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一季到第五季,评分从9.1降到7.4,第六季能翻盘吗?

仙丶清风


不明白很多人看奇葩说还会纠结名次问题,反正我是一点也不关注选手的名次,我只看精彩的唇枪舌剑,搞笑的段子


一双笑眼弯弯


我也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从第一季海选,三个人穿着苏格兰短裙进行海选开始,一直到陈铭BBKing,而如晶宝贝带着团队夺冠。

实话说,第一季,并不那么好看。个人最喜欢第四季。但是但是第一季,追过来的人也知道,第一季有第一季的好,因为那个第一季没有消音。那个第一季,真的开天辟地的,开启了网络综艺节目语言的新模式,就是,一群人聊天,用的语言跟大学宿舍差不多。第四季,罗振宇以及张泉灵两位的加入,以及导师下凡深度参与辩论,真的让双方的思想上了很大的一个台阶。

第六季,我希望千万不要让李诞过来了。另外,相声演员也并不适合奇葩说的赛场。第五季,薛兆丰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冷冰冰的解读标题,很有意思,但是没有了下凡,加上李诞,这个并不适合奇葩说赛场的人,第五季,原本可以很精彩的,结果相比第四季,相去甚远。第五季的模式,让不少选手处在一个过于紧张的状态,我觉得也不好。我个人觉得,奇葩说不是悬疑片,我真的不在乎谁夺冠,谁输谁赢。我只在乎过程中的观点时候真的有趣。过快的节奏,过紧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手的发挥。奇葩说真的需要足够的时间给到那些足够“不要脸”的杠精去准备。

几季下来,喜欢“杠精”,而不是单纯的耍贫嘴。喜欢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碰撞,而不是佛系的任尔东南西北风。


若谷无声


第五季《奇葩说》开播过半,这个在2014年末横空出世创造网综奇迹的辩论节目,如今,豆瓣评分从第一季的9.1下降到了第五季的7.1。

曾经的爆款以超高的话题性开网综之先河,四年后,网综市场破圈层的节目类型频出,抢先领跑的《奇葩说5》却显出了疲态。它,还能撑到马东期盼的第十季吗?

1

领跑网综,遇到四年之痒

2014年,《奇葩说》以辩论的节目形式出现在爱奇艺自制平台,既不是市场常见的偶像选秀,也不是音乐类一统天下的节目类型,这群在辩论界数一数二的辩手,以素人的身份组成了《奇葩说》的选手阵容。

马东、蔡康永、高晓松三位导师坐阵,每期围绕一个辩论题目进行讨论。抓热点、拼口才、破尺度、懂传播,这档“不正经”的辩论节目,用综艺的形式传递着当下年轻人的思维和态度。生逢其时的《奇葩说》,就这样在互联网时代把网综的起航之年定格在了2014。

“以颠覆之名传播正能量”,相比“正能量”的节目传播口号,用“刷三观的思辨性”概括《奇葩说》的成功之处倒是更为准确。播出五季,广告总营收15亿元,这档辩论+综艺节目的市场价值,带火的不只有“奇葩说”这个品牌,还把马薇薇、姜思达、范恬恬、颜如晶、肖骁、黄执中等一众素人推到了意见领袖的高台。

创立米未传媒,研发系列口才IP节目,一时间,好好说话成了一门生意经。四年下来,《奇葩说》和它的推手们经历着从狂欢到离散不可预知的改变。

“马晓康”的组合是《奇葩说》第一季的一大法宝,温柔一刀感性的蔡康永、博古通今理性的高晓松,加上调控全局的马东,有着各自人设的三位导师,总能在选手一番辩论厮杀后,从各自的立场再次拔高拆解出新的论据。

五季下来,这一组合也因为高晓松的来来去去有了几番变化,金星、罗振宇、张泉灵、李诞、薛兆丰相继加入,可如何增加辩题观点的新鲜度,单靠嘉宾的补充还是不够的。

《奇葩说》的“四年之痒”,问题出现在了选手和辩题上。老选手抱团已经是众人所知,在节目之外,观众为被冷落的辩手站队呼喊,到了第五季,更是出现了选手打架的负面新闻。

人设建起的老选手没了新鲜感,而新辩手的培养又跟不上节目制作的速度,“缺人”不得不说成了《奇葩说》的一道坎。同样,四季累积下来的百道辩题之后,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话题值得讨论?高话题性内容的挖掘,是《奇葩说》面临的又一道坎。

2

《奇葩说》的焦虑

既然选手和选题是硬伤,《奇葩说》选择通过赛制的改变进行刺激。

第五季的游戏规则进行了大换血。前四季的模式就像通过积分赛把这些种子选手一个个培养出师,第五季直接把大量的新辩手和老奇葩放在一起,进行更为综艺感的淘汰赛。

前四季的BB King(马薇薇、肖骁、黄执中、邱晨)在这季里每人带领一支队伍,四大战队轮番进行辩论,每场淘汰一位选手。

快节奏的比赛进度放大了《奇葩说》的焦虑,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新人缺少适应节目的时间。辩论赛出身的专业辩手还没抓住综艺节目的特性,讲段子的网红们在逻辑面前变成了现场念稿选手,大嗓门的抬杠是本季常见的桥段。当“抖机灵”带来的娱乐效果获得现场观众投票的认可后,“辩”也就失去了力量。

同时,团队赛的形式,也让新选手的去留多了些运气的成分。《奇葩说5》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每队的老奇葩力缆狂澜获得胜利后,失败方那些表现好的新奇葩,往往就成为遗珠一样的被淘汰者,本季的新人李思恒就是一个例子,同样,划水的新选手也大有人在,选手是多了,但节目的含金量也下降了。

就像肖骁在本季所说:“第一季到第五季,我要进步,我要让自己变成马薇薇,我知道现在我讲段子满足不了你们了,所以我要用逻辑来征服你们,但其实我很难过,因为我发现我是《奇葩说》最虚伪的一个人,为了赢,我在改变我自己,连我自己都不喜欢我自己了。”

选手的焦虑感在本季也尤为明显,理论派和实践派的选手们,总结出这个舞台胜利经验的套路,他们在学习获胜的方法,可哪有一成不变的准则呢。

高压的比赛环境下,理论派选手的逻辑套路被识破,站在不同的立场,大家互嘲起各自“一本正经的瞎说”;情感派选手,在考虑如何把他们的故事说的动人有意思,却常常在接地气和深度的拔高上失去了平衡。

3

观众对内容输出节目的需求

新一季的《奇葩说》把受众定位在更为年轻的95后群体,辩题上有了轻量级的感觉。

这种感受最为直接的是情感题,“恋爱中有其他追求者,要不要告诉另一半?”“如果有个按钮,能看到伴侣有多爱你,你要不要按?”“情侣吵架,到底应该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四年前听着“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你更不能接受哪个?”“结婚在不在乎门当户对?”“好朋友的恋人出轨,你要不要告诉好朋友?”这类更为成熟话题成长的90后,如今对这些戳不到内心深处的辩题自然是微微一笑。

再来看职场题,前几季是:“领导傻X要不要告诉他?”“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澜?”“职场中要不要当邀功精?”……到了这季,转为了“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个?”这种带入性略低的辩题,新老选手的青黄不接也导致了节目思辨性的降低,以输出观点为主导的辩论节目,就这样逐渐失去了新意。

观众在成长,对观点输出类型节目的需求也越发的高涨。第五季开播至今,被网友讨论广泛的话题“#陪孩子不足12小时不能当爸##陈铭女儿遭网络暴力##打字之前想3秒#”等也体现着受众对更为深度性话题的关注。

或许我们改变不了《奇葩说》的焦虑,但就像本季上线时“自我拷问”式的预告,进入四年之痒的《奇葩说》,不放弃自我治疗的行动,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不一般影视


2014年《奇葩说》第一季播出,人们第一次见识到这么新奇的综艺方式,这个节目在收获了大量的观众之余,豆瓣评分也高达9分。新颖的辩论方式、口吐莲花的辩手,再加上马东、蔡康永、高晓松三个实力大腕的加持,节目就火起来了。

在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部网综推出的娱乐大环境之下,《奇葩说》能够存活到第五季,实属不易。然而,目前看来豆瓣评分一路走低,评价人数也越来越少,几乎每出一季,评分就少一分,第六季就很难翻身了。

一个全新的节目只有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能够带给人新鲜感,能留下的都是对主持人、对选手、对规则形式的忠实粉丝。这群妙语连珠、个性十足的奇葩一季又一季地向我们展示语言的魅力,看到多元的价值观,这也是节目的内核。但这些似乎都在慢慢流失。

《奇葩说》形式是奇葩而落脚点在于“说”,而不是只见奇葩不见说。把节目舞台变成聒噪的菜市场,就失去了严肃性和娱乐性的平衡。如果只是奇葩的秀场,那观众并不想充当无聊的看客。毕竟论奇葩程度,选手们也比不上“高铁霸座家族”。在这里,实力才是唯一有用的王牌。


哒闻嘻


我认为,够呛,原因很简单,综艺节目一般都是高起低走的趋势,尤其是中国的系列综艺。

一档新形式综艺的开播,首先对于观众来说是新奇的,新鲜的,关注度也会比较高,其次,素材丰富,容易产出优质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综艺都是第一季最经典。挑战是,不知道观众买不买帐,但一般情况下,利远远大于弊。



第二季其实也还好,素材充足,还发展了一批忠实观众,只是形式雷同,观众新鲜感有所减少。到了第三季,各方面基本上都开始进入瓶颈,尤其是观众的审美疲劳已经出现,对节目更加苛刻,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之后更为严重。

因此,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如果没有大的创新,评分不会有很大提升。


其实,不仅是综艺节目,春晚也陷入了这样的困局中,第一场春晚开办时,那时候电视还没普及,大家心里对这个节目既新鲜又憧憬,争先恐后地观看,春晚开办头几年每年都收视率爆棚,后来逐渐走下坡路,尤其10年之后,所以近几年春晚主办方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几大导演练手,邀请当红明星,流量小生等。

可以说,系列节目走下坡路是不可避免的。

那为什么说,尤其中国综艺呢?

当下,中国很多综艺基本上都是沿用韩国的综艺框架,比如《爸爸去哪儿》系列, 《妈妈是超人》系列,《我家那小子》系列,《奔跑吧兄弟》系列,《创造101》、《偶像练生》、《中餐厅》等,据韩媒称中国共借鉴了34个综艺节目。

这意味着什么,这些综艺,不用一点一点摸索经验,直接借鉴人家的模式即可,所以最开始的就是最好的,最成熟的。

原始综艺却不一样,以韩国《Running Man》为例,2010年开播,但是2010-2012年,其实精彩的期数并不多,或者说是一直上升的状态,因为这是摸索磨合期,各成员之间互相熟悉,各种定位逐渐凸显,笑点也开始逐渐增多。到2013/2014年到达顶峰,这两年的Running Man基本期期都是经典,也是在这时候火遍世界各地,成员之间无比默契,笑点辈出,游戏形式多样化。

但即使这样原创经典的节目也无法逃脱日渐衰弱的命运。

原创综艺和借鉴型综艺的区别,就在于发展趋势一个是低-高-低,一个是稍高-低。

当然,《奇葩说》是中国的原创节目,但肯定也无法走出评分渐低的困境,即使有所波动,整体趋势不会改变。

唯一的方法还是那句话,创新,狠狠的创新。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评论,谢谢点赞,关注!


话唠小橙子


翻盘不翻盘的我们也预测不出来,不过倒是有几个不成熟的小看法。嗯,其实我看奇葩说,主要是看辩题,但是五季下来,辩题重复的不少,很水的也不少,希望这一季能有好玩的辩题,还有别请一些没什么文化口齿不怎么流利的了,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搞笑,还拉低节目水准。如果能做到,我觉得我还是会继续追到底的。哦哦,还有,别把撕x做噱头了,没人关注的,最后还会毁了好选手。为傅首尔打电话,还有詹青云,还有杨什么奇来着,还喜欢史航和姜思达,可惜他们应该不上了吧。


YOYOyou


虽然《奇葩说》的评分之前有降低过,但是钟情《奇葩说》的粉丝是不会介意评分这件事的,因为每一个奇葩的观点都很犀利,如果不犀利的都会被马东的木鱼给敲没了,或者被后期剪辑剪掉了!

对于这个节目组的制作水平我还是很放心的。最新公布的第六季成员,从编排上有非常多新面孔,目前对于他们的水平无所知,但是老奇葩中傅首尔、詹青云、邱晨、庞颖、肖骁、颜如晶和杨奇函都非常令人期待。

我会一直关注《奇葩说》,大家也可以关注次音光,我们一起品鉴《奇葩说6》。我写了很多文章,有兴趣可以看“幸福来得太突然!《奇葩说6》突然定档,时间变了,人也变了!”


次音光


不能说是否翻盘,只能说这种撕X式的素人吹捧节目观众已经越来越不吃这套了。真正奇葩的有看点的是观点,不是奇葩的人设。第六季不得而知是否还能有新晋的真正奇葩说,回顾前几季,除了最元老级的黄执忠、颜如晶这类有辩论技巧,本人无过雷人设的,后期的飞飞、马剑越这种有经历没墨水的选手还是立不住,而且节目的出圈率一直很低。


娱圈快讯


第5季到最后的决赛,一点儿都不合理,拼了那么长时间,结果是选出来的,PK一二三名而不是真的最后两获胜的两组,那两组成员内部的PK,最后产生的王。 虽然陈明也确实是很厉害,但比赛的意义这啥呢?不用比选出来一样可以PK啊。


罗刹海市29193322


评分降是因为看的人多了呗。这么多人看再评分九点多的话也就新闻联播了吧。所有人都喜欢的节目也就没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