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尴尬的“神操作”?

侃聊天下


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本该因“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之美誉,名传千古,可是,由于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守城军在守城过程中,因“忘了关城门”的神操作,终致东罗马帝国亡国。

君士坦丁十一世“忘关国门”之战,在史书上被称作君士坦丁堡战役,参战双方分别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在讲这场战役之前,有必要对君士坦丁十一世以及他继位时的拜占庭帝国,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1449年,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奥斯曼帝国皇帝的支持下,登上帝位。但是,君士坦丁被指定为皇帝时,仍身在国外,身上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最后,他不得不祈求一名商人,坐着他的“小黑船”潜逃到他的国家。

继位时,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一座城池(君士坦丁堡)。

如图所示,君士坦丁十一世继位时,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对比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国完全被奥斯曼帝国包围。

君士坦丁十一世刚刚继位,就面临着奥斯曼帝国的灭国之战(更像是灭城之战)。

为了守住君士坦丁堡,守住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十一世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为帝国续命。

比如说,他寻求与西欧皇室联姻,希望能够找到一名强力的盟友;利用奥斯曼帝国内部矛盾,挑拨离间,以削弱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向西方基督教国家求援,以同宗同源之情寻求帮助。

可是,弱国没有外交,更何况拜占庭面临的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十一世作出的所有努力,在敌人强大的实力面前,一一化作泡影。

1453年,双方开战之前,拜占庭帝国能动员的兵力(包括奴隶在内),只有8000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灭掉拜占庭,奥斯曼皇帝集结了20万大军。

即便如此,君士坦丁十一世仍然认为:拜占庭帝国凭借坚固的城池(世界第一堡垒),险峻的地形,只要能撑住奥斯曼的进攻而不败,其内部矛盾一定会爆发。到时候,奥斯曼帝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拜占庭帝国就会有喘息的机会。

为了准备这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君士坦丁十一世发动全国(城)百姓,拆屋、拆教堂用以坚固城墙、士兵四处出击搜集粮草、将全国(城)所有兵器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再次分配给所有作战人员。

之后,君士坦丁十一世将全城细致地划分战区,根据不同的地形布置不同的兵种,同时,还派出使者继续向西方国家求援。

一切就绪,只待一战。

这一年春天,君士坦丁十一世率先挑起战争,奥斯曼帝国大兵压境。

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兵力,发起3次大规模攻城战,却三次被挫败;然后,敌人奥斯曼军队又以大炮、海军、挖地道等方式偷袭,均以失败告终。

20万人围着一座君士坦丁堡,整整打了53天,共消耗了约5000发炮弹和5.5万磅火药,愣是没打下这座城池。

恰如拜占庭皇帝所料,君士坦丁堡久攻不下,奥斯曼帝国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如果再拿不下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皇帝的帝位甚至难保。

换言之,留给双方的时间都不多了。

5月29日,奥斯曼人再次发起总攻,君士坦丁十一世出动了包括老人孩子在内的所有作战力量,他们试图依靠坚固的城墙继续死守。

就在双方陷入鏖战时,几名奥斯曼士兵发现了一个开着的小门——凯尔卡门。

一时间,这几名奥斯曼士兵蒙住了:难不成,拜占庭人还有余力布置“空城计”?这扇开着的城门,莫非是引诱奥斯曼人进去,然后来个包饺子(围起来杀掉)?几个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尴尬地看着这个开着的门,想着到底进不进去。

进去,有可能被包饺子;不进去,就得硬着头皮去攻城!

想来想去,他们最终下定决心:管他呢,大不了就是个死呗!被围起来杀掉,好歹也是种痛快的死法。

于是,这几名奥斯曼士兵悄悄地穿过凯尔卡门,然后做好充足的准备,以防御莫须有的围攻。可是,当他们站在君士坦丁堡城内,也没有遭到任何进攻。此时,他们才意识到,一向小心谨慎的拜占庭皇帝竟然忘了关城门!

正是这座忘了关掉的小门,使得拜占庭人的抵抗意志,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顷刻间丧失战斗力。号称“欧洲之盾”的君士坦丁堡,也在这一天,被奥斯曼帝国攻破。

城破之际,君士坦丁十一世带领他的禁卫军,冲入敌阵,以身殉国。

至此,罗马帝国覆灭,这座千年帝都最终落入奥斯曼帝国手中,欧洲历史也因这一战,由中世纪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守国门”的末代皇帝,忘了关城门导致,不得不说,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这一失误的确有些尴尬。


记者李满


我来说一个春秋历史上的“神操作”。

说话春秋时陈国国王有俩女儿,都长得国色天香。一个嫁给了蔡侯,一个嫁给了息侯。因为陈侯姓妫,所以这两姐妹分别被称作蔡妫与息妫。

公元前685年,息妫夫人想她娘了,就借道蔡国回陈国探亲,顺便去看她姐姐和姐夫。小姨子来了,蔡侯自然是要好生接待。可这一接待,蔡侯不淡定了,那小姨子真是美得稀里花拉,勾得他是口水直流。席间,蔡侯就各种挑逗和纠缠,息妫只好百般应付,假说怕引起姐姐怀疑,让蔡侯在她探亲回来时再找机会与他云雨。

蔡侯信以为真,就让息妫回了娘家。息妫在陈国省亲后,不敢再从蔡国回去了,就悄悄绕道回了息国。

息侯知道自己老婆被蔡侯调戏后非常愤怒,想出兵讨伐蔡国,奈何自己又国小力弱。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派人对楚文王说:来伐我,我求救於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意思是,你来打我吧,我就去向我老挑蔡侯求救,他来救我时,你就趁机打他,就可以灭了蔡国了。楚文王正在觊觎中原之地,送上嘴的肉自然要吃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按着息侯的主意操作,蔡侯被楚文王给逮住了。蔡侯在被俘后知道了自己原来是被息侯给坑了,心里那个不爽啊,于是也心生一计。蔡侯就在楚王面前极力夸赞自己的小姨子息妫美如天人,是个男人见了她都迈不开腿。楚地本就是蛮荒之地,楚王早就听说中原的女子如何地美艳不可方物,现在又叫蔡侯说得色心荡漾,就借巡游之名来到息国。

息国自然要热情招待楚王了。在宴会上,楚王见到了息妫,果然是国色天香,自己宫中的女人与她比简直就是丑八怪。楚王第二天就以答谢之名,将息侯请到了自己的军营中,酒酣之际将息侯抓了起来,把息妫带回了楚国王宫之中。

可怜的息侯,本为出一口老婆被调戏的恶气,没曾想最后是老婆被别人夺去,连国家都没保住,真是够尴尬的“神操作”啊。

最讽刺的还在后面,这楚王夺了息侯的老婆,没杀息侯,让他去做了守城的士兵。也不知道息侯守着楚王的城门,门里自己的老婆睡在楚王的床上,心里是什么感受?


挚守静笃


和大家分享一下。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日本大阪第四师团的神操作。说到大阪师团不得不提到他们内部的三不要原则,第一条是不要主动追击逃跑的敌人;第二条是不做无谓的牺牲;第三条是不参加不合理的战争。这有一个例子,话说当年李宗仁被围,好不容易杀出血路突围出去之后已经是人困马乏,战力大损。谁知在逃亡途中遇到装备精良大阪第四师团,原以为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谁知第四师团官兵自顾自的生火做饭,对李宗仁所部视而不见。在他们的心中所谓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帝国主义神马的根本不存在。唯一重要的就是自己小命和小钱钱。



不好意思扯远了,下面来介绍一下日本大阪第四师团的神操作。在日本国内大阪第四师团就不本分。第一个神操作,据说有一次,一个大阪第四师团的二等兵兵因为在市中心闯红灯,与当地警察发生了冲突。结果第二天大阪第四师团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就带人去把当地公安局给砸了。这还不算啥,要来说一说第二个神操作,在说之前先提一下第四师团奇葩的核心成员,第八联队,那可是第四师团中神操作的翘楚。大战前官兵集体装病。话说其他联队接到命令后都准时出发了,唯有大阪第四师团第八联队迟迟不动,原因是师团内患病人数激增,而患病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一些老兵油子早就以生病为由住院去了。每天吃着牛肉罐头还劝在医院诊治的伤病不要那么拼命。气的各个联队长亲自坐镇医务室,才勉强组织部队出发。

到了中国还真是给日本人长脸,那神操作一波接着一波。因为日本大阪第四师团中的军人大多是大阪的贩夫走卒,做生意是一把好手,曾多次把军队中的军火卖给八路军谋取利益。原则上只要价钱美丽,节操都可以给你。开个小玩笑,不过第四师团真不愧是生意人,做起生意来一套一套的,有军火卖军火,没军火呢?1945年八月日本投降,当时第四师团正在泰国曼谷附近休整,与其他不愿意投降的军队不同,大阪师团又来了一波神操作,一早就屁颠屁颠的投降事宜准备好,就等着美军来接受投降了。之后兴高采烈的回到日本,对就是兴高采烈你没看错。更奇葩的是第二天大阪师团就有人跑到美军的军营,整齐的摆开摊位,出售战争纪念品。


谈古小生


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把作为儿媳妇的老婆送进宫,陪当爹的皇帝睡觉,并鼓励老婆争宠,这种神操作大家见过吗?

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荒唐事。

对,我这里说的就是朱温那家子的事。

禽兽老爹朱温,极品儿子们,可以说是亘古未有的荒唐一家了。

朱温这个皇帝,纵意声色。他的儿子们还在外面打仗呢,朱温竟然“常征其妇入侍”,让儿媳妇们进宫陪自己睡觉。

不管是亲生儿子的老婆,还是养子的老婆,都没有逃过朱温的魔爪。更荒唐的是:

朱温的儿子们对此乐见其成,很高兴老婆混到爹的床上,能为自己打探情报。

他们乐见其成的根本原因是——所有人都想当太子。因此,哪个儿媳妇最受宠,哪个儿子就有可能当太子。

朱温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由于长得美,最受朱温的宠爱,所以朱温动了放弃亲生子,传位养子的念头。

但是,朱温还有一个宠爱的儿媳妇张氏,是朱温亲生儿子朱友珪的老婆,一听到这个消息,当然不干了,直接泄露给了丈夫。

于是,朱友珪立刻发动政变,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而篡位。

总而言之,这一家子都很荒唐。


HuiNanHistory


说起神操作,那就不得不提土耳其和朝鲜。

先说土耳其吧,朝鲜战争的时候,美国为了面子问题,非要多拉几个小弟,组成联合国军,证明自己不是单打独斗,这是“多数国家的意思”。于是,土耳其也跟着掺和进来了。

其实,土耳其也没派多少人,就出兵5000人,组成了土耳其旅,跟在美军屁股后面打酱油。当然,土耳其人也知道,自己并不是主力,作用完全就是撑面子,所以大多数士兵就没有做好好好打仗的准备。

首先,士兵们主要来自土耳其东部山区的乡镇,大多数一辈子没出过远门,这次算是公费出国“旅游”了。还有,据说就连土耳其旅的旅长,都不会说英语,让美国人指挥这样一支队伍,确实有点困难。以至于在后来的战场上,因为沟通不畅,土耳其旅的战斗异常的混乱。

最后,土耳其旅来了5000人,伤亡3514人……

虽然仗打的不怎么样,但是土耳其旅也有自己值得宣扬的地方,据说他们成功的伏击了一支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缴获了一面中国军队的旗帜,然后放进了博物馆。

就这面旗子,你们确定是从中国军队手里缴获的?

好,再说说朝鲜,这件事情发生在1976年。

当时朝韩边界地区有一棵树,挡住了联合国军的视线。于是,联合国军负责人就带了一帮人去砍树。结果,朝鲜方面来了一群人,说啥也不让砍。

你不让砍我就不砍了?太小看我们了吧。

于是,这位负责人回去拉了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拎着斧头来砍树了。结果朝鲜方面也不示弱,哗啦一下冲上来,对着想砍树的韩美人员就是一顿锤。结果,竟然把联合国军负责人博尼法斯上尉给锤死了……

美国人恼了啊,我就是砍韩国这边的一棵树,和你们有什么关系?!不行,必须砍。于是,召集了一大群人,当中还很多打架高手,浩浩荡荡的在大部队的保护下又来了。这一次,美国人决定了,要是朝鲜敢再打,那就来真的。

朝鲜方面一看,来的人还真不少,算了,你们砍吧……

结果,这棵树就这么砍了。联合国军回去之后,一阵阵的后怕,觉得朝鲜这脾气,说不定以此为借口打起来呢,赶紧调兵吧。于是,大批军队紧急待命,预防发生冲突。

当然,没打起来。

不过,朝鲜也想挣足面子,于是研究了一下缴获的一把砍树的斧子,发现上面写着“Made in Austria”(奥地利制造)。于是,他们决绝的与澳大利亚断交了。

澳大利亚一脸懵啊,咋回事?忽然断交什么意思?

也不知道是哪个坑货翻译的,明明是“奥地利制造”,结果躺枪的是澳大利亚……

一直到2000年,双方才复交,这操作,太尴尬了。

(PS:有资料说,上面的故事来自朝鲜外交官的说法,但他其实记错了时间,早在砍树事件一年前,还发生了亨德森少校事件,大概就是美国军官亨德森在韩朝边界的一个长椅上坐着休息,结果朝鲜人不让他坐,双方发生了争执,然后附近的韩军拎着斧子来帮忙了。结果斧子被朝鲜人夺走,翻译就把奥地利认成了澳大利亚,断交了……)


七追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了讨好自己的淫魔父亲,夺得皇位,他们开心地献出自己的老婆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都是苦苦地追求权力。当自己的父亲是皇帝的时候,你很难不想当太子,随后当皇帝。因为皇帝,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的,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同时,如果自己不当皇帝的话,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兄弟当上皇帝之后不对自己起杀心呢?纵观历史,为了夺权皇帝,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还是非常多的,比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兄弟给宰了!

今天所要说的便是,后梁太祖朱温。此人还是很有本事的,在一定的意义上,确实是他结束了唐朝的统治。在古代,一般来说都是长子为大,立太子什么的也都是立自己的长子。可是,这个朱温的长子偏偏很早的时候就死了,所以他在立太子的事情上面也是拖了很久,自己的心理其实也是拿不定注意,该立谁当太子。朱温有一个养子朱友文,还有一个儿子朱友珪。

朱温自己也不知道该让谁当太子,没有明确表达要立谁为太子的意思,因此这两人都是极力讨好朱温,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皇位。拿什么讨好呢,竟然就是他们的妻子。

朱温这个人,非常的好色,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当然,朱温的老婆张惠还没死的时候,经常管教朱温,朱温很爱张惠,也很听她的话,其好色的本性可以说是被压制了。就在张惠死后,朱温简直是开始放飞自我了,后宫三千佳丽完全不满足,大臣的家眷也被他糟蹋过,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连自己儿子的老婆他都不放过。

最尴尬的是,朱温的两个儿子非常乐意,他们都愿意献出自己的老婆,夺得朱温的欢心,来增加自己的砝码。最后,还是这个朱友文的老婆比较让朱温满意,朱温便打算立朱友文为太子。

赵王硬要毛遂带兵,怎么说都不听

这里所说的毛遂,便是成语“毛遂自荐”里面的毛遂。这哥们其实非常的善于交际。当初,最为强大的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论赵国的实力,那是绝对打不过秦国的。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向其他国家求救了,赵国便想到了实力牛逼的楚国。

平原君那是毫不犹豫承担了这次的寻求救兵的任务,他的门下食客还是挺多的。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原君便打算挑选20人组成队伍,前去楚国,说服楚王,让楚国派兵帮助赵国。挑到第19个的时候,平原君怎么也挑不出一个满意的了。这个时候,毛遂出来,一顿交谈,折服了平原君,便让他也去出使楚国了。

到了楚国后,也是毛遂发挥的作用最大,成功说服了楚王。最终,赵国才没有被秦国所灭。毛遂的名气一下子那是大了起来,平原君也是待他更好了,赵王也开始重用这个毛遂。

没过多久,燕国发兵攻打赵国。这个时候,赵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毛遂。毛遂一看让自己带兵打仗了,这不是他所擅长的,于是坚持拒绝。可是,这个赵王硬要是毛遂带兵,同时还认为毛遂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不管毛遂怎么拒绝,赵王都是认为毛遂在谦虚,强命毛遂出征。

最终,赵军全军覆没,毛遂自刎了。


徐聊


既然敢加引号,那这个问题就好玩儿了。


姜子牙他老婆

当年姜子牙还没有出山的时候,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去钓鱼,但他用直钩,那哪里钓得上鱼啊,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他老婆就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啊,饭都吃不起,在这么下去就要饿死了,成天嚷嚷着要离婚。

姜太公就对她说:“你别这样,终有一天我会成功的,你到时候就等着享福吧。”这个女人不听话,就认定了姜太公没出息,过不下去要离婚。

其实按说这也不怪别人,你天天搞些没板没眼的事情,谁也看不到个希望,怎么会相信有一天你突然就飞黄腾达了呢?所以他老婆真就和他离婚了离婚了,结果没几年姜太公就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被封在齐国,成了齐国的始祖。

这时候他老婆又后悔了,想再续前缘,姜太公早就看透了这个娘们儿的人品,于是他拿起一壶水泼在地上,说你能把这水收回来,我就跟你和好。

泼出去的水怎么可能收回来呢?你当年对我爱答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

其实啊,这事儿也不怪他老婆,就跟现在有些男人抱怨女人现实、拜金,其实你自己天天跟家打游戏,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从跟着你那天起就过苦日子,几年过去了还没有改变,凭什么要求女人继续折磨自己呢。你但凡有点上进心,努力工作,离婚这个事儿也不是说离就离的。

武王举鼎

秦惠文王是个很厉害的君主,他继承商君变法,又重用张仪,远交近攻,让秦国从边陲小国变成可以称霸中原的强国。

惠文王死后,武王荡即位,这秦武王就非常看不惯父亲搞外交那一套,今天跟这儿结盟、明天跟那儿联姻,一点血性都没有,他上位就一件事,打。看谁不顺眼打谁。

秦武王不光爱打仗,他自己也勇武有力,历史上评价他是身高体壮,孔武好战。

一生放荡不羁爱打架的秦武王,这天来到了周王畿,这里摆着9个大鼎。这些鼎可不是普通物件儿,九鼎代表九州,就是天下,不是有个词叫问鼎天下吗,就说的这九个鼎。

秦武王仗着国力强盛,自己又非常英勇,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他冲到鼎前就说老子要把它举起来。这可是非常不敬的举动,暴露了武王问鼎天下的野心,可是周天子能怎么办呢。

武王说到做到,摆好架势就把鼎举起来了,可是那鼎多重啊,哪是人力可以承受的,最后秦武王被鼎压断了小腿骨,古代医疗条件又不好,没几天就死了。

这是真正的神操作,秦国当时虽然通过秦孝公和惠文王两代人的努力,变得富强了,但毕竟刚刚崛起,并不具备问鼎的实力,一直到后来昭襄王几十年的努力,才真正算得上是称霸战国,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后由秦始皇横扫六合。

秦武王确实是高估自己和秦国的实力了,周朝天数未尽,岂能容你随意问鼎呢?

隔壁小红

想当年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小青年,情窦初开的年纪,深深暗恋上了隔壁班小红。在哥们儿的怂恿下,我写了人生的第一封情书,并在上午第二节下课,课间操的时候,鼓起勇气交到了小红手里。

小红其实不叫小红,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她的真名,只是那天我递给她情书的时候,她的小脸像个红苹果一样好看,我便叫她小红。

小红红着脸接过情书,都没好意思看我,便转身跑进教室了……不对,是跑进班主任办公室了……

小红的神操作,让我终身难忘。



也可自话


讲讲老蒋在淮海战役中的神操作吧。总体来说就是八个字,患得患失,举棋不定。

然而这正是兵家大忌!

更坑的是,他还有一个啥都不管的猪头司令刘峙,以及只知道机械执行命令的副司令和实际主帅杜聿明。


毛主席和刘邓,陈老总,粟总都没想到,老蒋和杜聿明一波神操作,硬是让解放军把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把老蒋的嫡系给一锅端了。

1948年11月11日,杜聿明就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此时距粟裕华野南下,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围已过去三天,而杜可指挥的兵力包括黄维,邱清泉,李弥,孙元良,李延年,黄百韬,刘汝明七个兵团和地方部队近八十万人马,堪称神装满级,完全可以和中野,华野一战。


11月5日,杜聿明在南京参加军事会议,提出让黄百韬兵团固守十天,命黄维和邱、李兵团集结后平推中野六个纵队,再回头解黄兵团之围。这一计划其实是可行的,因为事实证明黄百韬当时支撑了13天,如果刘邓中野被击退,粟裕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结果老蒋说:不,你要给我先救黄兵团,带上邱李去刚粟裕。

粟裕是四十万人,邱李黄一共三十万人,加上邱清泉李弥有意保存实力,增援进展缓慢。11月22日,华野攻占碾庄,黄百韬GG。


另一头黄维没等到队友,被中野节节阻击,进展缓慢,17天走了200公里,11月25日走到双堆集,走不动了。因为中野刘邓已经在前面布好了口袋阵等他钻。

这时候黄维是打是撤下不了决心,又开始等老蒋的指示,但老蒋的指示始终没来。11月29日,中野对黄维完成合围。

此时杜聿明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固守徐州,徐州城坚池深,给养充足,又有近四十万人马,解放军一时也奈何他不得。二是全军从徐州突围到西边的永城,再南撤阜阳重新集结。两个方案都不包括救黄维:黄兵团保不住了,能保住徐州剿总这点本钱就不错了。划重点:这里杜聿明明确告知老蒋:走就不要打,打就不要走!


老蒋同意他第二个方案,11月30日杜聿明率孙李邱三个兵团从徐州出发,以交替掩护的方式西撤。

12月3日,老蒋的命令又来了,这次是让他不要西撤,转向东边救黄维!

此时杜聿明心中对老头子估计也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刚跟你说了走就不要打!老家都要保不住了你让我去救一塔?但是杜聿明还是执行了老蒋的命令,全军从西向东南推进,12月4日,攻到离黄维50多公里的陈官庄,推不动了。

12月15日,中野,华野会师攻占双堆集,黄维GG。而此时杜聿明也已经动弹不得了。

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全歼杜聿明集团,杜聿明GG。

也许没有老蒋的连续瞎指挥和杜聿明的唯命是从,淮海战役的战果会大不一样。但是历史的结局还是一样的,因为毛主席,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


每日一段历史


历史上有次著名战役中,而二选一的选择题中,领导层出现连续六次选出错误答案的神操作,致使最后全军覆没,连皇帝也被敌军俘虏,差点造成王朝灭亡。不得不让人“惊叹”,连续六次选出错误答案,这种六十四分之一的概率,都能遇上也是“没谁了”,里面但凡他选对一道选择题,也不至于输的如此之惨,在电视剧《明妃传》中也有演绎,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明朝土木堡之战。

土木堡之战

第一道选择题,皇帝亲征!

这道选择题其实是土木堡之变的“根本”,也是一切灾难的开始。当时瓦剌军南犯明朝,明朝宦官权臣王振因为很早就想“建功立业”,让那些文臣武将对自己“刮目相看”,于是制造了一场皇帝亲征的戏码。当然,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也有很大责任,当时的朱祁镇也有“建立军功”的想法,要效仿明成祖朱棣开拓边疆。两人于是在此事上一拍即合。

朱祁镇剧照

而与此同时,朝堂上百官皆反对,奈何皇帝和太监王振不顾百官反对,毅然亲征,1499年7月16日,明朝军队在皇帝的带领下,号称50万大军,经宣府向大同出发,并率领上百朝廷大员,明朝几乎倾巢而出,包括内阁大学士曹鼐,兵部尚书邝埜等,还有其他几位王爷,户部尚书等等。中央则有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监国。

朱祁钰剧照

第二道选择题,退兵!

在行军途中,大军得知明军在大同大败的消息,西宁侯和总兵双双战死殉国,王振不以为意。八月初一,大军到达大同,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尿”,王振看到了大同兵败后的战场,尸横遍野,满目血肉,顿时就怂了。他开始意识到,原来这是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杀戮之地,王振和皇帝可能都还以为打战就是玩玩,所以也只带了一个月的粮草,和瓦剌干起来有点危险,于是呢,王振和皇帝决定原路退回。

所以,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来转一圈后就想回去了。当时也有将领告诫,不战就跑路,肯定会打击士气。没办法,谁让王振和皇帝已经怂了呢,人家可不听这些,说走就走,这对人家王振来说,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土木堡战役图

第三道选择题,绕道蔚县!

撤军就好好撤军,为嘛要绕道呢?其实本来按照计划,内阁大学士曹鼐的建议,是要经紫荆关回北京,这样就能保障安全,但宣府和大太监王振的老家蔚县很近,于是,这位大太监想“嚣张一把”,想着带着大军和皇帝去自己老家转转,自己也弄个“衣锦还乡”的戏码,给自己长脸。

尽管大臣反对,但是他们根本就见不到皇上,有王振呢!皇帝倒是不以为意,自己的好基友王振想请自己去他老家转转,那就去呗!毕竟关系这么铁!敢情,都忘了自己是出来打仗的。于是明军做错了第三道选择题。

土木堡之战经过示意图

第四道选择题,中途改变行军路线!

也不知道王振脑子是怎么长的,快到蔚县的时候,大太监王振突然变成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官,他想,一旦几十万大军到自己的家乡蔚县,这么多人肯定会踩踏庄家,这样一想,自己岂不是害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是王振决定,改变行军路线,打算改回原来的路线行军。

于是乎,几十万大军跟个牵线木偶似的,被弄得晕头转向。这次行军路线的突然变更,给将士心里造成了恐慌,使得士气进一步低迷。

王振剧照

第五道选择题,扎营土木堡!

大军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土木堡。当时皇帝和太监王振觉得累了,名义上是等等后来的辎重,当时辎重在后,并没有跟上,于是就决定安营扎寨等粮草。但是选的位置有点“作死”!当时扎营的位置,四面皆山,自己处于低洼之地,且只有一条河为水源,按兵法来讲,这种地方最适合“瓮中捉鳖”,毕竟把你水源一切断,再围困,你的粮草也进不去,早晚被人家活活困死。

明英宗画像

当时兵部尚书邝埜就极力劝阻,说可以进驻居庸关再说,这里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危险。奈何!你碰到这种什么都不懂的废物,你再苦口婆心,人家根本不屑理你。最后兵部尚书邝埜甚至说,不行就让皇帝先走,咱们留下行不行?就算自己死了,最起码也能让皇帝安然无事,等辎重自己这些人就行,不用让皇帝跟着等。王振回答:不行!还跟原来一样,王振都不让你见皇帝,你进谏个棒槌!于是,第五道选择题接着选错!

土木堡战役剧照

第六道选择题,移营喝水!

说曹操,曹操到,这时候瓦剌首领也先正式出场。碰到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先也很激动,果断出兵围困了明军,并且切断了明军的唯一水源,明军人心惶惶,掘地两丈不见水。

正在此时,也先派人来议和,王振高兴坏了,赶紧接见了来使,双方看来很客气!一番“问候”后,王振决定移营到河边喝水,此时又有将领劝阻,如此之际,瓦剌军并没撤走,这时候移营十分危险。王振才不听呢,估计心里还要说一句“你算老几,敢指挥我”!于是王振下令移营喝水,结果移营三四里时,瓦剌军趁势出军,可怜明军二三十万人马,被杀的人仰马翻,其实瓦剌军并没有杀死多少明军,明军多是惊慌踩踏而死。

也先剧照

这时候一些将领再也忍不住心中愤怒,皇帝身边的护卫将军樊忠看着王振,恨得咬牙切齿,轮起自己的大锤,把大太监王振砸死。可惜被王振连续作死六次,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结尾

于谦剧照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也先看奇货可居,于是带着皇帝去攻城略地无往不利。眼看就要到北京城,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他组建北京城防,率领百官迎朱祁钰为新皇帝,安抚人心。并从多处调兵遣将守卫北京,最终取得北京守卫战的胜利,最后也先撤回漠北,明朝得以避过一场生死危机!





浮世繁華


1982年,四川省巴中县农民张清安在大巴山称皇帝,定国号为皇清,同时册封了官员和后妃,张清安率领随从十几人,在“御驾亲征”途中,被警方一举击溃。

1982年6月,张清安编写了4万多字的《天律森令》,内容涉及国令、国法、国政、国史、信财、三乘九品和薪玉案等7个部分,算是他的“建国大纲”,同时盖有“皇清玉印”和“清相府印”的印章。

1982年7月2日,张清安在一农院内自行称帝,封自己的妻子为皇后,雷姓女子、易姓女子为皇妃,同时册封他的帮手廖桂堂为副皇帝(闻所未闻的副皇帝)。张清安还任命了各种各类“官员”50多人。

张清安甚至还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那时蒋介石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1982年10月,张清安为了鼓舞士气,决定“御驾亲征”,他带着10几人的队伍在向巴中县城“进军”途中,遭警方截获并一网打尽。

1982年12月底,张清安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廖桂堂有期徒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