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當今“第一老旦”,為李多奎配全部音配像,卻落了個景況淒涼

老旦,是旦角行當中的一個分支,主要扮演年長的婦女形象;在今天的京劇舞臺上,老旦角色多是穿女老斗衣或是穿蟒。老旦行當的戲路很寬,從窮苦的百姓到皇宮后妃都可以扮演。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樣平、直、剛勁,而像青衣那樣婉轉迂迴。

老旦的流派有很多,前輩名家多多,譚志道、羅福山、謝寶雲、龔雲甫、松介眉、文亮臣、臥雲居士、李多奎等。真正老旦挑大樑演戲的是從龔雲甫龔先生開始的,稱之為龔派。後逐漸又發展有李(多奎)派。而李派老旦,是現在京劇舞臺上老旦行當的主力軍。

提起當今的老旦名家,人們多數會提起趙葆秀、袁慧琴等等,而蘭文雲的名號,已經逐漸的不被提起,可是,這位已經淡出舞臺的藍文雲,卻是老旦界響噹噹的人物,更被稱作是“當今第一老旦”。

蘭文雲,天津青年京劇團的老旦演員,也是全國戲迷心中最愛的,最牽掛一位京劇演員。中老年戲迷都喜歡叫她“蘭子”,而青年戲迷都親切的稱她為“蘭大姑”。蘭文雲出生在天津,自小就喜歡聽京劇,尤其是喜歡聽老旦唱腔,《紅燈記》中李奶奶、《沙家浜》中沙奶奶的唱段,沒用人教,她就全聽會了。再加之家中長輩都是戲迷,所以決定讓蘭文雲端起京劇這碗飯。

蘭文雲在戲校讀書時,便痴迷李派唱腔,先後從雷振環、何佩森、王玉敏、孫玉祥等老師習藝,這些老師也有意識地按照李多奎先生的路數傳授她技藝。畢業後經過三年進修,她近入天津市青年京劇團。1988年,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看了她的演出後,認定她大有可為,於是動議請當年為李多奎先生伴奏的著名琴師周文貴先生親授她“多派”劇目。蘭文雲有幸拜入周文貴先生門下,也正式拜入李派。

蘭文雲在1994年參加梅蘭芳金獎大賽時,以兩出在那時的冷戲”目蓮救母和五鬼捉劉氏“奪得金獎!在《五鬼抓劉氏》中,她不僅有繁難的唱工,還有“搶背”、“甩髮”、“跪磋步”和水袖等技巧的發揮。簡直就是老旦裡面的金錢豹!這出戏,很多老旦現在都沒有,幾近失傳,而蘭文雲能拿得這出戏,也可見她實力。

上世紀90年代,音配像工程開展,蘭文雲成為為老旦宗師”李多奎“配像的第一人選。蘭文雲以一己之力,把李多奎那些個大戲全部配完。配像時蘭文雲下了苦功夫了的從錄像就可以看得出來簡直就是自己唱一樣動作神情都拿捏的非常到位,可以說”嚴絲合縫,不差分離“!

1998年,蘭文雲配的最後一出“秦香蓮”,自那以後,蘭文雲就開始息影舞臺,期間也是斷斷續續的登臺演出但場場爆滿。一直到07年在中國大戲院成立70週年的晚會上蘭文雲出來唱了三段”打龍袍,三進士,打龍袍的西皮流水,戲迷那個熱情啊,一直叫好,臺下也一直叫”蘭子“可見戲迷對蘭文雲的想念!到了2009年蘭文雲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演出了她的拿手好戲《遊六殿》,當時的叫好和掌聲毫不誇張的說可以”掀翻房頂“可見蘭文雲的藝術功底和戲迷對她的喜愛。

現在的京劇舞臺上,已經很難看到蘭文雲的身影了,對於她息影舞臺的說法,一直是眾說紛紜。不過說的最多的原因,就是青年團的“內鬥”。蘭文雲的《遊六殿》壓過孟、張、趙的《大探二》;團里人打傷了她的眼睛;散戲後吃飯敬酒,在酒裡動手腳,使得她上吐下瀉。這種種的事件,使蘭文雲估計有些心灰意冷了。蘭文雲能耐大,定然是會受到排擠。並且她也曾遭遇意外,導致癱瘓在床。

戲迷們或許都在盼望,蘭文雲有一天能重回舞臺,再唱響那段“叫張義我的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