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政協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專題協商會議 在南陽黃山考古遺址現場召開

南陽市政協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專題協商會議

在南陽黃山考古遺址現場召開

圖文;光影中國網金韻攝影部 馬驥

2019年10月31日,南陽市政協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專題協商會議在南陽黃山考古遺址現場召開,南陽市副市長阿穎,南陽市政協主席張生起,南陽市政協副主席宋蕙、庹軍、李德成,南陽市政協秘書長夏廣軍,南陽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白振國出席會議,以及來自全市文化、文物、旅遊、電視臺,南陽報社100多人參加會議。

南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南陽文物資源十分豐富,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37處,館藏文物近10萬件。南

陽境內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址星羅棋佈,其中位於中心城區的黃山遺址、十里廟遺址、瓦房莊治鐵遺址和漢宛城遺址是南陽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文化價值極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馬俊才帶領市政協領導現場參觀了黃山遺址,隨後觀看了介紹四大遺址的電視專題片,可以看到,我們雖然在遺址發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保護利用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建設考古遺址公園是國家出臺的一項關於大遺址保護利用的政策,對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河南南陽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是一處國內外知名度很高的古文化遺存。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黃山村北100米處,距盛產石灰岩的豐山和蒲山約3,5公里,東至白河(古調“白水”),西南距中國產玉名山---獨山約3公里,距南陽市中心城區約12公里。址在北緯33°0509.4708“至33°0509.9805"、東經1123649.1275"至12°3659.9982"之間。是一座由雲母石英片岩組成的低山,海拔近150米,一般高出地面約17米。遺址中心東西長約600餘米,南北寬約500餘米,除了北部、東部山體較陡峭露部分岩石外,整個山體及四周被耕土和文化層所覆蓋。呈則的長方形,東西最寬約630米,南北最寬長約480米,整個遺址本體佔地面積30.6萬平方米,殘存的本體面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

黃山遺址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1959年,為配合地方鐵路建設,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現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黃繼光小隊”在黃山遺址山頂西前部試掘1600平方米,現了大批古代房基、墓葬、以漢白玉為代表的各種器物。因距地表1米左右深的仰都文化時期房址保存很好,引起不知是否踏足過黃山遺扯的郭沐著先生高度重視,他在人民出版社1962年6月首版的《中國史稿》第一冊第五十六頁上如身臨其境般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在河南南陽黃山,一千平方米範圍內,有同時期的十間房屋,其中有一處屋群略呈長方形,每邊通長九、十米,六間民房交錯相連在一起,有的獨成一室,自開門戶和設置燒灶,有的兩間互通而以隔牆分開,共設一個灶址。這裡還有單獨的長方形套間房屋,如一座房子南北長六米多,東西寬四米多,大門在西南角,房屋中部有隔牆,闢為一大一小兩間,隔牆一端設置門房,兩間中部都有灶坑。”這一重要發現就地回填保護了,體現了考古前輩強烈的文物保護理念。安成敏、張戌培、安金槐、嚴文明著名考古學家和著名玉器專家楊伯達先生也先後駐足於黃山遺址。

多次考古調查勘探及考古發掘發現大量的以生產工具為主的玉製品、石制器和較多石片、玉片、半成品等,表明黃山遺址是一處以經營農業為主的古文化遺存,同時也是處區域性的玉器加工中心。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獨山玉器,表明獨山玉的開發可能始於公元前5500年以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山頂部遺址保存最好,文化層厚3.5至5米,房址、灰坑、墓葬等各類古文化遺蹟十分豐富。最底部的臺地因多次平整土地破壞,多為厚1.5米左右的二次堆積層,個別地方殘存有1米左右厚的古代文化層。中間的2到3個臺地文化化層保存均較好,厚度在2米至3米,各類古代遺跡也十分豐富。目前正在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已經清理仰韶文化晚期期大型作坊房址2座、中型房址多座,甕棺葬46

座,屈家嶺文化灰坑14座、墓葬24座,漢墓3座。

5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南陽黃山,氣候溼潤,植被豐富,生活於此的先民們,在此用獨山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其他生產活動,過著較穩定的聚落生活。5000多年後,黃山成了一處是臨近白河與獨山、高出周圍地表約25米的普通小山丘。就是在這座普通的小山丘裡,埋藏著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了近段時間內南陽和中國考古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黃山遺址為河南省第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國務院公佈黃山遺址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黃山遺址文物保護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