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

貳貨123


隆美尔是一个非常擅长战术指挥的将领,假如隆美尔没有被希特勒处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肯定会向后拖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隆美尔曾经担任过希特勒大本营的卫队长,希特勒十分的赏识隆美尔的才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破格提拔隆美尔为第七装甲师师长,并且派遣隆美尔参加了闪击法国的战役。



隆美尔带领着第七装甲师在法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整个法国战役期间,第七装甲师的死伤人数只有2千人,而被第七装甲师消灭的法军人数接近十万人,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也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在德国攻占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就想要趁虚而入分一杯羹,结果意大利的精锐部队, 被少量的法国边防军打的丢盔卸甲,墨索里尼只能放弃了同德国瓜分法国的打算。

法国战役结束后,墨索里尼凭借着数倍的优势兵力,发动了针对英国的北非战争。希特勒本来想要让墨索里尼牵制英国的兵力,让英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不堪一击,英国军队以少胜多击垮了意大利军团,希特勒只能派遣隆美尔担任非洲军的军长,前去支援意大利盟友作战。



北非战场是隆美尔一生的巅峰期,在隆美尔到达北非之前,英军已经占据了人数和装备的绝对优势,意大利军队丝毫没有任何还手之力。隆美尔到达北非之后,立刻指挥德意联军对英军发动反击,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将胜利的天平重新扳平。隆美尔用兵从不墨守成规,擅长出奇制胜,经常能够想出一些特殊的战法。在北非战争前期,为了弥补反坦克炮火的不足,隆美尔开创了使用高射炮平射攻击坦克的战法,让敌人的坦克部队损失惨重。

在北非战场前中期,隆美尔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艺术,依靠着人数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德意军团,多次击败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然而由于德国军队在苏德战场上的失利,隆美尔在战争后期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最终输掉了北非战争。在回到欧洲大陆之后,隆美尔因为被怀疑参与暗杀希特勒的行动,而被希特勒处死。

隆美尔的死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极大地损失,在诺曼底登陆时期,一些隆美尔布置下的防御工事,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假如隆美尔没有被处死,盟军诺曼底登陆肯定不会这样顺利,二战结束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一段时间。


军武小咖


非常厉害!不过, “西方兵圣”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的胜负是由战争中的双方共同决定的。隆美尔固然是一位罕见的机动战术大师,有着众所周知的“沙漠之狐”的称号,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法国和北非西部沙漠战场上盟军的愚钝,可以说,他们的拙劣表现部分程度上成就了隆美尔的赫赫战功。

(隆美尔著名彩照)


从1941年起,埃尔温·隆美尔声名鹊起,风头之健盖过德国众将。从步兵上校到陆军元帅,晋升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他并不是出生于传统显赫的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也没有等级分明的德军总参谋部背景,仅仅只是一个经济状况相当于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却成为二战中最为著名的德军将领,其中,除了他惊人的才干,还得益于希特勒的老谋深算,首先隆美尔的精明强干吸引了希特勒的注意,但是法国和北非战场上英联邦对手的刮目相看和敬畏心态更使其名声大噪,这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希特勒深知德国民众有着崇拜战争英雄的心理,于是他指示纳粹宣传部门将聚光灯聚集在一直和他关系亲密的“基友”隆美尔身上。即纳粹所谓的“阳光下的英雄”。

(希特勒右面是与希特勒处于“蜜月初期”的隆美尔,此时他还是希特勒的护卫长)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隆美尔被希特勒亲自认命为国防军第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的装甲师率先突破马斯河,直扑英吉利海峡,下一阶段中又突破法国的索姆河防线,直驱鲁昂附近的塞纳河地区,取得辉煌的战绩。在法国作战中,隆美尔创新的使用了多种战术,比如在面对敌人的坚固防守时,抢先敌人一步使用尽可能多的炮兵火力进行压制,而不用耗费时间进行精确瞄准,造成也许不精准但足够具有威慑力的火力覆盖,以掩护己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至敌人防守的腹地和后方,造成敌方心理上的崩溃,以此来瓦解敌方防线。在比如以他发明了一种机动方阵,在快速进攻中以坦克为核心,两侧为强大的机动炮兵给坦克以侧翼掩护,步兵和反坦克炮则紧跟坦克后面进行支援,确保坦克部队以最快机动的方式一击必胜••••••

(此图为隆美尔第七装甲师主力——捷克的斯柯达兵工厂造的LT38轻型坦克)


这些都是以坦克为主的闪击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隆美尔继承发扬了英国人李德•哈特、JFC•富勒 法国人戴高乐以及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等人的战术理念,并进行了深度的改进发展,以下内容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此图为在法国战场与部下研究地图的隆美尔少将师长)

1941年初,希特勒排出一支小型装甲远征军去增援猪队友意大利对埃及的入侵,指挥官隆美尔迅速发现了英军部署十分分散,士气低落的弱点,指挥德意联军以其擅长的正面佯攻加侧翼迂回后方包围的方式,逼使下属用极快的速度将各地英军各个击破,一口一口地向东逐个吃掉互相无法增援的英军,并利用福斯卡车伪装的大量假坦克制造的巨大沙尘给英军造成大军压境的的假象,致使了英军内部的混乱,此“息兰尼加会战”中的狡猾大胆、神出鬼没,是其“沙漠之狐”称号之来源。

(1942年春的隆美大将)

接下来的18月中,隆美尔名声日隆,他成功利用炮坦协同的打法遏制了英军毫无战术协调可言的连续进攻,这也是英国极其属国军队几乎完全没有掌握机械化战争要领而得来的苦果,他们的战争思想还停留在一战的时代。更每当有人认为他隆美尔发起歼灭战时机不成熟时,他总能华丽转身,杀出了漂亮的回马枪,令传统的军事专家匪夷所思•••••

(1941年4月昔兰尼加战役中于沙漠地形奔驰的非洲军三号坦克,它是隆美尔的绝对主力)



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看出,隆美尔精于机动战和敏锐判断敌人弱点的能力。但他绝非没有缺点,如对后勤重视程度不够等,尤其在战略、统筹大军的能力上,总是想要从敌人那里缴获物资,但也有如李德•哈特等权威作者认为隆美尔的战略观没有问题,只是他选择了高风险收益策略而已,笔者认为他确实因为没有总参谋部背景而缺乏战略上的训练,但他凭借勤奋和天赋迅速提高了自己。另外,隆美尔为了鼓舞士气和精准快速掌握战场信息,常常像营长那样身居一线指挥,造成后方指挥部的混乱,他身先士卒的领导风格也许会造成失去大局观的危机,但它实际上是德军战力的倍增器,今天世界上最为训练有素的军事力量,如以色列国防军、俄军、日本自卫队、美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官培训中皆采取这种模式。

(北非战场上于要塞中防御的英军战斗序列下的英属澳大利亚自治领士兵,作为大英帝国和英王最为忠诚的子民之一,澳大利亚军队在北非的表现甚至远超英国军队,他们是唯一在昔兰尼加的一个港口城市挡住隆美尔进攻的部队)

假使希特勒和总参谋部能够对北非战场足以重视,隆美尔极有可能征服英殖民统治下的埃及并切断苏伊士运河,那等于切断了大英帝国的生命线(英国和英属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攻入中东油田后还可以切断英美经印度穿过伊朗到达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物资补给线,那对同盟国将是巨大的打击,但他们的短视和意大利人的腐败导致了隆美尔不可能解决后勤不力的问题,而当隆美尔的部队终于大幅扩充并解决补给问题后,拥有巨大工业的美国介入了北非战场,美国的介入使德国再无获胜机会,可谓是成也希特勒,败也希特勒。

(此为隆美尔在非洲最为著名的照片,帽檐上带着从英国人那里缴获的防风镜,可以看出隆美尔长相十分英俊)


用户97277755866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把战火燃遍了欧亚大陆以及非洲。德军不但武器装备精良,还有些出色的军事人才,比如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便是德国的三大名将。其中隆美尔在非洲战场率领德军更是把英军打得闻风丧胆。



二战初,隆美尔任第七装甲师师长。该师在对法国战役中成为“魔鬼之师”。

1940年,德国伙伴意大利的军队侵占了英国的地盘北非。半年之后英军转入反攻,将意大利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意大利的10个师被英军歼灭。

希特勒见北非战局对德国不利,于是派隆美尔率军去非洲援助意大利军队。果然不到两个月,隆美尔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因此,北非战场是隆美尔成名的战场,此后,隆美尔被称为“沙漠之狐”。



隆美尔到达北非后,详细分析了战场形势,做了战略部署。他让意大利军严守提波里坦尼亚防线,一来可阻止英军继续深入,二来可为德空军发动闪电空袭攻势提供战争空间。可是意大利军队因刚刚吃了败战,士气低落。而隆美尔2个师的增援部队又还没到达,手里只有一个团,兵力明显不足。

隆美尔令意大利军队去炸毁英军本海齐港,但遭到意大利军反对,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信心,何况兵力这么少。但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意大利军队服从了命令,炸掉了英军港口,取得了战绩,也使隆美尔取得了意大利军队的信赖,从而接管了意大利军队的指挥权。



之后,隆美尔得知英军趁德军增援主力未到,欲将第七装甲师撤至埃及进行休整。英军认为德军兵力少,不可能采取贸然袭击行动。但是隆美尔胆大心细,反其道而行之,整合手中所有兵力,出其不意地向英军发起突然袭击。

英军撤退到阿吉打比亚地区,隆美尔又乘胜追击,英军又撤退至梅尔沙隘道,又受到隆美尔进攻,就这样,隆美尔在几天里把阵地向前推进了200多英里,而英军被打得溃不成军。

从此战事可以看出,隆美尔采取不遵循守旧,使敌军摸不着套路的指挥思想,能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并充分利用气候,地形,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从那以后,隆美尔留下了“沙漠之狐”的称号。

隆美尔精于战术,在北非战场上把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隆美尔虽然是德军纳粹将领,但是他反对种族屠杀和灭绝行为,他也没有参与屠杀等暴行,所以他的军事才能获得很多人的认可,丘吉尔也评价隆美尔是个伟大的将军。难怪二战时,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战场把日军打得大败的孙立人将军,被世人称为东方的“隆美尔”。

期待您的关注!请赐评


史里淘声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利害?

隆美尔的军事杰作,主要是在1940年到1943年。当德军战线向东延伸至埃及西沙漠时,战场沿地中海宽约几十公里的绿色长廊向纵深推进。此时,德军远离了补给基地,供应线拉长了。而英军补给线缩短了,战场力量逐渐有利于英军,于是英军沿地中海岸线反攻,制海权也由英军掌控,在英军上千架飞机、野战炮猛烈轰炸之下,一举摧毁了德军苦心经营了几个月之久的多可拉曼防线,德军遭到了重创!

当年9月,轴心国意大利军队也向东进攻,人多势众,气势汹汹,但不堪一击,驻守埃及的英军,以一当十,很快挫败了意大利军队攻势,并奋力反攻,俘获了意大利军队达十几万人!

希特勒一看自己及老朋友意大利军队,受重创,显颓势,赶忙命令心腹爱将隆美尔,带领一支装甲部队,横渡地中海,驰援北非,并统一指挥德、意军队对英作战,以图扭转战局!

隆美尔行伍出身,正当不惑之年。曾在1940年指挥一支德军装师,横扫法国北部而驰名,被欧美各国军界称之为装甲大师。这次隆美尔受命于北非战场,是在1941年2月,隆美尔立即率领德、意军队反攻,英军对于突然增援的德军,遂不及防,仓皇向西败退,德军沿北非绿色走廊向前猛推进1000公里,把英军赶回埃及的西沙漠地带,并反复恶战,七进七出,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英军慑于隆美尔诡计多端,善于捕捉战机,无奈奉送隆美尔"沙漠之狐"绰号!

1942年6月,隆美尔挥军一举夺战英军补给中心托卜鲁克,俘获英军4万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燃料。几天后又夺取了英军又一个补给中心马特鲁港,消灭英军1万人。德军的前锋部队一直向前推进,望远镜己能看到埃及金字塔大尖顶了。希特勒欣喜若狂,又向隆美尔赠送元帅节杖,又空运名贵白马。法西斯野心无限度的放大膨胀!

英军在北非遭受重创的消息,震动了英伦三岛,首相丘吉尔调运勇猛善战、谨慎的蒙哥马利将军,指挥阿拉曼英军反攻,重创德军,几个月德军损失6万人及全部重装备,西撤1000多公里。不久另一支英美联军为呼应蒙哥马利的攻势,对德军发起攻击,最后彻底肃清消灭了北非轴心国部队。隆美尔在最后时刻,抛弃部队乘机逃离!

一年后,隆美尔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又卷入刺杀希特勒的密谋中,被迫自杀。终结了其法西斯的军旅人生!

谢谢!





阔海6013


在二战中德国出现过许多名将?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以及隆美尔,这些将领都为希特勒进攻占领的欧洲计划作出了贡献。说起德国名将,不得不提被盟军称为“沙漠之狐”的二战德军将领“隆美尔”。

在1941年后隆美尔奉希特勒命令
担任非洲军团总司令,全权指挥在北非的得意联军作战。

在隆美尔到来之前北非的意大利军队被英军一度打得节节败退,意大利军只能消极防御等待救援。 隆美尔奉命到达北非之后,立刻命令部队实施对英军的空中侦察,准备对英军实施进攻计划,在隆美尔的作战意识里一向以“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为作战理念!
隆美尔对英军实施空中侦察后,立刻部署作战计划,紧接着指挥他手下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无畏的穿插迂回在英军防线附近,做着最后的作战部署。这一仗打得英军速不及防、节节败退,也就是在一战后英军给了他“沙漠之狐”的绰号。


隆美尔最著名的还是
进攻法国“琵堡”的战斗,这一仗隆美尔指挥的德军在面对廖斯河防线所有桥梁被炸断、对岸的法军部署大量重炮不断对德军进行炮击的情况下,指挥德军强渡廖斯河防线。

最终在用了6个星期损失2000余人微小的代价下全线击败法军,俘虏了近10万法国军队。这一战后希特勒授予了隆美尔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隆美尔一生
追随希特勒到处征战,是希特勒最早的崇拜支持者,为法西斯德国立下的赫赫战功。

不过,到1944年,希特勒被敌对势力行刺暗杀,虽然这次暗杀希特勒失败。但是这一次的暗杀隆美尔受到了波及,被认为是参与了此次暗杀希特勒计划。

1944年10月,希特勒逼迫隆美尔自杀,事后对外公布“隆美尔”死于疾病,并且还为其举行了国葬。 至此,这个为希特勒到处征战的将领,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了一生。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隆美尔是纳粹三大战神之一,他的厉害可见一斑。

隆美尔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隆美尔从19岁就开始读军校,隆美尔的军事天赋很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转战法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战场。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

在喀尔巴阡山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

隆美尔的逆天运气和鬼才般的指挥能力还没有来得及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战争结束后在国防军大裁军中隆美尔留了下来担任上尉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

指导他在波茨坦军事学校担任战术教官时写的《步兵攻击》被希特勒看中后。 隆美尔传奇的一生才正式开始。

1939年,希特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狂送人头的意大利军队。隆美尔初到非洲在了解战场动态后,就果断的用一个德国坦克团加一个意大利步兵师向穆尔祖赫的英军发动进攻,这次进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击溃正面的守敌后德意联军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

紧接着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

隆美尔初到非洲就用他狡猾诡异的作战特点打开了非洲战局的死结,在之后的战斗中隆美尔也凭借着他逆天的运气和他独有的打仗风格一次又一次的击败军队数量远胜于德意联军的英国军队。

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之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麻辣狮子头


隆美尔,沙漠之狐,打战很有一套,是一位很有能力又能打胜仗的著名军事将领,将军。隆美尔临危受命,不付重托,依靠自己的卓越军事和才能,硬是打赢了蒙哥阿顿这位英法联军的大将军。这是由于隆美尔在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中,能善于抓住千载难逢的战机,时机,机会,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化失败为成功和胜利,是一般将领,大将都不能办到,做到的,足见他军事造诣之高,谋略之多,他是不可多得的打仗奇才,天才,有大将军的能力,还有帅才的谋略,远虑,真是大将,更是帅才,统帅呀!隆美尔再会打仗,是打仗天才,奇才,能打神仙仗,但也不能挽救德国和意大利的大失败,但还是可以延缓和推迟德国和意大利的大失败的,他这样做,是尽力而为,倾其所能了呀!他是在助纣为虐,逆天而行,就算他是大神仙,有天大本事,天大能力,也无能让德国,意大利起死回生,起死回天呀!这是由于打仗要有实力和能力的呀!他隆美尓,有打仗的能力,是打仗天才,但设,有强大实力,也不能打大胜仗,也只有打大败仗了呀!隆美尔败在助纣为虐,必遭天谴。历史事实证明了一切,一切的一切,还是人民,正义,和平必胜。隆美尓太会打仗了,可代表了反人类和平,哪有不失败的道理,等待他的是大失败,大耻辱,大灭亡,历史,事实,道理也说明了这一点。他越打胜仗,越死得很惨。有他的死和失败,才有世界和平的伟大胜利。


中国美6220


回答这个问题,不如先说说隆美尔是谁。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 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 祖父都是教师,母亲身世官宦家世。

至于隆美尔究竟有多厉害,其实都是战后包装出来的。

冷战开始后,美国决定重建西德装备,让西德成为北约重要成员以对立苏联和华约集团。大批原纳粹德国国防军高级将领成为西德装备重建的中坚主导力量(在纳粹旧国防军重返军队这一点上,还有美国以原纳粹德国国防军东方外军处领导人盖伦为核心建立西德情报机构,在这两点上从前遭到纳粹迫害的西德建国总理阿登纳和美英是有严峻不合的并加以抵抗的)。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少将在1955年重返西德联邦国防。

为了合作重建建军,与反纳粹的左翼对抗,美英和原德国国防军将领迫切需要给纳粹国防军洗白和“正名”,刺杀希特勒的720事情被包装成了有良知的想要挽救德国的国防军反抗希特勒的正义行为,从前是纳粹宣传机构的宠儿大肆宣传而成了德国人心目中的英豪,却受720事情牵连而被迫自杀隆美尔成了最合适的悲情受难者,斯派达尔从前亲口对美国英国军方说:他要把隆美尔打扮成一个英豪,让隆美尔变成一个他们需要

的形象。于是在英美的(退休将领和媒体)合作下,隆美尔越来越被神化。

谢谢大家的观看


静夜思归去


提起隆美尔,脑海中会不自然的浮现出“沙漠之狐”四个字。可见隆美尔成名源自沙漠,战术精湛。他与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一战时隆美尔随军开赴法国,并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任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40年指挥第七装甲师穿过阿登地区,重创法军,使该师获得“魔鬼师”的称号,1941年被希特勒重用,任非洲军团长,以少胜多,用两月时间扭转意军此前和英军作战的不利局面,初步控制了北非战局,但遇上了克星蒙哥马利,战场失利。1942年虽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后卷入密谋推翻希特勒的政治风波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下,被迫服毒自尽,一代天骄陨落。


cqf222




目录

详情

北非战争

北非战役一般指本词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和意大利为一方,英法美为另一方的武装力量之间为争夺重要战略地区和目标,争夺北非、近东和地中海的控制权,争夺殖民地而实施的军事行动。

名称

北非战争

地点

利比亚、埃及边界

时间

1940年9月13日一1943年5月13日

参战方

意大利,德国,英国,美国,自由法国

结果

德意军投降

双方准备

为了实施军事行动,意大利在非洲大陆展开了两个军队集团,一个在东北非(30万人),一个在北非(23.6万人)。这两个地区的英军分别为3.25万人和6.6万人。

在东北非,意军于1940年7—8月开始从埃塞俄比亚向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里腹地进攻,夺占了许多地区,但是苏丹和肯尼亚军队的顽强抵抗及在埃塞俄比亚展开的游击运动迫使意军转入了防御。英军统帅部乘机将其在苏丹和肯尼亚的军队集团(大多是殖民地军队)扩大到15万人,并于1941年1月在东北非发动进攻。

战役过程

概述

1941年5月,这一进攻以意军投降而告结束。北非战事却是另外一种景象。根据战区条件,军事行动在宽50—80公里的沿岸地带进行,并从1940年9月13日持续到1943年5月13日。北非战局大致可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0年9月13日一12月8日)——意军进攻。

在北非战场的意大利军队

由巴尔博元帅(8月起由格拉齐亚尼元帅)统一指挥的2个意大利野战集团军在利比亚展开:第10集团军(司令为贝尔蒂将军)在利比亚、埃及边界,第5集团军(司令为加里波第将军)在突尼斯当面。9月13日,第10集团军以5个师、1个团级集群、6个坦克营(利比亚东部共有9个意大利师)开始进攻韦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尼罗河”集团军(2个师另2个独立旅,在埃及共有6.6万人,168架飞机,其中包括驻巴勒斯坦飞机)。英集团军在埃及、利比亚边界仅有1个展开的师。意军推进90公里,于9月16日进逼西迪拜拉尼,但由于指挥失灵和补给中断,不得不停止了尔后的进攻。英军则继续退后,一直到马特鲁港附近预先构筑的阵地才立住脚。敌对双方之间形成了一个宽达130公里的“真空”地带。

第二阶段

(1940年12月9日—1941年3月30日)——英军进攻。

12月9日,英集团军(4个师另2个旅)转入反攻,击溃了意军,在两个月内推进800余公里。至翌年2月11日前,英军已进抵阿盖拉、马拉达以东一线,转入防御。使得胜利未得到发展。英国政府决定向巴尔干转移力量,利用意军在希腊的失败,为夺取巴尔干半岛在希腊建立战略基地。英集团军一部从北非调到了希腊。这就使意军免于彻底失败。

1941年初,德军统帅部将德国非洲军(1个坦克师、1个轻步兵师,司令为隆美尔中将)和一些航空兵部队调往利比亚。

第三阶段

(1941年3月31日—11月17日)——德意联军进攻。

一辆英国坦克路过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坦克

3月31日,意德军(2个坦克师、1个步兵师)开始进攻英集团军(2个已被削弱的师另1个旅),以便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联军的进攻出乎英军统帅部意料。英军在两星期内退到了埃及边界,留下了驻图卜鲁格的强大守军(近1个半师),结果这支守军遭到了联军的围困。隆美尔原指望在得到增援后向开罗发展进攻,但由于德国正准备进犯苏联,所以他没有得到补充兵力。这就使英集团军免于彻底失败,使英国不致失掉埃及和苏伊士运河。至4月16日前,北非的战线便在利比亚,埃及边界附近稳定下来。

1941年夏秋,“尼罗河”集团军(1941年9月改称第8集团军)得到了很大增援,而当时德意军则由于法西斯集团在苏德战场损失惨重而仅得到不大的补充。

第四阶段

(1941年11月18日—1942年1月20日)——英军进攻。

北非战场上的蒙哥马利元帅

苏德战场的激烈交战,德军在战争中的失败,为英军夺取北非的战略主动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1年11月18日,英集团军(6个师另5个旅,11.8万人,924辆坦克,1072架飞机,司令为坎宁安将军)开始了“十字军战士”战役,以粉碎当面敌军集团(10个师,约10万人,522辆坦克,340架飞机),解救托卜鲁克守军和完全解放昔兰尼加(利比亚东部)。英军在两个月的战斗中推进几达800公里,但未能完成歼灭驻北非德意军这一主要任务。舰队保障了英军的补给和滨海翼侧的火力支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军的大纵深推进。

第五阶段

(1942年1月21日—10月22日)——德意军进攻。

法西斯统帅部利用英军的分散和未做好防御准备,变更了兵力部署,于1月21日发动反攻。至1942年2月8日前,德意军推进达600公里,进至加扎拉、比尔哈基姆一线,战线在此一直稳定到5月底。

德意军(7个意大利师,3个德国师,约13万人,610辆坦克,600架飞机)再度对英第8集团军(5个师,3个旅,约13万人,1270辆坦克,604架飞机;司令为里奇将军)发动进攻(“泰西”战役),以便夺取埃及并向近东突进。它们于6月11日前攻占了英军各支撑点前沿线,迫其混乱不堪地退却。德意军围攻托卜鲁克,该城3.3万守军尽管有大量武器和粮食储备,但仍投降。德意军推进600公里后,逼近英军在埃及境内阿拉曼附近的阵地。德意军企图在7月1—3日发展进攻,但未得逞。此前,由于英美间就共同实施北非战局达成协议(1942年6月),美军统帅部开始对驻非洲英军提供相当大的军事技术装备援助,并参与准备英美军北非登陆战役。

德军的三号坦克

第六阶段

(1942年10月23日—1943年5月13日)——盟军进攻。

位于登陆艇上的美军士兵

1942年秋,德国集团由于在东线,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遭受重大损失斯大林格勒战役再次陷入了困境,无法给隆美尔元帅必要的军队和军事技术装备支援。意德舰队实际上已不再可能在盟军航空兵可达距离内护航。10月23日,人员和坦克比敌几乎多2倍。飞机多3倍以上的英第8集团军,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利用有利情况在阿莱曼附近转入进攻阿拉曼战役11月8日,英美军开始在北非登陆。它们从东西两面实施相向突击,将敌逐入突尼斯。但在整个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战斗行动都很消极。这就使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能从西部将33个师另3个旅调到东线。

1943年5月13日,德意军投降,北非战局的最后一个战役遂告结束。[1]

主要战役

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争中,英军第8集团军于在北非实施的进攻战役。

由于德军在苏德战场,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损失惨重,德意两国法西斯领导集团被迫于1942年秋季前大幅度缩减对在非洲作战军队的支援。德意军队已精疲力竭,武器、药和燃料奇缺。这对英军在非洲战区转入进攻,驱逐德意军队极为有利。

10月23日前,德意军“非洲”坦克集团军(司令为隆美尔元帅)在埃及阿拉曼以西占领宽为60公里的防御正面。该集团军下辖德军4个师和意军8个师,总兵力约8万人,坦克540辆,火炮1219门,飞机350架。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在埃及作战的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蒙哥马利将军)辖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战役企图规定;钳制左翼德军,由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德意军队滨海集团压迫至沿海一带,并予以歼灭。英军巧妙进行战役伪装,使德军对英军主要突击方向和战役发起时间作了错误判断。

1942年10月23日21时40分,经过3天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20分钟的炮火准备,英军于10月23日傍晚转入进攻。突破是在9公里宽的地段上实施的。英军炮兵密度较小(每公里正面50门火炮),未能压制敌人火力配系,虽经一整夜战斗,仅楔入敌人防御阵地。突破变成了速度异常缓慢的“蚕食”德军防御阵地的行动(至10月27日前英军仅推进7公里)。

在主攻方向上,第30军右翼澳大利亚第9师和英第51师、中路新西兰师和南非第1师,起初进展顺利,突破敌前沿后迅速在雷区为后续装甲部队开辟通路;左翼印度第4师在鲁韦萨特岭以北遭敌顽强抵抗,进攻受阻。24日凌晨2时,第10军第1、第10装甲师奉命从正在开辟通路的雷区进入战斗,由于雷区纵深超出预料,至日终前仅第1装甲师的个别部队通过雷区。25日凌晨,新西兰师在雷区开辟通路后,向西南方向迈泰尔亚岭逼进,遭德第15装甲师反击。26日,澳第9师在战线北端攻占德军部分阵地后向海岸推进,威胁德第164师侧后,并击退德第15装甲师的反击。在助攻方向上,第13军对德军防线南段发起进攻,但为德军的雷区和炮火所阻,进展甚微。24日晨,该军第7装甲师和第44、第50步兵师再次发起攻击,通过第一道雷区后为德军火力所阻。

位于北非战场的英军十字军坦克

此后,双方损失惨重。26日,隆美尔判明英军主攻方向,开始将第21装甲师调往北线。英军进攻受挫,27日暂停进攻;第7装甲师北调,加强主攻方向实力;第13军其他部队暂取守势,仅以小分队出击和炮火袭击牵制敌人。26日,意大利向非洲运送燃料的油轮全部被英国海、空军击沉,致使德军油料奇缺,后勤补给陷入困境,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29日,澳第9师和英第9装甲旅向海岸推进,被德军击退。由南线调来的德军主力第21装甲师向北部沿海机动,企图阻滞英军沿公路西进。蒙哥马利据此改变计划,决心对腰子岭以北德军防御薄弱部位实施纵深突破。31日,澳第9师进抵并控制沿海地区,切断德军第164师退路。德军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未果。至此,德意军坦克仅剩200余辆,而英军在战线北段尚有800余辆坦克没有投入战斗。

11月2日凌晨1时,英军按照"增压"计划发起新的进攻。经炮火准备后,第151、第152步兵旅和第9装甲旅发起冲击,遭德军顽强抵抗。第1装甲师随即投入战斗,次日夜从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防线接合部达成突破。4日晨,第10、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从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进攻。德军第15、第21装甲师余部实施反击,但由于没有空中掩护,大部坦克被击毁。在沿海地区被切断退路的德第164师余部,亦被澳第9师歼灭。隆美尔命令德意军全线撤退。由于油料和车辆不足,部分重兵器由人力后送,道路拥挤不堪,撤退行动迟缓。英军乘势转入追击,并出动大批飞机轰炸,给退却中的德军以重大杀伤。6日,英军因雨停止追击,致使德意军装甲摩托化部队顺利撤退,仅意军第10军在退却途中大部被歼,战役至此结束。[1]

突尼斯战役

1942年7月,英美首脑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并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火炬”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9月下旬,美英两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伦敦确定了实施“火炬”作战计划的细节,决定两国军队于11月8日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实施登陆,占领沿海主要港口,然后由阿尔及尔登陆部队向东抢占突尼斯,再待机与北非的英军协同作战,消灭在北非的德意部队。

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军队共13个师,分别编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特谴队。西部特谴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从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中部特谴队和东部特谴队分别由美军弗雷登道尔少将和赖德少将指挥,从英国出发,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和阿尔及尔实施登陆。

1942年11月8日,10余万美英联军分乘664艘军舰和运输船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登陆。联军仅仅受到了法国人的轻微抵抗,11月11日,正在北非视察的法军总司令、海军上将达尔朗宣布脱离维希政府,命令法军停火,并加入了联军。盟军登陆成功后,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即继续向东推进,以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

希特勒对盟军的登陆行动虽然毫无准备,但他迅速就作出了反应。他命令占领维希法国,同时用运输机将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往突尼斯。德军抢占了突尼斯。

1942年12月9日,希特勒将在突尼斯的德意部队编为第5装甲集团军,并任命阿尼姆上将为司令。通过不断的增援,第5集团军逐渐扩大到辖德军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步兵师及3个意大利步兵师的规模。阿尼姆在突尼斯的北部山地建立了一条防线,并逐渐向南推进,以对抗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的推进。

在阿拉曼会战中失利的隆美尔率非洲装甲集团军的7.8万人(其中德军3万人)和130多辆坦克撤退到利比亚与突尼斯南部交界的马雷特防线,靠近了阿尼姆的部队。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在巩固了新阵地之后,即回国治病。他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也将更名为意大利第1集团军,由意大利的梅塞元帅任司令。

1943年1月14日,英美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在北非战场设立战区,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为副总司令。北非盟军整编为第18集团军群,下辖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蒙哥马利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军和部分法军。亚历山大任集团军群司令,统一指挥盟军在北非的全部地面部队。

隆美尔在离任前,已敏锐地察觉到出现新的战斗机会。当时位于隆美尔部队正面的英第8集团军尚未对马雷特防线构成威胁,蒙哥马利在攻占的黎波里后,就忙于重开的黎波里港,要发动一场新的攻势还需准备一段时间。而位于西面的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和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军却威胁着他的后方。隆美尔决心利用位于两股敌军之间的中心地位,先以背面包抄奇袭方式击溃他后面的盟军,然后调头对付蒙哥马利。这是一个出色的计划,但在实施时却遇到困难,德第5装甲集团军不归隆美尔指挥,而隆美尔与阿尼姆的配合又不协调。

隆美尔的进攻计划被盟军破获,但他们却搞错了德军的主攻地点,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和英第1集团军司令部都认为敌军的进攻地点是在丰杜克附近。为此,盟军在丰杜克后面部署了重兵。

1943年2月14日,德意军发起了代号为“春风”行动的进攻。北面阿尼姆的第5集团军从弗德山口向美第2军阵地发起主攻,德第10和第21装甲师两面夹击,重创美第1装甲师,攻占了锡迪布齐德。15日,南面隆美尔部队也攻占了加夫萨,向费里亚纳进逼。17日,隆美尔进占了费里亚纳。

隆美尔计划从费里亚纳挥戈西北,向阿尔及利亚的特贝萨挺进,以切断英美盟军的交通线,从而把战术性胜利发展为战略性胜利。不过,他虽然得到了在罗马的德南线总司令凯塞林的支持,却得不到阿尼姆的合作,阿尼姆控制了装甲部队。经过妥协,隆美尔虽然获得了第10和第21装甲师的指挥权,但却不得不首先进攻东北面的勒凯夫。这样,隆美尔面对的是英美盟军的正面而不是背后。隆美尔不由得火冒三丈。在他看来,这意味着“离敌人战线近得不能再近,势必使我们去攻打强大的敌人后备军。”

2月19日凌晨2时30分,隆美尔开始向勒凯夫方向攻击前进。隆美尔攻占了卡塞林隘口,接着向勒凯夫南面的塔拉推进。但隆美尔没能攻下塔拉,他的攻势被盟军的增援兵力阻止了。隆美尔停止了攻击,下令部队撤退。隆美尔的进攻作为一次“目标有限”的出击,可说是战果辉煌。但他未能实现迫使盟军撤出突尼斯的战略目标,尽管这一目标似乎十分接近了。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如果隆美尔从一开始就主持这次战役而不受牵制就进攻特贝萨的话,这样一个目标也许有可能实现的。如果能迅速夺取拥有大量补给储备的美军那个基地和中心机场,那会使盟国部队不再可能守住他们在突尼斯的阵地。”

隆美尔的进攻使美军遭受了重大损失。美第2军3万人中有3000人阵亡,4000人被俘,260辆坦克被毁或被缴获,这是美军在北非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蒙羞受辱的艾森豪威尔撤换了弗雷登道尔,任命勇猛善战的巴顿少将出任美第2军军长。巴顿早就渴望能与隆美尔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