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入宮,20歲封后,兩度被廢又兩度復位,她是史上最離奇的皇后

歷史上,曾有過一位“佛系”皇后,她淡泊名利、寵辱不驚。

事實上,歷朝歷代所有後宮生存必備的素質,如美貌、心機、手段……她通通都沒有。

但神奇的是,憑藉著不爭不搶的“佛系”精神,她卻收穫了“無為勝有為”的傳奇人生。

她一生歷經四朝,兩度被廢又兩度復位,大半生都在冷宮中度過,卻在晚年臨危受命,挽狂瀾於既倒,扶持趙宋王朝從北宋向南宋過渡。

這位另類的“佛系”皇后,就是北宋哲宗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史稱元祐孟皇后。

孟皇后在歷史舞臺上的首次亮相,就是以一個“佛系”少女的形象低調登場的。

那時候她才16歲,與100多位同樣出身官宦世家的豆蔻少女一起,應召入宮待選。

當時是公元1088年,宋哲宗年僅12歲,由其祖母高太后攝政。

孟皇后起初並沒有料到自己會“中獎”。畢竟,論外貌她只是中人之姿,論才藝她資質平平,論性情她也過於恬淡內斂。

然而,高太后卻一眼相中了她。

高太后喜愛她端莊的姿容,恬靜的性格,不卑不亢的舉止。於是力排眾議,將她留在身邊,作為準皇后加以調教。

四年後的公元1092年,20歲的孟皇后與16歲的宋哲宗完婚,並被正式冊封為皇后。

婚後,孟皇后繼續將“佛系”精神發揚光大。

她溫和大度,從不與嬪妃爭風吃醋,對待後宮發生的矛盾與衝突,也多以息事寧人的態度處理。

沒想到,這種什麼都懶得管的“佛系”做法,反而為孟皇后贏得了賢良淑德的好名聲,令她獲得朝野內外的一致稱頌。

只可惜,叛逆騷年宋哲宗並不喜歡這位與世無爭的“佛系”皇后,只是礙於祖母高太后的威嚴,才勉強與新婚妻子保持著相敬如“冰”的夫妻關係。

婚後一年,就在孟皇后生下福慶公主不久,高太后因病歸西了。

沒了高太后這個靠山,孟皇后的好日子很快就走到了頭。

孟皇后最大的錯,就是擋了別人的道。

這個“別人”,正是宋哲宗的寵妃劉婕妤。

劉婕妤出身低微,最初是以侍女的身份入宮的。

但她是個豔光四射的大美人,膚如凝脂,體態婀娜。更要命的是,她還能歌善舞、才藝雙絕。

因此,自從這位絕色佳人入宮後,宋哲宗就被勾了魂,將她寵上了天。

短短數年,她就由美人晉升為婕妤,最後又進為賢妃。

可想而知,這樣一個貌美多才又獨得聖寵的女人,怎麼會甘心屈居人下?

因此,高太后辭世後,劉婕妤就立馬展開了吊打孟皇后的一系列行動。

首先是無視孟皇后。

有一次,孟皇后率領一眾妃嬪到景靈宮祭拜。

儀式結束後,孟皇后坐下歇腳,眾妃嬪都循規蹈矩地站在後面,只有劉婕妤除外。

她故意背對著孟皇后,獨自站在簾下。即使皇后身邊的女官大聲呵斥,她也巍然不動。

要知道,在古代,妃嬪以背對皇后,那可是大不敬之罪。劉婕妤如此做派,這是公然藐視皇后啊。

但是面對劉婕妤的存心挑釁,孟皇后只是一笑了之,不予追究。

這都能忍,果然夠“佛系”!

但孟皇后的容忍,換來的卻是劉婕妤的得寸進尺。她緊接著,試圖與孟皇后平起平坐。

冬至這一天,孟皇后照例帶著一群鶯鶯燕燕,前往隆佑宮,拜見宋哲宗的嫡母向太后。

這時,劉婕妤又出么蛾子了。她要求使用與孟皇后一樣的坐墊。

按宮規,唯有皇后才可使用特製的坐墊。但劉婕妤偏不幹,她讓侍從更換了一個與皇后一模一樣的坐墊。

這一行為引起了公憤。

好笑的是,當大家齊齊站起來迎接向太后之際,不知是哪個侍從,悄悄又把劉婕妤的坐墊替換回原來的了。

因此當劉婕妤歸座,發現坐墊又變回原樣了,氣得當場滾在地上撒起潑來。

經此一役,劉婕妤對孟皇后更加嫉恨。因此很快放出大招,直接取而代之。

公元1096年,年僅3歲的福慶公主不幸夭折,孟皇后傷痛不已。

其養母聽宣夫人與宦官王堅為討好皇后,便將尼姑法端請到宮內,為她作法祈福。

劉婕妤以此為由,勾結宦官郝隨、寵臣章惇等人,誣陷孟皇后密行巫蠱之術。

宋哲宗於是下令徹查此事。

一時之間,孟皇后身邊,包括宦官與宮女在內的30多人被捕下獄,隨後又因忍受不了殘暴酷刑而屈打成招。

很快,孟皇后就以“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為由被廢,遷居城外的瑤華宮。

自此,孟皇后從母儀天下之尊,跌落成為低到塵埃裡的女道士,法名衝真。

劉婕妤終於如願以償,取孟皇后而代之。公元1099年,她被冊立為皇后。

從古至今,上流社會對文字遊戲的喜愛從沒改變過。明面上是遷居瑤華宮修道,說白了不就是打入冷宮嗎?

幸好孟皇后向來就是“佛系”青年。

除了喪失人身自由之外,在瑤華宮吃齋唸佛的清苦生活,對她而言不過小菜一碟。

而就在孟皇后平靜度日之時,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

公元1100年正月未過,宋哲宗就因縱慾過度而一命嗚呼了,享年24歲。

由於膝下無子,宋哲宗駕崩後,由其異母弟弟趙佶繼位,史稱宋徽宗。

宋徽宗上臺後,應嫡母向太后請求,下詔恢復嫂子孟皇后的名分,將其接回宮中居住,還冊封其為元祐皇后。

這一年,孟皇后28歲。

但孟皇后即使再與世無爭,她的死敵劉皇后卻沒打算放過她。

劉皇后故技重施,勾結權臣蔡京,令其與一干大臣聯名上書,逼迫宋徽宗再次將孟皇后廢棄。

於是,復位不到兩年,孟皇后就被“打回原形”,回到瑤華宮繼續做女道士去了。而且,這女道士一當,就是二十餘年。

再次取得勝利的劉皇后也沒有得意太久。

公元1113年,由於不滿劉皇后干政與跋扈的作風,宋徽宗廢除了她元符皇后的封號,並逼迫她自縊身亡。

那一年,劉皇后不過34歲。當然,那是另外的故事了。

讓我們說回孟皇后。

再次被廢后,孟皇后獨居瑤華宮,每天過著青燈古佛的清冷生活。

一春又一春,只有臉上漸生的皺紋與耳邊星星點點的白髮,提醒著她流年偷換。

不知不覺,二十餘年的光陰轉瞬即逝。孟皇后也從豐潤飽滿的青春少婦,轉變成為乾癟暗淡的暮年老嫗。

就在孟皇后以為世界已經將她遺忘的時候,驚雷乍起,打破了她平靜如死水的生活。

公元1127年正月的一天,一隊人馬浩浩蕩蕩來到汴京郊外相國寺旁,一處毫不顯眼的普通民宅前,將在此暫居的孟皇后迎回了皇宮。

原來,這年的正月,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陷了汴京。

隨後金兵便直入皇宮,俘虜了太上皇宋徽宗、當朝皇帝宋欽宗父子,以及全部皇室成員近3000人,並把他們押解到金國的都城上京去了。

在這場動亂中,趙宋皇族中只有兩個人倖免於難。

一個是宋徽宗第9個兒子,康王趙構,當時他剛好出差在外;另一個就是孟皇后。

說來也蹊蹺,就在前一年,瑤華宮突然失火了,於是孟皇后就被安排到延寧宮住。不久之後,延寧宮竟然也遭遇了火災。

於是,孟皇后就被安排出城,暫居到了相國寺旁的民宅中。

想不到孟皇后卻因禍得福,成了金兵鐵蹄之下的“漏網之魚”。

卻說金兵將徽宗、欽宗父子與一干皇親國戚虜走之後,被金兵冊立為偽楚皇帝的當朝宰相張邦昌頗有自知之明,連忙帶上人馬來到相國寺,將孟皇后迎回了延福宮。

張邦昌又聽取其他朝臣的建議,恢復孟皇后元祐皇后的稱號,請她垂簾聽政,凡政事均須聽從她的旨意。

於是,孟皇后從一個早已被世人遺忘了的冷宮廢后,陡然間一躍而攀上權力的巔峰,成為決定趙宋王朝生死的關鍵人物。

多年的冷宮生活,加之隨遇而安的恬淡性情,此時的孟皇后早已看淡榮辱。

況且,這一年她已54歲,人生暮年,看破了人生不過無常二字,還怎麼會貪戀權勢富貴呢?

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後,她下的第一道重大的旨意,就是選派可靠人選,手持冊立詔書前往東平府,迎立康王趙構為帝。

公元1127年4月,趙構一行到達南京應天府。孟皇后安排宗室官員及宦官侍從,以帝皇之禮前往恭迎。

5月1日,趙構登基為帝,改元建炎,史稱宋高宗,標誌著南宋正式建立。

宋高宗即位第一天,孟皇后立馬恢復其“佛系”本色,爽快地撤簾還政了。

皇帝非常高興,對孟皇后敬愛有加,尊她為隆佑太后。

照理說,功成身退的孟皇后該安享晚年了,然而並沒有。

雖然接過了趙宋江山,但宋高宗生性懦弱、貪生怕死,根本搞不定這麼大一個攤子。

他懼怕金兵的鐵蹄,接受主和派的建議,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一路南遷。

大部隊先逃到揚州,後又在金兵的步步緊逼之下,倉皇渡江來到臨安府。

公元1129年初,因不滿宋高宗一味向金兵示弱的做法,南宋將領苗傅與劉正彥秘密發動兵變,逼迫宋高宗退位,改立年幼的皇太子趙旉為帝,又脅迫孟皇后垂簾聽政。史稱苗劉兵變。

面對兇蠻叛將的進逼,孟皇后表現出了不讓鬚眉的膽色。

她淡定地對叛將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示強敵在側,此時自己這個將死的老嫗懷抱3歲幼兒聽政,天下誰會聽從號令呢?

但這些武夫們根本聽不進她的勸誡。同時宋高宗為了保命,很快就乖乖遜位給了皇太子。

無奈之下,孟皇后只好以年近六旬的高齡再次出山。

她採納宰相朱勝非的計策,一邊假意順從,懷抱皇太子垂簾聽政,對叛將們言聽計從、多番撫慰,以麻痺他們的心志;

一邊則秘密召見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請她傳訊給韓世忠速來“勤王”。

梁紅玉不愧為女中豪傑,她星夜馳騁,很快就將孟皇后的懿旨傳達給了遠在嘉興府的丈夫韓世忠。

於是不久之後,韓世忠等一眾文臣武將集結兵力前來平叛,宋高宗也得以復辟。

宋高宗還宮當天,孟皇后非常開心,表示自己的責任總算完成了,她再次撤簾還政。

自始至終,對人人夢寐以求的權勢,孟皇后都沒有表現出一丁點的眷戀之情。她淡泊名利的“佛系”舉動,讓朝野上下又是莞爾又是歎服。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孟皇后也沒有過上真正安穩舒適的生活。

彼時南宋根基未穩,與金國也始終處於劍拔弩張的戰時狀態。

因此孟皇后以皇太后之尊鎮守後方,在江浙一帶幾經輾轉,歷經兇險。

公元1129年9月,金兵再次南渡進犯。

慌亂之下,宋高宗率臣僚經浙江逃往海上,而孟皇后及後宮嬪妃一行逾萬人,則避往江西洪州一帶。

途經鄱陽湖北面的落星寺時,浪大風急,部分船隻傾覆,導致十多名宮女溺亡,幸好孟皇后所在的座船安然無恙。

到達洪州不久,金兵追擊而至,孟皇后一行只能繼續乘船逃往吉州。

不料有船伕搞亂,護衛或戰敗或逃竄,大量侍從失散,最後只剩下不到100名護衛,護送著孟皇后與妃嬪去往虔州。

好不容易到了虔州,官兵卻又與當地百姓發生爭鬥,導致孟皇后與妃嬪被圍困於城內。最後幸有將領領兵前來救援,方才解圍。

一直到第二年夏天,金兵撤離江南之後,宋高宗返回紹興府行宮,才急忙派遣護衛前往虔州接回了孟皇后。

可是,長期地顛沛流離,令年邁的孟皇后身體迅速衰弱。回宮不久,她就因為高血壓而臥病不起,並最終於公元1131年春離世,享年59歲。

感念孟皇后一生光明坦蕩、無所欲求的高潔品性,以及兩度垂簾聽政,扶大廈之將傾,與風雨飄搖之中的趙宋皇朝同生死、共進退的壯舉,在她臥病期間,宋高宗始終衣不解帶地服侍左右。

在她死後,宋高宗以繼子的身份服重孝,不但推恩孟皇后的外家50餘人,更給予她昭慈獻烈皇太后這一評價極高的諡號,三年後又尊其為昭慈聖獻皇太后,哀榮極盛。

回顧孟皇后一生,很多人說,是時代成就了她的傳奇。

但仔細想來,誰又能說,不是她自己成就了自己呢?

孟皇后了不起的地方,在於擁有一顆看淡一切、簡單純粹的平常心,這在習慣了勾心鬥角的後宮女人身上,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要知道,身處一個女人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時代,孟皇后卻能堅守本心,做到了雖身不由己,但心由己,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值得廣大女性學習的精神品質。

願我們像“佛系”的孟皇后那樣,無論境遇好壞,都能以平常心過好每一天。畢竟,人生在世,能做到隨遇而安,也是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