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不首先大力发展经济?

Ghiydf


印度登月失败,大家都在谈月球。其实俄罗斯和月球也有有趣的比较——大家都知道俄罗斯面积大,大到什么程度?

略小于月球表面积的二分之一,比冥王星还大!

这么大片土地,人口却只有1.4亿人。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俄罗斯面积二分之一,但人口是俄罗斯的2.5倍;印度面积是俄罗斯的六分之一,但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

所以虽然俄罗斯经济总量不高,只有1.6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十二位,但人均GDP还是挺高的,超过了1万美元,算是理论上的富裕国家。

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客观而言,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经济出现动荡,用休克疗法之后,好几年处在缓慢回升中。普京接替总统后,俄罗斯对寡头打击严厉,客观上有利于经济尽快恢复正常轨道。

以至于2001年高盛集团的奥尼尔创造出了一个金砖国家的词汇,从此金砖国家登上历史舞台。而这些金砖里,就有俄罗斯。

如果俄罗斯不发展经济,能被视作金砖国家吗?

之所以很多人感觉俄罗斯经济不怎么发展,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俄罗斯的经济支柱和老百姓感知距离比较远。

俄罗斯经济的三大支柱是石油天然气、军工和农业。这些都不像是一些制造业或者服务业更能让老百姓有切身体会。

因此俄罗斯经济给人感觉就是依靠资源在过活,有点类似靠天吃饭。在加上对外推销武器,而似乎不怎么重创新创业经济和服务业。

当然俄罗斯也一直想摆脱对能源的高度依赖,毕竟这创造了该国三分之一的GDP,同时也是政府收入最主要来源,一旦能源减少,俄罗斯面临很尴尬的经济局面。

但这种依赖和海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差不多,已经上瘾,很难短期内改变。

第二,俄罗斯被西方封锁。

2014年之前,俄罗斯经济发展不错,当然主要是国际油价涨到了100多美元,俄罗斯经济当然大赚一笔。

后来国际油价下跌,此后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经济实施封锁,惩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做法,这就导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叠加危机。

从GDP发展曲线上就能看出该国经济的这种下滑趋势。

这个趋势虽然这两年来有所遏制,但俄罗斯经济恢复其实整体上还是比较缓慢的。

一个例子是:如今还没有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俄罗斯GDP增长只有0.7%,甚至还不如日本的1.1%,法国的1.2%,英国的1.6%,更不如美国的2.5%和印度的5.5%。

可见俄罗斯经济发展还是任重道远。


木春山谈天下


这里得澄清一下,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已经比20年前强太多了,他在2000年之后的发展速度堪称全球最快之一。

于是,在2018年,俄罗斯的GDP为1.6万亿美元,对于人口只有1.45亿的这个国家来说,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3万美元。假如印度的人均GDP达到和俄罗斯一样水平,这个国家将会轻松位列世界第三GDP大国,而不是像莫迪承诺的那样在10年之后才成为世界第三。

可见,俄罗斯的经济是有发展的,而且成绩瞩目。

另外,俄罗斯的经济这些年在美国的制裁下举步维艰,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下降,如果按照最高峰的时候2.29万亿美元的GDP,那么俄罗斯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6万亿美元。如果印度的人均GDP达到这个水平,则意味着他很可能已经超越美帝成了世界GDP第一大国了。

但是,回眸20年前的1999年,俄罗斯的GDP只有1959亿美元,人均GDP不过只有1300美元,不到2013年的1/12,不到2018年的1/7。不得不说,俄罗斯在这20年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期印度GDP增长了5.8倍)

所以,俄罗斯经济一直没有发展是一个错觉,自从普京当上俄罗斯领导人之后可是铆足了劲在发展经济,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普京)

大家既然了解到了俄罗斯是发展经济了,那就好办了。因为,接下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俄罗斯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大力发展经济。

为什么俄罗斯给人的感觉没有发展经济

第一,俄罗斯的优势产业并不是轻工制造业,在民间的存在感很低

俄罗斯在轻工制造业上一直是短板,这也就预示着他在民间的存在感极低。

当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了韩国电子产品,必然会对这个国家有一种经济强大的感觉。但是,同样GDP规模的俄罗斯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不多见,再加上90年代俄罗斯经济确实不行,于是就会认为该国的经济可能还不咋地。

其实,俄罗斯的优势主要在农业、能源和国防工业上,在这三个领域绝对有着一般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

俄罗斯有全世界第二大的军火工业,雇员超过200万人。2017,俄罗斯军火贸易规模达380亿美元,仅Almaz-Antey公司就销售了86亿美元的武器装备。试想,假如俄罗斯排在世界第二的不是军工产业而是手机产业,人们是不是对俄罗斯的经济就没这么低的认识了?

(俄罗斯的武器)

在农业方面俄罗斯也拥有极强的世界影响力,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2018年的小麦出口占到了世界小麦出口总额的21%,交易额达84亿美元。

(俄罗斯的农业)

能源领域,俄罗斯也表现不俗,他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之一,2018年每天的石油出口达到了920万桶,占全球的13%;天然气出口达到了248亿立方米,达到了全球份额的26%。

(俄罗斯的石油开采)

第二,俄罗斯虽然地方大,但人口限制了经济体量

俄罗斯面积比冥王星还大,可是这个国家只有1.45亿人口,所以虽然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但经济规模与世界排名前两名的国家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目前,由于技术和产业的限制,敌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想要在未来再上一层楼取得经济上的飞跃是非常难的。个人认为,未来10年俄罗斯的人均GDP很难超过2万美元。

所以,作为人们印象中的世界排名前三的国家,在经济规模上比世界前三的另两个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自然被认为经济不行了。

第三,俄罗斯小马拉大车,导致财政捉襟见肘,极为狼狈

俄罗斯这匹马虽大,但非要拉着坦克跑,就算是能拉动,也显得步履维艰了。

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一直没有放弃自己世界数一数二的核武库,于是每年需要投入天量的资金去维护。他保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哪怕仅仅维持也要花费不菲。这么一来,俄罗斯只好将占GDP4.3%的钱用来做军费。

军费占比高,可惜绝对值却不多,于是俄罗斯除了维持目前基本的军事存在,很难拿出钱来做别的。就这样,哪怕在军事领域也少有亮眼的表现。

以五代机为例,俄罗斯的T-50到现在也没有能力列装部队,而其他两个大国不仅已经列装部队,而且都实现了量产,差距可见一斑。

(俄罗斯的T-50)

俄罗斯以一万亿美元级别的体量干十万亿美元级别的事情,搞得捉襟见肘狼狈不堪。于是,给人的感觉穷的不行。


历史风暴


关于这个问题,俄罗斯表示我也想大力发展经济,可是条件根本不允许啊。

今天的俄罗斯,虽然顶着发达国家的名号,但是自苏联解体后,将近30年时间里俄罗斯的发展,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强人总统普京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虽然带领俄罗斯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避免了俄罗斯的再度崩溃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反观与俄罗斯关系紧密的我国,在1978年之后,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如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俄罗斯不能像我国一样,大力发展经济呢?静夜史认为,这和俄罗斯面临的内外环境密不可分:

1、内部条件不具备

作为苏联的主体,俄罗斯在历史上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这一高度集中的模式在苏联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斯大林模式,就没有后来的超级大国苏联。

但作为一把双刃剑,斯大林模式在支撑起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后,就成为苏联更上一层楼的天花板。此后无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还是戈尔巴乔夫对积重难返的斯大林模式都有心无力,苏联也最终在斯大林模式的桎梏中轰然崩塌。

而苏联解体后,作为俄罗斯领导人的叶利钦,听信西方蛊惑,全面推行休克疗法,企图以快速私有化的方式实现社会制度转型,与西方接轨。

但这种缺乏调研和经验的经济模式不仅没有让俄罗斯脱胎换骨,反而培养起了庞大的寡头集团,他们疯狂攫取财富,俄罗斯民众生活日益贫困。贫富差距巨大的俄罗斯,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今天的俄罗斯,寡头集团拥有的财富,占到了俄罗斯GDP总量的35%以上,而在普京打击寡头集团之前,这一比例更高得离谱。

虽然普京为巩固统治,不断打压寡头集团,但当下的俄罗斯,想要坐稳头把交椅,还必须依靠寡头的支持。所以虽然普京有心改革,但这种触及寡头根本利益的改革,始终没声大雨点小。

而不对传统框架进行改革,俄罗斯的经济没有春天。

而事实上,俄罗斯经济始终在寒冬里不断挣扎。因为苏联解体后,大量西方资本疯狂涌入,他们低价收购大量的苏联国有资产,加上寡头的吃里扒外,俄罗斯彻底失去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比如今天的俄罗斯,连航母也造不出来。

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没有恢复完整工业体系的能力,今日的俄罗斯,只能靠出卖资源为生,沦为大号的沙特。

我国40年来的经济奇迹,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除了领导层的高瞻远瞩,伟大领袖在建国以后奠定的完整工业体系是根本因素。

不仅如此,我国高达10亿的人口提供了空前的人口红利,这使得我国能从低端产业开始不断奋起直追。

但俄罗斯的总人口,不过1.4亿人,而且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减少。这样的人口数量,没有人口红利,是不可能像我国这样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2、外部环境不允许

我国的经济奇迹之所以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是因为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是其他国家根本不具备的,尤其是俄罗斯。

自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我国的国际环境就开始显著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后,双方更是进入了长达10多年的蜜月期。

出于共同抵抗苏联的需要,我国在不断敲打越南,让苏联掉血的同时,也引进了大量美国的技术。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开放了国际市场,我国得以大量引进外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崛起,我国的人口红利迅速爆发。

反观俄罗斯,自十月革命后就一直受到西方世界的疯狂围堵,1991年苏联解体后更是变本加厉。

虽然叶利钦一心想要投靠西方,但俄罗斯体量太大根本难以制服,再加上俄罗斯从来都有很大的野心,所以西方国家将俄罗斯拒之门外。而且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围堵,不仅没有因为俄罗斯的半死不活而松懈,反而穷追猛打,大有不搞死俄罗斯不罢休的势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痛定思痛的叶利钦政府,才开始掉头东向,与我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但即便与我国关系再紧密,俄罗斯也不可能复制我国的经济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质上和亚洲四小龙这样的殖民地经济没有区别,虽然门槛较低,产值不高,但收益更快,且更容易与国际市场接轨。

而俄罗斯是不可能走上这样的道路的,除了人口数量少,一直以来俄罗斯的产品也与国际市场格格不入。其典型的傻大黑粗的特点,并不受国际市场的青睐,除了高精尖的武器,今天的国际市场没有俄罗斯产品,尤其是工业产品的一席之地。

而从苏联解体以来的将近30年时间里,没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俄罗斯只能靠出卖资源为生,这也是俄罗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但今天的俄罗斯,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在国际社会缺少话语权,更没有石油定价权,这就使得俄罗斯的资源出口在国际市场相当被动。普京的经济奇迹,本质上是沾了石油价格上涨的光,而当美国主导国际市场油价下跌,俄罗斯的经济马上晴转多云。

所以,塌陷的内部条件,紧绷的外部环境,导致了俄罗斯发展经济的力不从心。

今天的俄罗斯,有事没事儿挥舞核大棒,也是俄罗斯当前状况的直接写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俄罗斯软肋似乎只有经济严重滞后,在军事方面,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拥有100多万军队,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五代机、反导系统、弹道导弹一应俱全,是公认的军事大国,如果经济总量能够得到加强,俄罗斯仍然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


俄罗斯深知自己发展模式的不足之处,但是想要发展经济,大幅度提高经济总量显然不可能,因为俄罗斯的国际环境不允许。

俄罗斯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凶残的北极熊🐻,这一点让所有周边国家深为忌惮,因为所有国家都见识过强大的俄罗斯的所作所为。

俄罗斯强大时,几乎与所有的周边国家发生过战争,侵占过邻国的领土,比如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是从波罗的海三国手中夺取的。


为了夺取黑海出海口,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鲜血浸透了黑海沿岸的每一寸土地,最终击败奥斯曼,占领了黑海沿岸地区已经至关重要的克里米亚半岛。苏联解体之后,克里米亚半岛给了乌克兰,但是2014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再次让世人看清了俄罗斯的真面目,即使进入现代,俄罗斯的本性仍然没有任何改变。俄罗斯没有入侵其他国家,只是因为实力不足,那么以后就不能让俄罗斯重新强大。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开始采取全面的经济制裁,其中包括北约诸国,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没有解除制裁,在现今国际环境下,凭借美国和北约国家的整体实力,想要压制俄罗斯经济轻而易举。

美国在制裁俄罗斯,但是也不乏国家暗中支援俄罗斯,其中主要是我们和德国,这两个国家援助俄罗斯无非是想要找个挡箭牌。

德国经济总量高,在欧盟内部具有极高的话语权,但是不愿意仰人鼻息,想要寻求独立自主的政治外交,美国成为德国的阻碍,所以德国支援俄罗斯,在北约制裁俄罗斯的大背景下,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甚至专门建立了天然气管道。


我们的想法与德国类似,都是想要一个挡箭牌,俄罗斯吸引了美国的大部分注意力,如果俄罗斯倒下了,下一个目标会是谁?恐怕所有人心知肚明。

无论是我们还是德国,对俄罗斯的援助和支持都有一个限度:绝不让俄罗斯复兴。


俄罗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资源出口,包括天然气、石油和金属等,但是这种模式无疑是脆弱的,但是来钱很快也容易,像一个吸毒成瘾的人,知道吸毒不好,但是戒不掉。

俄罗斯在国际上已经被定性了,简单来说,任何国家都不敢让俄罗斯重新强大,也不会给俄罗斯机会,至于普京所说的“给我20年,还你们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只能是心理安慰。


视野新观


毫无疑问,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一个位居联合国五常、具备巨大影响力的国际政治强国,一个拥有强悍核武库和强大常规武装,军工科技底蕴深厚的军事强国,但是,如今的俄罗斯并不是一个经济强国。

说起来,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并不算低,2018年GDP约1.65万亿美元,略高于韩国,位居世界第11位,也是联合国五常中唯一在十名开外的国家。这个总量和位次,放到其他很多国家已经很不错了,但对比俄罗斯的国际政治、军事地位,确实有不小差距。

事实上,俄罗斯多年来一直试图通过大力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普京总统也曾发下宏愿: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但非常遗憾的是,无论是上世纪的俄罗斯,还是新世纪普京时代的俄罗斯,都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强盛”,反而其军事力量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发展,保持和巩固了源自前苏联的大部分军事能力。这并不是俄罗斯不愿意“首先大力发展经济”,里面有很多复杂具体的因素。

第一,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经济发展基础不够稳固。

俄罗斯承继了前苏联的工业体系,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虽然从叶利钦的休克疗法开始,俄罗斯就开始了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道路,但限于叶利钦的治理能力有限,不仅没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造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造成了大量国家资产资源流向西方国家或集中到国内寡头手中。

新世纪以来的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带给了俄罗斯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使其形成了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局面,这种局面的最大风险,就是容易受到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的影响,成为一颗威胁俄罗斯经济的定时炸弹。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近年来,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导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俄罗斯石油获利大幅度减少,已经严重到威胁经济社会安全的地步。

第二,外部威胁迫使其投入大量财力用于军事建设。

俄罗斯在军事方面继承了前苏联七成遗产,军事实力尤其是庞大的核武库仍令美国忌惮。因此前苏联的解体并未令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此罢手,他们通过经济愚弄、政治挤压、军事威胁等手段,继续压缩俄罗斯发展空间,试图让俄罗斯进一步变为“二流国家”。特别是近十年来,美国更将俄罗斯视为心腹大患,加紧在俄罗斯周边进行相关军事部署,加强军事联盟关系,推动北约东扩,频繁进行联合军演,反导系统和地面部队早已兵临俄罗斯城下,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制裁也使俄罗斯的经济雪上加霜。在这种咄咄逼人的军事压力面前,俄罗斯尽管经济萎靡,却也不得不投入大量财力,用以维持和强化军力以应对外部威胁。

第三,俄罗斯的强国主义情节使其欲罢不能。

俄罗斯人号称“战斗民族”,其强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影响着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普京执掌俄罗斯以来,一直想重振俄罗斯世界强国的雄风,而强大的军事一直是俄罗斯的骄傲。大力发展现代武器和武器装备,成为俄罗斯未来军备计划的主要方向,而北风之神核潜艇、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苏-57战机、波塞冬核鱼雷、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战略装备,个个都是极端烧钱的主。俄罗斯本就捉襟见肘的有限财政,又要满足大量军事建设需要,只能紧缩其他方面的财政计划,削减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投入。

这些原因的客观存在,致使俄罗斯一边试图大力发展经济,又不得不分心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一边试图推进改革优化结构,一边又不得不依赖资源出口的收入,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俄罗斯左右为难,已陷入欲罢不能的困局。

不过,俄罗斯显然早已注意到面临的巨大危机,采取多重手段提振国内经济,大力吸引外部投资;同时,尝试奉行军事、经济两条路线,与军事剑拔弩张不同的是,悄悄缓和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努力减少西方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努力也已初显成效。


军备解码


如果你有一笔钱只够买一把猎枪或者一块名表。这个时候你会选择买什么?如果你买了猎枪,强盗来了,你可以用猎枪把强盗赶出家门。如果你选择了名表,强盗来了,难道你要对强盗说:“你好现在是莫斯科时间00:00。”现在的俄罗斯就面临着选择猎枪还是选择手表的问题。

当年的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二号强国,GDP总量也是世界第二位。但是苏联解体之后,原苏联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更是非常严重,俄罗斯经济多年不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不仅经济出现问题,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俄罗斯国内有车臣叛乱,各个联邦主体的实力过大冲击中央政府。西方国家由于传统的对抗思维,继续仇视俄罗斯,甚至原先的盟友也转而敌视俄罗斯。甚至是有人断言俄罗斯甚至有可能走苏联的老路,也会最终解体。

叶利钦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没有多少能力,但是却做对了一件事,他选对了继承人。普京继任为俄罗斯的总统之后,立即体现了强有力的一面。普京宣称:给我二十年的时间,我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我们现在可以看出俄罗斯确实非常强大,成为一个谁也不敢招惹的大国。但是俄罗斯的强大似乎走向了偏科,俄罗斯的强大只是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强大。俄罗斯在经济上并不能称为一个强国,2018年俄罗斯GDP总量为1.658万亿美元,2018年人均GDP为11289美元。如果俄罗斯和自己比,确实已经提高了不少,但是横向比较,俄罗斯就差点意思。2018年俄罗斯的GDP总量仅排在世界第十二名,甚至比韩国还低一位,仅和我国的广东省差不多。美国的GDP是俄罗斯的12倍还多,俄罗斯的GDP总量在所有大国中最少。俄罗斯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前途道路也依然苦难重重。

俄罗斯的经济比起其他大国落后不少,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不首先发展经济呢?如果可以发展经济的话,没有国家希望自己永远穷下去,只是俄罗斯在发展经济方面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普京在猎枪和名表中毫不犹豫的选择猎枪。后来的事实证明,普京的选择完全正确。普京上台之后,通过强力的军事手段,平定了国内的车臣叛乱,又利用政治手法设立联邦大区,基本上稳定了俄罗斯国内局势。当然普京也靠军事力量打出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其实苏联解体之时,继承苏联最多的国家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乌克兰继承的核武器和战略武器并不比俄罗斯少。当时乌克兰领导人也面临优先发展经济还是继续保持军事的选择题。乌克兰领导轻信了西方国家保护其安全的谎言,销毁了所有核武器。结果乌克兰被俄罗斯欺负的够呛,连克里米亚都被别人抢去。如果乌克兰还有哪怕一枚核弹,俄罗斯也不敢如此嚣张。俄罗斯领导人在军事和经济中选择了军事,虽然现在的俄罗斯比较“穷”却没有任何国家敢欺负俄罗斯,我们倒是经常看到俄罗斯欺负别人。俄罗斯毕竟整体国家实力有限,他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多方面综合发展。俄罗斯只能把有限的实力优先用于军事,俄罗斯只有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家安全,才能保证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其次,国际环境不允许俄罗斯优先发展经济。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存在,一个曾经对欧洲产生极大威胁的超级大国。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但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防范之心并没有解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乃至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内的国家都防范俄罗斯。俄罗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矛盾攻击点,由于西方国家的防备心,不可能等俄罗斯生出利爪之后又长出獠牙,俄罗斯不可能闷不做声默默发财。由于俄罗斯特殊的国家环境,俄罗斯必须优先发展军事,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不要命的亡命之徒。这个亡命之徒没有多少钱,但是又很能打,这样的亡命之徒更可怕。由于俄罗斯在领土上和军事上的强势,已经西方对俄罗斯产生防备心理,欧美强国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政策,俄罗斯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第三,历史遗传也不允许俄罗斯优先发展经济。近代以来,俄罗斯在欧洲一直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但是俄罗斯在欧洲大国中一直也都是一个“贫穷”的存在。俄罗斯的经济一直比不上英国、法国和德国。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经济虽然超过欧洲各国,但是也属于严重偏科,并不是合理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认为俄罗斯民族在发展经济方面并没有多少心得,但是在军事上却有不少心得。发展经济是俄罗斯的短处,即使是普京时期,俄罗斯的经济也没有太多起色,充其量是阻止下滑。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苏联经济发展惯性依然影响现在的俄罗斯,俄罗斯国内依然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俄罗斯现在的经济依然偏重于以军事为首的重工业为主,和居民生活相关的工业发展则严重不足。俄罗斯虽然想努力改变国内经济状况,改变不合理的国内经济结构。但是俄罗斯经济转型困难重重,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人也没有多少办法实现经济转型。

第四,俄罗斯国内状况不允许发展经济。俄罗斯的国土面积非常大,但是俄罗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即使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的生存环境,也比不上其他欧洲国家。俄罗斯拥有广阔的土地,人口却只有1.44亿。俄罗斯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俄罗斯的人口虽不是太多,但是毕竟算是人口过亿。更要命的是俄罗斯的高科技人才有限,而且这些高科技人才也严重偏科。这就是使得俄罗斯非常尴尬,既不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能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也不能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俄罗由于资源丰富,所以俄罗斯可以通过资源就可以获得一定收益。相比较于发展经济,出卖资源的收益更快、更高。但是经济发展则过度依靠资源,容易陷入资源陷阱,俄罗斯也陷入了资源型国家的陷阱。虽然俄罗斯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资源的开发难度却非常大。而且一旦西方国家实行经济封锁,俄罗斯的资源出口量就比较有限,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综合多方面原因,俄罗斯领导人选择继续保持军事上的优势,这也是俄罗斯的立国之本。


依稀说史


没有哪个国家不想大力发展经济,俄罗斯也不例外,可问题是俄罗斯遭受着美国极为强力的狙击,根本没有精力全力发展经济,除此以外,俄罗斯也陷入了资源型国家陷阱,卖油赚钱太容易,所以懒于发展工业化和市场化经济,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因,继承了苏联全部意识形态的俄罗斯,在经济上还是受了苏联的遗毒,想说改变不容易。

(据说随着俄罗斯经济恶化,美女都变少了)

第一,俄罗斯的外部环境很不友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要政治军事活动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围堵俄罗斯。在政治上美国和欧盟孤立俄罗斯,这是从苏联时期开始的传统,欧洲人总把俄罗斯人当做侵略者,总担忧被俄罗斯横扫,因此在政治上紧靠美国打压俄罗斯。

军事上美国和欧洲组建北约军事联盟,一步步蚕食俄罗斯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曾经的苏联共和国们都开始加入北约,北约的势力范围已经贴到了俄罗斯的边境线,轰炸机可以轻松到达莫斯科。现在北约和俄罗斯正在波罗的海区域进行角力,还有围绕着乌克兰问题进行博弈,俄罗斯的日子真心不好过。

经济上美国和欧盟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不给俄罗斯公平的贸易环境,俄罗斯经济深受其害,因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被国际贸易组织踢出去都不会好受,经济全球一体化才是大势,可是美国和欧洲的制裁相当于把俄罗斯踢出经济全球一体化,俄罗斯经济很艰难。

因此俄罗斯不是不想大力发展经济,可是外部环境这么恶劣,俄罗斯需要倾尽全力对外防御,尤其要花不少钱武装军队和提供外国盟友支援,因此不能把全部的钱投入经济发展,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尤其美国现在挑起了军备竞赛,如果俄罗斯要跟进的话就更没有钱投入经济生产了。

(北约东扩示意图:左图为苏联时期苏联的势力分界线,右图为现在的势力分界线,俄罗斯丢失太多地盘)

第二,俄罗斯陷入“资源型”国家的陷阱。俄罗斯无疑是一个资源大国,石油和天然气这些能源出口贡献了俄罗斯财政收入的大头,而且这种收入来的极为容易和轻松,所以主观上没有意愿发展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可问题是资源的价格波动太大,而且这些价格容易被认为操纵,如果美国恶意打压油价那么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就会锐减,被人摆布。


第三,苏联的遗毒。我们都知道苏联时期大力发展重工业和武器工业,轻工业却鲜有涉足,甚至连牙膏这些东西都不能自给自足,这导致俄罗斯人那时候在中国黑龙江高价买入一些轻工物资,那时候一件棉衣都能换到高出自身价值几十倍的苏联货。所以继承苏联大部分家产的俄罗斯也依然有这个弊病,轻工业不发达。

(图:苏联为什么要放弃农业和轻工业拼命发展重工业)

所以说俄罗斯深陷内忧外患,想要全力发展经济,美国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如果我是俄罗斯人我会非常担忧,因为一旦俄罗斯和美国开启军备竞赛,那么俄罗斯会把更多的钱投入武器工业,那么国内经济更是会凋敝。要知道美国的GDP是俄罗斯的十倍以上,俄罗斯拿什么和美国比烧钱?


穿美国望世界


没有西方人的命,却得了西方人的病,而且还病得不轻,这说的就是俄罗斯经济。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都在政治内耗,就没有认认真真搞过经济。


众所周知,俄联邦的开国总统叶利钦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在完全不懂经济,没有做科学调研的情况下,居然就采纳了西方经济学家建议的“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主张。结果直接导致俄罗斯的经济雪崩。

1992年,苏联坟头长草的第一年,当时俄联邦的GDP排世界第九。数据上看着还行,俄罗斯人满怀着希望步入新时代,本以为未来会十分美好。结果谁料到,但这是出道即巅峰,后面是一路走低。



1991年时,1美元兑换1卢布;到了1995年时,就跌至1美元兑30,000卢布了。而西方承诺的贷款不仅没有兑现,反而还变本加厉的在俄罗斯疯狂掠夺资源,收购俄罗斯的国营企业,搞釜底抽薪。

试想一下,当年苏联之所以解体,就是因为经济崩盘。俄罗斯在苏联崩盘的基础上,又崩上加崩,老百姓的生活能好?

在当时,原先吃公家饭的教师、工程师、医生因为新政府发不出工资和养老金而被迫流落街头。继而又引发了移民潮,大量的人才跑到欧美。

人才都没有了,还发展什么经济?

到了2000年,苏联坟头长草的第八年,俄联邦直接跌倒了第十九位。经济总量不仅没有任何增长,反而还有大幅度的倒退。



同一年,普京上台,他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给叶利钦擦屁股。

在叶利钦时代,由于他推行私有化政策,在极短时间内,把许多优质国有资产、技术和人才卖给了西方和外国技术资本。于是俄罗斯在这段时间成长出了七寡头,也就是所谓的七寡头利益集团。

这七寡头趁着经济危机投机倒把收购并且垄断了一系列石油天然气黄金行业,垄断了俄罗斯几乎80%的国民财富包括媒体,继而又凭着经济实力把持政府,操控叶利钦。甚至当时俄国的经济决策都是由七寡头商议好了之后叫来俄罗斯工商部长签字,稍有不满甚至敢直接冲击总统府跟叶尔钦拍桌子。

有官员打算反抗他们,他们就强迫叶利钦把官员撤职;有记者打算报道他,他就派杀手把记者暗杀。

当时的俄罗斯,完全就是一个搞笑总统和一帮资本寡头,外加一帮边疆军阀组成的政治共治体。

试想,经济被寡头垄断了,政治也受寡头的影响,所有资本都进入了寡头的腰包。国家还怎么可能发展经济?

所以,普京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无底线卖国的七寡头。



2000年,七寡头之一的别列佐夫斯基(俄罗斯黑白两道的老大)公开反对和普京,还成立了自己的电视台公开进行反政府宣传。普京先沉默,再反击,收拾了别列佐夫斯基和他控制的联合银行。最后别列佐夫斯基遭到通缉出逃英国。

随后,普京开始收拾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七寡头老二),把霍多尔柯夫斯基资产收归国有。

经此两战,七寡头被打下去了。七个寡头当中有六个都离开了俄罗斯或者坐牢。普京基本控制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而此时恰好又碰上了国际油价上涨,普京控制下的俄国国营石油公司大捞了一笔,赚了不少钱。俄罗斯的经济也有所回升。

2014年是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经济最高峰的一年。相比于2000年,俄罗斯在这一年减少了约3000万人,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了3倍左右,工业和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增至1亿吨,GDP年增长率超过10%。



这一切看似很美好,但是俄罗斯的经济问题依然很严重。

首先第一点,普京时期的经济增长完全靠卖资源。经济太单一了;第二是七寡头势力根深蒂固,即便被打压了,依然还有很大影响力。比如别列佐夫斯基出逃英国后,继续从事反普京的事业,扬言“愿意不惜重金资助任何反对俄国现政权的人以任何方式推翻俄罗斯政府”。

这情况也就意味,俄罗斯的经济很脆弱,政治问题也没有结束,只是暂时被普京压制了而已。如果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俄罗斯经济下滑是分分钟的事情。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这次事件让西方国家产生了对俄罗斯的恐惧。再加上七寡头在西欧煽风点火,于是欧美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对俄经济制裁。

前面说了,俄罗斯的经济模式太单一。虽然普京上台之后,极力的发展多元化经济,但是俄罗斯的轻、重工业产品竞争力不行。唯一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诸如石油和天然气之类的能源产品。

当西方对能源价格进行操控后,俄罗斯的经济一下子就跌下来了。

随着经济下滑,俄罗斯的资本开始外逃。曾有俄罗斯人质疑资本大鳄:“难道你们不是俄罗斯人吗?国家有难,你们就这么跑了?”

结果资本大鳄微微一笑:“资本从来没有国籍,资本只认利润。”

随着资本的大量外逃,俄罗斯的经济看来短时间内是不会好转了。

普京曾经讲过:“给我20年,还你们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今年是第19年。在政治上,他或许做到了。但在经济上,他完全不合格。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经济问题,说白了还是政治问题。他们不是经济搞不上去,而是还没开始搞经济。政治问题都没解决,怎么解决经济问题?领导人这方面,说实话,普京也不太懂经济。但是,普京是目前俄罗斯最合适的领导人。如果普京卸任了,俄罗斯的经济可能会更糟糕。(这也是俄罗斯人继续支持普京连任原因)


Mer86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讲过:“给我20年,还你们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但是现在的俄罗斯是一只跛脚鸭。一方面在军事领域,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拥有100多万军队,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应俱全。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发展滞后,随着卢比加速贬值,经济寡头垄断能源行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那么,俄罗斯为啥不首先大力发展经济呢?一方面,由于2014年,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导致西方国家看到了领土扩张的野心。于是美国和北约国家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时至今日,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没有解除。而在现今的环境下,凭借着美国和北约国家的整体实力,想要压制俄罗斯乃轻而易举之事。

纵观历史,俄罗斯在强大之时,几乎与所有的周边国家发生过战争,侵占过邻国的领土,比如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是从波罗的海三国的手中夺取的。而且,为了夺取黑海的出海口。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进行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最终击败奥斯曼,占领了黑海沿海地区。

到了2014年,俄罗斯又侵占克里米亚半岛,这让西方国家看出,俄罗斯本性仍然没有任何改变,所以西方绝不能让俄罗斯重新强大。而经济制裁俄罗斯,是美国和北约打击俄罗斯的重要利器。由于美国和北约的长期的经济制裁,俄罗斯想发展经济也无能为力,也只好不断倾举全国之力,发展军工,以展示其这事军力。

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资源出口,包括天然气、石油和金属等,却长期忽略制造业的发展,由于俄罗斯自己生产轻工业商品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本国需求。这就导致中国输俄的大量库存滞销的商品到了俄罗斯都是“香饽饽”,马上被一抢而空。

同时,由于当年苏联的解体,分布在各个加盟共和国境内的军工企业也被瓜分完毕,俄罗斯自己掌握在手的军工企业也非常有限。所以,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能力也与当年的苏联不能相提并论了。甚至生产三万吨级以上航母的能力都显不足。所以,俄罗斯接纳对外军售订单也不像苏联那样,可以与美国一决雌雄。

当然,发达国家都在制裁和打压俄罗斯,以防止俄罗斯经济的兴起。希望通过隔绝俄罗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俄罗斯经济从此低迷不振。不过,中国和德国对俄罗斯提供了支持。中国主要是为了出口,把中国制造输往俄罗斯市场,同时,中国也需要俄罗斯来与美国展开抗衡。而德国需要俄罗斯提供能源,以及德国也不希望俄罗斯倒下,这样美国愈加无人可以与之抗衡了。

俄罗斯为啥不首先发展经济?这主要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仅是依赖于能源出口,这样的国家本身就无法成为经济强国,再加上其因吞并克里米亚半岛,而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综合来看,目前俄罗斯军事世界第二,但是经济发展却远远滞后。

俄罗斯如果真要发展经济,既要努力解除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措施,又要自我的自身革命,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由原来的单一的能源出口,走多元化经济发展之路,估计俄罗斯这只北极熊在很长的时间内,还难以学会和适应经济结构转型。


不执著财经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可以这样说,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就一直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只是大国对抗的影响,盖过了俄罗斯人发展经济的努力。

苏联解体时,西方趁机洗劫了俄罗斯的财富,使本就虚弱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叶利钦试图靠近西方世界,借助西方的援助和市场恢复本国经济,但什么也没有得到,俄罗斯一直游离与西方的大门之外,从来没有被真正接纳,更谈不上融入。这让俄罗斯白白浪费了作为一个新国家发展的大好时机。也让俄罗斯认清了西方对俄关系的本质。

直到普京执政,采取向东看的战略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西方的希望。9.11事件给了俄罗斯天大的机会。普京迅速帮助美国竖起反恐大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认可,拉进了和西方的关系。接下来反恐战争打出的高油价,让资源丰富的俄罗斯经济满血复活,人民生活很快得到改善。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一直在7%的高位运行。2013年人均GDP达到1.6万美元的鼎峰。因此位列金砖国家,普京也获得了超高的国内支持率。

但是,单一的资源型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源于苏联时期对轻工业的不重视。高油价带来的经济增长也使其国内的经济结构改革失去动力,错失了其国内市场融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良机。中国倒是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2014年乌克兰爆发颜色革命,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再度紧张。西方市场的大门对俄罗斯彻底关闭,随之而来的严厉制裁,尤其是对油价的打压,让俄罗斯经济再次陷入困境。

但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有了些积累,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形成了超强的民族凝聚力,顶住了西方的打压,并积极和中,日,印,中亚,中东,东盟,拉美等开展合作,缕缕突破封锁。加上俄罗斯自身的改革,俄罗斯经济已经度过了西方制裁以来的最困难时期,并实现1.5%——2%的小幅稳定增长。

2018年,阿根廷G20峰会上,普京自信满满地宣布,俄罗斯经济已经实现自给,不惧任何制裁。这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非常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