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果不死,师马懿能拿下他的江山吗?曹操能统一三国吗?

欣竹_木小木幸福么么哒


首先纠正第一个问题,想问的应该是司马家是否能拿下江山?

因为司马懿并没有篡位,但在司马懿后期司马家开始掌握大权,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进一步控制了魏国朝政,司马昭甚至逼皇帝封他为晋王,最后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于265年逼魏帝禅位于他,抢夺了曹室江山。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魏国后期司马家已经权倾朝野了,司马家之所以有此势力当然也是全靠司马懿积累下来的。那么如果曹操不死,司马懿会有这样的机会吗?

若曹操不死会不会提前斩杀司马懿

曹操看人是非常准的,在《军师联盟》中讲述曹操有好几次想杀司马懿,第一次是曹操听说司马懿有惊世之才想招如曹营用他。司马懿是个非常能隐忍且会审时度势的人,他认为中原之主还未定 他不想过早加入曹操阵营,为了不入曹操阵营 处处小心翼翼,甚至不惜压断自己的双腿,(历史上记载司马懿是以罹患“风痹”为名躲避曹操征辟)。一个极具才华的人 宁愿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 将自己的身体损坏也不出世,由此可见此人得有多可怕!不是为了保命就是为了日后能够一鸣惊人,但对于曹操这样一个多疑的人来讲,他肯定更愿意相信是后者。所以此事开始他就已经开始疑心司马懿了。

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一个谋臣之一,他的去世对曹操的打击非常大,在他临死之前告诉曹操“司马懿用计之深远臣远不及,臣死之后能用即用,不能用便杀之”。郭嘉一生从无遗策,曹操是非常信任他的,所以此时曹操已经埋下了杀司马懿的种子。

最后一次是他真的要杀司马懿,在曹操举兵伐吴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做了个梦,梦见“三马食槽”。醒来有种不祥的预感。《三国演义》中诗曰:“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正好是三马,所以曹操就想到了未来司马家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威胁,虽然只是个梦,但古人都是非常迷信的而曹操又是疑心非常重的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他有非常大的可能杀了司马懿。但在当时曹操已年迈 身体不支,他能感觉到自己将命不久矣,而当时魏国人才已经远不及从前了。毕竟江山还未统一,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他需要将司马懿留给自己的儿子用。再加上司马懿当时处处小心翼翼并没有留下什么把柄所以曹操也就没杀他。

但如果当时曹操身体还是非常好的,那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司马懿已经没命了,也就谈不上后来司马家权倾朝野了。

如果曹操不杀司马懿且曹操也没死司马家命运如何

我们看一下曹操和司马懿的年龄,司马懿生于179年,享年72岁,曹操生于155年,享年65岁。从年龄上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曹操并不是过早死去的,65岁对于当时来说已经算是比较高的寿命了;第二,曹操比司马懿大24岁。就算曹操再多活十年那司马懿也还有十多年的时间。曹操在世期间司马懿可能不会对曹家产生什么威胁,但一旦曹丕继位他定会重用司马懿。魏国人才最多的时候是曹操在位的时候,他死后一些老将多半也都死了,最厉害的谋臣郭嘉、荀彧也都已经不再了,到了曹睿之后基本人才凋零了,所以司马家还是有可能会崛起。

所以我认为如果曹操在当时不死,只要没杀司马懿,司马家还是可能会夺去曹室江山的。

第二个问题曹操是否能统一三国

这个我认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魏国的鼎盛时期是在赤壁之战之前,赤壁之战魏国损失惨重,虽然经过后来休养生息还是当时三国中比较强了一方,但毕竟丢了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夷陵之战导致蜀国根基已动,但毕竟蜀国还有诸葛亮勉强维持,而东吴更是虎视眈眈,所以即便曹操不死 再多活几年顶多也是回到最初的强盛时期,而且在曹操晚年魏国名将如张辽、徐晃、许褚等大将都在不久后病逝了,新的人才远不及老将,想十年之内统一三国基本是不可能的。

个人之见只做参考,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评论~


历史湮灭的足迹


先是第一个。在我看来,别说曹操不死,就是曹丕或者曹睿不那么早死,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执掌大权。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朝代会出现一个掌控朝中大权的权臣,那么一般情况下都是这个皇帝还仅仅是个孩童。要知道,曹睿的儿子全部早夭,为了后继有人,特地收养了曹芳与曹询作为养子。后来曹睿病重之时将曹芳定为太子。而后年仅八岁的曹芳就成为了魏国新的皇帝。

但是因为年幼,权臣擅权的事情无法避免。刚开始,辅政大臣曹爽与司马懿还是一心辅政。而后曹爽在正始八年开始专权。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取魏国朝政大权,自此司马家开始了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的故事。

曹操与曹丕时期,司马懿虽然被称为有“鹰视狼顾”之相,但是为人处世还是十分低调,做事兢兢业业。

而曹睿虽然继位时,也十分年轻,年仅23岁继位,并且有着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与司马懿。但是曹睿的手段十分高明,上位不久就政从己出,几位辅政大臣更是被曹睿以边境战事调离中心,仅仅留下了陈群。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操作,使得司马懿等人在朝堂的影响力有限。

这之后,曹睿一直牢牢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内外战争与政策改革等方面始终是最高决策人,诏令能够有效实行。我们可以看到,在曹睿在位期间未出现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对的决策也能独断专行。

因此,只要曹丕或者曹睿不是英年早逝,司马家根本没有机会掌控朝政大权。

那么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曹操不死,能不能统一?我的答案是不能。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孙刘联盟。

要知道,早年刘备面对曹操的时候完全是败多胜少,而且两人作为一个时代同一辈的诸侯,仅存下来的两个,更是知根知底,刘备对于曹操的忌惮绝对要大于对于孙权的仇恨。曹丕继位,刘备可以把曹丕看做一个小辈,而轻视他,但是刘备根本不敢无视曹操的影响力。因此,只要曹操活着,虽然荆州因为孙吴的背盟而失去,但是刘备绝对会放下仇恨继续维持联盟。

第二,曹操年纪大了,不复当年之勇。

曹操去世的时候已经65岁了,虽然在53岁的时候,做了一首《龟虽寿》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那个时候的曹操正当攻略河北之时,是曹操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后来,曹操先后遭遇赤壁之战与汉中之战的挫折,必然会有所改变。年纪大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要寻求享受,这是人之常情。

第三,蜀汉与孙吴的领导班子不是昏庸之辈。

蜀汉与孙吴的最后的灭亡就是因为朝中贤才的凋零,宦官专权,朝廷昏庸黑暗,民生凋敝,国力的大幅度的下降,才使得司马家可以先后消灭蜀汉和孙吴。如果曹操还在世,即便刘备先去世了,还有着诸葛亮等一班贤德的文武,孙吴就更不用说。因此很难出现国家的灭亡之兆。

因此我认为曹操在输了赤壁之战后,攻下汉中错失继续攻略益州消灭刘备的机会后,再也不可能完成统一。





d孤独的漂流者


曹擦不死,没有西晋的。司马懿出山時,其叔司马徽早告诉他,二手准备见机行事。曹操不死可以统一天下,到那時不可能再有

汉相,曹操是司马懿的克心,他深藏了多少年,曹操不死,司马懿是魏国的重臣,这是司马徽的第二只棋子,司马徽的态度,在三国中谁出来做主统一他都欢迎,他不在边,主要主张早点结束战乱,解黎民之痛可。

。司马徽认为如将司马懿给了刘备,天下祗少还要乱一百年,司马懿入蜀,孔明必然要投靠孙权,从司马徽看来这是必然性,刘备孙明本身有合里合答,如果刘备不死,孔明不可能有七擒孟活,六出祁山那么自由自在,也不可同刘备重新弥合感情。孔明到了东吴,大哥也在那里,就大有作为。三国再要统一,就难了,东吴国力源气末伤。曹操伤在赤壁。刘备伤在彝陵,再要统一是妄想,那時只有孙权。


老龚166916589


其实,这只是个假设,假设的话,我觉得应该可以,

第一,从领导的自身素质来讲,曹操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等,曹操用人也是很有一套

第二,从团体看,孙权集团就是个家族企业,虽有一些能人,但是个人觉得整个江东都是打算拒险而守,不思进取,蜀汉政权,虽有大致,但是到了刘禅这,已经人才匮乏,加上刘备当初对东吴用兵,夷陵之战导致大败,从此,蜀汉国势日下。蜀汉的整体人才得不到培养,虽然后边有姜维等人,但是,和司马懿比起来,差远了,曹操这个团队相当于现在的一些大牛企业,人才晋升有路,并且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三,从国土面积上来说,魏国国土面积最大,战略纵深大,并且曹操经过多年军屯,积累了大量财富,打仗就是打钱

第四,再说说司马懿和曹操,曹操完爆他,绝对不会给他机会的


宝宝chang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一个一个来。

先是第一个。在我看来,别说曹操不死,就是曹丕或者曹睿不那么早死,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执掌大权。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朝代会出现一个掌控朝中大权的权臣,那么一般情况下都是这个皇帝还仅仅是个孩童。要知道,曹睿的儿子全部早夭,为了后继有人,特地收养了曹芳与曹询作为养子。后来曹睿病重之时将曹芳定为太子。而后年仅八岁的曹芳就成为了魏国新的皇帝。

但是因为年幼,权臣擅权的事情无法避免。刚开始,辅政大臣曹爽与司马懿还是一心辅政。而后曹爽在正始八年开始专权。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取魏国朝政大权,自此司马家开始了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的故事。

曹操与曹丕时期,司马懿虽然被称为有“鹰视狼顾”之相,但是为人处世还是十分低调,做事兢兢业业。

而曹睿虽然继位时,也十分年轻,年仅23岁继位,并且有着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与司马懿。但是曹睿的手段十分高明,上位不久就政从己出,几位辅政大臣更是被曹睿以边境战事调离中心,仅仅留下了陈群。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操作,使得司马懿等人在朝堂的影响力有限。

这之后,曹睿一直牢牢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内外战争与政策改革等方面始终是最高决策人,诏令能够有效实行。我们可以看到,在曹睿在位期间未出现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对的决策也能独断专行。

因此,只要曹丕或者曹睿不是英年早逝,司马家根本没有机会掌控朝政大权。

那么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曹操不死,能不能统一?我的答案是不能。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孙刘联盟。

要知道,早年刘备面对曹操的时候完全是败多胜少,而且两人作为一个时代同一辈的诸侯,仅存下来的两个,更是知根知底,刘备对于曹操的忌惮绝对要大于对于孙权的仇恨。曹丕继位,刘备可以把曹丕看做一个小辈,而轻视他,但是刘备根本不敢无视曹操的影响力。因此,只要曹操活着,虽然荆州因为孙吴的背盟而失去,但是刘备绝对会放下仇恨继续维持联盟。

第二,曹操年纪大了,不复当年之勇。

曹操去世的时候已经65岁了,虽然在53岁的时候,做了一首《龟虽寿》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那个时候的曹操正当攻略河北之时,是曹操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后来,曹操先后遭遇赤壁之战与汉中之战的挫折,必然会有所改变。年纪大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想要寻求享受,这是人之常情。

第三,蜀汉与孙吴的领导班子不是昏庸之辈。

蜀汉与孙吴的最后的灭亡就是因为朝中贤才的凋零,宦官专权,朝廷昏庸黑暗,民生凋敝,国力的大幅度的下降,才使得司马家可以先后消灭蜀汉和孙吴。如果曹操还在世,即便刘备先去世了,还有着诸葛亮等一班贤德的文武,孙吴就更不用说。因此很难出现国家的灭亡之兆。

因此我认为曹操在输了赤壁之战后,攻下汉中错失继续攻略益州消灭刘备的机会后,再也不可能完成统一。


秋心谈历史


如果三国时期曹操的头不疼,不死,那么三国就应该改写了。我的想法是如果曹操不死那么他也就能继续掌握大权,统领百万雄兵。曹操不死,那么也轮不到晋,司马懿不会受曹操所用,也不能掌握军权,如果没有了司马懿,那么诸葛亮应该也不会死,诸葛亮是因为过度劳累才去世的。我认为蜀国的昌盛和曹操是有关系的,如果没有曹操,可能蜀国也不能得到发展,正是因为有曹操这个强大的敌人,刘备才能感到身上的重任巨大,兼备汉室复兴的使命,有了敌人才有动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才能建立欣欣向荣的蜀国。接着再谈谈庞统,如果庞统不死,那么他就能够继续为蜀国效力,那么自能胜任,庞统死了,只能让诸葛亮留守。

按照战略安排,刘备出兵汉中,关羽出兵襄樊,首尾呼应,曹操将难以应对。如果庞统留守成都,诸葛亮留守荆州,那么即使关羽打不下襄樊,也不至于被孙权抢了荆州。荆州不失,那么关羽也不会死,既然关羽不死,那么张飞也不会被小人刺死,如果刘备的两个弟弟不死,也不会起70万大军攻打孙权,如果不打孙权,刘备就不会死,如果刘备不死,就能继续和诸葛孔明一起管理蜀国,不至于到后面只剩诸葛亮一人承担重任。由此可见也减轻了诸葛亮的负担,三国鼎立的局势将延续下去,可以先慢慢壮大兵力,再去北伐,或者攻打孙权。最后刘备肯定能统一全国,可惜!这两个关键人物死了,接下来一连锁的事情都发生了。此乃悲剧也!





德文马克俊


别说曹操不死,就是曹丕曹睿不死也是吊打司马家,曹氏王朝其实亡于曹爽,这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问题,曹操死时是220年,而司马炎统一三国时是280年,时隔整整60年,曹操死后,司马懿多次执掌曹魏大权,面对诸葛亮和陆逊,始终无法打破僵局,三国一直无法占到对手任何便宜。直到诸葛亮、陆逊、司马懿都死了,新生代将领登上历史舞台后,这个僵局仍然无法轻易打破,曹操65岁,再多活5-10年能打破这局面吗?个人认为不可能。

211年刘备入川,吴魏再无法撼动其地位,三足初步形成鼎立,到曹操220年死,历时9年,当时曹魏人才济济,九年非但无法立下寸功,反而折损不少名将,可见难度之大。所以即便220年曹操没死,再过10年到230年,曹操依然没可能占到丝毫便宜。

只有当这些初期造成三足鼎立的贤臣良将都逝去之后,这个僵局才可能松动,也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离世之后,新生代的臣子和将领不会按他们画下的局势走下去,因此三国局势才能破局,老一代不退下,局势永远无法改变。

个人认为曹操不死没有司马家什么事,但也统一不了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