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建院四週年:公益項目已惠及2億人次

近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公益學院)在深圳舉行建院四週年慶典。

國際公益學院是中國首家國際公益學院,由比爾·蓋茨、瑞·達理歐、牛根生、何巧女、葉慶均五位中美慈善家共同發起,於2015年11月12日在深圳註冊成立。

成立之初,國際公益學院奠基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表示:“通過發起成立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我希望為那些願意貢獻自己的領導才能、聰明才智和豐富資源的人提供支持,共同消除不平等現象。創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世界。”

國際公益學院另一位奠基人瑞·達利歐也表示:“中國亟需的是做公益的技能,如何成為卓越的公益人的技能,通過在國際公益學院的學習,成為一位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公益人,獲得財富並回饋社會的整個循環過程至關重要。”

早期,國際公益學院從深圳前海兩三張工位的簡陋辦公室起步,在捐贈人、深圳市政府、合作伙伴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在深圳和北京設立辦公室和教學樓,四年來,為中國公益事業培養了大量高級公益人才,成為中國最富影響力的公益學院。

馬蔚華

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在四週年慶典致辭時稱,過去四年,學院為中國公益慈善發展和創新培養優秀人才,未來還要讓更多企業家、商業和金融界人士加入到公益隊伍,用影響力投資、公益金融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來解決社會問題。

王振耀

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也在致辭中稱,未來全球進入“善經濟”階段,世界面臨著新的挑戰,學院的師生需要在“善經濟”大潮中展現引領作用。

“搞公益並不是一種施捨,更重要的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完善與提升自己。希望公益學院能培養更多公益慈善方面的專家與引領人,提高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水平。”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致辭時稱。

龍永圖

龍永圖表示,自己也已成中國公益界的“新兵”。今年4月份,他參與籌辦的藍圖公益基金會獲得批准,由他擔任名譽理事長。

“我從小長在貴州大山裡,直到24歲時才第一次看見大海,我不能忘記第一次看見大海給我帶來的衝擊,人生和視野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我想能不能搞一個小小基金會,讓我們大山裡面的孩子、貧困地區的孩子能看見大海。”龍永圖說。

隨著更多有識之士參與到公益事業,國際公益學院成為公益事業重要的觀察“窗口”。

根據國際公益學院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學院已擁有逾百人師資,其中國際師資20位;建立起五大知識體系,GPL善財領袖計劃、EMP國際慈善管理、公益認證課程、大眾教育、工商管理博士(DBA)學位教育項目。

國際公益學院的學員以中國公益慈善機構的負責人、高管以及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為主。四年來,該學院共有3267名校友及在讀學員,4110人次參與學院課程。其中有GPL全球善財領袖計劃系列147人,EMP 國際慈善管理課程及EMP系列1032人,NCP 公益認證課程2088人,39位國際學員遍佈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19個國家。

國際公益學院公佈的另一組數據,也引起大家關注。

根據統計,在學院校友裡,41%的校友來自非公募基金會;22%來自公募基金會;26%來自社會服務機構(民非);11%來自社會團體;2位GPL學員加入“捐贈誓言”計劃(Giving Pledge),92% 的校友有個人捐贈行為;個人實際捐贈超過百萬的有39位;校友機構公益項目覆蓋全國 33 個省/ 市/ 區及境外;校友所在機構年度公益支出超過43億元,年捐贈收入約57 億元;年度公益項目直接受益人群已超過2 億人次(2017年數據)。

四年來,國際公益學院共舉辦講堂及講座活動120餘期,線上影響118萬人;網校註冊學員突破3.4萬人,在線學習量達180萬人次;校友及校友機構的公益行動遍佈全國並走出國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Cynthia McCaffrey女士表示,從國際公益學院過去四年的成功中學習到經驗,把世界各界的人聚集到一起,彙集各類資源,去做有益的投資。

公益學院一些校友也成為學院捐贈人,並設立獎學金。國際公益學院EMP2018校友、環球投資移民集團董事長移冰在國際公益學院設立“文雅EMP獎學金”,2EMP2018另一位校友、廣東燁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張顥玲也在學院四週年慶典之際設立“益創天使獎學金”,以此幫助學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