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的“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出自《論語•雍也》,可以解釋為: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的人。滄海這裡作以引用,以“知之者”,“ 好之者”和“樂之者”作為健身的三重境界。

健身的第一重境界,“知之者”。知道健身的好處,也會不間斷地抽取一些時間,或者打球,或者跑步,或者游泳,或者參與到其他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中;雖然不是常規性地進行健身活動,但是能一定程度地堅持健身。

“知之者”階段,健身是作為一種興趣存在,健身者,更多時候是希望通過健身活動,保持目前的身體狀況或者生活狀態;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鍛鍊的鍛鍊。就形體來說,有著一種順其自然的態度,沒有過多想或者打算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一步改善形體。

健身的第二重境界,“好之者”。喜歡某一、兩項運動,會堅持鍛鍊,比如說,有著天天早起跑步的習慣,或者經常去健身房鍛鍊的習慣;在健身房鍛鍊,或者從事慢跑、健身操、動感單車、橢圓機等有氧訓練,或者從事不同的力量訓練。

“好之者”階段,健身者,或者和朋友結伴長期鍛鍊,或者靠著“自律”長期鍛鍊。就鍛鍊的效果而言,體重偏大者,堅持有氧訓練獲得了減脂瘦身的效果,增肌者,堅持力量訓練,取得了一定的增肌塑形效果;取得了相應的健身效果之餘,也希望繼續堅持健身下去。就參與健身的時間來說,已經堅持健身三年左右、或者更長的時間。

健身的第三重境界,“樂之者”。健身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需要“自律”,更不需要“他律”;健身者,不僅是把健身當作習以為常的事情,還會一直保持著積極的健身熱情,這種熱情,不會因為任何客觀的原因而改變。

“樂之者”階段,健身,對於健身者來說,是一種快樂的行為,是一種生活方式。偌大的健身房,即使是自己一個人,也會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很多人在健身,也不會影響到自己隨心所欲的鍛鍊。具體到鍛鍊的年限和健身的效果,至少是有著五年以上身心投入的健身經歷,擁有著“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身材。

一些人健身堅持不下去,是處在健身的第一重境界,或者徘徊在第一重境界的門外。不管是想減去過多的脂肪,還是想增肌,打造好看的身材,堅持不下去,更多是因為對健身的喜歡程度不夠;當你喜歡健身的時候,就會自願付出時間、精力和汗水,健身會成為一種習慣,也就進入了健身的第二重境界。

健身的第三重境界,是健身第二重境界的昇華,不再是為了健身而健身,而是把健身當作生活的方式,當作對待生命的態度;對待健身的態度也不只是喜歡,是愛,深深的愛!