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死亡后,你希望自己是入土为安,还是回归大自然?

Yesterday1998


当你死亡后,你希望自己是入土为安,还是回归自然?

上海寸土寸金,不可能像有的农村或山区,死后遗体放入棺材下葬的。一般是人死亡后火化后,骨灰盒选择在上海本地各公墓园区,购墓穴入葬。这也是入土而安吧。

近年来上海有的墓区为节省土地,也采有塔葬、壁葬和海葬的形式。

塔葬和壁葬是把骨灰盒砌在专门的塔里或墙里,这样不怎么占地方。海葬是把骨灰洒入海里,然后把姓名刻在专门的大理石墙上,既节省土地,节省成本,也有回归自然的意味。

我先父母都先后葬于上海某一墓区,那里且也有海葬形式。到时能和父母仍在一起,既使在那里海葬,名字还是在那边墙上,还在父母的同一墓区。到时再说吧。


上海韩天


我希望回归自然!希望把我埋在樱花树下,有美景、有花香。

这个问题早在两年前爸爸去世时,我就和女儿商量好了。

那年的大年三十早上,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是我长这么大,最悲伤的一天。从此,我们这个团圆的大家庭开始有了缺口,无法弥补的缺口!

因为是过年,爸爸的遗体得先停在医院的太平间,医院和我家只隔了一条街,我每晚睡觉时都在想着离我不远处的爸爸,他离我们如此的近,又如此的远。他一个人冰冷冷地躺在那,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过了几天,爸爸的遗体火化了,送到山上的墓地。此后 ,每次坐车路过墓地,我总会想起他,禁不住抬头向山上望去,也总会再次的泪流满面。

但妈妈家并没有设爸爸的牌位,有人说设在家里不好。可是,每次家庭聚会时,我多么希望家人能对爸爸说说话,表达一下我们的思念啊。

所以,我对女儿说,以后我死了,不要给我埋在公墓,就把我埋在你家院子里的那颗樱花树下吧,你们记不记得我都没有关系,但我会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一眉弯弯的情感茶馆


我早就对我的孩子说过了,我死了,不办丧事。打个电话让火葬场车子来,拖去烧了。也不要骨灰盒,拿我的包包装起来,到森林公园里大树下挖坑深埋。

我母亲69岁走的,老人家吃了一辈子苦,把我们三兄妹养大。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哥哥是娇生惯养中长大的,母亲养大了儿子,还要养大孙子。孩子从小到大全靠爷爷奶奶种地养羊养活着,在他考上大学第一学期,母亲查出了胆囊癌晚期,第二年春天妈妈就走了。想到就忍不住落泪,母亲为哥哥百分百付出一切,换来的是苦了自己一辈子,在她病痛去世期间,哥哥没有掉一滴泪水。她千疼百爱的孙子一直在玩手机……反到是我这个:泼出去的水:怎么想怎么伤心,视力下降很多。

我对我孩子说,以后我走了不允许哭,眼睛哭花了,没有人心疼你,照顾你,如果真有灵魂的话,我会很伤心的,你应该不愿意我走了还伤着心走。


大利生活录


小时候,每到清明、正月十五,我都要给爷爷上坟。我老家有一种风俗,那就是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将萝卜切成段,胡萝卜也可以,然后挖上一个洞,在洞里倒上花生油,插上灯芯,到傍黑时我父亲点上让我去送,坟地离我家并不远,最多三四百米吧,但是由于村里的街道胡同拐弯抹角的,所以小时候给我的印象是比较远的,那么我就两手端着,小心翼翼的去送灯,路上还担心被风吹灭了,所以走得特别慢,就像练轻功一样,当然是准备了火柴的,在路上一旦吹灭了再点上,不过那样就麻烦了,而且好像还不吉利。到了坟地,发现好多的坟头都已经亮了起来,那些七高八矮的坟头在微弱的灯光下忽明忽暗的,尽管我胆子比较大,但小时候走夜路还是比较胆怯的,尤其经过墓地,总觉得后面有“人”跟着,时不时的回头看看,然后有时候会哼着歌曲吹着口哨为自己壮胆,所以我把灯放下就走。我爷爷的坟头在墓地里面,还不大好找,当年没有墓碑,也无字文,完全凭印象跟着感觉走,所以,每次回来,我父亲都会问我,你送的对吗?别送错了,然后我就跟父亲描述那坟头长什么样,在什么位置。

所以打小就对坟墓有一种恐惧心理,觉得挺诡异的,有时大白天路过坟地,也觉着有一种莫名的凄凉。尽管我活着的时候喜欢孤独,但不想死后那么凄凉,再说我这人活着的时候就喜欢独来独往,不太合群,不喜欢扎堆,所以死后也接受不了那一堆堆的坟头,不想钻进去凑热闹,接受不了这种丧葬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是最传统的。觉得既占地方,又给人带来不安和恐慌,尤其走夜路,如果经过一片荒凉的坟地,枯坟林立,野草摇曳,即使胆子再大,心里也难免有一种发毛的感觉,甚至连呼吸都不那么顺畅了,大气不敢喘,说一点感觉都没有鬼相信呢?再说我这个人不太相信迷信,尽管我相信人可能会有来生,但与坟墓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人有来生,没有坟墓不是照样有来生吗?如果没有来生,即使坟墓砌的像宫殿,不是照样没有来生吗?一个逻辑性如此强的人,怎么可能会相信这一套呢?

除非国家规定,除了土葬没有第二种选择。可是我发现,近年来选择海葬的越来越多,我也很赞成这种做法,所以将来我死后,希望我儿子一把骨灰把我撒向大海,动作潇洒一点,如果我能健康长寿的话,到那时儿子想必也变成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吧?动作恐怕也潇洒不起来了呀,如果有孙子,那就让孙子撒吧,让骨灰飞得更远一些吧。



海岛鹅卵石


我理解的题主的意思是,入土为安指的是有墓地那种安葬,回归大自然应该是指不需要墓地,直接把骨灰撒入大江湖海、土地里面。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我公婆的意思就是以后不要墓地安葬,骨灰撒入大自然,但前年我婆婆因病突然离世后我公公表示不安葬,撒入大自然(我们这个城市每年会办一次撒骨灰入江的仪式),但我婆婆老家的兄弟姐妹就表示不同意,他们以为我公公小气不舍得买墓地,还表示可以葬回老家自己家的地里,后来还是买了个双穴墓地安葬了我婆婆的骨灰。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我父母(目前80多岁),他们一直以来都在我们面前表示到时不需要墓地,直接选一处地方撒入大自然,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的意思是人不在了不要再占用资源了,经历过我婆婆的安葬的问题后,后来我父母再和我们提起要回归大自然后,我和他们说你们要是真有这个想法,那在你们健康时写下遗嘱,或者自己口头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把你们的意愿说清楚,不要到时以为我们子女不孝。现在有这种想法的老人其实不少,我朋友的父亲(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上半年癌症去世了,去世前就交待子女骨灰江葬,现在已经报名,在等待一年一次的江葬仪式。不知道是不是知识分子中有这种想法的多。


101137756


我家住在长江边的江苏镇江市,我的父亲80年过世,骨灰就撒入长江,回归了自然。目前母亲也表示百年后与父亲一起,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也都同样的意思,连我孩子的爸爸也表示将来会跟我们家人在一起!每年的四月五日前,我们都会去长江边祭奠亲人,同时也春游一下,或者是焦山,或者是北固山,或者是金山湖,享受一下春日的勃勃生机,非常好!








朵朵笨丁



李志宇老骥识途


中国一直都是觉得人要入土为安。活人为阳,死人为阴,所以活人在地面上生活,死人就要去地下。

可是现在社会,想死都死不起啊!你试想一下,你病一下试试,你敢不?就说比是寿终正寝了,直接一闭眼过去了,啥钱没花。你死了是不是得烧,烧完是不是买墓地,一块墓地几万起,你能买的起?就算你是农村的,说我藏在我家地理,行啊!头七,每天全村都去你家吃饭,帮忙的,吹打的,雇人,雇车都是钱啊!

你说说你看我写了怎么多,还敢死不了?

不敢死了,也就不用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了吧?

我要是快死的了话,我就找个没人的地,自生自灭就行了,反正都死了,还管尸体干嘛?有用啊,考虑怎么多累不?


cj谈情


回归自然。其实想想,我也就记得我爸妈那一代人,爸先走,安葬在老家我祖母旁边,家乡发大水,老村房屋倒塌,另起新村。原有的墓地全部平了,祖母和我父亲安葬的墓地也无法找到了。我母亲走后另外安葬一个地方,墓碑写着我父母两人,实际只有我母亲一人骨灰。当时家乡还有我的大姐,他们还会去祭拜一下,但是又有谁去祭拜或想到祖母呢?现在我们都在千里之外。看着那些清明时期,开车回老家祭拜先人时出现的安全问题,所以我不想给孩子们留有麻倾,回归自然好。


幽草30


当你死后,是希望入土为安,还是要回归自然?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您说个笑话。说从前有个吝啬鬼,一辈子仔细度日。到临死,交代儿:儿啊,我死后,可不要埋,埋了可惜。你把我的皮剥了,做成绳子,留着以后串钱使。把肉拿集上,卖了好赚钱;骨头你也不要扔,拿来煮汤,一家人能喝好几天!

这当然是个大笑话,在讽刺那些吝啬鬼。不过话又说回来,吝啬鬼都想得开,何况我们?还抱着葫芦不开瓢。他虽然激进点儿,倒是很符合现在的理念,既节能,又环保。当然了,太残忍,不值得提倡,嘿嘿。

不过如果有选择,还是回归自然好。这是因为,土葬的习俗过时了。再说了,现在和过去不一样,寸土寸金,买墓要花大价钱,穷 苦 人也买不起。就是买得起,过了一代后,有没人管?还不是同样要灰飞烟灭。所以有选择,倒不如干脆点,树葬、水葬,一撒了事,也免得到日后添麻烦。人死如灯灭,没有灵魂了,还要白占一块儿地,让活人难受,这又何必?还是一了百了罢,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