神,不断的实践,在硕士学位这个层次上你的思维融入进去,目前就有机器人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我想说你的孩子还是留在研究所里吧!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非常先进,成就自己事业,今后还可以自己创一番事业!当个高校老师也要有硕士博士的学位证书才可以进得去,本科只能进普通的学校,高中大学现在都是硕士博士学位证书才允许你当教师!首先你就得考虑清楚!


I立刻you涨知识啦


清华的直博进不了好大学,去个中西部211当老师还是不错的。要良心建议呢,建议去个双非大学,清华的牌子吃香,可以做学科带头人,也不累。千万不要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去了,清华的博士没两年就没人理你了。


GY1958


现在没有海外经历,博士也难进985高校。先考虑如何博士毕业再考虑去哪里读博士后,然后才轮到进不进高校。你现在博士能不能毕业还没定论呢,想的太早了。洗洗睡了吧


随缘169077588


没明白都一路走来读博了,还是名校,难道这个也需要家长操心,大概快30了吧,怎么也能给自己做主吧,这么多学问怎么也能有能力选择吧,有点不懂了。去哪还整不明白,想干嘛还没整明白,这书念的有点憋屈吧。


真诚192210785


当老师吧,中国太缺资质好的教师


季绿美GD09


国内一流高校博士毕业,是去高校当老师还是去研究所当研究员,哪份工作的待遇更好呢?我也曾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过,现结合自身经历,简要谈一谈以供参考。



我曾面试过西南某军工类研究所,尽管在西南地区,薪资也能给到每年三十来万,对我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毕竟当地的房价不足一万每平;与此同时,我也向同样是西南的一所普通一本院校投递过简历,跟该校负责人力管理的老师聊过之后,在待遇上只能拿到讲师的岗位,月薪五千多元,有十万的安家费。我的经历比较典型,应该大多数理工科博士毕业,在类似岗位上的待遇也差不多。

但从长远来看,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博士,还是会优先考虑高校的岗位。相比于研究所来说,高校也许薪资要低一些,但高校可以自由的做研究,而研究所大多有特定的任务,无法自由自在的选题;再者,高校的工作氛围更加自由一些,而研究所的管理更加类似于企业。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高校年轻导师,一步步的,总会从讲师变为副教授,再到教授,随之也就能建立自己的课题组招收研究生,一旦实验室正常运转起来,各方面都要好得多。

也正因如此,去高校的难度远远大于去研究所,一般国内博士毕业,只有少数能直接去高校,而且还是讲师岗位。若是真有心去高校发展,往往会出国做一两期的博士后,如果能在博后期间发表几篇顶级学术论文,回国可以直接以副教授甚至教授入职高校,自然这是最好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