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美的关于秋的散文,有什么推荐?



在雁影最喜欢的季节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秋”的美:


1、《立秋》· 游乾桂

秋,在夏与冬之间,刚巧架起一座桥,缓冲这两极间的落差。它把溽署的烈艳切去棱角,再除去冬天白雪皑皑的封冻,便是秋的色泽。

热气已散,严寒未来,秋真的酷死了。

立秋只是节气的书信,捎来秋将报到的消息,它像是大使呈递到任国书一般,在那个时节准时登场。季节,一会儿是夏,一会儿是秋,牵牛花依然满地开放,从溪边到山麓都有,路旁的夹竹桃盛开,秋菊也赶着热闹登场,各具姿色地替大地化妆。记得这个时候该是南部轻唱采莲谣的时刻,入秋之后,柑桔渐熟,风味绝佳得令人垂涎。

秋,总是引发人这么多的联想,像是落入深咖啡色的记忆里,再慢慢暗淡下来。

九月的山脉,百合花开出了谢幕曲,一片片从山壁滑落,凄历的蝉声停止,换上鼻音浓郁的秋蝉登场,雷声成了遥远的作品,再想听,该等明年了。

阳光与雨水短缺的森林,绿得有些回光反照,沉沉的,凋零前窘态毕露,正待酝酿宁静。等了一季又一季,终于等到我最爱的季节,秋把荒野的浪漫展露无遗。

花雀从西伯利亚来了,这表示秋正式登场。


2、放空看秋,有的是闲空行荡志,而非沮丧纷纷沓袭的凋萎,秋真的很美,美得像钱穆素书楼前的红枫。而秋日的心情也仿若经过时空渲染的宋画,携厚重绵远的思绪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都说造化弄人,放之于秋山秋水之间,则应说是造化点拨有缘人吧。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必是自然的刻意安排,安排下这一场我与她的心灵对谈,在青天的高远之下,在丛林的沉静之中。——摘自《寒露》· 游乾桂


雁影归零


秋天的散文,诗词都很多,有对秋天的赞美,也有对秋天的怀念。

我在秋天里等你

你走时,说过秋天会回来。

我深深的记着你的话。

我心里默默的盼望着秋天的到来。

终于送走了夏日的热情。

仿佛听到秋天已来到,正迈着轻盈步履。

你说秋天会回来,

我在秋天里等你。

时间不停留,季节不等待。

不经意间,满园桂花已香满枝头。


我在秋天里等你,

等你归来的消息。

中秋的月儿更圆,想念你的心更切。

我在秋天里等你,

等你归来的消息。

路边的树叶已开始乏黄,一阵风儿吹过,树叶或在空中摇曳,或飘落在路上。


为道路两旁增添了两条黄丝带……

我在秋天里等你,

等你归来的消息。

金黄色的稻穗铺满田野,呈现一片田园丰收景象。

我在秋天里等你,

等你归来的消息。

你最喜欢吃的石榴,已经熟透,挂在树稍,不停的点着头。


我在秋天里等你,

等你归来的消息。

几场秋雨后,雨水滴在脸上,已感到一丝丝凉意。

深秋的风儿也变得不再温柔。

我在秋天里等你,

等你归来的消息。

秋天的河水,也放慢了脚步,不在汹涌奔流。

我在秋天里等你,

等你归来的消息。

池塘边的翠鸟,正专注的捕捉小鱼,等待鱼儿的到来……


我在秋天里等你,等你归来的消息。

终于等到这一天,我们在秋雨中重逢。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沥沥细雨。

我们都要坚持住,不要相拥而泣。

因为我们当初有个约定,

说好不哭泣……


wtj夜空中最亮的星


红的叶,黄的草,白的霜,啊是秋吗?没有春的生机勃勃,没有夏的炎炎烈日,没有冬的白雪纷纷,只有一片天然的火海。

一片欢笑,迎来了秋的丰收,一种思念,唤起人的心灵,一个问候,盼来了中秋佳节,啊又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又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

啊,大地的回馈,月亮的期盼,家人的挂念,引来秋的身影,它为大地盖上花衣,为月亮唤来了明星为家人带来喜讯,带来了一丝凄凉,增添了一份生气。

秋,大大方方,但并不直白,也许遭人厌恶,也许遭人欢喜,也许遭人伤感,但它从不在乎,继续展现风采,继续吐露凄凉,红红火火是秋的颜色,凄凄凉凉是秋的特色,大大方方是秋的季色,死寂沉沉的风让万物沉睡,枯黄的叶让大树死寂沉沉,秋色的雨让风到处漂泊,飘呀飘飘呀飘让沉寂打破生机,让沉寂安抚心灵,让沉寂迎来秋的色彩。





灵犀之声


秋,是我的最爱。我亲自整理汇总了6篇关于“秋”的散文,不仅美,更有韵味。倾心推荐给你和大家。
1、《秋》丰子恺
精选片段:
因为夏连续在春的后面,在我可当作春的过剩;冬先行春的前面,在我可当作春的准备;独有与春全无关联的秋,在我心中一向没有它的位置。
但年龄告了立秋以后,两年来的心境完全转了一个方向,也变成秋天了。

我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非但没有那种狂喜与焦灼,直常常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



2、《秋》沈从文
精选片段:
慢慢的,各个山坡各个村落各个人家门前的大树下,把稻草堆成高到怕人的巨堆,显见的是谷子已上仓了。
这稻草的堆积,各处可见到,浅黄的颜色,伏在叶已落去了的各种大树下,远看便象一个庞大兽物。
有些人家还将这草堆作屋,就在草堆上起居,以便照料那些山谷中晚熟的黍类薯类。地方没有盗贼,他们怕的是野猪,野猪到秋天就多起来了。
3、《秋天》李广田
精选片段:
而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那个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请恕我这样糊涂安排——宁可把“死路”加给夏天。
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而且那冰雪之下的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沉着的力,是为了将来,为了生命而表现出来的。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春天曾给人以希望,而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予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已照一照镜子了。



4、《秋意》梁漱溟
精选片段:
现在秋意渐深。四时皆能激发人:春使人活泼而高兴,夏天使人盛大,秋冬各有意思。
我觉得秋天的意思最深,让人起许多感想,在心里动,而意味甚含蓄,不似其余季节或过于发露,或过于严苛。我觉得秋天很易使人反省,使人动人生感慨。
秋天恰是将一年发舒的气往回收,最能启人反省人生,而富感动的时候。但念头要转,感情要平。心平下来,平就对了。越落得对,其意味越深长;意味越深长,越是对。
5、《秋天·秋天》张晓风
精选片段: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然而,谁懂呢?谁知道呢?谁去欣赏深度呢?
远山在退,遥遥地盘结着平静的黛蓝。而近处的木本珠兰仍香着,溪水从小夹缝里奔窜出来,在原野里写着没有人了解的行书,它是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绘纯净的秋光的。

而我的扉页空着,我没有小令,只是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6、《秋韵》宗璞
精选片段:
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在这里,
一切都有了着落。
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推荐完毕,欢迎朋友们交流。

苏轼曾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季各有各的美好,只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我想一定是的。

阅历文化


周末暖阳天,想去户外感受秋的静美,秋是一个值得人付出深情的季节,大自然的温婉,只有在这个时候流露的最恰好,最妥帖。秋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又像一首缠绵的小诗,多少诗人,作家在笔尖流淌着秋的赞美。此时,读到《坐在秋的诗行》与君共赏西子的美文。

造物主对秋如此的垂青,它把最温暖的色彩和最浪漫的情调都一并给了这个多情的时间。

如果一个季节,可以用来咀嚼,可以用来品尝,那么非秋莫属。

秋,以温暖作序,以寒凉结尾,那是它最真实的温暖,就像一个人的性格里有温暖也有寒冷。

一枚落叶滑落一个季节,一片秋叶发表了秋天的全部,看到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了。

时光一弹指,花便开了一程,叶便落了一季。流年易逝,人生苦短,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一个真情真性的人就该如秋一样,把自己温柔炽热的情感释放出去,那样才会感到一份由衷地幸福。

在这个安静美丽的季节,可以随心所欲地想一些与这个季节有关,或者与人生有关的事情。握着秋温暖的掌心,再大的风雨都不惧怕。

这个有你走过的秋天,成为我不一样的温暖烟火,成为我不一样的流年清歌。那一片一片飞翔坠地的秋叶,是我迈向你的坚定的步伐。坐在秋天的诗行,会一直有一个身影在光阴深处,别无所求地等你,等你……





清晨甘露



秋天的风温柔、清凉,它是大地母亲的清洁工,把无数枯枝败叶无情地抛下深渊。但秋天的风也是冷酷无情的,它扼杀了一切生灵,使草儿枯黄,树叶凋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描写秋天的经典散文名著以供大家参考。

描写秋天的经典散文名著篇一:离别的秋天

秋天的叶子落下来的时候,也是我离开的时刻了。就让我轻轻地来静静地去吧。也许在以后某个星辰闪烁的夜晚,你会嗅到我路过的气息。那只是我不小心掀起了思念的衣角。

谁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遇见。但我知道,此去一别,可能再也没有回来的机缘。如是也好。尘埃落定,心即释然。

多么希望自己如风如云如水。喜欢风,无拘无束,无牵无挂;喜欢云,悠哉闲适,随兴所至;喜欢水,润无细无声,厚积薄发。是的,我将远行,去遨游四方,去世界的尽头探险,那里是否有我向往的桃源?

也许有一天,你会想起我,那么看一看蓝天上飞鸟健硕的臂膀,听一听竹林间溪水叮叮咚咚的声响,想一想冬日飞雪下小路上的灯光……

嗨,笑一笑吧,风景依旧很美,如同远方那双关切的眼睛,如同我们永远的心情。

描写秋天的经典散文名著篇二:秋天,你懂得

谁把秋天挂在树枝上?被采摘,一筐筐满;谁把秋天弯在嘴角?被咀嚼,一个个甜;谁把秋天夹在书本里?被记忆,一片片红。秋天驾驭着秋天,相互扶持。

秋天跑着,在口袋里鼓胀,秋天冲着,在思想里雀跃,秋天聊着,在草叶上与蚱蜢一起倒计时。

秋天的叶片老成收敛,秋风不饶过,燃烧它,一只只金蝴蝶舞动在秋天的发髻上。

玉米张开嘴,露出大黄牙,你一句,我一句,只管说自己的。黄豆干枯的嘴巴抿着,风一吹,嘎啦嘎啦响着一颗颗金豆子。为数不多的几棵红高粱,醉在深秋的怀抱里,连头发都红了。

秋风舞动着金剪,裁着白云,散在田野里,一朵朵棉花洁白,给秋风一朵朵笑靥,给农民一份份喜悦。白云越来越薄,越来越轻,那是云的魂,漂泊多远,都不变的纯洁精神。

大雁一会儿“人”字,一会儿“一”字,映在薄云上,雁鸣衔着号子颤着秋的心。

大雁远离秋天,去南方寻找春天。叽叽喳喳的麻雀互传着邻居家的故事,不给大雁一个眼神的送别。麻雀喳喳着,谁的生活里只有春天呢?


秋天在秋叶上红着黄着沧桑着时光的脚印,最终随叶子落在冬的胳肢窝里。

秋雨的心因何而变?凉凉的,凉天,凉地,凉手,凉脚,凉了一层又一层外衣,凉透了湖心的波皱。

秋风越刮越野,越刮越猛,越刮越暴躁,收不住性子,扰乱一地的枯草,碾过每一个寂寞,把落叶四处摆放,无秩序地,无目的地。心灵不能幸免。

风摇着渐枯的树枝,麻雀站着坚强,土色羽毛张起,落下。秋天里,劲风中,雀鸟有谁陪伴?

秋天里有一处亮眼的风景,是菊花。色彩丰富,白之素洁,黄而雅淡,或红或紫,沉稳而浑厚。站在菊前,有一个声音隔空传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因此,就把菊花绘在心中最高位置吧。

描写秋天的经典散文名著篇三:秋天的风景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广袤无垠的田野里,一片金黄,让人感受到一种浑厚充实的美。

上小学的时候,一到放秋假,我们就会跟着大人到地里去拾庄稼。那时候最喜欢干的,是收大豆的活儿。前边割豆子的队伍,齐刷刷一字排开,齐头并进地向前涌动。后面运输的车队则舞动木杈,一杈杈地把割下来的豆棵挑到车上,运出豆地。再后面,就是放了假的小学生们,拣拾那些落下来的豆棵子。

休息的时候,大家就以犒劳学生为借口,开始将那些拣拾的豆棵收集在一起,擦根火柴一点,豆棵就会自己燃烧起来。待一大堆豆棵烧完了,有人便脱下上衣,双手扯着朝烧剩的灰烬猛扇起来。灰烬被扇跑后,剩下的,就全是烧熟了的黄豆粒儿了,一个个都炸开着嘴,油光黄亮的,满满一地。

一声招呼,大家便围上来,纷纷捡起那地上的豆粒儿投向嘴里,“咯嘣”“咯嘣”的,咀嚼声连成一片,那自然快乐的节奏里,蕴含着品尝丰收的欣喜。当遍地的豆粒儿抢吃完之后,大家互相看着被染黑了的嘴头子,“哈哈哈哈”地说笑一阵,便带着心满意足的神态,继续到各自的岗位上去干活儿。

一般来讲,农村里的大豆都是用来换油吃的,或者和别的蔬菜炖在一起制成菜肴,很少单独炒着吃。只有在二月初二这一天,家家户户才有炒豆子的习惯,这时的孩子们,才有机会手捧着炒豆粒儿,跑到街上边吃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风俗里蕴含着什么意义,我没有探讨过,但期盼的是一年的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应该是不会错的。

正是因为大豆是珍贵的油料作物,平时不舍得吃,所以在收割的时候,大家才总是想办法在地里解口馋。好像生产队里的东西,没有运送到场院里,就如同没有入库一样,只要不往家里拿,尽可以放心地烧熟了吃。仅就这一点,大家对收豆子拾豆棵的活儿,就特别感兴趣。

秋天的田野,还有一方有趣的风景,那就是挖地灶闷地瓜。地瓜是先割下蔓儿来才能收刨的,所以,到快刨地瓜的时候,为了收割的方便,都要事先把地瓜蔓儿朝着一个方向顺直了,农村俗称翻地瓜秧子。这个活儿的吸引力,是可以当场品尝熟地瓜。一到休息,大家便合理分工,有人借助田畦沟垅挖地灶,将地瓜棚在上面,有人则到别的地里去找玉米楷竿等烧材,放到灶洞里烧火。

待等把地瓜烧得半生不熟了,地灶周围的土也烧热了,就开始将地瓜放下去,用周围烧热的土埋起来,过上十几二十分钟,再扒出来,就成了完全闷熟的热地瓜了。

说实在话,刚刚从秧蒂上摘下的鲜地瓜,没有经过淀粉转化,糖份很少,吃起来面面的,有点儿噎人的感觉,比烧豆子的味道差远了。然而由于它整个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就显得更具挑战性,品尝起最后的劳动成果来,虽然口感并不多吸引人,却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除了烧大豆、闷地瓜之外,秋天的田野里,有趣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我虽然后来离开了那一片土地,然而那曾经的一个个秋天的场景,却永远留在了人生的记忆里,不论何时何地回忆起来,都是一幅幅意味无穷的风景画。

……

我喜欢秋天,不单单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还因为它的秋高气爽,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清凉的舒适感。置身于秋天的田野,你会产生一种心宽意阔、气定神闲的感觉。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每到放秋假,我就不去地里干活儿了,主要任务是为生产队里办宣传栏。这种宣传栏,是在村口上下工都路过的地方,用几根木桩搭起架子,然后围上苇席,用以张贴宣传画和大字报,传达上级有关秋收秋种的精神,宣传生产队里的好人好事。

每天来到村口干这件事的时候,我首先看到的,是打谷场里堆起来的一天天增多的金黄的玉米棒子,还有那不断增高的豆秸垛。望着这些,心里的感觉就特别踏实。虽然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不一定与宣传栏有直接的关系,但我还是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种神圣感,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话,感受深切而又真切!

秋收秋种的日子里,每当村里的大喇叭随着黎明的曙光响起,勤劳的农民便纷纷走出家门,带着队长分配的任务走向那金色的田野。这时候,我也会按时走向自己的岗位,准备更换新一天的宣传内容。

站在村口的宣传栏前,沐浴在清新的阳光里,举目望去,那金色的田野,那高远的天空,那明丽的朝阳,还有那环绕着全身的温馨恬静的氛围,共同构成了当年秋天的独特意境,它就像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从走进大学校门开始,直到毕业分配留在城市里工作,几十年了,每天都生活在钢筋水泥构成的高楼大厦之间,对季节变化的感觉慢慢地淡化了。加上工作的繁忙,很多时候早早地就出门,很晚了才回家,事实上生活在与大自然相隔绝的社会空间内,好像只有在作息时间表里,才能明确地感知春去秋来,四季轮转。

终于,当人生走进了金秋的岁月,匆忙的脚步可以慢下来了,自我选择的从容,为真切地感受秋天创造了环境条件。沉积在记忆深处的那幅秋天的油画,又慢慢浮上脑际,逐渐地清晰起来。

自然,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长,这幅油画中的风景,也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调整。除了遥远背景上广袤大地的金色的庄稼,高远的晴空里那一排排南飞的大雁,更多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审美元素:由深绿、翠绿变化而来的五颜六色的丛林,路两旁、小溪边、渠岸上那厚厚的落叶,以及小院里展示着秋天生命力的菜园,还有墙角处的柿树上,那挂在枝头的几颗红红的柿子,等等,作为秋之韵的近景,时常会在我脑海里浮动。

正是为实现这个潜在的梦,所以当自己真的有了一方小院的时候,我第一个举动,就是在院子里修整了两方小小的菜园,靠墙边栽上了两棵能体现秋季色彩的柿树。虽然由于鸟儿的捣乱,柿子还没等到深秋,就全部摘完了,然而,那随季节变化而日趋变浓的满树的红叶,却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每当开门走进小院儿,看到那落下的遍地树叶,深红里蕴含着微黄,把小院的一角铺得满满的、厚厚的。不少还落到了一旁的青菜畦子里,把深秋的氛围渲染得浓浓的,我好似第一次在城市里找回了久违了的深秋的家的感觉!

这种感觉带给人一种顿悟:越是岁月匆匆,生活越需要细细的体会,慢慢的感受。时令节气带给人的风景,就如同值得玩味的山水画,它的美妙,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所勾勒的审美空间里,如果你因为工作匆忙而对它视而不见,那就辜负了这个世界;如果你神魂不定心气不专,也会疏忽了那最真最美的东西。唯其认真地去领略,细细地去品味,才能得到最深切的人生收获!

让我们静下心来,深入细致地去感受秋天吧!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地感受到,秋天里的风景,不单是“枯藤老树昏鸦”,它还有金黄的果实,火红的生命,高远的蓝天,深潜的希望!

……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充实的。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从容的。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美是富有想象空间的。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里孕育着冬的积淀、春的勃发和夏的生机。

秋天,是一年的黄金季!


一杨直贺画枫婉


不知道还有什么花开,不知道还有什么花败?在九月,在秋风里,在心房。

秋天的脚步越来越重了,天气也逞疯似的不是秋雨连绵就是阴沉个脸,这鬼天气让人也感觉有些压抑,凉天气,总有人会说添件衣服,别着凉,这些话以前一直听妈妈说,在每一个时节交替她都会说,好像候鸟知道季节。



都说八月桂花香,不知道九月败了没有,九月还有什么花再开,还有什么花在败。看着身边的人,想着心里的朋友,一个个走了,又一个个来,像这个季节赶走那个季节一样,总是匆匆的匆匆的把今天演变成昨天,又把昨天变成流年。不知道这样轮回几度,也不知道何时会月满西楼?

总有一帘烟雨,总有流年烟火,墨染我的红尘,诗意人生。 今天看了朋友写的文,那是一场旅行,一场青春的旅行。

我向往这种生活,不带多少钱粮,做个苦行僧,一路走一路写,一路拍下那些身边不曾有过的风景。寄一张明信片给远方的朋友,最好是自己拍下的景致,然后写下暖暖暖暖的一行字:倾城花开只为君醉!



与路相遇,暖一场相逢!告诉你若喜欢我们可以相约浅秋,一起拨动九月的琴弦,唱那曲秋日赞歌!也可以一起禅意入墨,淡写人生!

素色流年,静守安然。我不想那兵荒马乱,可我还是兵荒马乱,践踏了诗意毁了流年灯盏。总想用心书写一段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可又有多少不离不弃在那里等,不管你来还是不来就在那里,又有多少人和事可以莫失莫忘,总是走着走着淡了,淡着淡着散了。

有的人说这是人生,也有的人说过往,人要成长就要经历这个那个蜕变。 九月的校园又开始了欢歌笑语,这里没有秋天的气息,一群群孩子就像飞出去很久的蜜蜂,带着各自的收获和满满的幸福,说着,乐着,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两两结对,指手画脚,高谈阔论,或是浅吟低唱。



这个暑假她们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着许许多多的向往,凑到一起各自放飞梦想。 看着电视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心情也随剧情跌宕起伏。有很多时候傻是一种美德,有很多时候担当是一种责任,当生活欺骗了你,你需要有勇气,需要有包容。

品读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真正正喜欢上一个人,不是每一天听多少甜言蜜语,有时明明知道是伤害还要彼此伤害,明明不想那么说却偏偏要那么说,看着对方生气,自己心里流泪。抱怨,无休止的抱怨彼此的不理解,这就是人们说的那种爱叫伤害!

秋风凉,渐成伤!你的在乎我不打烊,我记心房,有时候气一气更健康,你懂的我不说详。


情感苦旅客栈


我不知道古文算不算,我个人很喜欢的欧阳修的《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作者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的产物,人与自然、社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从个人出发体验感悟自然和社会。这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


小紫沙


朗诵作品:《最美的,是这丰盈的秋》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心灵恣意奔放的色彩斑斓的散文。

再加上朗诵者情感丰厚的甜美声音,真如锦上添花,使你置身其中,流连忘返,优哉!美哉!



远山L


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⑹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⑺,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⑻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⑼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⑽,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⑿,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⒁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⒂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⒃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