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东西就认为是“洗脑,一脸嫌弃。您怎么看这样的人?

蓬莱海市的旅游记忆


看出发点 和自己的判断 还要理性看待 我是不反对好的洗脑 最基本的选择是不能伤害他人 [抠鼻]一般被钱钱骗时间的 自己要擦亮眼睛 往往骗子的东西都是带蜜糖的让人 一步一步掉进陷阱 别人说都没有用得自己看得清


米团18679786


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愈思考,他便愈欢喜,即便与他不同,他也愿与你交流与探讨。洗脑则不然,洗脑者的目的是消除你的独立思维能力,灌输进他们的一套思想或理念,他们回避质疑,容不得异见,你愈思考,他便愈害怕。

当某组织要洗脑,会将特定区域与外部隔离,使人们只能接受其制造的或经其过滤的信息,然后向人们反复灌输他们的思想或观念,不断强化。如果人们能够自由地获得外部世界的公开的信息,洗脑的外在条件就丧失了。如果人们可以坚持独立地思考和加以辨别,用逻辑去推理,用事实去验证,得出自己的判断,那么洗脑的内部条件就丧失了


大河青山


要提这样的问或回答这样的问首先得把什么是洗脑的名词解释整清楚。记得就这头条上就有条友阐述个这个词。大体意思是要符合人类走向,进步的,不愚弄他人的,符合平等,自由的等宣传才不叫洗脑,否则就是洗脑,骗人。如我坐在空调屋里,喝着咖啡,搂着女人,大喊你撸起袖子干,再给你整几个好听的词语,什么最光荣,什么最努力,什么平凡又伟大等,你这已经不是洗脑了,而是把人当傻逼整好不。


轿夫含笑终山林


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是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察能力不同,价值观是以多数人为证明。一人说你不行,那么你可以喷回去,十人说你不行,你可以详细介绍和解释一下道理,百人说你不行,那么你该反省自己的,再说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各自安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欣赏欣赏,少一些喷和被喷,嘴上留德。洗脑不洗脑自己要有脑才是。





平淡才精彩65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我们平时说的“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者是互相连结、相辅相成的。简而言之就是“世界是怎么样的,人生是怎么样的,我该如何作出取舍?”三个问题。所以“价值观”就是“是非观、利益观、取舍观”,是对人具体行为指导作用影响最强的思维观念。

比如“金钱至上、利大于义、仁义值千金、集体大于个人”,这都是价值观,只不过有正确(利他)、有不正确(利己),当然这种正确与否也是在社会整个价值观的大环境下来判定的。而这些价值观指导个人行为,在社会中做出各种取舍,同时我们会根据整个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去对个人进行评判。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正因为如此,人类长期以来学习思考而形成的价值观体系本身就是排外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会轻易改变,因为有主观性的特点,我们都有主观即正确的人类常识(只从自己角度出发),所以当人类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会自然地抵制、反抗其他价值观思维的入侵。

因为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本人过去学习和思考的存在是否有价值,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过去做出完全的否定,才有可能接受新的、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对事物价值进行重新认定和取舍,这类人,非大智慧或者大打击难成。

价值观的改变意味着“世界观、人生观”全部发生改变。

所以,因循守旧是最懒惰、最舒适的处理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舒适区”。这些人从来不对自己产生怀疑,就不会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怀疑,自然对价值观不同的看法天然抵制。而如果对方反复地宣讲新的价值观,这种认为对方是来“洗脑”的观点是自然而然的。

不同价值观的灌输本来就是“洗脑”。旧有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学习“洗脑”而成,只不过先入为主罢了。

这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对这种新思维的态度,是有态度的接受,还是全盘否定?如果人家说你“洗脑”的时候,还一脸嫌弃,那就表明了他的态度了:他不认同你宣传的价值观。

最难的是什么?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和把思想装进别人的头脑。

遇到这种人,走为上策。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看大势,看潮流,看立场,看心眼,看出发点和落脚点。看老百姓认不认可,赞不赞同,接不接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宣传孔儒,开历史倒车就不得人心。


居家活佛


这是没有是非、没有正义的表现,人类有普适正确的价值观,但因为文化、教育的问题,很多国人对价值观、是非观模糊了。中国文化讲中庸,缺失对真理的追求,讲中庸,因而没有是非,当然,也就没有了正义:成王败寇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没有客观,只有主观,没有是非,也就没有了正义,剩下的,只有立场。没有客观评判是非,也就没有了对错,没有了正义:站在我的立场上,你和我不同,你就是错的,对的,也是错的。

很多人否认人类有普世价值观,这必然导致没有公共的基准,没有公共的基准,谈何对错?因此,要改变题主提到的问题,首先要从常识、从人类自然天性角度,确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非正义的。

按一些人的需要取舍对其有利,而不是对人类有利的价值,必然导致唯立场论,因为唯立场论带来的非正义,必然导致对事物对错认识的虚无,包括历史的虚无。


鱼眼猫眼鹰眼


任何一种宣传和灌输是不是''洗脑''?不取决于是不是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人们对于价值观的认知是不相同的。任何人都有权利利用自己的资本去宣扬自己认为正确的教义、主义、思想和理论。无论这不同的主义、教义、思想和理论中,含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取向,都无所谓。把宣传与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认为是''洗脑'',没有必要,也没有道理。

如果任何个人和组织利用纳税人的钱作为资本,去经营任何机构去宣扬任何教义、主义、理论、思想或者价值观,无论这宣扬的是对还是错,那都是不可接受的''洗脑''行为。因为他们没有权力支配具有不同价值观取向的纳税人的钱。除非他们能够取得全体纳税人的同意。然而这种取得纳税人同意的前提是不可能的,因为纳税人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取向。

在不直接或间接侵犯个人自主权的前提下,个人有权力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资产去宣扬任何价值观。

在没取得纳税人的同意情况下,去支配纳税人的钱,宣扬自以为是的价值观,那就是侵犯了纳税人的自主权。无论这种行为是不是把它叫做''洗脑'',那也都是应当被禁止的。

这种行为违反了人类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本原则:严禁任何个人和组织直接或间接侵犯个人的自主权(在不直接或间接侵犯个人自主权的框架内,个人可以自主随欲而为)。

归根结底,利用纳税人的钱投资兴办各种机构去宣扬自以为是的价值观,进而限制或者禁止个人以自己的资产去宣扬个人自以为是的价值观,这不仅仅是以权谋私的''洗脑''行为,而且是侵犯 个人自主权的精神垄断与精神奴役了。


真牛46


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看,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包括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

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怎样来确定这种效用关系,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对客观事物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人的需要的正确认识。但是,因为世上的人各种各样,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各自的境遇千奇百怪,价值观自然也多如牛毛,各自不一,有的科学合理,有的偏执疯狂,有的狭隘自私,有的宽广博大。

世上无论什么东西多了,就杂了,就会产生争执矛盾,更不用说价值观如此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一个人在面对各种情境时,会做出不同的决策举动。不同价值观的人,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合不到一块去,情况好点的话,话不投机半句多,相互不搭理,就好了。但是人总有一个毛病,爱评价别人,好的坏的都要说几句,认为不合自己意思的,更是要口诛笔伐。于是我们看到了一部恢弘的谩骂攻击史。

从百家争鸣中,我们可以一窥价值观不同,互相之间,会产生多么激烈的争论。儒家骂法家霸道残暴不仁,不近人情;墨家批判儒家之道足以丧天下;儒家痛批道家清静无为,隐士看见孔子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假仁假义。不近人情看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老夫子被一些隐士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儒家说名家:“好治怪说,玩琦辞”,巧辩诡谲,法家也批判名家玩弄辞令,破坏法律。大家互相攻击,不亦说乎。很多词语意思的出现都源于对别人价值观的蔑视,比如“假清高”,“拜金”,“老古董”等等。

严格意义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每一个个体对于同一种事物的看法都有可能不同,自然而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爱以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评价,恨不得全世界都如他所想,稍有不同,别人给他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就认为别人妄想对自己“洗脑”。这种人没有意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思想更是丰富多彩的,只有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才会产生耀眼的火花,才会有进步改善。排斥别人的想法,是一种固步自封的表现,更是一种胆小怯懦的表现,不去吸收一些新颖正确的观念,面对别人的好意,都可能冷嘲热讽,唯恐别人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打破了自己的所谓“权威”。

我们要明白世界之所以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文明之所以延续到今天,作为人,之所以奇妙有趣,都是因为我们具有多样性,并且又能兼容并包而造就的。


和则久


意识形态的斗争,看似简单,其实还真是深奥。

研读了有关量子力学的文章,发现把意识与电子运动看成是同样的运动方式很有意思,很先进。

电子运动时当没有去观察时处于迭加态中,即同一时间既可以在这,也可以在另一个地方,但是用一束光照亮去观察却可以确定瞬间的位置,则迭加态坍缩了。当我们意识处于无意识状态时,也好比在迭加态中,既可以在这,又可以在别的地方,但是当一束光,这里就是别人意识的介入,或自我意识的意志化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意识里是什么,明确而又清晰。

意识并非凭空产生,来源物质世界,来源于生活经验,来源于个人想像,总的来说:意识源于物质,但意识一旦产生,就像一颗种子播在心里,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会萌芽生长,并且化为实践活动,作用于物质世界。

对于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和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而有的人也许是自身的笃定的意念,也许是狭隘的心胸,也许是不想作过多的权衡,容易死抱守缺。

因此,真正要统一意识,或者说统一意志并非一件简单的事。由此你可知道教育的艰难,或者说艰涩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