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要联合蒙古灭了金,三足鼎立不是更有利?

黑色黑石


宋朝南渡以后,为了收复国土,曾先后发动了三次收复失地,抗击金国的战争,不过都没有成功。不过,金国其实也把南宋没有办法。总之,两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相持的态势。

(偏安一隅的南宋)

不过,正当南宋和金人的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北方的另一个彪悍民族蒙古人正在悄悄崛起。

蒙古人和金人有世仇,金人不但将蒙古大汗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还数十年贪得无厌地掠夺蒙古的财富,并采用所谓“减丁”的办法屠戮蒙古人。因此,蒙古人对金恨之入骨。

所以,铁木真从1205年开始,对金人发动战争。持续十年的战斗,打得金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至1215年,金人被迫迁都汴京(开封)。

1233年,蒙金进入最后的决战。在三峰山之战中,蒙古人全歼金兵主力。金人尤作困兽之斗。于是蒙人派使者邀请宋廷联合灭金,南宋皇帝理宗赵昀在权衡再三后,答应了蒙古的请求。

在联蒙或联金的问题上,宋廷也曾非常犹豫。

一是金哀宗曾向宋理宗明确提出 “唇亡齿寒” 的道理。二是宋朝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有主张联蒙的;也有主张助金的;还有提出作壁上观的。宋臣卫泾就提出:“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

(骁勇善战的蒙古兵)

但为何最终宋理宗还是决定联合蒙古灭了大金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些原因

第一,当时的形势迫使宋朝联合蒙古。

蒙金经过三峰山一战,金国灭亡已成必然。之所以蒙古人向宋理宗发出邀请,一是蒙古人确实粮草不济,需宋支援。二是蒙古人算定,此时的宋廷一定会示好蒙古,避免自己立刻成为下一个被灭的目标。三是宋理宗也想做个顺水人情,期望宋廷获得喘息之机。

第二,家仇国恨迫使宋蒙联合。

自从金人掳走徽宗父子,徽宗父子客死他乡后,这个血海深仇,就一直埋在宋朝历代皇帝心中,赵昀竭力想洗刷这个奇耻大辱。加上宋朝大片河山被金人占领,还要年年纳贡。眼看复仇机会就在眼前,宋理宗不想再被人奴役,不想再忍气吞声。

第三,宋理宗缺乏战略眼光。

一是宋廷在自身还不足以抵抗金人的情况下,中断了对金的纳贡。宋臣程珌、汪纲认为:“岁币之数,不为不厚,足以募勇敢,足以旌战功。自今以往,边防于此取办,国威由此复振。”于是,宋廷遣人向金人转达了“请减岁币如大定例”的愿望。被金人“以本自称贺,不宜别有所祈请”为由拒绝。后来宋廷还是以各种理由不再纳贡。由此,金人恼羞成怒,派兵大肆掠夺宋朝财富。

(繁盛时期的宋朝)

二是宋廷错误地估判了金国的形势。在金国南迁之时,宋廷就认为金人已是强弩之末,朝夕之间就会被蒙古灭亡,但金人居然坚持了二十年之久。如果此时宋廷对金施以援手,必定造成蒙、金、宋三国鼎立之势,金人断不至于这么快就完蛋。宋朝也可修生养息,以图东山再起。

三是宋理宗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古训。此时的宋理宗,应该理智地研判形势。宋金虽有世仇,但也当以国事为重,报仇之事宜缓图之。

正是宋廷的错误决策,养虎为患。终于在至元十三年,蒙古忽必烈的军队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至元十六年,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南宋彻底灭亡。

南宋中期,北方草原民族蒙古部落崛起,成吉思汗先是消灭后方的西辽和使西夏臣服。消除后顾之忧后,成吉思汗于1210年与金朝断交,开始大举伐金。隔年发动蒙金战争,于野狐岭歼灭金军30万主力,包围金朝首都中都。后因为中都城坚而撤,金朝便开始迁都汴京。最后金国在蒙古和南宋前后夹击中灭亡!

南宋

北宋灭亡前车之鉴,南宋为什么还要联合蒙古灭金,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吗?蒙古联合南宋灭金,主要是利用了金国和大宋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宋而言,它最重要的就是收复北宋失地,一雪国耻,这也是和国内主战派目标一致的。其次,蒙古和宋还没有正面起过大的冲突,正面的冲突是在灭金以后。而且灭金后蒙古允诺给予河南的失地,对宋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南宋受金压迫太久,特别是向金称臣和大量的岁币导致宋金之间的矛盾重重。所以南宋的统治者确实也愿意一雪前耻。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而且从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对南宋而言,此时的金国已经没有作为屏障的价值了 。与齐坐山观虎斗,还不参与灭金中,收复失地增加领土和战略纵深。

蒙古灭大理国

蒙古在灭亡金国后,就挥兵南下,结果受到的抵抗相当激烈,蒙古只好采取迂回包抄的战略,先灭亡云南地区的大理等国,可形成围攻之势,可见南宋的实力还是可以抵挡的。当时金人善攻,南宋善守。金在西夏灭后七年被灭,而南宋与蒙古作战坚持了46年之久。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宋军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自此宋朝灭亡!


藏剑轩


其实在某个时间段,蒙古、金朝、南宋三足鼎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正是由于金朝的一意孤行,才把自己推上覆灭的绝路。

成吉思汗起兵攻打金朝,本想一鼓作气把这个昔日的主子干掉。开始时仗打得顺风顺水,曾经不可一世的金朝连连败北,被迫把都城从中都(北京)迁到汴京(开封)。

随着统治面积的减少,金朝的抵抗也变得顽强起来,北侧依靠黄河天险,南面背靠巍峨的秦岭山脉,金朝的精兵都固守在潼关一带。

蒙古人猛攻潼关不下,战事呈焦灼状态,杰出的军事天才成吉思汗意识到,正面进攻不可能达到灭亡金朝的目的,于是派人去南宋联系结盟,打算借道南宋从背后给金朝致命一击。这个情节曾经展现在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但不知出于什么考量,南宋拒绝了蒙古结盟的请求。

成吉思汗无奈之下只能撤兵,接着就是前后长达七年的蒙古西征,这对金朝来说是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如果金朝认清形势,与南宋结盟,和蒙古呈三足鼎立之势,当时西夏尚是金朝的属国,宋、金、西夏尽释前嫌,综合实力并不亚于风头正盛的蒙古。

但愚蠢的金宣宗完颜珣为了扩充疆土,想把北方丢失的领土找南方补回来,兵分三路,大举南侵,一场长达六年的宋金战争揭开帷幕。

宋军在这场战争中始终处于优势,金兵损兵折将,寸土未得。

嘉定17年,金哀宗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修复和南宋受损的关系,停止收取南宋的岁币,其实这也是一种姿态而已,因为几年前战争开始时,南宋已经停止向金国缴纳岁币。

现在南宋在军事上占有主动地位,自然对金朝的提议不至可否。金哀宗之所以急于促成和谈,主要的原因是蒙古已经结束了西征,开始对西夏用兵。金朝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才做出和宋朝休战的无奈之举。

但这次长达6年的宋金战争,让南宋军民对金朝彻底寒了心。所以蒙古派使臣来请求结盟时,南宋政权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但要求由宋军主动出击,不允许蒙古军队借用南宋的土地。一年后,宋将孟珙攻破金朝陪都蔡洲城,金哀宗自缢,金末宗被宋军在乱军中杀死。金国也宣告灭亡。


花近高楼1


宋朝南渡以后,为了收复国土,曾先后发动了三次收复失地,抗击金国的战争,不过都没有成功。不过,金国其实也把南宋没有办法。总之,两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相持的态势。

不过,正当南宋和金人的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北方的另一个彪悍民族蒙古人正在悄悄崛起。

蒙古人和金人有世仇,金人不但将蒙古大汗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还数十年贪得无厌地掠夺蒙古的财富,并采用所谓“减丁”的办法屠戮蒙古人。因此,蒙古人对金恨之入骨。

所以,铁木真从1205年开始,对金人发动战争。持续十年的战斗,打的金人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至1215年,金人被迫迁都汴京(开封)。

1233年,蒙金进入最后的决战。在三峰山之战中,蒙古人全歼金兵主力。金人尤作困兽之斗。于是蒙人派使者邀请宋廷联合灭金,南宋皇帝理宗赵昀在权衡再三后,答应了蒙古的请求。

在联蒙或联金的问题上,宋廷也曾非常犹豫。

一是金哀宗曾向宋理宗明确提出“唇亡齿寒”的道理。二是宋朝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有主张联蒙的;也有主张助金的;还有提出作壁上观的。宋臣卫泾就提出:“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

但为何最终宋理宗还是决定联合蒙古灭了大金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些原因

第一,当时的形势迫使宋朝联合蒙古。

蒙金经过三峰山一战,金国灭亡已成必然。之所以蒙古人向宋理宗发出邀请,一是蒙古人确实粮草不济,需宋支援。二是蒙古人算定,此时的宋廷一定会示好蒙古,避免自己立刻成为下一个被灭的目标。三是宋理宗也想做个顺水人情,期望宋廷获得喘息之机。

第二,家仇国恨迫使宋蒙联合。

自从金人掳走徽宗父子,徽宗父子客死他乡后,这个血海深仇,就一直埋在宋朝历代皇帝心中,赵昀竭力想洗刷这个奇耻大辱。加上宋朝大片河山被金人占领,还要年年纳贡。眼看复仇机会就在眼前,宋理宗不想再被人奴役,不想再忍气吞声。

第三,宋理宗缺乏战略眼光。

一是宋廷在自身还不足以抵抗金人的情况下,中断了对金的纳贡。宋臣程珌、汪纲认为:“岁币之数,不为不厚,足以募勇敢,足以旌战功。自今以往,边防于此取办,国威由此复振。”于是,宋廷遣人向金人转达了“请减岁币如大定例”的愿望。被金人“以本自称贺,不宜别有所祈请”为由拒绝。后来宋廷还是以各种理由不再纳贡。由此,金人恼羞成怒,派兵大肆掠夺宋朝财富。

二是宋廷错误地估判了金国的形势。在金国南迁之时,宋廷就认为金人已是强弩之末,朝夕之间就会被蒙古灭亡,但金人居然坚持了二十年之久。如果此时宋廷对金施以援手,必定造成蒙、金、宋三国鼎立之势,金人断不至于这么快就完蛋。宋朝也可修生养息,以图东山再起。

三是宋理宗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古训。此时的宋理宗,应该理智地研判形势。宋金虽有世仇,但也当以国事为重,报仇之事宜缓图之。

正是宋廷的错误决策,养虎为患。终于在至元十三年,蒙古忽必烈的军队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至元十六年,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南宋彻底灭亡。


头头世道i


因为宋朝军事战力低,无法有效的阻止外来侵略,只能扶持一个蛮夷来制约另一个蛮夷,可是新崛起的蛮夷奴酋谁来制约,不知道,所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