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龙椅上玩耍,皇帝问“皇位坐着好玩吗?”小孩答4字后继承皇位,你怎么看?

勒克儿


看着挺像民间故事,不过还上正史了。

可见正史野史都一样不靠谱,但年代久远,我们读史的时候还得认,这感觉就太糟糕了。

故事出自于《宋史·本纪第六·真宗一》,这个小孩就是宋太宗之子赵恒,宋朝的第三代皇帝。

(宋真宗画像)

不过,在这情节之前还有这样一个铺垫。

“明年正月,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

翻译过来就是:第二年正月,元德皇后梦到衣服的大襟托住了太阳,于是怀孕,十二月二日生真宗皇帝于开封府邸宅,当时红光照耀居室,他的左脚趾上有一个大大的“天”字。

就算没有做过妇科医生,也都能明白没有哪一个孩子能自带亮堂堂的“电灯泡”出生的,况且脚下还有一个“天”字。

话说这孩子一天天长大了,然“自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

宋太祖非常喜爱,便把他带在宫中。

有一天,真宗爬到了龙椅上去玩耍,并且还一本正经地模样,太可爱了!

于是太祖便问,“想不想当天子啊?”,真宗想了想便答道:“这就要由上天来注定了!”见到如此,太祖“大奇!”。

都能看出来,这是一次简单的“造神”运动。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证明了太宗时期之后,“烛光斧影”的破坏影响力仍然在延续,没有平息下来。

因为真宗皇帝依然在利用“太祖爱之奇之”来证明自己为帝的正统性,也就是说,太祖以前就属意于“我”了!

如果这起“烛光斧影”事件平息下来了,也就不用多此一举,只要高举太宗的旗帜便可。

众所周知,“烛光斧影”是千年无解之谜案。

话说有一天晚上,太祖太宗两人独自在密室喝酒,外人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先是听到了一阵激烈的争吵,然后在窗外看到烛影下有斧影在挥舞,只听到太祖大叫一声“你好自为之”,争吵声归于平静,之后宋太宗离开。第二天便传来了太祖病死的消息。



(烛光斧影)

从真宗的这个故事,还有其它两件事来看,太宗一脉确实有“欲盖弥彰”之嫌。

另外的第一件:“金匮之盟”。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宋史·杜太后传》

另外的第二件:两个天子一担挑。

话说赵匡胤与赵光义出生在洛阳,当时天下大乱。

赵母便把两小赵放到两个竹筐里,用扁担挑起随大伙去逃难逃荒。

在一次逃难的路上,加入了一个道士。

这个道士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路过赵母的时候便把她喊住了。

道士笑眯眯的说出:“夫人好福气啊!恭喜恭喜。”赵母以为遇到了坏人便夺路而逃。

道士也不追赶,只是高声喊道:“莫道当今无真主,两个天子一担挑”,随即高高兴兴的回山了。

(“两个天子一担挑”剧照)

这三件事情都在证明“兄终弟及”、道士的一语中的和“果不其然”。

然而“金匮之盟”宋太宗到死都没有拿出来,反而把持有“金匮之盟”的弟弟赵廷美给逼死了。

赵廷美肯定很冤啊,这东西到底是有呢还是有呢?

毛主席给赵光义评价是,“此人不知兵;不择手段,急于登台;小人之言。”既然伟人有如此珠玉之言在前,小子也不必多言了。

个人认为,真宗“由天命耳”的故事,既是为了平息“烛光斧影”的影响,也是为了证明“太宗一脉”的正统性,这是古代君王常用的一种骗人把戏。

历史呐,得擦亮眼睛去看。才能鉴古照今。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天早晨无意中看到有个小孩在自己的龙椅上玩耍,心中有些不悦,在身旁的弟弟赵光义此时也面如土色,慌忙跪地求情,原来这个小孩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的亲侄子,弟弟赵光义最小的儿子,赵恒。



这时候赵匡胤上前几步,和颜悦色的问赵恒:“做天子好玩吗?”此时得赵恒不慌不忙的说了四个字:由天命耳,意思就是说,谁做天子都是上天注定好的,听天由命,赵匡胤闻听此言,脸上由阴转晴,心中大喜,感觉侄子小小年纪颇有见识,瞬间也就不生气了,古代上级和下级有礼法的约束所以分的很清,更何况是皇帝呢,皇帝的椅子叫做龙椅,只有他自己能坐,要是别人坐了就等于犯上作乱,是要杀头的。


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发动兵变,一开始说替侄子代为管理,后来竟然把皇位传给了小儿子赵恒,原本赵恒即便是老爸赵光义当上皇帝,也不会有他的份的,但是,赵恒的两个哥哥先后死去,所以赵光义就把皇位传给了他,他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这真应了他那就话,天意,听天由命。

结束语:赵光义夺了侄子的皇位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一开始说只是给侄子代为管理国家,但是后来,却背信弃义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把侄子晾在了一边,确实很不得民心。



姐依旧霸气2019


唐朝末年,有一个有名的道士,号称陈抟老祖,他在唐末大乱和五代十国时期,隐居在华山修道。陈抟老祖不但精于黄老之术,而且还擅长奇门遁甲之术,尤其拿手的是相面之术。

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经过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当时在老太后的主持下,赵匡胤和赵光义定了“兄终弟及”的盟约,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这时候,赵光义听说了陈抟老祖的大名,所以派人从华山把他请来,让他辅佐朝政。陈抟老祖真的是个能人,赵光义问陈抟,我要去攻打北汉,收复山西河东地区,你看怎么样?

陈抟老祖未置可否,赵光义看他没回答,于是只好派兵去了,结果失利而归。赵光义就很生气,我请你来辅佐我治理天下,该你说话的时候,你不说话,你这是什么意思?

陈抟老祖也不跟赵光义生气,自己收拾了行囊,又回到华山隐居了。

结果,过了几年,陈抟老祖不请自来,又见到了宋太宗,他对宋太宗说,现在时机已到,可以收复北汉了,赵光义一听大喜,赶紧调兵遣将。果然,这次出兵很顺利,宋军一举平定了北汉,从而整个中原都成了北宋的地盘。

赵光义一看,原来陈抟老祖这么厉害,于是对于立储君的事,就想让陈抟老祖给拿拿主意。当时赵光义比较看好自己的第三个儿子赵恒。

赵光义为什么看中赵恒呢?这还跟赵恒小时候的几件奇事有关。

赵恒出生的时候,就有很多非常奇怪的征兆。

首先,赵恒的母亲有一天做梦,竟然梦到自己的衣服的大襟托住了太阳。这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都把皇帝称为天子,把皇后称为母仪天下,分别以日和月对应,日就是天子,月就是皇后。而赵恒的母亲用自己的衣服托住了太阳,这预示着赵恒的母亲将来要做皇后和皇太后,她注定要生下天子。

果然,没过几天赵恒的母亲就怀孕了。

其次,赵恒出生的时候,也有异象,他出生时,红光照耀着整个产房,接生婆把赵恒擦干净以后,发现赵恒的左脚脚指头上有个“天”字。

我们都知道,古代说到天,有时候是指天子,那么赵恒左脚趾上出生的时候,自带一个“天”字,大家就猜测,他将来肯定是天子,要做皇帝的人。

第三,赵恒小时候,竟然跑到龙椅上玩耍。

当时赵匡胤还是皇帝,赵恒的老爹赵光义做了王爷。赵匡胤两兄弟非常要好,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因此他们的儿子们,也都在一起玩耍。

赵恒玩耍时,经常自封为大元帅,让他的兄弟们跪下叩拜他。赵匡胤看赵恒从小就很聪明,外表也是漂亮奇异,于是把赵恒留在皇宫里亲自抚养。

有一天,赵恒跟自己的堂兄弟玩耍,没想到玩着玩着,跑到了赵匡胤上朝的大殿,赵恒也不客气,直接爬到了龙椅上。

这时候,赵匡胤发现了这群胡闹的小孩子,赵匡胤也不生气,反而很惊异赵恒的举止。于是赵匡胤走过去摸着赵恒的头说,做天子好玩吗?赵恒回答说,也没什么好玩不好玩的,听天由命罢了,赵匡胤则更加惊异了。

太祖爱之,育于宫中。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对曰:“由天命耳。”

赵恒这口气可不小,什么叫“由天命耳”?就是说,赵恒自认他如果做了皇帝,那是老天的安排,谁敢逆天而行,不让他做皇帝?

因此之故,宋太宗赵光义也很看好赵恒做皇帝。但是当时宋太宗还没拿定主意。

宋太宗赵光义一看陈抟老祖这么厉害,又精通相面之术,于是让他去给赵恒相相面,看看赵恒是不是“由天命耳”,有天子之相。

当时赵恒被宋太宗封为寿王,管理开封府,开封府也称作南衙,因此陈抟出了皇宫,直奔开封府而去。

陈抟走到了开封府大门口,看了一会,没进去就回皇宫复命了。

宋太宗就很奇怪,这个老道士,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于是请教陈抟看赵恒的面相怎么样,适不适合立为太子。

陈抟老祖说,我没有见到王爷。

宋太宗就问他,这是为何?

陈抟回答说,我不用看王爷的面相,就知道他将来必定是天子。

宋太宗又问他,这又是为何?

陈抟回答说,我一到开封府门口,看到开封府那些把门的卫士,个个都是出将入相的面孔,那么他们守卫的人又将是何人呢?我不用亲自去看王爷的面相,就知道他将来一定是天子。

宋太宗赵光义一听,就下定了决心立赵恒为储君。陈抟老祖也被宋太宗封为希夷先生。

宋太宗死后,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西堤君


这件事发生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身上,当时那个小孩是赵匡胤的侄儿,要不然若是旁人做了龙椅,恐怕还来不及继承皇位,便被当作造反给处死了。

毕竟当皇帝,是古代无数人的梦想,但同时这也是个高危职业,时刻都有人期盼着皇帝出意外,好给自己制造机会。

赵匡胤看着自己的侄儿玩得正开心,觉得很惊奇,便摸着他的头,问了他一个问题:“当天子好当吗?”

赵匡胤的侄儿歪着头想了想,回答道:“由天命耳。”

《宋史·卷六·本纪第六》: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对曰:“由天命耳。”

这番对话在赵匡胤看来,只是叔侄二人打趣之言,毕竟他的江山是要传给自己儿子的,至于这个小侄儿恐怕只能得到一场富贵了。

但小孩的父亲,也是个颇有能力的角色,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拉着小孩的父亲一起喝酒,本来两兄弟喝酒是很寻常的事情,可他俩硬生生喝出了一件新闻——烛影斧声。

喝酒的第二天,赵匡胤这位年仅五十的开国皇帝便离奇去世,而小孩的父亲却拿出了一份能够助自己登上皇位的“金匮之盟”盟书来。

于是乎,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小孩,却一下子从皇亲,变成了皇位继承者的人选之一(他和自己父亲一样是老三,直到二哥不幸病逝后,他从成为继承人)。

《宋史》: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小孩恐怕也没有想到,听天由命这件事之外,还有“事在人为”一说。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小孩答了四个字和继承皇位没有本质的联系,题主的上下逻辑有点着急。

具体是什么事呢?还得从头说起:


这是一个发生在宋朝的故事,想当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然后一路打了下去,建立了大宋朝,史称“北宋”,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成了宋太祖,开国皇帝。


有一天,太祖赵匡胤和其弟赵匡义(宋太宗)即群臣进入上朝的大殿,推开门,却看到有一孩童稳坐于皇帝的龙椅之上,这可是要不得得忤逆之罪,此时的皇弟赵匡义紧张的不得了,因为那名孩童正是自己的儿子,平时闲来无事,故经常出入皇宫与皇子们玩耍,没成想今天跑来此处;而赵匡胤看到后,走到龙椅前,看着自己的侄子问道“天子好做吗?”,而这名7岁的小孩不慌不忙的答了一句“由天命耳”,惹得龙颜大悦。



皇帝的位子是上天决定的,这句话由一个孩童说出,当伯父的自然高兴,也就没有责罚了。这件事,也被记载到《宋史》中。

孩童呢,就是以后的宋真宗赵恒,这本来只能算是帝王的轶事一件,可是因为其最后真成了皇帝发似乎成了命定之作:

赵恒如何成为皇帝,一个又一个巧合衔接而成。

巧合一:自己的老爹赵匡义登上皇位。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与其弟赵匡义喝酒之后,突然暴毙,生前也并未指定继承人,弟弟赵匡义就夺了皇权,成为了宋太宗,也就是宋朝的第二任皇帝。

虽然在五年以后,宋太宗搞出了个“金匮之盟”来证实自己继承的合法性,但依然无法掩盖“斧声烛影”和自己杀害赵匡胤四个孩子的事实。所以说,他皇权的合法性值得怀疑,这是巧合一。

巧合二:身为老三,两位哥哥都早死。

虽说自己的老爹当了皇帝,可是赵恒是第三子,按理说是怎么也轮不上自己来当下一任的皇帝的。可是造化弄人,他的长兄赵元佐发了疯,他的二哥赵元僖突然早死。这种种巧合让太子的名头落在了自己的身上,是为第二重巧合。

巧合三:平定政变,终登皇位。

公元997年,自己的老爹宋太宗驾崩,本该自己即位了,可是赵恒遇到了由太监王继恩和李皇后发动的宫廷政变。这可把赵恒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不小心,被搞死了,皇帝做不成,命也没了,幸亏,当时的宰相得到了消息,解救支持了太子赵恒,才得以让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此为巧合三。



综上所述,小孩坐龙椅说出“由天命耳”这事不假,可是跟他以后成为皇帝没啥关系,赵恒当上皇帝是经历了各种巧合和重重磨难,如果非得说有关系,大体可以说他从小就很聪明。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自我!


xiaoZ弹史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能接触到龙椅的小孩子,一定也不是个普通人。此人正是赵光义的第三子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说实话,很多时候当皇帝的人都在幼年就会有一些过度成熟的表现。赵恒恰恰就是其中一个。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赵恒坐龙椅事件

在《宋史·本纪第六·真宗一》中是这样记载这个事件的:

幼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太祖愛之,育於宮中。嘗登萬歲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撫而問曰:「天子好作否?」對曰:「由天命耳。」比就學受經,一覽成誦。

我来陈述一下,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赵恒小时候就便显出英明神武的样子,姿态仪表都不同于同龄人,与诸王玩耍的时候,常常喜欢玩战争游戏,并且还自称元帅。宋太祖赵匡胤很喜欢他,因此将他养在了宫中。

有一次赵恒随赵匡胤一起到了万岁殿上,赵恒坐在了赵匡胤的龙椅上,赵匡胤很惊讶,就抚摸着赵恒问:“天子好做吗?”赵恒回答:“顺遂天意。”

二、赵恒的即位

其实赵恒能当上皇帝,全靠爸爸赵光义。赵光义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其实说法很多,烛影斧声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在这其中究竟是赵光义杀兄夺位还是存在金匮之盟,也很难说清楚。但是赵恒的即位还是值得一说的。

赵恒是赵光义的第三子,我们都知道,皇上传位一般都传给嫡长子。赵恒作为第三子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宋太宗最初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但因赵元佐后来患有精神病,而且因病伤人及在宫内纵火,最后被废。太宗再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赵元僖又早逝。最终就轮到了第三子赵恒。赵恒其实应该叫赵德昌,后来改名赵元休,即位后又改名赵恒。

三、赵恒的生活

其实我们看赵恒的生活,跟很多小孩子都一样,喜欢在童年打打闹闹,玩战争游戏。但是赵恒喜欢在游戏之中争当元帅一职,其实让我想到了刘备、朱元璋等人。

刘备小时候,家中有一颗大树,树冠犹如皇帝出行的车盖一样,刘备就曾说过:“我以后也要用这样车出行。”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小时候也喜欢和朋友们玩皇帝游戏,用泥巴、树叶等做成朝服,然后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并且引以为乐。朱元璋本人当时就很喜欢演皇帝一角,演来演去最后真的当上了皇帝。

有些事情说来也是有趣。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确实有这段历史,但是这个题目问得有问题,这个小孩不是因为回答了四个字就当了皇帝,他当皇帝和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关系,其过程要复杂得多。

太祖爱之,育于宫中。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对曰:“由天命耳。”

上文出自《宋史·真宗本纪》,其中提到的“太祖”自然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了,而这个回答“由天命耳”的小孩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由天命耳”的回答,对于一个小孩来说还是很有水平的,既拍了他大爷的马屁,又给后来的史官预留了拍马屁的机会。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真宗赵恒的伯父,皇位斜着传涉及到一个千古之谜,那就是赵匡胤之死,真相到底是“斧声烛影”还是“金匮之盟”。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提到,金匮之盟的真实性更强一些,但是也不能排出宋太宗赵光义为了迅速把权力控制到自己手中而破坏宋太祖的嫌疑。

总之,赵匡胤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驾崩,随后赵光义即位。

但是赵光义的即位又饱受后世诟病,首先就是因为赵匡胤的死不明不白,其次就是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以及三弟赵廷美都年纪轻轻地“不得其死”。除此之外,太祖宋皇后也遭到了太宗的不公平待遇。

而后来在赵光义身上发生了一些离奇事件,更是让人怀疑是“报应”——他的长子赵元佐因为叔侄情深,在赵廷美死后发狂,他的一些过激行为甚至让赵光义公开宣布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后来,赵光义开始着重培养次子赵元僖(即赵德明、赵元佑),但是赵元僖在二十多岁的年纪突然暴病身亡了。

如此,赵光义第三子赵元侃才成为最终的皇位继承人,他在至道元年(公元995年)被册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恒,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即皇帝位。这么看来,赵恒能当皇帝,也是因为“天命”在身了。


国史通论


题目中的小孩指的是宋真宗赵恒,皇帝则是他大爷宋太祖赵匡胤。

说到赵匡胤,我们不自觉就想到他是如何当上皇帝的。这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那便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显德七年,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到了陈桥驿,一觉醒来,部下拥护他称帝,赵匡胤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在兵变成功后回京逼迫周恭帝禅位,成为了宋太祖。虽然赵匡胤的继位是民心所向,但终归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这应该是他心中一直存在的小疙瘩吧!

当赵匡胤看见弟弟赵光义的小儿子在龙椅上玩耍,他并没有龙颜大怒,而是亲切地问小侄子:皇位坐着好玩吗?

小侄子赵恒不慌不忙的说了四个字:由天命耳!

意思就是说,谁做天子都是上天注定好的,听天由命吧。

赵匡胤闻听此言,真的是说到自己心坎里去了,自己不正是顺应天意登上皇位嘛,心中大喜,觉得侄子小小年纪就如此有见识,又颇爱学习,将来必成大器,也丝毫没有计较小侄子的过错。

宋朝绝大部分时期都是遵从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而赵匡胤并非没有儿子,所以按道理来说,继承他皇位的当然是他的儿子了,可为什么到最后,却是他的小侄子赵恒继承皇位呢?

这跟赵匡胤本身有关,虽然他不是顺理成章当上皇帝,但却做出了不朽的功绩。赵匡胤在位期间,为统一全国发起了稳扎稳打的战争,先后吞并荆南、武平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华夏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兵权一直是个令统治者头疼的问题,联想起自己的经历,赵匡胤想方设法收回了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从未解决过的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问题。除了这些之外,他还设立“封桩库”增加经济收入,充实国库,打下经济基础,希望早日赎回被他国占有的燕云十六州。

以上这些举措都可以看出赵匡胤确实有能力,也有谋略,他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毁在自己的子孙手上,所以他必须选出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皇位继承人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己的儿子,赵匡胤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早早的去世了,其余两个也只是庸庸之辈,这就着实令人苦恼,也着手考虑其他人选。而正巧弟弟赵光义非常优秀,他的儿子赵恒,也从小机智过人,热爱学习,又深得人心,所以想把皇位传给弟弟。

这样传位,一方面是因为他跟弟弟赵光义兄弟情深,主要原因是因为赵匡胤是个孝子,他的老母亲杜太后生前对赵匡胤施加了不小的压力。当初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夺了幼主的天下。杜太后担心日后类似的悲剧再度上演,所以临死前反反复复交代,让赵匡胤将来务必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以防落入贼人之手,觉得皇位由长者继承才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所以在赵匡胤去世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这也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

而赵光义的大儿子赵元佐有“狂病”,因烧毁自己的宫殿被贬为庶人,二儿子赵元僖比赵光义还早去世五年,赵恒以太子身份即位,顺理成章。

按照正史说法,这位赵匡胤的传位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大公无私到完全没有要让自己儿子霸占皇位的意思,一心只想着怎样保全江山社稷,简直可歌可泣,配得上流芳百世,值得人们千古赞扬。

可惜民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更加偏信于“斧声烛影”这类传言,无它,这样更加符合人性。


历来现实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到老”,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看他三岁的样子就知道啦,基本八九不离十。

历史上能在皇室的勾心斗角中最后胜出,顺利继承皇位的人,肯定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定从小就有着非凡的天赋。即便这个小孩当皇帝后被一个女人逼迫着签订了耻辱的城下之盟——檀渊之盟。

题目中的小孩叫赵恒,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老爹是宋太宗赵光义,伯父是宋太祖赵匡胤,逼迫他签订城下之盟的是辽国萧太后。

有一天赵匡胤两兄弟在商讨国家大事的时候,还是小孩的赵恒同志无意间爬到了龙椅上去玩耍。赵光义大惊失色,拉着赵恒就要认罪。

赵匡胤却很大度,只是笑笑地问赵恒:“天子好做吗?”

赵恒天真无邪,回答道:“听天命耳!”

赵匡胤认为他回答的很好,应变能力也强,非常欣赏他。但却并不是把皇位传给了赵恒。

(烛光斧影)

事实上赵恒的皇位得之不易干掉了半个班的人才最终得以坐上龙椅。

他父亲赵光义铜鼓“烛光斧影”事件后登上皇位,先是把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赵光美贬为涪陵县宫,剥夺了了他的继承人资格。

紧接着又通过逼迫和暗杀的手段整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才使得皇位的继承顺序落到了赵光义这一枝上。

也是赵恒运气好,他的两个哥哥一个疯掉,一个早死,皇位才落到他的头上。

现在看来,赵恒在回答赵匡胤的问题时,不排除有大人在背后教的可能,当然也可能是赵恒天资聪颖。


历史小跟班


在北宋初年,有一个小孩爬到龙椅上玩耍,更要命的是,在玩耍的时候居然被皇帝给发现了。皇帝的龙椅是皇帝的专属,任何人不得上去坐着违者是要杀头的,在古代人与人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都有一套严格的章法,更何况是皇帝呢。


这个在龙椅上玩耍的小孩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也就是他弟弟赵光义的孩子, 当时的赵光义也在场,看到此情此景,顿时吓得面如土色,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惜,这时,赵匡胤来了一句:“龙椅上好玩吗?结果这个小孩不卑不亢的说出了四个字“由天命耳”赵匡胤听到这句话大为惊喜,不但没有处罚,还夸赞一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能当皇帝是由天决定的,根本就没资格与你争抢,也抢不过。

这个孩子名叫赵恒是赵光义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从小比较聪明伶俐从小就怀揣着一颗大的志向,后来赵匡胤死后,弟弟赵皇义发动了兵变,从侄子手里抢回了皇位,虽然赵光义当了皇帝,按照正常来说,赵恒上面有两个哥哥,就算是轮也轮不到他来继承皇位,无奈何两个哥哥先后死去,赵光义就把皇位顺理成章的传给了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总结: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还算比较勤奋,大小事故处理的妥妥当当,百姓能安居乐业,文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