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书旗:猛虎二连一等功臣(上)

骆书旗,仡佬族,1944年农历冬月二十八日出生在贵州省正安县桴焉乡坪生村晏塘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5年11月,骆书旗在正安县应征入伍。1979年2月,骆书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其间,骆书旗作为连长率领一支刚组建43天的连队,与敌人激战23天,经历大小战斗11次,攻占了敌人重要防御高地三个,歼敌69人,俘敌2名。

战后,这支新建连队被昆明军区授予“猛虎二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

骆书旗个人因为头部负伤不下火线继续组织指挥战斗,被评为一等功臣。

新婚之夜,出门参军

骆书旗小时候,家境贫寒。全家八口人,大哥早亡,只有老父老母,嫂子,侄儿侄女,一个姐姐。骆书旗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因家里实在贫困,又无劳动力,就辍学回家干农活儿。1964年,二十岁的骆书旗,报名当兵,入伍通知书送到家里来时,家里却犯了难,特别是母亲,以泪洗面:“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当兵去了,这一大家子人,怎么办?”骆书旗是家里的顶梁柱,犁田打耙,栽秧收谷,挑水担粪,脏活儿重活儿累活儿,都离不开他。父亲倒是支持骆书旗去当兵:“好男要当兵,好铁要打钉,实在想去,就让他去吧。”当时,骆书旗从小定有一门亲事,女方名叫张文学,与骆书旗同一个村,同一个生产队,同村人都知道她是骆书旗的未婚妻。母亲想,骆书旗万一硬要去当兵,干脆就娶媳妇,一来了却双方父母心事,二来也给家里补添一个劳动力。但是,女方还小,当时张文学才16岁,女方父母舍不舍得还难说。不结婚吧,骆书旗当兵去了,也不知道猴年马月回来,如果十年八年的,才回来,不就把人家女方耽搁了。人家等你呢?还是不等你?何况你人出去了,时间长了,心是怎么想的,还不知道。再说,万一,你回不来,人家女方怎么办?两家人怎么相处?这老脸往哪里搁?我们不能让人家女方为难啊。母亲于是死活不同意骆书旗去当兵。骆书旗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当兵。但又担心家里不让他去。这种煎熬,让他整晚整晚睡不着。其实,母亲也整晚整晚睡不着。女方张文学,也整晚整晚睡不着。那个人要去当兵,又不能先结婚,再说,都是父母包办的亲事,自己还不能说出口。16岁的姑娘,就只能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让他去当兵吧,自己又有些舍不得。不让他去吧,又好像差了点儿什么,比如出息之类的。于是张文学就焦虑起来。接兵部队要来接人的前两天,母亲找了一个借口,把骆书旗哄到安场区平安乡的一个舅舅家去,说有事。在平安舅舅家,母亲对骆书旗寸步不离,一天到晚眼睛都拴在他身上。就这样过了十多天。等骆书旗跟着母亲回到桴焉老家,才得知接兵部队已经来过家里,找不到人,就已经走了。骆书旗站在路口,望着远方,山下那条伸向远方的路,那条通向山外的路,云遮雾绕,弯弯曲曲,不知何处。但当兵的种子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并快速成长。第二年,也就是1965年,农历冬月,骆书旗得知庙塘区又在招兵,他就偷偷跑到庙塘去考兵,体检合格,能当兵了。骆书旗高兴得跳起来。回到家里,骆书旗装着无事的样子,把考兵的消息捂得严严实实,父母也一点没有察觉。有一天,接兵部队的梁连长,到骆书旗家里来家访。父母才知道骆书旗又去考了兵,而且又考上了。与上次一样,家里死活不同意。一是顶梁柱,二是还没娶媳妇儿,我们不能负了人家女方。梁连长见骆书旗是个当兵的好苗子,就耐心地做老人家的工作,说骆书旗不但是家里的顶梁柱,也要成为国家的顶梁柱,好男儿志在四方。又宣传了党的政策,又各种方法动员。好不容易,老人家才勉强同意他去当兵。梁连长走了,并告知了骆书旗到正安与接兵部队集中出发的时间。骆书旗正高兴着,父母提出了一个条件:你当兵可以去,但必须先把媳妇娶进门来。骆书旗当时就有些犯难了:当时,自己虽然二十出头了,但女方还不到17岁,结婚显得有点儿早。何况自己去当兵,从此远天远地的,把个新媳妇留在家里,孤灯冷枕的,这心上难免欠疚,对不得人家;再说了,自己马上就要动身了,就算答应娶媳妇,也来不及了,起码嫁妆都准备不及了。父母见骆书旗心上不乐,一心只念着当兵,就拉下了脸:你不娶媳妇,可以,但也不要去当兵,当兵就必须先娶媳妇。骆书旗当兵心切,但又顾虑重重。他甚至想好了,等接兵部队的一来,自己偷偷跑到正安去,悄悄走。接兵部队的一走,父母就拿自己没办法了。其实,父母也早就想到了他这一招儿,父母也怕他又像考兵那次一样,偷偷走了。父母就亮明了态度,而且与他当兵一样坚决:不娶媳妇,这段时间,哪里都不准去,你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等到接兵部队走了:我们才不跟着你。反正别想偷偷跑去当兵。骆书旗没有办法,无奈,只好答应了。先娶媳妇,再去当兵。父母见他答应了,赶紧请媒人去女方家商量,双方家长也赶紧碰头。女方答应了:先结婚,再当兵。

当兵离家前的一天,是骆书旗与张文学结婚的日子。

“当时,时间太紧,女方连嫁妆都没来得及打,一个人嫁过来的。”其实,张文学与骆书旗,两家隔得不远,两人也是从小一起长大,只是时代的原因,两人并没有经常在一起,特别是张文学,更羞于和骆书旗见面。有时你在这山放牛,我在那山割草,你偷偷望我一眼,我悄悄望你一眼。“那个人是我家里定的媳妇儿。”“那个人是家里给我定的男人。”

新媳妇进门,骆书旗却迟迟不掀开盖头。这个才17岁的姑娘,这个才进门的媳妇,从明天开始,就要一个人过了。因为,自己当兵离家的时间,是明天。

新婚之夜。木门吱嘎一声关上。油灯熄灭。

新婚之夜,鸡鸣,天还没亮,骆书旗就起身了,他要一个人走到正安去,接兵部队今天集中,换装出发。桴焉到正安,走路,有六十多里远。

新婚男人起身了。张文学背过身去,用新铺盖把自己的脸紧紧捂着,全身开始颤抖。

木门吱嘎一声,打开。骆书旗一只脚在门槛外,一只脚在门槛内。他回过头去,望着油灯下婚床上那团颤抖着的花铺盖,发了一会呆。最后,在鸡叫二遍的时候,骆书旗一扭头,咬着牙,吱嘎一声关上门,一个人朝正安走去。

木门吱嘎一声,关上。藏在铺盖里的张文学,感觉自己突然像从一匹比天还高的悬岩上,轰地坠落下去。坠落到一半时,她赶紧睁开眼睛。扭过头。身旁的铺盖里,只余下那个人的体温。

木门“哐”的一声,关上了。张文学一下子坐起身子,把铺盖抱在怀里,望着床前米柜上的油灯,一抿嘴,眼泪就哗哗淌。

她赶紧爬起来,下床,一把拉开门。木门吱嘎一声,风猛地灌进来,呛了她两口。张文学一只脚踏在门槛上,半个身子倚着门框,眼泪就哗啦哗啦响。门外,好像看得见路,又好像看不见路。远方,好像有光亮,又好像没有光亮。张文学呆呆倚着门框,直到身子发紧,打了几个冷颤,才丢了魂似的,把一只脚从门槛外拖回屋里来。

木门吱嘎一声,虚掩着,但没有关上。张文学呆呆坐到床沿。米柜上那盏小小的油灯,正结着一个香喷喷的灯花儿。那朵儿灯火,正扭着身姿,一左一右微微闪忽,好像在笑,又好像没有笑。

有微风伴着光亮从小小的窗子,偷偷进来。张文学才发现,天已经亮了。高山人都起得早。张文学才轻轻叹息一声,把铺盖收拾起来。铺盖上,那个人的体温,拍都拍不掉。昨天,自己还是一个小姑娘。今天,自己就成了一个新媳妇儿,而且是一个没有男人在身边的新媳妇儿。张文学感觉这间小小的屋子里,那个人的味道,好像一直在流淌,浓浓的,把自己裹在里面,甚至淹没。张文学感觉自己满满的,悄悄红着脸,有些透不过气来。同时,张文学又感觉这屋里差点儿什么东西似的。

张文学吱嘎一声打开门。门前那条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张文学想知道这条小路究竟通到了哪里,但她又似乎不想知道,反正那里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穿插断敌后路,阻敌增援

旗开得胜零伤亡

从此,骆书旗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从一个不懂事的放牛娃,在部队练就了一身本能,更让自己成为了猛虎一般的男人。他在部队入了团,196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提了干,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79年2月,骆书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属于步兵91团1营2连。

这个“二连”,组建于1979年1月4日。骆书旗担任连长。“这是一支新组建的连队,才43天。一半是新兵,一半是老兵。我算是老兵了。连队还没完全捏成团儿,就拉上了战场。”骆书旗说,“当时由我带这支部队,压力也是很大的。但当时全连干部战士,个个群情激昂,信心满满,像要出笼的老虎一样。就算流血牺牲,也不能失了威风。”

“当时,我连的任务是:在2月16日晚上10点,从我方一侧出发接敌。2月17日上午6时30分,渡过滕条河,作好战斗准备。待先头部队于2月17日凌晨5时40分战斗打响,突破第一道敌人防线后,我连向金鸡塘、马怪塘附近的17号、18号、19号三个高地实施穿插,目的是断敌后路,阻敌增援。”骆书旗说,“这是我们的第一次战斗,我感觉到有的干部战士还是有一点儿紧张,但是大家斗志激昂,都有着一个想法,不管千难万险,也要勇敢向前,坚决穿插到位,绝不让一个敌人逃走,绝不让一个敌人增援。”

说起当时,骆书旗老人依然像一个热血青年一样激动着,脸上的皱纹,像老虎额上的斑纹。

2月17日凌晨,骆书旗带领全连趁着暗夜,跨过国界,向敌人纵深穿插。一路上,小道崎岖,草深林密,寒风割面。战士们像林间猛虎,一刻不停,长途奔袭6小时后,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18号高地山脚下。

2月17日上午10时,全连饿虎扑食一样,只一招儿,就占领了18号高地。骆书旗立即命令二排,马上朝19号高地扑去。当二排拿出猛虎上山的架势,正运动到半山腰上,突然发现公路上有一辆满载敌人的汽车,从19号高地驰来。

“接到报告后,我立即命令二排长王大富,迅速抢占有利地形。待敌人汽车进入我火力控制区内,全排立即向敌人汽车开火。”骆书旗。顿时,子弹一串串飞向敌人的军车,打得敌人不知所措。跳下车来的敌人企图顽抗。王大富排长瞄准一个敌军官,只一枪,就摞倒了。失去指挥的敌人顿时乱作一团,像打慌了的野兔,慌忙拖起同伴尸体,爬上汽车,狼狈逃窜。

“后来证实,此敌是越军316A师火箭炮连到船头部署火箭阵地的人员。”骆书旗说,“接下来,敌人真的不经打,2月17日下午1点,我连全部占领了17号、18号、19号三个高地,顺利完成了断敌退路防敌增援的任务。我向营指报告战况后,营指指示将二排撤出阵地,回到17号高地待命。”

“此次战斗,我连打得干净利落,毙敌3名,顺利完成了断敌退路阻敌增援的任务,我们旗开得胜。”骆书旗一脸自豪,说,“关键是这一仗,我们的代价是,零伤亡。”

(未完待续......)

主办 : 中共正安县委宣传部

承办 : 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 : 文 玲

编审 : 骆礼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