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高过皇亲国戚?

牛牛爱妞牛


在清代后宫,有这样一个的女子,她生了病从不吃药,全凭硬挺,一年当中,就在三十晚上洗洗澡,而且洗过身体的水还不能扔。她的身份不过是侍女,生前却备受尊敬,活了九十多岁才安然逝去,皇帝用妃子的葬礼规格下葬她。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子就是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出身于大草原,本是贫家女的她从小被选到贝勒府,成为小姐布木布泰的侍女。后来布木布泰嫁入皇宫,成为皇太极的爱妃,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苏麻喇姑作为陪嫁,从此和清朝皇室结下不解之缘。

初露峥嵘。

苏麻喇姑不仅做事能力出众,将主人的大小事宜安排的服服帖帖,而且还通过刻苦的学习,掌握蒙古文和满文。皇太极入住紫禁城后,为了更好融合满汉,下令对冠服样式做重新规划制定。苏麻喇姑参与制作后宫妃子的服侍设计工作,出色的完成任务,为当世和后世所称赞。

忠心护主。

皇太极死了,孝庄皇太后身单力薄,为了让幼小的顺治能够登上王位,孝庄不得不想尽办法,将多尔衮拉为同盟。两人的联络工作都靠机智的苏麻喇姑冒着危险,出入皇宫内外。等到顺治登基后,按祖制,顺治和母亲一个月也不过一次见面机会,苏麻喇姑又成了她们的联络员。

两代帝师。

苏麻喇姑是顺治的启蒙老师,又是康熙的幼时保姆。两个皇帝儿时都是由苏麻喇姑手把手教授写字。满族人初入中原,对天花的免疫力超常的低。即使在康熙避痘期间,苏麻喇姑依然每天骑马奔波,从紫禁城到康熙避痘的场所悉心照顾。

晚年信佛。

在孝庄死后,苏麻喇姑精神恍惚,几近崩溃。

康熙帝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特意把自己的儿子胤祹交给给苏麻喇姑抚养,早知道那时平常妃子都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亲生儿子的,皇子通常交到皇子所统一抚养。胤祹的到来给苏麻喇姑打了一针强心针,她晚年不再孤单寂寞。

从此她信奉佛教,每天诵经,感谢皇恩。胤祹也算幸运,在苏麻喇姑的教导下,他彬彬有礼,为人厚道,不争不抢。康熙死后诸龙子夺嫡,雍正上台后对兄弟大清洗,胤祹却能置身事外,成为蕃王,荣华富贵,平安一生。

苏麻喇姑死后,多位皇子前去送送她出殡,胤祹为她守灵。康熙出门在外,日夜兼程回奔,就是想早日见见曾经的母亲一面。苏麻喇姑本姓苏名沫儿。麻喇是她的满文名字。她死后,康熙在她名后赐姑,表示最深切的怀念和尊敬!


春朝青牛


康熙四十四年,正当康熙塞外秋巡时,突然接到一位宫女死亡的讯息,他急令务必要用冰块保存尸体,等他返回再看此宫女一面再行葬礼。

这位宫女就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侍女苏麻喇姑,康熙回宫后下令以嫔礼规制为其发丧,并将其棺椁与孝庄太后梓棺存放一处。

也许有人质疑,苏麻喇姑身份只是宫女,可其葬礼规制如此之高,为什么其地位要高过皇亲国戚呢?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苏麻喇姑历满清五朝,恪慎恪勤奉献一生。

苏麻喇姑出生于科尔沁普通牧民家庭,其原名苏茉儿,只是到了顺治晚期才改称苏麻喇,于其去世后又被尊为苏麻喇姑。

科尔沁大草原孕育的苏麻喇姑,美丽聪慧自带蒙古女子的豪爽之风。她因缘际会被蒙古贝勒看中,买入府中做了二小姐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个二小姐就是日后大清孝庄文太后,这亦是主仆二人传奇人生的开端。

两人年龄相仿性情相投,苏麻喇姑跟随布木布泰一起学习满蒙文化,很快就精通满蒙文字,并习得一手好书法。

当13岁的布木布泰,嫁做后金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侧福晋时,苏麻喇姑又做陪嫁随侍在侧,主仆共同应对无法预知的未来。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苏麻喇姑不但被布木布泰调教的做事干脆利落,成其得力心腹忠仆,而且为大清极尽聪明才智做出非凡贡献。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擅长设计裁剪。皇太极初登帝位剑指天下时,其龙袍及满朝文武朝服皆由苏麻喇姑设计缝制。她设计的朝服不但美观还便于骑马行军,可以说她为清朝入关后的服装风格定下了基调。

苏麻喇姑可不只是手巧那么简单,她还颇有政治头脑。

皇太极薨逝后,其长子豪格与叔叔多尔衮皆对皇位志在必得,而当时庄妃(布木布泰)之子福临只有六岁,孤儿寡母势弱顿陷夺位政治漩涡之中。

苏麻喇姑为保庄妃母子取胜,冒险去见多尔衮晓以利害关系,促使多尔衮放弃皇位之争转而支持福临。苏麻喇姑以身涉险才有了顺治帝顺利登基。

顺治初登帝位年幼无知,因而朝政被多尔衮一手遮天。

孝庄太后眼见儿子弱小急需自己教导辅助,可是窘于宫规每月只得见儿子一面,不能天天耳提面命。

这时的苏麻喇姑又起到了联络员的作用,她每天利用宫女身份便利往返孝庄母子之间,替孝庄传授福临为君之道以应对多尔衮的嚣张擅权,可以说苏麻喇姑于风雨飘摇中,为稳固顺治帝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顺治为情所扰全无帝王果敢个性,孝庄对儿子深为失望。

因而当康熙出生后,她就看中这个孙子着重培养。也许她觉得儿子专情皆是迂儒们教养之过,也许她觉得苏麻喇姑不但精通满汉蒙三种文化,而且颇有女性温婉会哄孩子开心,可以寓教于乐将帝王应有的心术、品格特质根植于康熙之心。

反正孝庄这次反向思维未聘迂儒,而是托付苏麻喇姑做康熙启蒙老师。

当时康熙因出天花在外避痘,苏麻喇姑为教育康熙每天往返皇宫与避痘所风雨无阻。康熙扎实的文字书法功底就是这段时间打下的基础。

苏麻喇姑不但教其文化,更倾情将孝庄总结的帝王应有的素养与权术以及自己的体验,循序渐进融入康熙骨血。

康熙日后开创大清盛世堪称千古一帝,除了自身天赋异禀外,可以说苏麻喇姑这位启蒙老师相当成功,尤其是康熙未像其父那般痴情一女,就是苏麻喇姑秉孝庄之意教育成功。

观苏麻喇姑一生从努尔哈赤起,身历五朝为稳固孝庄一脉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苏麻喇姑在孝庄身侧辅助,大清天下早已不是顺治一脉承袭,因而其在孝庄祖孙眼中犹如恩人,其待遇地位当然异于他人。

但其又颇有做人大智慧,明知自己言行可以影响朝政,却恪守奴仆本分只做自己该做之事,从未僭越干涉政事,一心忠于孝庄一脉,甚至其晚年信佛亦是为主人祈祷护佑。这应是其一生能护自己周全得孝庄一脉尊重原因之一。

二,苏麻喇姑服侍四代,唯爱唯善情如家人。

苏麻喇姑与孝庄冲龄为伴,六十年风雨一起走过。孝庄嫁给皇太极后,一直未受太多宠爱甚至其名位一降再降,漫漫长夜陪伴身侧的只有苏麻喇姑。

尤其是皇太极逝后,当时孝庄只有三十岁,又是苏麻喇姑伴其迎风沐雨,一起闯过生死难关。

两人关系是主仆,但其感情早已融为一体似闺蜜姐妹,更像家人。

孝庄表面称呼苏麻喇姑名字,背后经常宠溺的称其为格格,这可是皇族之女才有的称谓,可见孝庄确已将其视为家人。就连顺治亦感念苏麻喇姑的教养之恩,亦将其视为平辈家人。

而康熙与苏麻喇姑感情更胜顺治,只因顺治专宠董鄂妃并不重视康熙母子,因而康熙自幼未感觉到太多父爱。

尤其是康熙三周岁左右出宫避痘,终未逃过天花病魔,当时天花病死率很高的,其身边除了保姆乳娘,只有苏麻喇姑不惧天花,每天教导并侍候其病中起居。

那正是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光,苏麻喇姑用爱心将其从死神手中挽救回来,又教会他帝王之道。她于康熙是启蒙老师,更似母亲,因而康熙常常称其为额捏就是满语妈妈的意思。

孝庄逝后,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康熙为派遣其寂寞,又将十二阿哥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当时宫中只有嫔位之上的小主才有权利抚养皇子。苏麻喇姑感谢康熙苦心,又将全部的爱给予胤裪。

胤裪之母位分低下,其在康熙众多皇子中并不受重视,他却在苏麻喇姑这里享受到无尽关爱,并在苏麻喇姑的善良与人生阅历的熏染之下,养成低调平和的性格。

因而九子夺嫡时,他一直保持中立只专心办理差事未参与其中,他成了康熙皇子中结局最好最长寿之人,这也应是苏麻喇姑用爱与智慧教育的功劳。胤裪感念苏麻喇姑的关爱,一直称其为祖母。

纵观苏麻喇姑一生,其身历五朝服侍四代终生未嫁,是清初重大事件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其恪慎恪勤唯爱唯善,用爱与善良以及知进退的睿智赢得了孝庄祖孙四代的极度尊崇,并被视为家人。其虽身为宫女可其在宫中用度定制,皆在皇室成员边缘,位列非皇室成员之首。

苏麻喇姑以九十多岁高龄病逝,康熙皇子们多数出席葬礼,尤其是胤裪感念恩德,自愿留下守灵,为其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皇子们轮流陪伴胤裪,皇子守灵、供饭、诵经皆是宫女身份未曾有过的先例。这亦是苏麻喇姑用一生的奉献与睿智换回的,她值得拥有。

苏麻喇姑以嫔礼出殡,与孝庄梓棺相伴。最终雍正年间孝庄安于昭西陵后,她被葬在昭西陵风水墙外,主仆生前相伴死后亦相随。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不管是《康熙王朝》还是清朝历史,苏麻喇姑都是一个永恒的传奇。她起初名叫苏茉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后来改名为苏麻喇,去世后才被宫廷尊称为苏麻喇姑。

与孝庄非比寻常的主仆关系

苏麻喇姑天生聪慧美丽,后被科尔沁的贝勒府看上,让她进府做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丫鬟,这位二女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苏麻喇姑与孝庄太后朝夕相处,前后长达六十余年,即使打断骨头都连着筋。

尤其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太后才三十出头,青春鼎盛之年过上了守活寡的生活。当时清宫规矩甚严,红杏出不了墙,身边需要一位懂她的闺蜜,而大她一岁、又是老乡、同样单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就成了最佳人选。

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在私下场合,她们亲如姐妹。

《康熙王朝》中有一个细节,察哈尔叛变时,康熙无兵可用,向孝庄求助。孝庄说曾经的奴才都成了王公贵胄,就连奴才都做上主子爷了。情节虽有虚构,却也能说明一个道理:

宰相门前三品官,孝庄贴身侍女的地位自然也不会低。正因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很受人尊敬。孝庄称她为格格,顺治与其平辈,康熙尊称其“额娘”,康熙的皇子尊其为祖母。苏麻喇姑很识时务,并没有因此而骄纵,反而更加谦虚谨慎。(本文由秋媚读史创作)

出生科尔沁贫苦牧民之家的她,曾参与清廷许多重大事件。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是一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她参与了清朝的冠服制定。

康熙还是皇子的时候,得过天花,这在当时是绝症。孝庄和顺治将其安放到福佑寺,当时负责照顾玄烨的就是苏麻喇姑。

进入宫廷后,苏麻喇姑的眼界和见识不断扩大,文化水平也迅速提升,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满文书法也是一绝。于是,孝庄让她成了康熙的第一任满文教师。《啸亭杂录》中记道:“仁皇帝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对康熙的这段恩情,让苏麻喇姑在宫廷的地位水涨船高。

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的精神受到很大打击。为了排解她的孤独和悲伤,康熙将胤裪交由苏麻喇姑抚养。按照清朝的宫廷规则,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乌雅氏就是因为品级低而没法亲自抚养胤禛。这足以表明,康熙对苏麻喇姑的尊重与信任。

为了报答皇恩,苏麻喇姑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精力都给了胤裪。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胤裪成了一位相当有政治头脑的皇子。

苏麻喇姑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四位皇帝,是清朝前期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让其身份具有不可替代性。对皇帝有恩,对清廷有功,对孝庄有情,成就了苏麻喇姑的传奇人生。


秋媚读史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吧!苏麻喇姑在历史上有些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和康熙青梅竹马,事实上苏麻喇姑比康熙大三十岁,虽然只是孝庄身边的侍女,但也算是康熙的一个启蒙老师了。

苏麻喇姑出生在蒙古,本是科尔沁部一个牧民的女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该国号为大清,苏麻喇姑作为大清的女秀才入宫,苏麻喇姑的文学素养非常高,对满蒙汉服饰也有精深造诣!康熙在宫外避痘几年里,苏麻喇姑确实担当了教育玄烨的重任。《啸亭杂录 苏麻喇姑》中记载,玄烨幼时 赖其训迪 手教国书。康熙的一些成就,也正是苏麻喇姑教育的结果!苏麻喇姑即使康熙的老师,又是孝庄身边最可靠受宠的女侍,地位自然很高。

据记载,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 葬以嫔礼 安葬于孝庄的昭西陵侧,地位之高不言自明!



暖胃的锅巴


苏麻喇姑(1612-1705年),其实叫苏麻喇,“姑”是对她的尊称后来加上去的,蒙古族,1625年蒙古女子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苏麻喇正是随嫁侍女之一,此后她一直伺候在孝庄身边,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她虽为一介婢女,但被清室视为最亲近的人,其地位甚至高过某些皇亲国戚,死后以妃嫔之礼下葬,算是功德圆满。

苏麻喇姑参与了清朝冠服的制订,图为苏麻喇姑画像。

随嫁侍女肯定是亲信,才能陪到婆家照顾自己女主人,苏麻喇也是一样,早在科尔沁时,苏麻喇就和孝庄情同姐妹,嫁到皇太极后,清祖制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所以孝庄思念儿子福临,一般由苏麻喇去探望或传话。皇太极死的那年孝庄才30岁,遗孀生活基本与苏麻喇相伴,关系从主仆上升到亲情和依赖。

图为康熙第12子胤裪,由苏麻喇姑抚养长大,未参与夺嫡,封为和硕履亲王,他是康熙皇子中最长寿的,活了78岁。

康熙小时候得过天花,被抱出宫养病时,也是苏麻喇代表孝庄出宫探视康熙,康熙8岁登基后,饮食起居由乳母和宫女负责,而苏麻喇常来检查仆人的工作,并辅导康熙认字,逐渐苏麻喇成了康熙的启蒙老师。1687年孝庄去世,按照孝庄旨意,康熙需要照顾苏麻喇,于是康熙安排苏麻喇抚养自己皇12子胤裪。

胤裪的履亲王府位于今天北京的俄罗斯大使馆内,当年苏麻喇姑在此跟着胤裪生活,活了94岁才去世。

要知道清廷只有贵妃一级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苏麻喇以一宫女身份获此殊荣,可见康熙对她尊敬。后来的康熙几个皇子争夺皇位,12子胤裪没卷入其中,康熙甚感欣慰,封为履郡王,晚年时胤裪多次获得代父祭祀行礼资格,这都归功于苏麻喇的养育结果。

苏麻喇姑墓位于孝庄昭西陵1.5公里处。

所以苏麻喇姑虽为无名份的宫女,但她是孝庄的第一红人,形同姐妹,是受顺治、康熙尊敬的大姑姑,地位极其特殊,苏麻喇姑在清宫内奋斗了80多年,对于宫人来说又是资格最老的人,她赢得了爱新觉罗皇室的尊重与信任,也成就了清廷独一无二的顶级宫女,被人亲切称为苏麻喇姑。


图文绘历史


其实苏麻喇姑没有自己的家庭和儿女,她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了清皇室,她将孝庄,康熙,康熙的十二子视为至亲,而孝庄等也和她情深义重,称其为格格,额娘,母姑,宛如家人。事实上,苏麻喇姑早已同清初的皇室融为一体,甚至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她作为清皇室的一位特殊成员,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令人疑惑的是,苏麻喇姑的年龄和孝庄相仿,清太宗皇太极十分了解她的聪慧,皇太极让她参与制订《国初衣冠饰样》,但苏麻喇姑末能成为这位开国之君皇太极的妃嫔。这也成为一个千古之谜哦。特别需要指出,苏麻喇姑在宫内的境况及她去世身后丧仪,与嫔的等级并不完全吻合。苏麻喇姑与孝庄,康熙及其皇子们的感情及相互关系,也不是嫔妃所能比拟,前已论及,此不复言。但可断定:她与公主们的接触,不会少于诸皇子,而彼此关系可能吏加亲密。可见,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名分其实还在嫔之下(因为她是孝庄待女),介于(主子)同服役人员之间。她正是按此名分,宫内物品的发放,其数额甚至不及康熙的乳母。可是,苏麻喇姑在宫里的实际地位:在包括康熙在内所有皇室成员心目中的位置十分高。这一互为矛盾的现象,出现在苏麻喇姑身上,这也正是她独特的一面。


茹叔敬


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她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时期,她因此也是这段时间内重大事件的见证人。虽然她是侍女的身份,却被当时的大清皇室看作是家人。

苏麻喇姑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她很聪明,对孝庄又很忠心,所以深得孝庄的信任。皇太极去世后,孝庄之子福临(顺治皇帝)虽然继位,但朝政大权却在多尔衮手中。那时顺治皇帝因为年幼,是需要他母亲孝庄的帮助,但那时他们母子却不能经常见面。

在这断时间里,苏麻喇姑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便成为了孝庄和顺治皇帝之间的联络人。

后来玄烨(康熙皇帝)出生后,孝庄就让苏麻喇姑照顾玄烨,让苏麻喇姑为玄烨“手教国书”,苏麻喇姑可谓是康熙皇帝的一个较早的老师。

苏麻喇姑虽然是孝庄的侍女,但是苏麻喇姑和当时的皇室有着很深厚的关系,深受康熙皇帝的礼遇。在康熙皇帝时期,当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那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因为孝庄的去世,她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她那时是很悲伤、孤独的。

康熙皇帝为了让苏麻喇姑能得以开心、健康,所以就把皇十二子胤裪给苏麻喇姑抚养。在当时清朝宫廷惯例,只有嫔以上的身份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而苏麻喇姑却能抚养皇十二子,可见当时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的敬重。

苏麻喇姑在她九十多岁时去世,康熙皇帝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出殡那天,除了皇五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有事外,其余成年的皇子都参加了苏麻喇姑的出殡。

之后皇十二子胤裪又提出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康熙皇帝也答应了胤裪的请求。之后皇十二子就给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而其他的皇子则轮流陪着胤裪。在当时大清规制,以苏麻喇姑这样的身份,是没有皇子供饭、诵经的先例。可见苏麻喇姑在清宫皇室中的地位。

那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的地位在当时为何如此高呢?

苏麻喇姑虽然是侍女,但是她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她也因此和清廷皇室有了很深的渊源,她为康熙皇帝“手教国书”,对孝庄太后忠诚。苏麻喇姑对康熙皇帝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皇十二子胤裪在苏麻喇姑的抚养、培养、教导下,这对胤裪以后能得以高寿、尊贵,起到很大的作为。

因为在康熙晚年发生众子夺嫡的时候,胤裪很少参与其中,因此在雍正后来登基后,胤裪不仅没有遭到打压,而且还受到封赏,并且在乾隆时期,胤裪也被颇为重用。

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个特殊的人物,她虽然是侍女的身份,却和当时的大清皇室犹如一家人。


中孚鉴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苏麻喇姑这人在满清的电视剧里出镜率那是相当的高,咱大华夏地头上的人没有不认识的。

那么为了统一认识,咱在这里先简单的对这苏麻喇姑做个简单的介绍,给大家伙打个底,然后再说题主的事。

苏麻喇姑其人

她这人是正儿八经的蒙古人,最开头的时候,人家也不叫苏麻喇姑,本名叫苏茉儿,这三字是蒙语音译过来的词,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毛制的长口袋。

大家伙一听就知道,这苏麻喇姑出生并不高贵,也确实是,她家里边是科尔沁一家贫苦的牧民,打万历那会出生的,后来被科尔沁的贝勒府上瞅中了,就买了给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当侍女。

这不赶着脚的,孝庄的老爹要把孝庄嫁给皇太极,作为侍女的苏麻喇姑理所当然的陪嫁到了满清的后宫里边了。

这时间到了康熙的初年,也许是瞅着苏麻喇姑原来那苏茉儿不好听,才又改成了现在的苏麻喇,这词翻译过来就是半大口袋。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人家叫苏麻喇,为嘛咱叫苏麻喇姑呢?”

这您就不明白了吧,这是对人家的尊称,所以在名的后边加了个姑字。

话说这苏麻喇姑的寿命也长,直接就整了个九十多岁,就这岁数不管搁那都是高寿了。

伺候孝庄六十年,孝庄死后,人家在宫里又呆了十八年这才去世的。

所以人家经历的朝代也多,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她这打手里边都见识过。而且这人特别的好学,精通满文,蒙文,就这不算,还参与过满清开国冠服的设计,算是多才多艺。

好了,咱算是对这苏麻喇姑有了一个削微的了解,咱这就开始整题主的事。

苏麻喇姑为嘛以一个侍女的身份,居然高过了皇亲国戚?

这问题,瞅着似乎有点子夸张,但还真不夸张,还真有那么点子味。

那为什么呢?

首先这苏麻喇姑好学,话说人有这一点在身上,他搁那都不吃亏,所以人家的文化素养还是很高的,那么这才干顺理成章也就有了。

有才干,有素养,还忠诚,您就说吧这么好的下属,她孝庄也不能闲放着,这得用,所以有很多事都是孝庄点了头,苏麻喇姑主持办事。

接下来咱就说具体的事。

话说当年皇太极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给蹦了,这事整的太突然了,一家伙下来大家伙都没反应过来。

这朝堂上一家伙就热闹起来了,豪格和多尔衮为那皇位都快打起来了,最后双方都妥协了,要整一个小皇帝出来。

那么整谁好呢?这个时候孝庄的心思活泛着呢?孝庄就是通过这苏麻喇姑和多尔衮穿到了一起,这才有了福临,也就是顺治登基的事。

所以这个过程中,苏麻喇姑那是首功,但人家也没有因为这个,那个的蹦跶起来,还是和以前一个样。

这不后来,这满清的大权全部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边,那会顺治还小,这就得需要人点拨他。

可架不住按照满清的规矩,这母子俩一个月就能见一次面。就拿这一次见面调教,啥黄瓜菜都得凉。

那咋整?这不又是这苏麻喇姑当中给穿线,她来当那传话筒。

得咧,你还别说,就是这么着,她也硬生生的把个顺治给培养了出来,就这手段没谁了。

所以啊,打这起不仅是孝庄,还有这顺治对这苏麻喇姑都会高看一眼,毕竟这人还不居功自傲,难得啊!

后来的事

这不,后来康熙就出生了。康熙出生就面临一个教育问题,孝庄手边用的最顺手的就是这苏麻喇姑,得咧,这苏麻喇姑就又成为了康熙老师,这叫嘛?这叫手教国书。

这还不算,也就在康熙出生的第二年,满清那后宫里不知道咋回事,就整开了天花。就这病,一传就一大窝子,没得办法,顺治带着一大帮子没得病的皇子龙孙就跑出了紫禁城避事去了。

而这个过程中,康熙命不好,这就被老天爷瞅中了,这天花就传染上了,这不就跑到西华门外的一所住房里头,由奶妈带着,这就熬吧,看看能熬过去吗?

就在这个期间苏麻喇姑就骑着个马,天天的从慈宁宫,也就是孝庄住的地往来于康熙的住所。

就这么一直熬到了康熙痊愈,康熙病是好了,结果顺治却死了。

这不就因为康熙得过天花,这皇帝的帽子就落到了康熙的脑袋上了。

咱总结一下,苏麻喇姑不仅是康熙的老师,还在康熙得天花的时候,成为了他和自己奶奶唯一的联系人,再加上这苏麻喇姑本性就善良,也不恃宠而骄,您就说吧,那个不喜欢。

再加上孝庄本身就喜欢这苏麻喇姑,所以这两头,不还有顺治,这三头都讨好,人家这身份当然就水涨船高了。

那么康熙对这苏麻喇姑有多好呢?

咱举个例子,大家伙听听,当年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这精神也不好了,整个人跟得了抑郁症也差不多了,您想想就这弄的,这样下去,就算没病,他也熬不了多久。

得咧,康熙一拍板,就把当时自己的儿子,一个庶妃生的皇十二子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这就是让老人也有个寄托,有个事做做,把孝庄死的事埋一埋。

这事可是大事,您要知道,搁过去满清的规矩,您这身份不到嫔这一级别,压根就不允许把生下来的皇子自己个带。

而苏麻喇姑那身份他就是个侍女,当然搁紫禁城里边,那叫老宫女,就这身份压根就探不上,但康熙就这么干了。

就冲这事,您就能瞅出来康熙是对这苏麻喇姑有多好。

您还别说,苏麻喇姑他就不愧为当了两任皇帝的传声筒,就那政治手腕那叫个杠杠的,就教出来的这皇十二子那手段也不错。

当年康熙的儿子们为皇位那把脑浆子都快打出来了,这皇十二子蹲在一边瞅,压根就没有介入,到了雍正登基,人家不仅没被恨自家兄弟恨的牙痒痒的雍正给小鞋穿,还特别的重用,一家伙就被封成了和硕履亲王,当了议政大臣。

就这一家伙就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活了足足七十九岁,康熙三十五个儿子中,就属人家的寿命高。

哎!这话扯远了,咱接着说苏麻喇姑的事。

话说苏麻喇姑死后,康熙是按照嫔的规格下葬的苏麻喇姑,而且就安葬到了清东陵风水墙外边,毕竟她不是皇家的人,但这规格已经够高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苏麻喇姑真的地位很高吗?其实未必!清宫史研究会理事桂连平、徐广源在《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表示:苏麻喇姑其实地位并不高,她只是很受尊敬,再加上能蹭到皇太极、孝庄太后、顺治皇帝、康熙皇帝这些名人光环,所以才给人地位高的感觉。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证实,按照满族的规矩,顺治帝大婚需要安排大臣的妻子入侍新皇后。但这事皇亲国戚和大臣们都不愿意干,当时孝庄指派的是内大臣席纳布库的妻子,这让席纳布库非常生气,又不能直接反对,于是找了机会把孝庄身边的苏麻喇姑打了一顿,而且事后孝庄太后和顺治都没有追究此事。

那苏麻喇姑由于什么致使当时的皇亲国戚都很尊敬他呢?

其一、整体文化素养很高。

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记道:

“仁皇帝幼时,赖其(指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出生于科左中旗的一个牧民家庭。由于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来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从进了贝勒府以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顺治初登帝位时,年幼无知,孝庄因宫规又不能天天教导辅助,便指派苏麻喇姑利用宫女身份便利往返孝庄母子之间,替孝庄传授福临为君之道,对顺治的影响还是很大。当康熙出生后,孝庄就看中这个孙子并着重培养,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后来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继位,就具备极为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说苏麻喇姑是功不可没。

《清史稿》载: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

皇太极初登帝位剑指天下时,其龙袍及满朝文武朝服皆由苏麻喇姑设计缝制。她设计的朝服不但美观还便于骑马行军,可以说她为清朝入关后的服装风格定下了基调。

其二、很有政治头脑并且忠诚。

都知道孝庄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也许是近赤者赤,苏麻喇姑也很有政治头脑,每次孝庄在危机时刻,都有看到苏麻喇姑帮他渡过难关,最能体现的就是多尔衮和豪格的皇位之争。皇太极死后,满清汗位的争斗很激烈,这个时候需要多尔衮势力与豪格势力进行妥协。孝庄太后期望多尔衮支持她的儿子福临继位,但是孝庄肯定不能自己直接出面与各方势力斡旋,于是她最为信任的侍女苏麻喇就为她暗中沟通,特别是冒险去见多尔衮,表明孝庄的态度,多尔衮在多方衡量后,放弃争夺汗位,转而说服各方势力支持福临继位。要没有苏麻喇姑的行动,清朝的历史说不定就要改写。

其三、看重亲情并且赢得皇帝信任。

幼年康熙得了天花,被移除紫禁城等死 是苏麻拉姑不顾一切救了他。康熙晚年时曾回忆到“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苏麻喇姑就是他的祖母,就是他年幼时唯一能够陪伴他的亲人。

其四、本人清心寡欲。

这也是苏麻喇姑最难得一点。一般有大人物“罩着”,难免都会有些飘飘然,但苏麻喇姑一生都没有向皇家提过任何要求。孝庄太后死了,苏麻喇姑非常伤心难过,由于自己一生未嫁,没有子女,康熙皇帝把自己的十二子胤裪交于苏麻喇抚养,这是皇家给予苏麻喇最高的褒奖,给她过继一个皇子,胤裪在苏麻喇的教导下非常不错,完全没有参与到康熙后期的九子夺嫡,这也能间接说明苏麻喇姑确实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苏麻喇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90多岁。出殡那一天,除皇五子、皇十子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


浮生茶说历史


再牛的奴才也依然是奴才,苏麻喇姑的地位,只是从某种角度上说比较高。

(影视剧里的苏麻喇姑)

先说个苏麻喇姑被打的事情吧,顺治帝大婚之后,按照满族的规矩,需要安排大臣的妻子入侍新皇后,算是女官吧。但是这事情让皇亲国戚和大臣们很不满意,因为这个差事很辛苦。

当时孝庄指派的是内大臣席纳布库的妻子,这让席纳布库非常生气,但是又不能直接反对,所以很是憋屈。有一次,苏麻喇姑帮孝庄出门办事,要去某公主府上。结果,半路遇到了席纳布库。席纳布库一看到苏麻喇姑,立刻冲上去把她从马上拉了下来,责骂说:“我妻子被送去伺候皇后,肯定是你进的谗言!”然后就是一顿暴打……

之后孝庄也没有迁怒于席纳布库,苏麻喇姑就算是再贴心的人,也仅仅是个奴才。孝庄对外宣称苏麻喇姑仅仅是从马上摔了下来,“令医调治,三日始愈”。

皇亲国戚的地位在那摆着,平时给面子不说啥,真要是发生了矛盾,苏麻喇姑依然是个奴才——所以,说苏麻喇姑地位高,那是因为她很少和人有争执,她敢惹怒皇亲国戚试试?

实际上,苏麻喇姑常年跟在孝庄身边,说话办事儿自然很谨慎,懂得明哲保身。

苏麻喇姑的地位高,也主要是在后宫之中。

因为身为孝庄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早年经常会按照孝庄的意思,出门办事——当然,也仅限于和后宫有关的事务。此后她就极少出门,主要在后宫伺候孝庄。孝庄死后,苏麻喇姑又负责抚养康熙帝的第十二子胤裪。当然,这项工作一般都是嫔以上的内廷主位才有资格的。

康熙这么做,主要是感谢苏麻喇姑伺候了孝庄多年,并且在自己出宫避痘的几年中,苏麻喇姑还充当老师的角色教自己满文书写。所以,这是康熙感谢苏麻喇姑的一种表现。也正是因为康熙的重视,在苏麻喇姑临死的时候,皇子们才焦急的跑来跑去,安排御医,汇报情况(当时康熙不在宫中)。

苏麻喇姑确实地位很高,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在后宫中属于“元老级”的人物。孝庄还在的时候,她是贴身侍女;孝庄死后,她又是康熙非常尊重的人。

作为一个侍女,这已经是清廷后宫的巅峰高度了。

不过,我们还不能说她地位高过皇亲国戚。就像之前说的,如果苏麻喇姑离开后宫,在“外面的世界”和皇亲国戚发生了矛盾,事情可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