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年轻的足球运动员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向宁家居达人



简单一句话,具备足球天赋的年轻球员,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当然,这只是国足技术能力差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唯一原因。

国足技术差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回答也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今天从青训以及青训选材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些造成中国足球落后、国足技术能力差的原因。

目前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组建了专门的青训球探系统,他们负责追踪全北京的中小学生比赛,以考察全北京各个年龄段的球员。

国安青训球探席悦

用我们青训球探的原话讲就是,“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必然存在很多足球天才。但是,我们却发现,随着孩子年龄越大,足球天赋也就越差,小年龄段的足球天赋在大年龄段荡然无存。”

为什么孩子年龄越大,足球天赋就越差?原因是两方面的,第一,很多具备足球天赋的孩子,最终并没有选择足球。这个很好理解。第二,因为中国足球整体的落后,在青少年足球的训练方面极度不专业、不科学、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导致有天赋的球员,在这个过程中天赋逐渐被不合理的训练给消耗掉了。

我们的球探在今年发现了一个特别突出的苗子。这个孩子效力于一家整体水平不高的业余俱乐部,因为球队整体实力不强,所以这个孩子一直没有被外界关注到。但我们的青训球探是专业的,他看过这个孩子的比赛后,认定孩子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邀请他来国安试训,孩子也得到了中方教练和外教的一致认可。

国安青训总监拉德鲁,他曾是阿贾克斯首席球探和u13-u16总教练,培养出了德里赫特、德容、斯内德等人

可是这个颇具天赋的孩子,最终没有选择加盟国安。因为这个孩子特别聪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家长还是让他去读书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踢球和读书绝不矛盾,学习好的孩子如果喜欢踢球,那绝对能踢好。踢球好的孩子,成绩也不会差。国安青训总监拉德鲁就表示,他在阿贾克斯时期就发现,阿贾克斯青训孩子的整体学习成绩是好于不踢球的孩子的。

如果在国外,这名孩子将来还有很大可能性再次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但在中国,这名孩子未来很可能就与职业足球无缘了。因为国外具备良好的校园足球和业余足球俱乐部体系,孩子在正常读书之余,可以继续接受水平不错的训练,去踢高水平比赛。但在中国,孩子上初中、上高中之后,如果没有选择进入职业梯队,那么他就再也无法接受到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了。

“这个孩子天赋再好,他在普通中学读三年书,没有高水平的训练,三年后他很难再与我们梯队的球员相比了。”我们的青训球探如此说。不过,我们依然会持续跟踪、关注这名孩子的发展的!

这里还要多说一句,基于足球和读书并不矛盾,但国内却将两者完全区分开来这个事实,国安青训正在大力抓孩子们的教育。我们的梯队和北京著名中学牛栏山一中合作,请外部的教育集团给孩子们定期上英语课、心理课、运动生理课,带孩子们听歌剧、看戏剧、出国训练交流,这些看似与足球有一定距离,但却是造就好球员所不能缺少的。我们的理念是,先要将孩子培养成一名真正的男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之后才是将他们培养成职业球员。如果一个人文化素养极端低下,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审美,没有公德心,我们认为这样的孩子是成为不了优秀的职业球员的。

除了很多具备天赋的孩子没有选择踢足球外,很多好苗子也正在被国内不专业的青训给毁掉。这一点,我们的球探长期跟踪青少年球员,实在见到太多了。

很多国内青训机构为了短期出成绩,用成年人的选拔标准选小球员,用成年人训练的方法训练小球员。比如,超负荷的身体训练,如蛙跳、力量训练等,对孩子们是有害无益的。也许短期确实能提高身体机能,提高球队成绩,但长期来看,孩子们会毁了。

“很多孩子跑动的时候不够稳定,原因就在于他小时候被教练练得太狠了。大运动量压下来,孩子的脊柱都变形了。这样他成年之后,速度会越来越慢,当初本来很有潜力的孩子就废了。”

米歇尔

不是说身体训练不重要,而是必须要符合青少年身体成长的规律。国安青训请来了荷兰足球教父克鲁伊夫曾经的助手米歇尔,由他出任国安青训的运动表现负责人,负责梯队孩子们的身体训练。米歇尔就明确表示,青少年的休息和训练一样重要,在训练过后必须充分休息,才不至于把孩子们练废,才能让孩子们的训练变得更有效。同时,青少年球员每个人的身体发育状况不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们安排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同为14岁的孩子,有的身体已经发育了,身高达到一米七,有的还没有发育。这些孩子都在同一支球队中,他们的训练量必然要不同。如果执行统一的一个标准,要么就是身体发育好的孩子训练量不够,要么就是身体还没发育的孩子练过了。”米歇尔说。

最后总结一下,造成中国球员技术不够好的原因太多了。但是,选材的困境(优秀的苗子没有选择足球),青训的不科学、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国足球落后的一大原因,而且是被人们长期忽略的一个原因。


足球名侦探丶狄仁杰


偏重一线队员,缺乏梯队机制

在热热闹闹的中国足球国家队与俱乐部队的背后,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官员与教练预言: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在后面!他们表示,中国足球队输球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输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中国足球可能输掉明天。

“我国至今没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大纲。”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如果我们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出路!”现在如果说中国足球这个项目“死定了”,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一段路将越来越难走,并非悲观的判断。

事实上,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足球只是在国家队或者俱乐部一线队层面上“流行”。“流行”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巨额投入,意味着热闹与风光。可是,在二三线乃至基层足球因为被忽视而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一线队的“流行”,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投入再多,也难逃低水平循环的噩运。

人口基数虽大,足球人口匮乏

“十三亿人中间为什么就挑不出十一个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国足球队战败之际,总有球迷发出这样的质问。但是,一些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官员和教练表示,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应该问,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六十五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至十八万人,而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五万多人。

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

2000年前后,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国内足球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曾在十年前担任重庆渝海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马渝昌回忆说:“当时暑假计划招三百人进行培训,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五百多人报名。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重庆市足协招夏训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来个人。”

完全走向市场,培训链条断裂

四年前,曾扬言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上海中远俱乐部与普陀区足协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四年后,中远俱乐部早已易主,而这家足球培训中心呢?“唉,这批孩子都‘失踪’了,他们都给浪费了……”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提起此事,满是遗憾。

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线型培养和选拔体系。由国家拨款,确定编制,经过教练员首选,采用纯计划的组织形式进行。

推向市场后,这些都被打乱了。

中国不少足球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他们多注重短期广告效益,较少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而一些俱乐部宁肯花重金去买“天价”球员,也舍不得在梯队建设方面投入。

选材质量有限,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陈宏认为,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把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收进来,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培养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现在足球人才的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去练足球。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

不择手段造假,起点缺乏诚信

肖庆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历,耳闻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队应该是1991年龄段,但是有一个绝对主力,现在已经二十一二岁了。”沈雷说:“假冒年龄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一个‘毒瘤’,要割除这个‘毒瘤’,难度很大。”

隗礼让说:“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好的成绩决定了教练的工资、职称、奖金、位置……”锦标主义,以及锦标背后牵涉的巨大利益,导致不择手段造假,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纯真与简单染上了不应有的虚假与污浊。

上海市足球协会青少年部主任玄刚说:“其实中国足协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假冒年龄这一顽症,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想不出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普遍采用的是用测骨龄的方法来‘打假’,但测骨龄是一个选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龄的办法,误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状况同忧

中国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国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这是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中国足球学校女生数量从最多时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乡”美誉的上海市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每年只能招到几个青少年女足选手。上海普陀区足球学校女足教练钱惠说:“现在要动员一个女孩子踢球太难了。泱泱大国,踢足球的女性才两千多人,而美国有上百万人。”


艾希收米


39岁的郑智还能入选国家队,归化的足球远动员越来越多,里皮说是因为中国足球青黄不接,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太少了,真的如此吗?其实中国足球从不缺少优秀的有潜力的年轻人,只不过被这样那样的原因荒废了。

那么目前中国年轻的足球运动员遇到的最大问题有哪些呢?

缺少完善的青训机制

中国家长向来都是让孩子学习文化为主,即使为了能上更好的学校要培养其他的兴趣,也会选择琴棋书画这些比较文艺点的。中国孩子要想往职业球员方面发展,一般都要选择体校、或者专门的培训学校。这类型的学校其实也只能教一些基础技能之类的,很难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提升。

由于中国足球联赛在世界范围内水平不高的原因,所以一般人们最多关注到中超,中甲关注的人都少很多了,更何况是梯队,越高的联赛才可以赚到钱,俱乐部们不会花太多的钱和精力去搞梯队,就算有也是非常不重视,中国也没有很完善的梯队之间的比赛,有潜力的球员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缺少一线队的锻炼机会

除了商业性质的运作,中国年轻球员很少有机会到国外联赛去学习和锻炼,就算是在中超,如果没有很过人的天赋,球队是很少会让年轻球员上场的,看下中国的大名单,24岁的韦世豪其实年龄也不算小了,而且表现也不错,在中超联赛是本土球员进球最多的,但是在国家队只能做替补。

像现在足坛上鼎鼎有名的C罗、梅西都是十几岁即成名,在联赛和国家队都坐稳主力位置,21岁的姆巴佩现在已经不是说冉冉升起的新星了,早已经是世界足坛的中流砥柱,20岁时的罗纳尔多已经是世界足球先生了,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年纪轻轻就可以在一线球队踢球锻炼。

漠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为什么在中国,家长不支持小孩去踢球,因为在中国如果选了足球,就意味着其他教育方面跟社会脱节了,在中国如果体育特长生,就算文化分低就可以上很好的学校。在中国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严重,中国孩子在踢球时,就比较漠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国内很多青少年在球场的斗殴事件就是个例子,年轻人本来就是比较容易冲动,比较容易因为对手的某些言语和动作而让自己的心态崩盘,心态不好很难让自己在球场上集中精力踢好足球,这些大都都是因为在学校没有接受到好的心理教育导致的。

心态不好容易飘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很多年轻球员取得了一点成就就飘飘然了,觉得自己最牛,看不起别人,训练时容易懒散,不听教练指挥。中国有很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年少时很厉害,后来心态飘了,不思上进,最终别人一直在进步,自己却越来越退步,成年以后几乎就消失在球场上了,没有比赛的机会了。

不自律,容易堕落

受到社会上的一些影响,中国孩子从小就玩手机、玩游戏,更有甚者,小小年轻就学会抽烟酗酒,养成了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年轻球员更容易受到这些影响,泡吧玩游戏经常到深夜,第二天哪还有精力踢球,再好的天赋也会被消耗完。

中国有太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长大后表现平平,有些甚至年纪轻轻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比如05国青“黄金一代”,只要稍有点年龄的中国球迷,都会记得他们的名字:陈涛、蒿俊闵、周海滨、冯潇霆、郜林、赵旭日、朱挺、董方卓……而陈涛更是20岁便于梅西齐名共同入选世青赛最佳阵容,如今两人的境遇天壤之别,而董方卓也同样可惜,曾当时天价的转会费转会曼联跟C罗、鲁尼做队友,本来有机会在豪门立足,可惜由于不自律和伤病最终令人唏嘘。

归化球员只是治标不治本,中国足球要想崛起,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多去挖掘、培养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解决根本问题才是中国足协当下最需要去做的,相信中国足球的明天会更好!


小五说球


问题很多,小的不说,严重影响青年发展的阻力有两个:

1、缺乏好教练,中国的青年教练大多数是退役下来找工作接下来的岗位。自己当年踢得就烂,退役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充电就直接上岗,肚子里没有货,教出来的弟子能好去哪里?欧美的教练都要经过欧足联的培训机构,系统学习拿到证书才能上岗。

2、没有好的、系统的青少年联赛。中国的顶级联赛中超都是问题百出低水平运作,青年联赛更加没有系统。94年甲A宣布职业联赛开始,至今25年,当年联赛业余的组织、规则问题到现在还存在,踏步不前;当年一帮糙哥踢得咋样现在还是咋样,停球继续10米开外。问题早已经发现,25年时间没有去改进。青年联赛断断续续,没有系统的全国青训联赛,就没有检验青训成果的舞台。青年队都是在打打区域比赛、商业杯赛,甚至都是队内对抗赛,没有跟高手过招怎能提升自己。欧美的青年联赛非常健全,孩子们在高对抗联赛中得到提高和锻炼,才能出人才。没有高对抗的联赛,都是纸老虎。

这两点,日本联赛也经历了这么多年份,但是日本将欧美的好东西全都吸收到自己的联赛,利用在自己的青训里,虚心的结果就是进步,日本成年队的成绩让国足羡慕,却没看到别人的远见与付出。中国足协,该醒醒了。


飞旭溧溧


中国球员最大的缺陷不是技术和战术意识的不足,而是自信心不强,在强者面前的自卑和怯弱。没有自信心,就没有技术和战术。正如里皮说道,中国球员在国家队打正规比赛,发挥出的竞技水平不到俱乐部里的40%。为什么?因为中国球员在俱乐部里依赖外援已经成习惯,在没有外援的国家队里没有自信,不知道如何踢球,紧张,怯弱!


张琪ZQ


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说 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作不规范 不专业 包括:从跑姿到脚法以及运动中的传接球技术 射门技术和缺乏对比赛的阅读能力 战术的理解能力 快速决策的思维能力


中圈弧


中国年轻的足球运动员,最大的最紧要的问题是,始终找不到自己身上的动力源泉。这个与他们身边的教练的训练方法不得要领关系很大,即问题就出在教练的训练方法上。


诸子百家1234


中国足球根基不深,小孩踢球少,比赛少,经验少,一代不如一代,赵成现在要归化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