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廣州的路名隱藏了這麼多故事

廣州擁有2200年的歷史

歲月的印記

濃縮進了書籍、博物館、歷史建築還有路名裡


路名是城市歷史與內涵的折射

也是時代的記錄和傳承

很多路名都來自於古詩詞

比如“海月路”,就是取自《論語》

不禁讓人聯想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和“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

那麼接下來

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

廣州那些擁有歷史印記的路名

1、廣州起義路

聽聞或見到此路名

想必我們都會想到“廣州起義”事件

它背後的故事:

老廣州都知道,起義路前身維新路。

之所以取名叫“維新”,是因路段穿過清朝衙門空地而拆建,如撫臺前空地、按察司等,取其維新變革之意。期間還曾被改名為中正路。

直至1966年,為紀念1927年12月的“廣州起義”事件,改為起義路。

2、大德路

廣州電視臺創作的公益廣告中曾說過

大德,不止大德路

它背後的故事:

明清兩代,大德路為廣州城牆,1921年,廣州開始大刀闊斧拆城牆,並修建馬路。歸德門西側的一段拆掉的城牆修建出的那條馬路,就是今天的大德路。

1966年,為紀念向秀麗曾將大德路改名為秀麗三路,至1981年恢復原名。

3、三元里



說到三元里

想必都會想到“三元里武裝抗英鬥爭”事件

它背後的故事:

據說,三元里的先祖們南遷至目前村裡的地界時,覺得這裡是一塊福地,希望村裡後人在“天、地、人”這“三元”境界中能福壽綿長,因而將村子命名為“三元”。

宋代,尚無“三元里”一說,而是叫“三元市”,直到明代以後,才慢慢地被人稱作“三元里”。

最聞名的事件是三元里抗英事件,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和敢於鬥爭的英雄氣概。

4

光孝路

聽名字就會知道

聞名天下的千年古剎光孝寺坐落於此

它背後的故事:

光孝路位於廣州城區市政府之西,北起光孝寺,南至中山六路與淨慧路相交,因位於光孝寺前而得名,在古代羊城光孝路名叫光孝街,顧名思義,光孝街、光孝路都因千年古剎光孝寺而得名。

民國19年(1930)擴建馬路,改稱光孝路。1966年易名紅書北路,1983年複名光孝路。

5、 執信路

在廣州

執信路是為數不多的以人物命名的街道

它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條以民主革命理論家朱執信而命名的路,他文武雙全,最後被虎門軍閥殺害,他在整個辛亥革命中的歷史意義和價值之重要不言而喻。

1921年,孫中山先生為紀念朱執信先生,親手創辦瞭如今位於執信路152號的執信中學。

6、詩書路

“詩書傳家遠,忠厚繼世長。”

這句古詩你有沒有印象呢

它背後的故事:

古時,它原叫詩書街,得名源於明代詩人張詡,他有奇才,性耿介,鄙名利,做了不過3年官,就以病為由辭官回廣州,在此建亭誦詩。因為詩書俱佳,德行高雅,所以其家一帶後被命名為詩書街。

1932年,市政府擴建詩書街成詩書路。文化大革命時期,紙行路與詩書路被命名為紅書中路,1982年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