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定一个消费日期给一点优惠人们就会集中消费?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又是一年一度“双十一”,不知你过的是“光棍节”还是“剁手节”?

有人问:为什么定一个消费日期给一点优惠人们就会集中消费?

借这个问题笔者今天来扒一扒“双十一”的来源,以及“双十一购物狂欢”商家们使用的各种心理战术。

“双十一”的起源

要问“双十一”是怎么来的?还是从2013年11月初,时任天猫总裁张勇的一段访谈录来找找答案。当然,目前张勇已经成为马云的接班人、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长,如此也能看出“双十一”对张勇、阿里巴巴的意义。

2013年张勇接受采访时说:

5年前,那个时候叫淘宝商城,商家也没有这么大规模,当时都不知道有个光棍节,那时张勇的团队最初的想法就是让消费者每年好好玩一次,准备做网上的购物节。

2009年,淘宝商城搞“双11”,广告营销主打:光棍节(11月11日)没事干,那天就买点啥东西去当礼物送人。

为什么会选中11月,是因为时节改动快,南方进入深秋,北方进入冬季,人们需要采办的东西格外多,比如衣服、棉被都得换厚的,连拖鞋都得换成棉拖。同时,11月份没有多大的节日,10月份有黄金周,12月份有圣诞节,都是比较大的消费节庆类的时点,这一试水,效果很明显,挖出了强大的内需。

截止今天上午10点,2019天猫双11交易额已经达1682亿,打破2017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2019天猫双11全球成交额破100亿,仅用时96秒;双十一凌晨1点04分左右,天猫双11成交额突破1000亿。

也就是说,“双十一”的来源,一是因为“11.11”好记,二是因为“光棍节”有噱头,商家就拿这个噱头来大做文章,以此来完成年底冲销量的业绩考核。

“双十一”商家心理战术

不要小看“双十一”这一天商家的疯狂“促销甩卖”行为,这里面至少利用了7种人类心理,全方位的让消费者对“双十一”欲罢不能!

1、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比如,“双十一”商家经常会定一个很高的初始价格,再打折促销,让你从心理觉得变便宜了。

2、相对差异

人类天生就更加在意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美国的Williams-Sonoma厨具店销售价格279美元的烤面包机,然后在他们增加一个429美元的烤面包机之后,发现原来279美元的烤面包机销量增加了一倍。

因为消费者觉得,比起那个好不了多少的429元烤面包机,279元的那个显得太超值了!

3、概率折扣

双十一有些商家会采取抽奖的方式给予折扣优惠。这是因为“前景理论”的存在,当面对远小于购买力的利益时,我们倾向于增加风险。

比如,双十一开始前一两周,淘宝弄的各种抽奖领券、抽奖得现金红包等。

4、心理账户

这个心理涉及的就是各种满减、各种折扣等级的问题。比如,假设以下2种情况:

1、你某天因不小心剐蹭,修车花了1000元,心情不好,回到办公室,发现抽奖中了200元;

2、你某天因不小心剐蹭,修车花了800这两种情境下;

以上两种情况,你觉得哪种情境你会心情更好?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第一种,因为修车的花费是一种意外损失,而中奖是一种意外收获。

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5、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为什么很多商品明明货源充足,却让你抢购并且标明倒计时—“距离优惠结束还剩4小时”?(即使4小时后又重置时间,变成距离优惠结束还剩24小时。)

6、捆绑损失,分散好处

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买3999元电脑,送耳机、送高档鼠标垫、送免费1年上门维修”,而不是说“总共3999元,其中电脑你花了3000,耳机200,鼠标200,维修费200,邮费5元……”

也就是说,让损失一次性支出,而把好处分散开来,让消费者感知到“好处”增加了。

7、尾数定价

这个就是更是很典型了,商家定价为什么不是300、400、500,而是299,399,499?

因为“归类效应”的存在,我们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分类,从而简化这个世界。399的价格容易让我们把商品归类到“300多块钱的东西”,而不是400块钱,虽然只差了1块钱。

另外,因为尾数是9的原因,让人有一种打过折的感觉。

看吧,阿里巴巴当初让人们在“光棍节”有点事做的“一番好意”,最终却变成了消费者与商家斗智斗勇的一场心理战斗。不过,无论怎么样,最终收益的都是作为平台的阿里巴巴,这次一年比一年高的销量就能看出来。

就在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今年双十一的销量已经超过2000亿,创历史记录!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锐眼财经


因为人天生是不理性的,容易冲动。

我们的购买行为模式是感觉-思考-行动,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了解-感觉-行动。

具体来看,比如双十一这个特定的消费日期,为什么人们会集中剁手呢?


价格弹性

通常,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需求增加。

特定日期非常集中的优惠,会引导人们快速产生各种购买需求,甚至囤货需求。

而双十一营造出来的是全年最低价的促销氛围,最终成为了全年大家消费集中释放的点。

大家是不是又很多日用消费品,双十一屯一年,等下一个双十一再买?

稀缺理论

稀缺理论,说的是一件东西越稀缺价值就越大。

双十一这个特定的消费日期,不光是打折,还有“商品限量”这个杀手锏。

为什么大家要等到0点抢东西?因为不光全天价格最低,还限量啊!

其实很多真正平时贵,双十一便宜的东西,数量都放的相当少。

反正0点抢货,我基本是抢不到的,就有种好东西从手下偷偷溜走的遗憾了,然后更想捡到便宜。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因某些因素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双十一的集中消费,一个月前开始的各种活动预热,网络上盛大的宣传攻势,双十一晚会,都非常好的营造了一种买买买的氛围,仿佛不买就吃亏。

买买买的氛围越强烈,愿意跟风人就越多,逐渐形成羊群效应。

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称为价格歧视。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双十一这天买东西?我可不可以不等?

当然可以。

对价格敏感的人,可以等到双十一这天以所谓的全年最低价消费,心满意足。

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甚至在双十一前后要以比平时更高的价格去买东西。

无论怎样,商家都心满意足,管你怎样都要买。

损失厌恶

现在双十一的集中消费,还有一个原因,是平台的促销手段:订金。

因为一两个月前就开始造势,支付订金,有时候紧紧只是一时冲动,但订金是不退还的,大家为了不想损失订金,只好乖乖在双十一这天集中支付订单。

个人觉得这个还是有点耍流氓。

锚定效应

双十一平台还有一个耍流氓的营销手段:提前锚定双十一的低价格。

这样,在一两个月前,就看到那一天价格会那么低,消费者会把消费延迟,到了双十一这天来集中买。

可以说这些营销手段,是硬生生把人们近期的一些消费需求延迟到特定日期,让大家集中消费,以营造出一种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年年创新高的盛况。

欢迎关注”财经大表姐“,有趣的价值投资者,通俗易懂说财经!


财经大表姐


无利不起早。这消费日那展销会,商家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花样翻新的从消费者口袋中掏钱。

同时,又客观为别人的满足了一些从众心理消费者的需求。使得购买力空前高涨。

还由于商家在那些时间节点之前,就开始炒作推介,一定程度的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更加诱惑消费者突击花钱。

有钱不置半年闲的经验之谈,完全被搁置脑后,与平日里理性消费的思维意识相去甚远。

有些在贪图便宜心理驱使下,消费欲望一旦失去控制,买了许多无用的东西,过后甚至连多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特别是足不出户那样的网购,极易使一些人上瘾,成为购物狂者并非鲜为人见。


(网络图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大家都是从众心理,大家都在抢,感觉自己也应该这样抢,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主见的,当然了商家也通过这样的机会大肆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了


霸道股神


其实是无良商家很好地利用了人们从众消费的心理。


股市剩贤


北京老人讲话 起哄架秧咋


羽儿44


从众心理,都是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