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可以制造出《流浪地球》那样的行星发动机吗,产生的推力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吗?

Andy一瞬一世


年初的《流浪地球》火遍国内外,其中恢宏的太阳系场景、爆发的太阳、可怕的木星、撼天动地的地球发动机…很多人就是过去了大半年,仍然记忆犹新。



在《流浪地球》中,由于太阳即将发生能摧毁大半个太阳系的氦闪,而位于太阳系内系的地球不得不启动拯救地球的计划——为地球装上1万台大型发动机驱使地球逃亡。

这1万台发动机每台都有11,000多米,每台都有150亿吨推力,而燃料竟然是石头。

石头真能做燃料?我们常用的燃料不是煤炭与石油么?理论上真的能制造出《流浪地球》那样的发动机么?

其实这种技术很简单,所说的石头“燃烧”是太阳一样的聚变反应,不同的是太阳的原料为氢气的轻元素聚变,石头便是重元素聚变。


目前的氢弹就是利用氢聚变制造,各国正在研究可控核聚变。氢聚变只要1000万℃就能做到,而石头的重元素聚变需要10亿℃才能达到。因为太阳最多聚变到碳与氧元素时就停止了,就会发生氦闪。

我们知道石头的主要元素是氧、硅、铝、铁、钙、碳…但除了铁以后的重元素其它元素都能释放能量,只是能量大小不同。

在《流浪地球》中,耗用了地表40米厚度的石头才让地球逃到了4光年外的比邻星系。


因此,理论上说,用石头为材料用以核聚变是可以的。不过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还无法实现用石头聚变为能量,现在连可控核聚变还没实现呢!


弄潮科学


要制造电影中的行星推进器,需要攻克两个瓶颈:

1.工程材料方面的瓶颈。

材料,是很多科技无法得到实际应用的主要原因。

《流浪地球》中,一万多座行星推进器,产生的推力能让地球达到逃逸速度。依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得出:行星推进器承受与其推力相等的反作用力。目前已知的所有物质中,没有哪种做成推进器支架等材料后,能达到如此强度,同时还能经受住宇宙中低温、辐射等严酷环境的“摧残”。

行星发动机对材料要求太苛刻,理论上达不到。


2.已知的“燃料”中,比冲(单位质量产生的推力)大,能够把地球推走,自身消耗不多、地球上取之不竭的,基本不存在。

传统意义上的化学能基本没戏,各种燃料(需要助燃剂,如氧气等)通过燃烧所释放的推力,相对于地球这个庞然大物都可以忽略不计。(除非像影片中引爆木星那样,无穷大燃料一次性爆炸。持续燃烧提供动能,基本不可能)只有物质质量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能量,才有可能产生如此巨大持久的推力。依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目前来看,只有可控的裂变、聚变、反物质技术这三条路。影片中的可控重核聚变(氢元素同位素可控聚变技术目前正在探索,如果实现,全球能源几十万年内是用不完的),目前只存在于幻想之中。


已知“燃料”比冲太小,理论达不到。

综上,立足于目前的科技,行星发动机理论上是造不出来的。而且就算造出来了,也没有合适的燃料。但是,这是科幻片。如果《星际穿越》中大活人和飞船都能穿越黑洞后完好无损;主角进入五维空间,知前后五百年也是可行的。那么,相对于《星际穿越》,《流浪地球》中行星推进器的材料和燃料瓶颈,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试想一下,有一种材料,既耐极冷又耐极热,密度、韧性、刚度等指标完全符合行星推进器的要求,而且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重核聚变技术,那么,地球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在星际间流浪。这非常符合逻辑,至少相对于《星际穿越》来说,也不是太离谱!


樂电影


《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让世界知道,一部完全由中国人打造的科幻电影也可以这么酷炫。它在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中位列第三,超过了万众瞩目的《复仇者联盟4》。

不光有火爆的特效,《流浪地球》中展现的科学原理以及惊天脑洞也是人们热议的主题。比如这个问题所述:理论上可以制造出《流浪地球》那样的行星发动机吗,产生的推力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吗?

01

为何要流浪?——《流浪地球》的背景介绍

电影《流浪地球》是根据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设定在未来某个时间,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前往比邻星,寻找人类新家园。

如何带着地球一起离开呢?一共分为5个阶段:

1.刹车时代

建立一万座行星加速器,位于赤道的地球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

2.逃逸时代

地球开始加速远离太阳,并通过木星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对地球加速,弹出太阳系,飞向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

3.流浪时代I

离开太阳系后,一万个加速器全功率加速,使地球加速到千分之一光速,再滑行一千多年。

4.流浪时代II

通过几百年减速,并让地球恢复自转,最后进入预定轨道。

5.新太阳时代

地球重新开始自转和公转,成为比邻星的一颗行星,人类在新的星系繁衍生息。

02

行星发动机

能完成上述任务的关键技术,就是行星发动机。

行星发动机的数量

行星发动机是联合政府为使地球脱离太阳系,前往比邻星而开发的巨型工程,共有12000台,人类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和赤道上集中建造了无数庞大的行星发动机。

行星发动机是巨大的

中国的北京三号发动机,就有11千米高,主体直径20至30千米,基座直径50至60千米,基座高度超过广州塔,而位于赤道上的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三号转向发动机,规模更庞大。

行星发动机的能源技术

在小说中,行星发动机通过重聚变技术,来达到使地球移动的目的;赤道附近有转向发动机,不直接推动地球,用以停止地球自转且辅助地球前行。

重核聚变:

行星发动机的燃料是石头,而且不是什么稀有的石头,就是普通的石头。

其原理是重元素核聚变,将石头中所具有的重元素进行核聚变反应,最后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推动行星发动机的运转。

普通的核反应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裂变一般发生在原子序数很大的原子内部。这些大质量的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小质量的原子核,这个过程会放出能量;

聚变一般发生在原子序数很小的原子之间,也就是几个小质量的原子核,合并成大质量的原子核,这个过程也会放出能量。

通常来说,聚变是比裂变释放能量的效率要更高的。

我们的太阳已经燃烧50亿年了,在这50亿年里,它一直为太阳系内的星球提供光和热。太阳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燃烧,就是因为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所以,重核聚变是大刘在小说中创造的一种新的核反应,它使用普通的原子核进行聚变,发出能量。

人类现在正在试验可控核聚变技术,重心是在更容易发生聚变的氢元素上面。

至于重核聚变技术,依然只是存在于理论或者科学幻想上,目前看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03

推动地球需要多大的力

按照大刘的计算,推动地球之少需要12000台行星发动机,而且需要数百年的时间。

我们知道地球的质量大约是6×10^24kg,要想地球在500年内加速到光速的1%,至少需要多大的力呢?(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F=6×10^24×3×10^8×1%/(500×365×24×3600)=1.142×10^19N。

分配到每个行星发动机上,大约是1×10^15N,也就是1000亿吨的力!

如果考虑相对论效应,或者加速度到更大的速度,这个力会更多。

这就能理解为何行星发动机为何要建造成那么大的体型了。

04

结论

综合上述可以知道,如果真的能制作出大刘描述的行星发动机群,那么我们的确可以带着地球去流浪了!只不过,这个过程一定是漫长而艰难的!

我是宇宙物理学,这就是我的回答。

下面是我的一个视频,有兴趣可以看看,其中有行星发动机。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1077, "file_sign": "6d5296a7774632e202f1b7395ac8bdb5\

宇宙物理学


理论上人类掌握足够的科技和能量,连银河系都能毁了,移走地球算个什么事,只要推力充足,地球不过是体积大一点的飞船,运用的科学原理和飞船没区别。

《流浪地球》中建造的行星发动机利用重元素聚变获得能量,填进去石头都可以做燃料,高十公里左右,总共10000多台,想要把地球推离现有轨道只要投入足够的材料就行,而地球不缺少比碳还重的元素,只不过将地球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使地球飞离太阳系所需要的能量足以消耗一条庞大的山脉。毕竟还是文艺作品,不能太强调物理的合理性,而是要看作者透露出的思想,那就是人类抗争的天性,不会坐以待毙。

《流浪地球》中的设定是太阳突然发生氦闪,太阳突然就快灭亡了,地球环境的改变使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非常寒冷,于是全世界突然就停止了纷争,联合在一起造行星发动机。目前可控核聚变在实验室已经实现了,只是能够持续的温度还比较低,反应的时间也还比较短,但已经看到了希望。目前的可控核聚变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那样的轻元素,这个还不能投入实用,更不用提重元素聚变了。

卡尔达舍夫曾对文明进行了分级,认为文明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最高阶段可以利用整个星系或者宇宙的能量,对那种文明层次的生物来说,毁掉星系估计还真不是啥大事,建造行星那么大的飞船更没压力。小说就是小说,不能用科学理论严格分析。


来看世界呀


大家好,我是医小白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第一部跨时代意义的科幻片,片中描绘了大量的未来科技产品,而这些科技中的核心就是行星发动机。那么不仅有人要问了,行星发动机在现实中能造出来吗?即使造出来了能把地球推出太阳系吗?今天,小白就带领大家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发动机到底能否被建造出来

1.材料

《流浪地球》这本书中具体描绘了发动机的体型和数量:

一万台发动机,每台高达11千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千米,每台发动机产生15亿吨的推力

按照现代建筑学的理论,要建造如此高的建筑,并且还能承受15亿吨的压力,所需要的钢铁量至少要八千万吨,那么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就需要八千亿吨的钢铁。

而地球上的铁的含量约为8500亿吨,这就意味着即使把整个地球的铁提炼出来,也不过刚刚够建造发动机。

而如果把地球上的铁都提炼出来,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首先就要崩溃,地质运动也会频繁发生,地表塌陷,人们很难撑到把铁全部提炼出来的那一天。但总的来说,理论上还是可行的。

2.技术

文中提出了“重聚变”技术,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个未来技术。

我们都知道原子核是可以发生聚变的,聚变最开始就是由轻原子核开始的,所谓的轻原子核比如氢原子核,氚原子核等等(反应图如下)

轻量原子核聚变可以释放能量,而重原子核聚变就会产生更大的能量,这种重元素在书中是由石头提炼出来的,数量无穷无尽,可以支撑发动机的运行。

对于我们现实世界来说,这种聚变无疑太过可怕,因为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核聚变我们只能让氢原子核进行聚变,而且这种聚变并不是完全被掌握住,让重原子核进行聚变对于现在的我们呢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若是未来科技发生大爆发的话,我们也是有可能掌握这种技术的。

人类能否成功到达比邻星

一.能量

对于整个流浪地球计划,书中描述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让地球自转停下来。

第二阶段是将地球推向比邻星。

那么地球上的能量到底足不足以将地球推向比邻星呢?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阶段。

1.为地球刹车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天,那我们就可以求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而地球的质量为6*10^24千克,要使如此庞大的球体自转停下来,根据现代物理的动能方程我们可以求得

2.地球飞向比邻星

根据书上的介绍,地球与比邻星之间的距离为4.22光年,也就是4亿亿千米。

要使的短时间内飞到比邻星,那么我们就必须使得地球一直在加速,由初中物理我们就可以求出所需要的能量)

我们刚才说了,一万台发动机,每台提供十五亿吨的推力,那么可以算出来地球所收到的合力F=ma=1.5*10^17N

那么就可以求得所需要的能量W

这样算出来整个过程需要的孟良能量为5.9*10^34焦耳

爱因斯坦给出了我们质能方程

E=MC^2

M=5*10^17千克

这样算来,至少需要5*10^17千克的石头才能完成整个过程,而地球的总重在6*10^2

4千克。

所以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二.时间

那么我们到底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呢?

假设我们一直在加速,加速度为a,前文我们已经求出了合力,距离

那么:

a=F/m=2.5*10^-8m/ss

那么接下来可求得时间t

t=25000年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两万五千年才能到达。

总结

上述的推理相信大家都已经理解了,那么大家也就明白了题主提出问题的答案了。建造行星发动机,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上,根本不可能完成。

首先一万台发动机的建造就可以几乎将地球上的铁耗光,铁质的大量消失必会使得地壳变软,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

而行星发动机产生的15亿吨推力几乎可以把整个地壳压垮,这一定会导致地壳活动剧烈

地震频繁

再其次,地球上的能量,技术均不足。重核聚变对于我们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一次的科学大爆发也达到不了这个程度。即使达到了,地球的石头如果被消耗了这么多,地球也会被破坏很大。

再从时间来说,需要两万五千年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时间啊,漫长的已经完全超越人类历史的长度,几乎不可能完成。

总的来说,要想流浪地球,必须要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合理的方案。

大家怎么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哦


医小白


既然是科幻小说嘛,那么自然会有一些创作的成分在里面,小说中描述的东西,现实中不一定会发生。像《流浪地球》中那样的行星发动机,未必可以将地球推离太阳系。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利用的是重核聚变技术,一句话说来就是利用原子系数较大的原子之间相互聚变产生能量的,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较轻的原子核可以聚变成为更重的原子核,甚至可以一直持续到铁元素。但是现实中我们甚至连最轻的原子核,也就是氘和氚原子核的聚变都控制不了,所以重核聚变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太遥不可及了。

电影中也说到了,每一个行星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150亿吨,行星发动机总共有一万座,那么总的推力就是150万亿吨,可是地球的质量可是足足有60万亿亿吨,也就是说所有行星发动机全部开动带给地球的切线加速度也不过只有0.00000025m/s^2,这么一点加速度,也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年时间的减速才可以将地球刹车。


稍微计算了一下,发现如果用书中的行星发动机数据的话,让地球停止自转大概需要50到100年的时间,好吧,虽然时间很长,但是好在理论上让地球刹车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让地球刹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接下来要做的是怎么让地球逃离太阳系。电影中也写到了是将地球加速到脱离地球轨道前往木星轨道然后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逃离太阳系,但是前提是地球的速度需要达到42km/s才行,这中间有12km/s的速度差。按照行星发动机的推力进行计算,地球加速到这个速度需要1000年的时间,而那个时候地球估计早就被太阳氦闪吞噬了。

然后行星发动机利用的是石头,看每天石头的消耗量,还能坚持到1000年以后吗?估计到时候将地球上的所有石头全都给用完了也不够吧。另外有一点,那就是地壳承受力的问题,地球虽然体积巨大,但是地壳对于地球而言仅仅是薄薄一层,地球就像是一个鸡蛋一样,行星发动机体积巨大,质量巨大,再加上发动时对于地壳极大的反推力,恐怕地壳承受不住这么大的作用力,到时候地球就像压碎了壳的鸡蛋一样,还没逃走就已经支离破碎了。


最后一点,说一说行星发动机这个设想吧,个人觉得这个设想也不是很靠谱。虽然这些行星发动机高度可以达到11000多米,甚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了两千多米,但是它们并没有伸出大气层之外,而行星发动机启动的时候会有大量的等离子气体从大气层之内向外喷射,势必会造成地球大气的大量流失,地球大气越来越少,也是不利于地球生物生存的。


镜像宇宙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了核聚变发动机,就没有必要这么绕,靠着行星引力,现在才走能走向更遥远的天际。燃烧氘氚的核聚变发动机,正在研究中,而其它元素的发动机,仍然遥遥无期。这使科幻作家充满想像,成为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离开太阳,我们转移至别的星系,比如三体,传说那,最有可能成为新的家园,《流浪地球》的刘慈欣,即以寻找新家园为想像,插上科学的翅膀,制作了我国第一部有此巨大影响力的科幻电影,技法完全可与《阿凡达》媲美,台湾的黄智娴,就特别佩服这一大手笔,照这一思路发展下去,并说,可以看到中国科幻电影的曙光。自古不缺神话,更不乏文学想像的中国人,借助科学之手,打造属于全世界的商业电影,把当今中国文化一说,真是值得点一赞。像这种电影,过去着实不多。西方大片以超人文化,来塑造自家的力量,而我们《流浪地球》则处处以国际大合作为背景,充满人文关怀,这是它特别火的重要原因,不只一款行星发动机。

▲太阳就这么烧起来的。核聚变发动机,犹同恒定的太阳,关键在可控,没有核聚变发动机,地球就难以流浪,只有这种东西,才能撬动地球的力量。没有什么不可能,今后人类随着科技的发展,正把核聚变发动机,一点一点向前推。当然在科学家计划中的描述,不像电影里的核聚变,利用的是太阳燃烧的原理,英国人提出的反物质发动机,用的粒子间湮灭中的生生不息,来作动力,并非是想,一切皆有可能,这是可以实现的科学。而科幻作家的责任,不过想像的力量。如果是这样,该发生怎样的故事。所以也容易使人着迷,走出影院的一刻,你会说,如果是这样,该多好啊。

▲托卡马克。可能大多数没有听说过,作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项目的一部分,为人类未来寻找最干净最清洁的能源,国际把这一装置命名为EAST,即托卡马克,集数十年之功,耗资数十亿美元,已经达到了一亿度,如今我们一马当先,中科院的等离子研究所,突破优化稳态频波加热技术,热功率已至十兆瓦,这个装置被国际同行称为东方超环。2020年要发射,成都平原即将形成第二个太阳,一时国际热议不断,不少西方国家纷纷表示来到我们这学习。我们被卡受制几十年,现在也算有了一点家底,这便是《流浪地球》制作的背景吧?没有东方超环,谈何“流浪地球”呢?说起来人会笑掉了下巴。虽说我们的大超环,距离推动地球为时尚早,不过已经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可喜可贺。

▲开天辟地。中国登月之时,到月球找氦3的呼声高涨,其实收集技术还不成熟,只能说氦3可作为理想的核聚变材料之一。为未来做好准备,现在即要发育开天辟地之能,不然真有太阳熄灭的那一么,我们的地球又到何处流浪呢?最理想的短片憩息地,现在出发,2000多年以后才能到达,它是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有称比邻星,属于半人马座的一颗。最近的也不近,距离太阳4.22光年。所以非常遥远,我们只能用心来感悟,地球一朝失去太阳,科幻小说看着费劲,就不妨瞄一眼我们的电影大制作,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听一个科普作家来讲述他想像中的故事,这故事有说没有,如果你不以科学的基础来判断,就当没有好了,但绝非是虚幻。


魂舞大漠


且不说行星发动机能不能造出来,就是燃料恐怕都挖不动。

需要多少燃料呢?一座山?两座山?全球的山?

都不够,我们需要一颗火星,把它所有的石头都聚变成铁,才足够把地球送到比邻星。

上图就是我渲染的模型,其中黑色的球就是所需要的燃料。可以看到,若要把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得把地球挖的天翻地覆都不一定够。

计算的过程比较复杂,简单说一点点。

首先是能量。达到了光速的量级,即使是高速带来的动能,其对应的质量都是极为巨大的。考虑到核聚变的效率最高也就1%上下,仅仅是要提供地球的动能,就需要烧掉相当于地球半径13%的燃料。大概是这样: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推动地球前进,需要向后喷射物质。这些喷出去的物质,才是大头,消耗了大部分的质量,也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如果算下这些,最终的消耗量,就和图一一样。

挖掉这么多东西,地球就算到了比邻星,估计也面目全非了……

不过毕竟是科幻,没有必要如此苛刻,好看、有深度便好。


章彦博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如果真的突然太阳要突然熄灭发生氦闪,那么很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制造像电影里面一样的太空发动机。原因如下:



地球达到脱离太阳系,需要的能量太大,核燃料太多!

地球净重6*10^24kg,想要逃脱太阳引力,速度必须达到29.8+16.7=46.5km/s的速度。这样的话,需要的动能就是:1/2*mv2=2.5*10^33J能量。如果核能燃料有千分之一的质量损失,核燃料燃烧4%,则需要6.8*10^19kg核燃料。如此巨量的核燃料,几乎相当于千分之一个月球。人类想要得到这么多核燃料,把地球挖空都不一定凑够。



而且,核能如何转化成地球动能也是个问题。

太空中想要推动地球,人类必须利用“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即像火箭一样向太空喷出气体。而利用核能直接驱动地球,人类更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技术储备。所以,即便是核燃料找够了,人类也没有能力直接利用核能驱动地球!



其实,真正想要推动地球,单单靠原始的动力驱动形式并不行。必须要发展新的太空飞行技术,比如通过磁场或者某种重力场,改变局部空间曲率实现地球移动,这种技术才是未来真的实现流浪地球必须技术。


科学探秘频道


理论上可以制造出《流浪地球》那样的行星发动机吗,产生的推力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吗?

在开始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流浪地球》这个时代背景,描述的是未来太阳将进入氦燃烧阶段,剧烈的氦元素聚变将会导致太阳的窥规模扩大很多倍,并且不稳定的燃烧将会使太阳系内的空间环境变得极度恶劣,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

当然有两种方式,巨型飞船搭载部分人员逃离或者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当然最终的决定是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啦.....就如蜗牛一般,旅行都带着房子!

接下来就是制造巨型的行星发动机准备逃离了,原理很简单,使用核聚变发动机,就是太阳上天天正在发生的过程!但燃料.....太阳上是氢元素,我们正在努力中的ITER是氘氚核聚变!而逃离太阳系的似乎是铁元素之前的所有元素!!

理论上铁以前的元素都可以作为核聚变的燃料,但氘氚门槛最低,只需要五千万至一亿度!!!而之后是氘和氦三,再是氦三和氦三......

当然氕即氢的同位素也很干净,可惜就是要求比较高,而之后的元素都可以聚变,只是近乎超级超级变态的要求至少在地球上百年之内是不可能了.....当然我们不需要较真,在《流浪地球》剧情中我们信它实现了就行!

操作过程也不复杂,首先将地球自转减速,因为地球一直在自转中这个发动机喷口不知道往哪儿喷!很多人认为地球不转了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其实慢慢不转也没所谓,只不过赤道地区会稍稍感觉重了一点,而两极并没有任何差别!

接下来就是开启上千台行星发动机在地球轨道上向前加速了......为什么不直接将地球推离当前轨道?理解起来不难--将地球加速后它自然会跑到更远的轨道,而发动机的推力不足是主要问题!就像霍曼转移轨道一样,加速之后轨道将慢慢提升至转移轨道......

计算方式如果不考虑那么复杂的话也挺简单的,如果你向后以10M/S丢10KG的物质,那么可以10KG的飞船以10M/S的速度前进,假如100M/S的速度丢1KG的物质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地球的质量高达5.965*10^24千克,而逃离太阳系的速度要求是16.7KM/S,假如这个核聚变喷流速度是10万千米/S,想必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每秒需要丢弃多少物质了吧!大约是:996155000000000000000KG

当然这是一次性加速到这个速度,但慢慢就没有那么变态要求了!而且到目的地后减速也需要这么多质量的物质哦.....因此上述数量是×2的,大概需要消耗:0.0334%地球的质量!

但而实际上离子发动机能达到的喷流速度连1万千米都难以达到,如果以此计算,质量消耗将会增加十倍以上!当然以上仅为简单计算,不考虑乱七八糟的情况,比如首先得把月球给甩了,那地月系一起走就是个累赘.......

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完全没有问题!但从实际操作上,我们的ITER连氘氚聚变都还没搞定,更别说铁元素之前的所有元素聚变了........不过这《流浪地球》看预告还是不错的,大年初一可以来个科普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