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村幹部》作者 雪松

我前天到老家一趟,和幾個街坊聊天,他們相互和我談論開了現在家裡的兩個新聞熱點:一個是村裡的幹部,一個是賣地。鄭州城市框架的拉大,我老家也走上了支持城鎮建設為城市建設做貢獻的——賣地行列當中了。家裡的老百姓平時很少和幹部們接觸,現在也就是在責任田上和幹部們有接觸,所以只有“地”會成為矛盾的焦點。最近村裡要賣地,幹部和老百姓的矛盾就處在了風口浪尖上了。為啥呢?很簡單,就兩個字:為錢!

我村民組有500多口人,聽說要賣地,原來已經把戶口弄出去的群眾都把戶口給弄了回來,原來招工出去的、以前買非農業出去的、就連嫁出去的閨女也拖兒帶女的把戶口給遷回來了。呼呼啦啦遷回來了近100口人。他們想要地、要承包地、要賣地的錢。錢就那麼多,1塊錢1個人分,是1塊,兩人分,每人就只能得5毛,所以大多數人的意見就來了。可是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自己又不當幹部,沒必要去得罪人,所以只能靠幹部,希望幹部能主持正義,替大多數人做主。按照常理這事很好解決,按法、按理來辦就算完了。可就怕幹部也是個牆上草——隨風倒,不敢主持正義,不敢為群眾說話,那群眾該有意見了,事情也就難辦了。我老家就是這樣連著換了三個幹部,這些幹部都站在自己的立場或者站在自己家族的立場上說話,往往難以服眾,所以只能下臺。

我本家的侄子想借此機會當當幹部試試,諮詢諮詢我看能不能幹,我侄子文化不高,但是人很精明強幹,還算有點正義感。我給他說:要想當好乾部,特別是農村的幹部,得能做到三點,一、自己身子得直。不直也好,但不能歪太很,要不然自己都是問題,沒辦法說別人。二、一碗水得端平。端不平歪點也沒關係,但是不能讓水流出來。三、得敢說,不怕得罪人。想讓所有人都稱讚你是不可能的,十個人有三個人罵你,兩個人不評論你就證明你幹得非常不錯了。

農村工作主要是做實事,不玩虛頭八腦的東西,靠什麼政治思想工作沒用,老百姓不聽你這個。想當好農村幹部得掌握一定特殊的工作方法,我總結為十個字的工作技巧,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靈活運用,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是:纏、吵、磨、騙、嚇;苦、情、勤、勸、家。“纏”就是要纏著他說,他走到哪裡你跟到哪裡,直到工作做通,他同意為止。不聽話就“吵”他,臉一耷拉,劈頭蓋臉的吵他,把他吵得理屈次窮,啞口無言。“磨”就是軟磨硬泡,耍小無賴,不和他吵不和他鬧,他說你啥你也不臉紅,就是他不同意你不算完。有時侯還得學會“騙”,告訴他某某叔叔大爺都同意了,你咋還不同意呢?其實人家都沒同意,只要騙著他同意了,拐回頭你就要抓緊時間去騙你那叔叔大爺,兩頭騙,直到萬事大吉。當然都屬於善意的騙。對於那些不聽話,茅坑的石頭又臭又硬的,該“嚇”忽就得嚇忽,你再鬧,再鬧怎麼怎麼你了。有時侯看對象給他訴“苦”也是非常好的辦法,引得他對你的同情,達到他支持你工作的目的。“情”就是給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感化他。當農村幹部腿要“勤”,一趟不行跑兩趟,兩趟不行跑三趟,不要怕煩。對於有的人你得“勸”他,你別跟人家一起起鬨,人家有他自己的目的,你跟著只能讓別人拿你當槍頭使。做農村的工作,有一個最好的地點就是當事人的“家”裡,農村人街坊鄰居住著,臉皮薄,沒有殺夫奪妻之恨都不會給你弄得太下不來臺,所以他家就是你最好的說事地點,在他家裡做工作,他礙於面子一般效果都非常的好。

農村幹部難當,因為農村人文化素質低、人情事故多、家族勢力嚴重、街坊鄰居關係複雜、打自己小算盤的人多、火不燒著自己不知道疼的人佔絕大多數。因此相對來說當個大幹部可能還容易些,要想當好個農村幹部,絕非易事。

作者:毛豫華 筆名雪松,鄭州市人,洛陽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