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

白水87


很不错的一本书

让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如何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主要讲述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认为四书五经其实是一部哲学史。

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字,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这本书实际上是识字课本,就是它,开头两句也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

讲述了中国的哲学不是宗教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起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国内ERP专题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贡献巨大,意义不凡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友兰哲学是一座里程碑,一面旗帜。他一生的学术生涯,是同中华民族和国家遭受的苦难与新生的历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冯友兰作为爱国哲学家, 一生追求的理念是振兴中华,希望古老的文明之邦走上现代化。 用他的话说即“ 旧邦新命 ”。


《中国哲学史新编》是解放以后冯先生经过十多年的思想改造,在1960年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重新研究与撰写的哲学史。



著作有五大特点,依次为:

1.是中国第一部上从商、周,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前16-20世纪70年代)完整的系统的哲学通史著作。

2.采用了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阐述中国哲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首先,在中国哲学史的分期上,冯先生采用了分期应与社会形态基本一致的原则。

其次,《新编》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实际,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由于时代变化十分剧烈,哲学问题在中国往往与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对这类问题,单纯只讲哲学问题往往讲不透,须把哲学史扩大为思想史,才能使读者得以透视全貌。如将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宗教思想分为三个阶段,通过神权政治、历史作用和天朝田亩制度几个方面就论述清楚了。


第二个突破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实际状况,中国历史上的哲学家很少讲西方式的纯哲学,中国哲学也很少有独立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而是把这些融入政治论、伦理论和审美观点之中,以体现中国哲学“内圣外王”的精神,如对孔子则分别从周制、仁、礼、宗教、文艺、教育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3.真正做到了对于历史上出现过的哲学思想,按其在当时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给予恰当的地位。

一改过去中国哲学史只重儒家正统,轻视非儒家、非正统的观念形态,挖掘了不少非儒家的哲学思想,使本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哲学史。如先秦法家、道家、名家、稷下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都有了大量的增幅。


4.在资料与观点融合上,比旧中国哲学史有了很大的进步。

5.《新编》与冯著《中国哲学史》(两卷本)以及别的中国哲学史相比,有许多新提法、新论点和新的突破。不少观点卓尔不群,对推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在《新编》最后,冯先生对《中国哲学史新编》进行了总结。


总结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中国哲学传统看哲学的性质及其作用;第二部分是从中国哲学传统看世界哲学的未来。对前者,他断言,哲学既不是初级阶段的科学,也不是太上科学,更不是科学,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认识,哲学是对认识的反思,或称之为对认识的认识,哲学的作用主要不是增进人们的实际知识,而是通过哲学的训练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通过哲学这条路,让人们经过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最后达到天地境界。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冯友兰先生用他生命最后的十年,全身心地构造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册巨著,为中国、也为世界奉献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新的灿烂的总结。


水流芳6


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无疑是良心作品。

尤其他对哲学下的定义,经得起考验,错不了。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对认识的认识。

至于冯先生本人“对认识的认识”,具体内容不管对与不对,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事实上,冯先生对于“哲学”,已经找到了端倪,但是没机会进去看个究竟,这与时代有关。

上一个时代的哲学家,必须站在主流,非主流的生存不了。要么干脆不当哲学家,把这顶帽子丢到茅坑里,光着头当个投机倒把分子,游走于边缘,在与现实命运你死我活的拉锯中,不知不觉,成了天然的哲学家。

哲学家必须置身于尖锐对立矛盾的环境,在走投无路里,既不妥协,又生存下来,活的很滋润,才会使用哲学,享受逍遥。

哲学永远跟现实是对立的,就像一枚铜板的两面,没有两面不成铜板。没有现实就没必要有哲学,没有哲学,现实也没有进化的动力。

哲学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而现实的胜者,靠功利和发明,是俗人中的佼佼者。

现实告诉我们,人必须步步为营,讲究逻辑,厘清因为所以科学道理,了解条件成熟不成熟,论证理由充分不充分。

哲学则一步登天,不管奴隶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环境下,真正的智慧就在那没动,一转身就理想成真。

所以说,冯先生看到了端倪,他说,哲学是反思。其实换个词更贴切,曾子说的“反省”。哲学是学不来,也分析不来的,是真本事,真本事没有套路,在聪明才智的尽头转身反省,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有一次我在家点外卖,等半天不来,只听到对门邻居家光光光光敲门声,心想,对门哥们一家出国快一年了,家里空无一人,谁会敲他们家门呢?突然想到了我的外卖,会不会是外卖小哥认错门了呢?又或者我地址写错了?查查手机,写的地址并不错。我打开门,看见外卖小哥还在光光敲对门,但手里拎的,绝对是我点的酸菜鱼。我是个永远长不大的人,爱开低级的玩笑,就抱着膀子看热闹,外卖小哥敲门到绝望,把楼上的邻居也招来了,说,嗨!小伙贼,别敲了,一家子都出国一年了,家里没人,我孙子正睡觉呢,别敲了。外卖小哥沮丧极了,宁愿沮丧,转身离开,也不愿给我打个电话。转身离开时,还看了我一眼,但目光没停留就下楼了。我目送他逶迤的转过两个楼梯拐角,再有一秒就要从视线里消失,才搭茬:嗨!我点的外卖!不喊不行了,小哥再不转身,我就没饭吃了。

外卖小哥假如敲不开门,一个转身,就是哲学家。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再一个转身,才能知道,圣人住在哪。圣人就住在我对门邻居一墙之隔的另一个单元的我们家的位置。哲学家下楼,去另一个单元的我们家,即可领悟圣人的境地。

所以,宗教里面喜欢玩一个游戏,叫“话头”,从随便一句话里去醒悟。大智慧其实无处不在,任何细节反省到极致,都可以得到。

与此对应,哲学另一面住的科学和现实,就是认识和发明,认识和发明一转身就是慧根,一块石头不需要慧根,否则必然痛苦。

所以说,哲学家,还需要再转身一次,才见到哲学。而且这次转身,不仅是个思维问题,还需要去践行,验证。所以您看,哲学家其实喜欢虚拟的思考,假象出一个敌人来,与之你死我活的搏斗,以锻炼思维。可是思维不是智慧,生活就是最好的练兵场。真正的哲学,就在一啄一饮里面。真正的哲学家,首先是世俗到了极点,世俗到世俗拿他没一点办法,给他跪下,愿为奴仆。其次是,他从里不在世俗里,这就是世俗拿他没办法的原因。

在未来,哲学家将会失业。因为社会环境,快节奏的生活,将会逼迫人人具有哲学家的能力。

快节奏意味着,社会工具越来越丰富,而人们凌驾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处于下风。

可以说,现在,手机不是人的工具,人是手机的工具。

搜索引擎和导航,貌似是人的工具,其实左右了人的行为,人成了它们的工具。

金融杠杆不是财富的工具,个人财富是金融杠杆的工具。

再发展下去,工具会挑战人的社会地位,人不会甘心变成钱的奴隶,互联网的奴隶,人工智能的奴隶,只能转身成为哲学家,再转身成为社会工具的主人。

那时候,哲学完全融为为实践,哲学家这个过渡性的职业就会消失。

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还有相反的另一种可能,令人细思极恐。

说到这里,马上可以结题了。社会的治理模式,也是对上述两个可能,认真思考又细致探索后的选择。社会主义,试图渐渐稀释国家股份给每个人,以求在关键时刻,拥有凝聚力,号召全民抵御私欲泛滥。资本主义,目的相同,但做法相反,先把所有的自由和私利立宪均分,试图建立凝聚力,可是渐渐发现,国家已经没有一点股份,一寸土地,名存实亡,无以立足。政府只是影子政府,大难来时,必将与社会一起成为游魂。

这就是冯先生真心想说,但没能说明白的主题。

这里面,还有个变戏法,其实冯先生也没完全看透。不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佛祖释迦摩尼,其实只是变戏法,不管以谁的名义,重要的是,名义的外套,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

根本不是外来品。


杜新治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新编》,它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作为中国哲学历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述,它采用西方哲学的形式,阐释中国哲学思想之实,使中国传统哲学成为现代学科,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书中的基本架构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尽管对书中的观点有不同的认识,记得在那个年代还受过批判,但学术研究认识不应无限上纲,当然是在那个时代才出现。

冯老一生为研究中国的哲学史付出努力,所作巨著不失为一奠基之作,读之有益。


3914753067820


冯老先生是哲学家,冯先生女儿是大作家。宗作家曾说,不写对不起历史!


河南白光


编写方式新颖,就中哲史的实质内容来说无甚长进。多人编写中有益的尝试。总体来说,人大的中哲史和西哲史虽然都是比较新的(或者最近修订过),但是却没有比之前有的本子好。并且作为教材,定价普遍高一截(特别是西哲)。没有显示出人大作为哲学学科排名第一的真材实料。


南少令狐冲


哲学这个东西真的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大家都说的在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义!尽可能的接近共同目标就是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