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漂水下一粒距水面多少为宜?

寂寞是种美1


七星漂的调漂方法,针对钓鲫鱼鲤鱼。

首先要调好铅坠重量,使漂能下沉6粒或者刚好7粒(包括饵重),悬坠。然后看钩是否是钩尖朝上,若不朝上,减轻重量。调好后,钓6粒比较好,最多钓5粒,不要所有浮子都在上面,或者有4,5个在上面,最好是1个在上面。浮子间距30到50毫米,静水时距离大点,效果比较好。

调好后,一般都用传统钓,即单钩,不适合用2钩,否则浮子的浮力不够大,钩柄至铅坠的距离是2-3.5厘米,长了就会有空杆,但是漂的动作比较大。短则影响不大,但是在鱼吞钩时就不会太深。我一般2.5厘米.

鲫鱼吞钩时,动作一般是上浮,而且幅度比较大:最多能上浮2个浮子的距离(100毫米)。在稳稳上浮的过程中都能中鱼,直到上浮停顿后半秒左右后鱼才会吐钩,越早提越好,最早可以在下沉1厘米左右时就可以提,也就是先下沉后上浮这段时间都可中,十拿九稳。小鲫鱼上浮比较小,在上浮三分之一个浮子间距,或者不断上下抖动幅度比较大时可以中鱼。扁鱼,草鱼动作类似。

鲤鱼咬钩动作比较特别:分2种,第一种是有力下顿,而且幅度大,一般三分之一浮子间距,即可以中。第二种也是典型动作是先下顿一下,然后紧接是一个更大下顿,一般是连续2个下顿,中间没有上浮,这个时候上提是十拿九稳,没有空钩,所以感觉到鲤鱼光临时,一般一定要等到第2次下顿,才肯上提,否则你空竿会把鲤鱼吓跑的,宁愿不提,耐心等它第2次咬钩。





aAa刺鱼aAa


七星漂水面下这粒距水面多少距离。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传统钓七星漂的理解己经开始深入。

首先要对传统七星漂的功用有正确的认识,星漂是用来钓近钓浅的。用传统星漂钓深钓远都是一种比较笨钝的钓法,特别是用十米以上的长炮竿钓星漂。根本就沒法看清星漂的轻微漂相。

我们用传统七星漂钓近岸,可以看清轻微星漂漂相,这时星漂的间距是很关键的。只有间距大的星漂才能呈现轻微的鱼口反应。如果你把星漂间距调得很小,两三公分以内,星漂颗粒会聚集成一个整体。水下鱼触碰钩饵,小间距整体状星漂的反应是一种整体的动作。这个整体的轻微漂相比较谁以察觉。

而我们用五六公分以上大间距的星漂,水下鱼触碰钩饵时,沉在水面下的那颗漂会有明显的角度变化,点动起伏,位移摆动等反应动作。我们可以通过这颗星漂的轻微动作做出预判,做好提竿准备。等待星漂大幅抓口漂相岀现。抓口刺鱼。

所以我们钓星漂要观察水面下这颗漂的动静,

这是钓传统星漂必须要学会的。

了解了如何观察星漂这个事情后,我们再来谈谈水面下这颗漂要距离水面多少距离这个问题,答案显而易见了。

星漂间距宜大不宜小,大到怎么样程度呢?就是能够看清水面下这颗星漂的动作为限度。浑浊水能见度低看不清水下漂,没办法只能用小间距。一般正常水色,只要能看清楚水下漂,星漂间距尽量大。

我是海心渔乐坊远行客,钓鱼老手,资深星漂玩家。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传统七星漂使用有疑惑的钓友有所帮助。我的主页内容基本以传统钓为主,敬请关注!


海心渔乐坊远行客55


不知道题主所问的七星漂是钓铅头钩还是玩谷麦!

长竿短线配铅头钩,主钓秋冬季节主钓大板鲫,要求灵敏度,所以浮子之间距离稍短,一般5-10公分足矣!

七星漂手车竿玩谷麦逗钓,要根据季节,水底地形自己对象鱼区分,坠和钩之间的距离也是同等原理!

首先季节变化,夏秋季鱼活性高,浮子之间距离大于冬春季,夏季可以20公分左右,冬季建议10公分。

其次水底地形落差,如果水底缓坡浮子距离可以稍短,但是如果是陡坎,落差大,喂了方便逗钓是看得见远近浮子,浮子之间距离应加大,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再者对象鱼,越大个体鱼越狡猾谨慎,所以钩和坠的距离就长,提竿也得稍晚,可以加浮子之间距离应对,而钓鲫鱼时,增加灵敏度可以减少浮子距离!一般建议鲫鱼10-15 公分,鲤草青可以20-30公分都行!

钓无定法,灵活运用!希望你喜欢的回答!


谷麦野钓解密


七星漂对于我们钓友来说都不陌生,特别是随着温度的降低,现在使用传统钓的钓友越来越多。七星漂的调漂方式比较简单,七星漂的漂粒之间的距离我们钓友关心的话题,怎么调好七星漂首先要了解七星漂适合的钓点。

一、七星漂的作用

七星漂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钓友们都知道台钓浮漂比较长,在有些水草多,杂物多,或者水面比较浅的钓位,不太适合。这些钓点很容易挂底,挂水草,而使用七星漂可以减轻钓位复杂的环境带来的不方便。


七星漂使用中一般长竿短线比较多,非常适合钓草洞,草边,这是台钓不能比的。长竿短线饵料入水比较轻,饵料入水比较准确,不容易惊扰到鱼儿,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比如:有些水塘、河道浅滩很长,甚至有些浅滩水草距离亮水区有10米远,这种情况台钓是够不着的。有些是水草中间的草洞,台钓更是没有用武之地。再说没有多少钓友会扛着7-8米的鱼竿钓小鱼。


即使用台钓能钓,由于台钓浮漂较长,那么抛竿后浮漂也很容易抛偏,从而挂到水草,或者挂到其他杂物,浪费了时间。

鱼竿越长也就越软,弯曲弧度比较大。水草多的区域台钓中鱼后不好控鱼,鱼儿一旦进入水草内,就会切线跑鱼。这种情况用长竿短线七星漂就能完美解决,线组比较短中鱼后直接提出水面。不给鱼儿逃入水草的机会。

二、七星漂的组成

七星漂的组成有两种,一种是:七颗漂粒、铅皮座、八字环、双钩、竿稍太空豆组成。


这种方式和台钓区别不大,主要是换成七星漂,这么做的原因是:有些地方环境复杂,不好抛竿,不适用台钓长浮漂抛竿的方式,但是水底比较干净,不容易挂底,使用这个方式很不错。

比如:有些地方,水边有芦苇,或者其他水草,而水域内浅滩内水草很多,用台钓不好抛竿,中鱼后由于鱼竿较软,很容易挂到水草。如果用长竿短线可以完美解决,中鱼后可以直接把鱼儿提出水面,不给鱼儿挣扎的机会。

另一种是:竿稍太空豆、七星漂粒、朝天钩,这种方式是单钩通线组成。


单钩通线这种线组方式,能够适应各种水草多的水域,即使在有些容易挂底的地方也不受影响。单钩通线七星漂线组,在冬季水草边很多老钓友使用。

比如:有些小水面全部被厚厚的水草覆盖,这种情况只能用传统钓单钩,也就是朝天钩,朝天钩由于自带铅皮。抛竿入水后不容易挂到旁边水草,到达水底后最后朝上,也不容易挂到水底水草。这就减轻了复杂水域带来的影响,不容易挂到水草造成切线。

三、七星漂的调漂方式

七星漂调漂非常简单,七星漂朝天钩在调漂的时候,通常经过一次调漂之后,就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到达各种复杂的钓点不需要再次调整浮漂,节约垂钓者的调漂时间。


七星漂朝天钩调漂:露出一颗浮漂或者两颗浮漂,或者一颗不露出都可以,没有什么影响。调漂虽说较钝但是,他没有子线,单钩通线,线组还是很灵活。

七星漂调漂在钓静水、浅水调漂的时候,每颗距离在在3公分左右,(水深在40公分—1米)水浅如果距离太远浮漂总体长度就太长了,间距太长有可能会引起鱼儿的警惕性。

如果在深水调漂,(水深在1米以上)浮漂颗粒之间的间距可以适当放大,间距5公分左右就行。由于用朝天钩钓鱼比较灵活,即使浮漂间距过大,也不会有太大影响,鱼儿吃饵后送漂、走漂、黑漂都能看的很清楚。

七星漂铅皮座双钩调漂方式:也比较简单,用双钩调漂的时候光头一般是半水露出2颗漂粒,钓1颗漂粒,也等于说调2钓1,这是在用饵料的情况下,如果用蚯蚓红虫,就调1粒钓1-2颗漂粒。


需要注意的是用双钩的时候,漂粒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如果漂粒间距过大,再加上子线的长度,就太钝了,鱼儿吃钩后不容易反应到漂相上。一般漂粒间距2-3公分就可以。

总结:长竿短线七星漂朝天钩是“传统钓”的精髓,尤其在冬季小鱼少的时候,或者应对复杂的水情。尤其是台钓不能用的地方,使用传统钓能够事半功倍。

钓友们,这里只是光头鱼司令对于传统钓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不足之处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谢谢大家。


光头鱼司令


我是近视眼,钓鱼是幸福和受累的一个爱好。平时用立漂台钓的多,秋末开始用长竿七星漂。

由于受视力影响,我一般用9米竿和10米竿。对于七星漂的调钓,除非是深冬季节需要追求灵敏度外,其它时间不必太在意。至于水下一粒到水面的距离,也没有必须多少固定的距离,只要你看着舒服看着清楚即可。平时野钓,图的是开心,图的是舒服,没必要模式化的规定什么。

有的新手,就是重铅到底,也能有鱼钓到。钓鱼,关键看追求什么。要鱼获比别人多,那就比较累,在意的技巧更多。

我的个人感觉钓鱼不固化就行,能让自己看着清楚就好,有3~5厘米之间自己决定。只要窝子有鱼,怎么样都能钓到。


竿尖山水


看水清浑度,用饵。水清可调大,水浑调小。可以看到水下那颗为宜。用饵,用活饵,用硬饵,比如玉米,麦粒,可适当调大,适当钓钝。用粉饵,比如摇三摇,拉饵,可调小,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