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羽幻成昕


 “千牛卫”是古代所设的一种官职,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其章执御刀,在唐代,“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唐玄宗以前的唐朝继承了北朝和隋朝的府兵制,朝廷设十六卫,称“南衙十六卫”。十六卫每一卫设上将军一人,大将军一人,名义上上将军是最高长官,但是由于上将军不长设,所以大将军就是实际的领导者,与宰相同属三品高官,这在武则天时可以说是活人可以做到的最高级别的职位了,那么元芳身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与狄仁杰同属一级别,为什么却对狄仁杰言听计从呢?

元芳的身份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首先“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吏部正式任命)的“加官”。在唐代官制中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低级的另一种职位。第二,并不需要真正的履职额外的加官。类似于XX大学名誉教授,比如杜甫,一般后世称其为杜工部,其实他并没有在工部当官,而是任剑南节度使的参谋。

从剧情中来看的话,元芳是第二种情况,因为刚开始他是千牛卫中郎将,上面还有郎将,比大将军低两个级别,所以是名誉大将军,不用去真正的履行加官的职责,只是和狄仁杰一起办案。


红鲤鱼与绿屡屡


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可以说这句话经常出现。那么李元芳到底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李元芳出生于公元619年,死于公元629年。他在是只活了短短的十年。但是这等等的十年又留下了什么呢了?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历史上的李元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唐高祖李渊的第九个孩子。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十年,也就是十岁就死去的李元方,他又遭遇了什么呢?为什么唐高祖李渊的计九个孩子李元芳如此英年早逝呢?李元芳出生于公元619年,死于公元629年。在世只有短短的十年,他是生于当时的公元619年,也就是武德二年,他的母亲是张氏。

高祖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的五月,他被封为周王。可以说,与此同时,和他一块儿受封的还有他的几个哥哥郑王,宋王,荆王,滕王。在当年他们弟兄五个一起受到了自己父亲唐高祖李渊的封王。并且可以说李元芳没多久,也就是封王八年之后,他也就死了,也就是说他去世的时候是公园的629年,也就是唐玄宗贞观三年,年仅十岁的他与人世间彻底告别。而他的一辈子留下了什么呢?

贞观30年也就是公元630年,在李元芳去世的近期,历史史书对他有这样的记载。去史书记载李元芳是高祖二十二男中的一个,他的的意思也就是说太穆皇后所生的皇太子建成,也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就是说后来的唐太宗,还有李玄霸这就是高祖二十二男中的前几个人,而周王,也就是说后来的李元芳。

他也是高祖二十二男中的一个,因为他的父亲是唐高祖里边儿唐朝的22个男丁都必算在高祖二十二男中。而高祖二十二男的意思也就是说唐高祖有二十二个孩子。而这二十二个孩子分别都有王才人她和皇上所生的孩子,鲁才仁的孩子,还有当时张美人的孩子,还有郭美人她所生的孩子,都被唐高祖封为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的各个诸侯,并且他们这些孩子都算得上是高祖二十二男里边的孩子了。

当时张氏她所生的李元方,也就是周王李元方,他也是高组二十二个唐朝高祖二十二个孩子中的一个,虽然说他英年去世,但是可以说历史上也有对他比较明确的记载。在这十年之中,他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只是一个孩子,还并未长大就已去世,但是他的经历是为后人所不知道的。

十年的时间,十岁的他就在历史上有所留名,像这样的人是不多的,所以说,历史上留名千古的人不多而小小的年纪的他,才刚刚十岁的他就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这就可以说作为皇帝的子嗣也是可以说占光了。

李元芳,祖籍河北,长于凉州,为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中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由张子健和吴卓翰饰演。李元芳是狄仁杰的卫队长,狄仁杰身边很能干的助手。他性情刚烈,做事认真,且原则性很强。其武功独步天下,胆识过人。善使幽兰剑,链子刀,曾先后击败过虺文忠、元齐、乌勒质等绝顶高手。他虽有一身好功夫,但绝不是莽夫,尤其狄公不在身边时,他更是能表现出超强的判断能力。可以说他是文武双全。他义薄云天,重义轻生,且对狄公忠心耿耿,二人情同父子。他和狄公两个人的形象都深入人心,在观众眼中二人毫无疑问是一对完美搭档。

2012年10月,“元芳体”走红网络,“元芳,你怎么看?”然剧中并无一模一样的话,只有“元芳,此事你怎么看?”一类相似的话。

中文名

李元芳

其他名称

李乖乖、水生、元芳、李将军、挂灵等

饰演

张子健(《神探狄仁杰》1-3、《神断狄仁杰》4)

配音

张子健(《神探狄仁杰》1-3 及《神断狄仁杰》)

吴卓翰(《神探狄仁杰4》)

登场作品

《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

《神探狄仁杰》小说

生日

约公元665年

年龄

刚出场时二十多岁,第三部《漕渠魅影》里32岁

性别

国籍

中国(唐朝/武周)

民族

籍贯

祖籍河北、长于凉州

职业

军人

职务

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虚职)

职务

狄仁杰卫队长(实职)

语言

汉语、突厥语

主要成就

协助狄公办案,打败各种高手

上级

武则天、狄仁杰

最尊敬的人

狄仁杰

朋友

王孝杰、曾泰、李楷固、吉利可汗

劲敌

虺文忠、元齐、乌勒质

下属 

八大军头及其下属、狄春等人

武器

以链子刀、幽兰剑为主





八零后小施


李元芳在《神探狄仁杰》之《使团惊魂》案中,随同狄公不避生死,击破幽州判逆,因功勋擢升为检校鹰扬卫中郎将,正五品。《蛇灵》案中,李元芳以诈死之计,被蛇灵手下抬进总坛。随后,接应千牛卫小队秘密进入灵蛇总坛,与狄公率领的官军内外夹击,攻破总坛,并重伤魔灵,立下大功,因此武则天封李元芳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那么,千牛卫大将军究竟是多大的官呢?

千牛卫的官职来源于《庄子》:锐利可斩千牛。是帝王身边的“带刀护卫”,所用兵器称为“千牛刀”。

据《唐六典》、《旧唐书》和《通典》记载: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奉宸卫;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改为左右千牛卫,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

千牛卫是唐朝时的禁军,但千牛卫大将军并不掌控府兵,仅掌供御弓箭和宿卫侍从,属于御林军一类。主要职责护卫皇帝出行以及皇宫安全,而千牛卫大将军则是卫队长,如同清朝时侯的“御前三品带刀侍卫”。

那么,千牛卫大将军的前面加“检校”二字又是何意?

“检校”在唐代官制中,有两种解释。

一是“兼领”或者“代理”,即本来就有一定的职位,“兼领”平级或低级的另一种职位。唐初时,南衙十六卫的将领就经常“检校”北衙羽林将军,如:某某卫大将军(正三品)“检校”羽林将军(从三品);长孙无忌曾以太尉(正一品)的身份“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二是皇帝临时任命的荣誉官职,以便当事人“名正言顺”开展工作。

而根据李元芳的身世来看,他一直都没有出任过武则天身边的护卫工作岗位,所以根本没有兼领的可能性,因此只剩下第二种可能,那就是武则天给了他一个 “名正言顺”的工作职位,以方便查案。当别人一听是“大将军”办案,对案犯也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任用。如同现代的某某荣誉主席、某某荣誉会长、某某荣誉校长等。

如此看来,“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听着高大上,其实并不牛,而且很一般。


祥子谈历史


“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名头很响亮,级别也很高,但实权却有限,只是一个虚衔。

“检校”: 检校制度萌芽于晋朝,目的是让检校对象具有检查、校正、审查核对的职责,经过两晋、南北朝、隋朝的发展,这一制度在唐朝达到高峰。

起初,检校职务都是兼职,是皇帝直接派遣大臣审查核对某一职务执政情况的临时职务,不具体参与该职务的日常事务,只是把检校对象的执政情况了解后向皇帝汇报,到隋唐检校职务才直接行使检校对象的职权。贞观时,唐太宗在中书省门下省同时任命一个省长官和一个校检省长官共同管理事务,加强了皇权对中书门下省的控制,也使检校职务的地位和作用上升,检校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唐高宗时代帝党和后党争权夺位日益激烈,原本维护皇帝控制宰相的检校制度反而被后党用来对付皇帝,迫使唐高宗另寻策略,检校制度大范围使用,以致后来检校职务呈滥用趋势。武则天执政后,虽然沿用了检校制度,但是这一制度逐渐失去了早期的监督、核查的作用和地位,往往作为荣誉头衔使用。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正是属于荣誉头衔。

“千牛卫”: 正式名称“左右千牛卫”,唐代南北衙禁卫军中的南衙十六的两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

千牛卫起源于北魏时期的千牛备身。到了东魏北齐,千牛备身为领军府下的领左右府所统辖,但领左右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领军府并不能控制千牛备身。隋朝时,原左右备身府被改为左右骁卫,左右领左右府则改为左右备身府,统千牛备身。唐太宗时,左右备身府复为左右领左右府;唐高宗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高宗龙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主要职责就是“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而总其曹务、总判卫事”,类似于“大内高手”、“带刀侍卫”。

“大将军”: 唐代官制实行九品三十级,左右千牛卫,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些职位不常设,一般作为荣誉加设或者是死后追封;正二品的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护、京兆河南太原等地府牧,这些要么是宰相要么是重要地区的军政长官;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职为正三品,由此可见,唐代的正三品级别非常高了。

总得来看,李元芳就是一个级别非常高的警卫,俸禄很高,实权很小。此外,李元芳还是一个不太专业的捧哏。

元芳,你怎么看?






史海迷途小书童


千牛卫大将军的确很牛,唐朝武官正三品,已经是最高阶了!但李元芳这个大将军前面加了“检校”二字,级别有了,但其权利却是打了折扣。

我们都是从《神探狄仁杰》这部剧中了解到李元芳这个人的,虽然剧中没有仔细介绍李元芳的出身,但是我们通过看这部剧不难看出,李元芳出身应该高贵,所以地方官员见了他无不战战兢兢。李元芳在刚开始遇到狄仁杰时,对其的介绍为千牛卫中郎将,后来因功受封检验千牛卫大将军。


想知道检验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牛不牛,我们先从千牛卫了解起。

千牛卫大将军是由奉宸卫大将军改置,正三品,为千牛卫长官。千牛卫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皇帝临朝,则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亲射则率属以从,多以宗室及权贵大臣子嗣为之。可以这样理解,千牛两卫的职责就是仪仗队,也是贴身保镖,是皇帝的绝对亲信。皇帝对于身边的这些保镖也是不吝赏赐,经常以“检验”之虚职来赏赐他们。


李元芳就是因为立下大功被武则天赏赐下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然级别上去了,但是此千牛卫大将军非正式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这个既是虚职也是荣誉性官职,他被指派为狄仁杰的护卫队长,又加以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之职,说白了是武则天让其安心跟着狄仁杰实心用事。要知道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是时刻呆在皇帝身边的,其职责是保卫皇帝,拱卫皇宫的。而真正这部剧中的千牛卫大将军是桓斌,虎敬晖则是掌有实权的千牛卫中郎将。


那么是否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仅仅是虚职,一点权利也没有吗?答案是错的!

在唐朝,凡是官职前有“检校”一词的,都属于皇帝单独下诏加封的官职,而非吏部任命的。但剧中也曾提到,加封他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为了办案方便,一来在品阶上能镇的住别人。二来能方便调动部分军队来办案。在《神探狄仁杰》剧中张环也提到,李将军是实权。可见李元芳并不是完全的虚职。剧中也多次调动千牛卫,甚至可以请求王孝杰这样的边关重将调动军队。当然,说破天他也是狄仁杰的卫队长,起辅助作用而已!


所以总体来说,李元芳这个职位,级别很高,实权不多,不过对于当时大部分的武将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武官的人生巅峰了。


望风瑟瑟


李元芳确实是千牛卫,按照品级来算他算得上是皇宫保镖的头头,但是他的封号里还有两个字,让他的地位变低了,这就是“检校”二字,哪怕称谓后面有“大将军”这三个字也不顶用,因为这两个字元芳的职位就成为了一个虚职,没有实际权力的。

李元芳在剧中的官位是千牛卫,他在剧中倒也是经常显摆自己的地位,但是要知道历史上只有狄仁杰,没有李元芳的,所以今天来揭秘的是李元芳的官位,千牛卫,千牛卫的官位有多大?

很多人可能一脸不屑,小编又糊弄我,那只是电视剧。但是告诉你哦,千牛卫在历史上确实是有的,而且官位还不小,在历史上有一个机构专门用来保护皇帝的安全,而且是贴身保护,这就是千牛卫。先跟大家说说千牛卫怎么来的。

唐以前,中国的兵制主流是府兵制。唐依隋制,隋又是从北周继承过来,在全国实行府卫制。唐在中央设十六卫,前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这十二卫分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唐朝这十二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卫戎京师。既是府兵的名义领导机构,又是卫护京师的禁军。十六卫除了以上的前十二卫以外,还有后四卫,这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保卫和仪卫。说白了,这千牛卫就是保镖,这不过是皇帝身边的保镖!

话又说回来,元芳为什么那么牛?在唐朝,千牛卫的官位是正三品,这个品级是很多官员梦寐以求的,要知道李世民当官时不过也才正二品,足以见得千牛卫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咱们鼎鼎有名的狄仁杰大人也才是个正三品,所以从品级上来说,狄仁杰和元芳可是平起平坐的,但是剧里的元芳可以说是下属的身份,这又是为何?

元芳确实是千牛卫,按照品级来算他算得上是皇宫保镖的头头,但是他的封号里还有两个字,让他的地位变低了,这就是“检校”二字,哪怕称谓后面有“大将军”这三个字也不顶用,因为这两个字元芳的职位就成为了一个虚职,没有实际权力的。

所以啊,元芳真正的职位只能算皇上出巡仪仗队的头头,没有一点的实权。而且细心一点我们就可以发现,元芳没有房子住,有官职却没有府邸,这官位也高不到哪里去,而且元芳的设定是保护狄仁杰,而不是保护皇上,也就能知道他的官位不高了。





晨锵锵


唐朝府兵制

唐朝实行的兵役制度叫“府兵制”,可以分为外府和内府两种。

外府是指普通的府兵,他们闲时下田种地锻炼身体,打仗时就近集结上战场。

内府的府兵一般由六品以上官员家的孩子担任,不用跟着跑来跟去打仗,还有机会入宫,他们的职务是侍卫,也就是保安。



内府三卫

内府兵分三种,俗称“三卫”,分别是亲卫、勋卫和翊卫。

亲卫的官阶是正七品上,能做上亲卫的都不一般。这些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朝廷二、三品大员的孩子。主要职责是负责皇帝的安全,在皇帝身边工作,何等光荣。


勋卫和翊卫要比亲卫差一点,勋卫是从七品上,翊卫是正八品上,由五品以上官员家的孩子担任,一般守在宫外负责皇宫保卫工作。

三卫的工作虽然没什么大权,也不参与政事。但是,比起那些寒门士子,要通过一系列考试才能做个小小九品官员,三卫的起点高出一大截。

千牛卫

千牛卫最早称“千牛刀”,意思是杀了一千头牛的刀,刀子很锐利。帮着皇帝随时拿着千牛刀的人,相当于大清的御前带刀侍卫,在大唐称作“千牛备身”和“千牛备身左右”,而管理“千牛备身”的机构,就是千牛卫。

千牛备身和千牛备身左右都是官家子弟,且挑选标准比三卫更加严格,要求身姿挺拔,长相较好,既能给皇帝安全感,又能撑起大唐门面。


他们的制服比一般三卫还要华丽,就像如今阅兵时的仪仗队一样,放眼望去都穿着绣着花的华贵绿衣,非常有气势,令人羡慕。

李元芳的最高职位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官阶是正三品,千牛卫已经够牛逼了,他还是千牛卫的头,简直是潇洒飘逸,威猛酷炫帅。顺便强调一下,历史上没有李元芳这个人。


游史无终


李元芳是《神探狄仁杰》中的经典人物,也是常年跟随在狄仁杰身边的保镖,因为狄仁杰的体格原因,所以脏活累活粗活基本上都是咱们李元芳干的。但是李元芳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是不容忽视的,就是题目中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一听到大将军的名号,会忽然觉得很高大上。

大将军在汉朝时期,那是手握天下权柄之人,做过大将军的有卫青、霍光、王莽这些人,可见大将军的权力有多大。大将军由来已久,后世更是不断在前面添加各种前缀,表明这个大将军跟汉朝的大将军可不一样。比如我们李元芳这位大将军,前面有很多前缀,检校千牛卫,其中检校和千牛卫其实是是分开来看待的。

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唐玄宗时期发明的一个官衔。

当时的唐玄宗完美地吸纳了南北朝时期的府兵制度,知道这种制度好啊,能够让士兵有积极性。所以唐玄宗设置了十六卫的机构,以此来控制全国的军权。

其中千牛卫就是这十六卫中的一个,它分为左千牛卫和右千牛卫。由此可见千牛卫的官职还是相当高的,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只不过这个司令员是驻扎在长安而已。

在电视剧中中并没有提及李元芳到底是左千牛卫大将军还是右千牛卫大将军,这是值得商榷的地方。为什么不提呢?要知道一般左丞相是比右丞相要大的,所以左右在官职中的称呼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不提是因为前面还多了两个字检校,所以压根就没必要提。



检校在唐朝指的是皇帝给已经有官职之人的加官。

检校开头的官职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就是等级高的官员会兼任一些等级低的官职,比如说唐朝的太尉长孙无忌,他是一品大员,但是他同时还兼任中书令,所以被称为检校中书令,这是正三品的官职。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没有实权的一些官职,属于荣誉官职。比如说杜甫曾经被封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但是杜甫没有一天时间在工部上过班,后世依旧将他称之为杜工部,其实就跟现在的荣誉董事长、名誉校长的称呼差不多。

我们这里的李元芳同志,一直跟随在狄仁杰大人身边,几乎成了他的保镖,甚至吃喝拉撒都在狄仁杰家里,所以可见,李元芳的检校是第二种情况,只是一种荣誉的称呼,没有大将军的职能。

李元芳作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并没有实权。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李元芳这位大将军,其实没有什么权力。在官职方面千牛卫大将军属于三品大官,跟宰相级别的狄仁杰是一个品阶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李元芳的官位也很大。

其实我们有一个误解,首先李元芳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这是一个名誉头衔,手里没有兵权。其次,千牛卫大将军和监门卫大将军因为职责特殊,其实是皇帝身边的侍卫长而已,压根就不具备跟其他卫大将军相同的职能,所以李元芳就算是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那也只是皇帝的侍卫长。

当然了,皇帝的侍卫长手里还是有点兵权的,比他这个检校的要来的好得多。所以我们看到李元芳在剧中十分低调,总是在狄仁杰旁边充当马仔,其实是因为他的官职使得他不得不低调。

总结: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其实就是皇帝给李元芳的一种虚职。

为了方便狄仁杰办案,李元芳的官职自然是不能小,毕竟李元芳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所以在剧中,皇帝给了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职位。

但是如果给与的职位太高,权力太大的话,那又会影响狄仁杰的地位,所以只能给李元芳一个虚职。也就是说李元芳是拥有千牛卫大将军的俸禄和官位的,但是他没有千牛卫大将军的职权。

比如说某某学校的名誉校长,他可能会因此得到相应的虚名,可是这位校长是不会参与到管理学校的事情当中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元芳,你怎么看?


江湖小晓生


李元芳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虚构人物,剧中有1句红遍大江南北的台词——“元芳,你怎么看?”

人不是真实人物,官职倒是真实存在,那么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有多么牛呢?答案有些矛盾,这官职很牛,也很不牛……

网络上关于古代官职的文章,五花八门、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小编经常会感到困惑不解,手一抖就在某宝买下《中国历代官职大辞典》(商务出版社修订版)1本。以这本权威辞典为主要参考,我试着回答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意思,且为抛砖引玉。

“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简称为“检校千牛卫”,进一步可以分解为“检校”和“千牛卫大将军”。“检校”有3种意思,一是表示查看,二是表示代理,三是表示官职——检校官。李元芳显然是“代理”之意,作为非正式官员,难以称得上牛。

“千牛卫大将军”又会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他是“千牛卫”的大将军,而“千牛卫”是禁卫军指挥机构,唐朝十六卫之一。

“千牛卫”作为军府名,又分为“左千牛卫”“右千牛卫”,绝对是实力杠杠。在《中国历代官职大辞典》第64页,有“千牛”“千牛卫”“千牛左右”“千牛仗”“千牛备身”这些称呼,光名字称谓就这么多。我们继续来看……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左奉宸卫而置“左千牛卫”、改右奉宸卫而置“右千牛卫”,分别设置大将军1名、将军2名、中郎将2名。尽管唐德宗(公元786年)在“左千牛卫”“右千牛卫”各设置上将军1名,地位在大将军之上,但这是狄仁杰死后的事情了。

换句话说,电视剧里的李元芳,担任“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的时候,他还是团队一把手的待遇。那么李元芳的待遇和职责怎么样呢?参考“左千牛卫大将军”“右千牛卫大将军”,这两位爷享受正三品,主要职责是掌管宫廷禁卫、供御兵器仪仗,皇帝受朝的时候升殿列侍,算是皇帝身边的人。

现在总结一下答案,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并非正式官衔,只是官方派他干事时的临时加官。尽管是临时性子,李元芳毕竟是有官方承认的地位在那里,办事的时候还是威慑力十足。

再次回顾《神态狄仁杰》的金句“元芳,你怎么看?”在这里,你会怎么看待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呢?欢迎高手补充相关知识点……


子屠龙


狄仁杰的一句:“元芳,你怎么看?”火了编剧虚构出来的人物李元芳。

不知真假的朋友可能还真以为狄仁杰有个小伙伴名叫李元芳呢,事实上是没这个人——就算狄仁杰的侍卫里真有人叫这个名字,也是没啥突出表现的小虾米,不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那个武功高强忠心耿耿的李元芳。

不过唐朝是真有“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这是做什么的呢?咱们先从千牛卫说起。

《神探狄仁杰》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用过好过多年号:登基时年号是“天授”,退位时是“神龙”,中间是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等等。

千牛卫的全称是“左右千牛卫”,北魏时就有了雏形,但不叫这名字,神龙元年才改的。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简单点说,是皇帝的内围贴身卫兵,很得皇帝的信任。

要想进入千牛卫,不但需要家世良好,自己还得有真才实料,最主要的一点是长相出众——可见“颜值即正义”这种思想古已有之。

两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官阶为正三品,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按照唐朝官制,每卫常备兵士大约是25000-40000人,由此可见“千牛卫大将军”是个很有实权的高官,不是皇帝信任的人不能登此高位。

元芳这么厉害?能管这么多人?别急,不要忘了他的官职上还有“检校”二字,一旦加了这两个字那可就凉凉了。

为什么?因为“检校”并不包含在唐朝正式的官职体系里,通常是皇帝有需要的时候单独下诏加任的官职,不是常态。最初的意思就是“兼领”或者“代理”,由官员兼任某个平级或更低的职务。

但李元芳在之前只是千牛卫中郎将(正四品下),低于“千牛卫大将军”,不符合这种情况,那就是虚衔。有点像现在的荣誉某某,只是给挂个名号以示嘉奖,并不需要去履行什么实际的职责,也就没有相应的权力。

所以李元芳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只能在普通老百姓或者小官小吏面前威风,吓唬不住真正懂行的人,也就谈不上有多牛。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